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排,和大家分享讨论。


扒拉过很多东汉的历史,说起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现在网路上许多人以「位面之子」「天选之子」「大魔导师」来调侃刘秀,也是在间接的说明刘秀的好运气。

剧照

先说刘秀的出身:先有个好祖宗---刘邦,不然也不能举起汉宗室这面大旗。

兄长:哥哥刘𬙂多年来广交豪杰,有威名,重义气,但竟然被更始帝猜忌所杀,刘𬙂的被害,为刘秀扫平了登记障碍,也为刘秀留下来了大量的政治财产。更始帝为了所谓的面子,竟然没有直接杀害刘秀,让刘秀出使河北,给了刘秀壮大的时机,

战事有好运:王莽40万大军围困刘秀组织的2万军,结果王莽军竟受到天降陨石,士气大减,被刘秀反杀。更始帝安排去河北招降(实为让刘秀去送死),结果河北的豪杰们听说昆阳英雄刘秀到来,自带兵马、自带粮草,自带美貌女儿(真定王的侄女、刘秀的二夫人郭圣通)来投奔。以此为基础,一年多收服河北诸地,有了稳固的资本。最终在公元25年刘秀30岁时开始自立反抗更始帝政权,率领「云台二十八将」13年后扫平天下登基为帝,建立东汉政权。

东汉「云台二十八将」

建武15年为了躲避匈奴的袭边骚扰,迁移六万多百姓,把上谷郡,雁门郡,代郡等地直接放弃掉,

建武27年北匈奴要前来归降于东汉,结果刘秀担心边患,没有同意。

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

意为:「南单于新近归附,北匈奴害怕遭到讨伐,所以倾耳听命,争著要归顺汉朝。如今我们没能为南匈奴出兵,却反与北匈奴交往,我担心南匈奴将生二心,而想要投降的北匈奴也不会再来了。」光武帝赞同这一见解,告知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使者。

我想这是题主所疑问的地方,为什么刘秀在匈奴如此软弱的时机,不敢和匈奴干仗?错失了统一匈奴,成为如「汉武帝刘彻」一样的有为皇帝!!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能看个大概,刘秀本身就是在近15年在血山血海中杀将出来猛人,并不是一个惧怕战争的人,说他惧怕和匈奴硬怼是不对的。

大家从侧面来看一下,从西汉灭亡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经过了近20年的时间,百姓因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损失了大半,从西汉人口最高峰的6000万降至2100多万。天下因战争导致的虚弱不堪,自己的地盘都顾不好,何必去打匈奴呢,打下来没精力去管,万一打失败了,或者又是一个像老祖宗刘邦一样的「白登之围」怎么办?与其如此,那不如不打,扎好自己的篱笆,努力发展才是正道,终成光武中兴,刘秀的后世在此基础上,灭亡北匈奴,班超「投笔从戎」又从新打通西域。

所以,安排以为,刘秀并不是惧怕匈奴,而是在综合考虑下进行的忍让,是一位以柔道治国的伟大君主。


我是安排,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一起进行讨论。


首先这个问题有一些问题。汉光武帝的确很会打仗。他受到了祖先遗传基因的作用,召集了南阳云台28将。最终在群雄逐鹿的时候夺取了天下,延续了汉朝的统治。而他那云台28件也成为了万世留名的名将,并成为了道教护法神,28星宿。

为什么光武大帝刘秀在逐鹿中原中那么优秀,而在驱逐匈奴就害怕了呢?其实不是害怕。而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他反击匈奴。他深刻的吸收了他的祖先刘邦,刚刚建立汉朝之后就攻打匈奴,结果被围白登山的教训。

所以当他安定中原群雄之后,他首先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安定社会,收拢人心。而不忙著去追击匈奴。所以在汉光武帝在位的几十年里,东汉社会相当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一派祥和的景象,成就了一番,史称光武中兴的伟大治世。

用现在的话来说,汉光武帝并不是害怕匈奴。而是他要著手解决主要矛盾。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东汉社会混乱的阶级矛盾。他要缓解调和阶级矛盾。而不是东汉对于匈奴的民族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光武帝还是很会抓重点的。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纠正一点,光武大帝刘秀,不是因为惧怕匈奴而不打,是因为当时他自已制定的对内对外政策所限。

征战了十多年的刘秀能惧怕匈奴吗?肯定不会。云台二十八将,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他们能惧怕匈奴吗!

刘秀不打匈奴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刘秀本身出生民间底层,了解民情,知道战争给百姓造成的伤害有多苦!

东汉初立,人民百姓,刚刚稳定,当务之急是,恢复农业,安抚百姓,制定休养生息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的内政方针,都等待刘秀处理,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对外用兵,劳民伤财的风格,不是光武大帝以柔治国的性格。

再加上国库空虚,人民贫穷,拿什么对外用兵,只能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才是光武的性格。

综上所述,刘秀不是惧怕匈奴,而是时机不对,所以不得不采取收缩的国防政策!


你从哪里看到刘秀惧怕匈奴了?

另一方面,匈奴也同样一分为二,相互攻伐,建武二十七年(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注意,这时候的汉朝其实是能毁灭匈奴的,但是——刘秀统一天下后,曾经派人统计现在的民生情况,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在西汉末年的天下之乱世有4/5的人死去,换言之,现在只有西汉人口的1/5,民生遭到了巨大破坏。于是刘秀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为由,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毁灭匈奴的功绩。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曾妄动干戈,这才创造了东汉的辉煌,史称「光武中兴」。


刘秀只有推翻王莽的新朝及消灭公孙述等割据政权的内战战绩,而缺少对匈奴等外族的外战的辉煌战绩,这也是刘秀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不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外战突出的皇帝的重要原因。

主要原因应该是刘秀统一全国的战争时间比较长,想休养生息,不愿意发动对外战争。


因为刘秀首先要安好自己的窝,再者东汉经历了近百年的王氏乱权使得大汉帝国经济凋敝,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策略。


光武帝刘秀,东汉统一初年,百废待兴,此时应该休养生息而不是再起战乱,所以刘秀统一全国后没有打匈奴。


当时,历经多年战乱国家初定,需要休养生息以恢复,刘秀遂实行了偃武修文的政策,以柔治天下。他并不是惧怕匈奴,其时匈奴并不强盛,只是勤于内政,不欲兴兵而已。


东汉打匈奴跟打狗一样,刘秀一点都不怕匈奴。这个说法应该是这样来的,东汉建立,西域各国被匈奴控制,请求刘秀出手,刘秀因为国家刚经历战乱,拒绝了。后续如何?刘秀之后,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质帝,频繁在西域与匈奴作战,而汉和帝时期燕然勒石更是给予匈奴重创。东汉不怕任何少数民族势力,唯一一次大败也得到汉桓帝时期出征鲜卑,过了几年就黄巾起义了。


不是怕,而是要攘外必先安内!在刘秀看来,时机不成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