景区简介

中轴线上为五进重院:第一进院落前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后为「根星」、「金声」、「玉振」三门,左右「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坊相向;二进院落中心为「伴池」、东礼门、西义路。池北中轴线上为「前门」,其耳房为名宦词。西为乡贤饲;三进院落主体为大成殿,两侧为东西点。大成殿后由「救救「坊」与左右「升堂」、「入 室」二门组成第四重院落;明伦堂居后,其东侧为崇圣饲,左右接垣墙而形成第五进院落。近年因市政建设,部分建筑相继拆除,现存有「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伴池、前门、名宦词、乡贤词、大成殿、明伦堂、奎光阁等。195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寿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6处。

主要景点

正在载入寿县孔庙

泮宫、快睹、仰高三坊系牌楼式栅门

该门三开间,深一间,保留脊柱,中置栅栏门一道。重檐牌坊式歇山顶,中部突起,檐下设斗拱,两侧檐部靠近明间处作斜切角檐口,柱头额枋微拱,中部作半菱雕饰,两头入柱处作月牙刻线。额枋上复置平板枋,柱间 斗拱两朵,三跳无昂七踩重拱并架45°斜拱二片,柱头斗拱制相同。

泮池

泮池,其半圆弧朝南,与各地同类建筑做法相同。池原来在棂星门外,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始建,嘉庆十七年移到棂星门与戟门之间。池水清澈,架有一桥,池周有汉白玉护栏。

戟门

戟门,宽五间, 进深二间,硬山顶。柱间斗拱 明间两朵,余一朵两跳无昂五踩斗拱计心造,柱头斗拱作法相同。要头置挑檐檩,两侧置三角形枫拱。

大成殿

大成殿是主体建筑,轩昂宏丽,金碧辉煌。殿始建年不详,碑文记载最早的是 天启年间重修。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嘉庆十七年扩建。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明、次间三间四缝。灰筒瓦屋面,脊施砖雕。柱间斗拱明间三朵,次间二朵,尽间一朵,三跳三下昂踩重拱,柱头和柱间斗拱形制相同。拱口分段挖凹线,两层拱间距较近。殿内金柱粗壮,都是用金镶法做成。

奎光阁

又叫魁星楼,紧依原棂星门东侧。它的前身是康熙年间建的「奎神祠」。乾隆年间,在奎神祠的基础上建楼三层,匾其楼曰「奎光」,始有今名。道光元年(1820年),该楼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于是变在原址上改建了奎光阁,虽经多次修葺,大体不失道光初貌。

景区交通

去寿县交通最简单,因为县城里没有铁路通过,只有合阜、寿蔡、寿霍四条二级以上公路穿境而过,从阜阳、六安、合肥、淮南、蚌埠都可以直达。最近的是淮南,距离11千米,2元。六安每天有四五班车到寿县,距离101千米,15元。城内交通以人力三轮为主,2元起价,最远也超不过4元。也有计程车,基本都是起步价5元。新客站有2条公交线路直达南门口,票价1元,其中一条线路途 经长途汽车站。


寿县孔庙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

  饱经沧桑的孔庙,虽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伦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别是近年来经国家拨款维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游客。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人们总爱扶栏登桥,俯视碧水游鱼。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由戟门进入第三进院,即来到孔庙的正殿——大成殿,殿面阔五间,深三间,是黉学主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成臀两侧有配庑,是放置从祀牌位之所。大殿前是一米高的石块月台,台周护以雕花石栏,台左、右是两棵参天银杏树,把大殿点缀得更加肃穆。从大殿左、右两则之「外堂」、「入室」二门即进入第四进大院,明伦堂居最后。现为县文化馆所在地。

  寿县孔庙历史沿革

  孔庙,有许多名称:如「儒学」、「学官」、「黉学」、「圣庙」等,现在群众称之为「黉学」。在封建时代称为「学官」、「圣庙」。现在寿县图书馆的馆址为孔庙附属建筑物——「文昌官」。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寿州孔庙建在城内东南隅,确切地址已不可考了。到了元朝时期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即:西清淮坊)。从元代的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距今680年)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22年)的500多年来,经过大小42次的重修与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些建筑一部分受到损坏。民国十余年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举办过「肓稚学校」、「职工学校」、「简易师范学校」等,把「文昌官」、「戟门」、「大成殿」、「两庑(即东西两边廊房)」均作为教室或宿舍。解放初期还做过粮食仓库等。

  解放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多次拨款进行整修或维修。可是「0期间」又受到极其严重破坏,许多附属建筑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将仅存的部分建筑分别介绍如下:

  大成殿:房为五间,原碑文记载是: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距今377年)曾经重修过(究竟何时建的已不清楚了)。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距今267年)六月大成殿倒坍了,当时由寿州知州赵宗灵重修建立起来的。清嘉庆五年进行过一次大修,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又加以扩建扩大了台址,更换了木梁柱,提高了椽口。成为现在的规模形势。同时又增加了两边厢房共四间(东西一边两间)。

  两庑,(即两边廊房),原来两边各十间,共二十间,清嘉庆十七年重修时两边各增加了一间,成为现在一边十一间共二十二间。

  戟门,五间,这是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距今473年)当时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故设此门(名为戟门)。后来又经过多次修缮有新改动。现在的戟门实际已是清代建筑了。戟门两边各有三间房子,东边叫「名宦祠」、西边叫「乡贤祠」,过去存放著一些历史名人碑牌等以示祭祀,如东边祭祀有楚令孙叔敖、汉寿春令时苗、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清知州李兆洛等,西边祭祀有唐孝子董召南等。这边祠现在是清代建筑了。

  泮池(群众称之为状元桥),即:戟门前面的半圆形池子。原来这个池子是建在「棂星门」外面,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距今385年)卓司贾大兴修孔庙之风时修了这个池子(名为泮池)到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距今190年)绅士孙克任、孙克全等人捐资重修孔庙时认为泮池放在棂星门外不妥,故移至于棂星门内的(现在这个池子已是清代建筑了)。

  棂星门,(此门始建时间不详),据历史记载,原来是木制的。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距今480年)知州何东莱认为木制易腐坏,故改为石头房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距今248年)又在棂星门两边各建一门,东边叫「金声」、西边叫「玉振」,后来,又进行过多次维修(注:现在这个门是近期重建的,原来石头坊被「文革」期间造反派砸掉了)。

  泮宫坊,即:现在大街对面的三座坊(门)(群众误称为午朝门)原来的这只是一个大照壁,到清嘉庆十七年绅士孙克任等重修孔庙时,把大照壁改为坊了,又从东西两边各增加一年坊(门),东边叫「快靓」西边叫「仰高」,后来又从横的东西两侧各增加一座坊(门),东边叫「德配天地」,西边叫「道冠古今」。这样就成为五座坊了。(「文革」后期为修西街将东西两坊拆掉了)。现仅剩对面三座了。

  明伦堂,(始建不详)原来只有三间,明朝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8年距今456年),重修时改为五大间,以后就没有再扩建了,(现在明伦堂实际还是明代建筑风格)。

  敷教坊,即:大成殿后,明伦堂前的三间建筑,原名叫「广大高明坊」,明嘉靖二十八年知州栗永缘把名字改为「敷教坊」,在清光绪六年(公元1881年距今123年)前已倒坍了,现在的敷教坊是近期重修的。原来敷教坊两边有两个门,东边叫「升堂」,西边叫「入室),(现已不存在了)。

  魁光阁,(现在群众称之为「魁星楼」),原来魁光阁前身有一座叫「青云楼」,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426年)寿州人刘继英等人所建。后来倒坍了。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才在原来的「青云楼」旧址重建的「魁光阁」。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距今183年)又进行维修,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所以保持至今。

  文昌宫,(即:现在县图书馆馆址)(原文昌宫原貌已不存在了)。文昌宫是孔庙一大附属建筑,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距今291年)有个训导叫丁济若的,他在这里办所学校叫「义学」。以后改名叫「魁神祠」,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距今225年)把文昌宫改叫「魁神祠」。实际「文昌宫」的建筑也是清代建筑。

  孔庙其他附属建筑很多,寿州的孔庙原来的规模很大,气势很壮观宏伟,由旧社会的破坏和毁坏,后为「0」又遭破坏,很多建筑已不存在了,如原「津宫坊」、「五座坊」为修大街拆去东西两坊,前面的「大照壁」、「大牌坊」、「文笔亭」、「上下马碑」、「四个龟驮碑」以及现在剧团院内的「节孝坊」、「节孝祠」明伦堂东边的「崇圣祠」等等。

 


 寿县孔庙历史沿革

  孔庙,有许多名称:如「儒学」、「学官」、「黉学」、「圣庙」等,现在群众称之为「黉学」。在封建时代称为「学官」、「圣庙」。现在寿县图书馆的馆址为孔庙附属建筑物——「文昌官」。

  据文献记载:唐、宋时期,寿州孔庙建在城内东南隅,确切地址已不可考了。到了元朝时期移到现在这个地方。(即:西清淮坊)。从元代的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距今680年)至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距今122年)的500多年来,经过大小42次的重修与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民国时期,这些建筑一部分受到损坏。民国十余年间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曾举办过「肓稚学校」、「职工学校」、「简易师范学校」等,把「文昌官」、「戟门」、「大成殿」、「两庑(即东西两边廊房)」均作为教室或宿舍。解放初期还做过粮食仓库等。

  解放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多次拨款进行整修或维修。可是「0期间」又受到极其严重破坏,许多附属建筑已不复存在了。


寿县孔庙位于城内西大街,元代建。自元泰定元年(1324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庙宇坐北朝南,占地约2万平方米,前有大照壁、文明坊、文笔亭,东有文昌宫,西有忠义词、节孝词、节孝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