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武灵王,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在位28年,推行「胡服骑射」政策,使得赵国成为当世强国 ,先后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虽然赵武灵王在政绩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晚年的生活确是极其糟糕,这件事还得从他从立太子这件事开始的。

赵武灵王本来立的太子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赵章,而且赵章也是他和韩国的一位公主政治联姻成果,按理来说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后来他又取了个美女,叫吴娃,给他生了个儿子,叫赵何,也就是赵惠文王,吴娃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王位,于是就在赵武灵王身边吹枕边风,赵武灵王最后只好答应了吴娃的请求,废掉了自己的大儿子赵章,立赵何做了太子。

可是这位君王,实在太喜欢打仗了,他觉得治理国家实在太累,于是还在壮年就退位给了新太子赵何,

但赵武灵王没有能力保护好他,赵章被收出来杀掉了。赵武灵王被关在行宫里,断水断食三个月。后来的后来,赵武灵王觉得自己这样做法有点对不住自己的大儿子赵章,于是就让赵何拿出点土地来给赵章,赵何此时已经做了一国之主,自然不愿意,于是父子两人的关系闹扳了,赵何把赵武灵王关在了监狱,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一代霸王赵武灵王最终落得一个被饿死的下场说起来还是很可悲的。

2.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在位时期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曾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的死是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造成的,齐桓公在位的时候是立了太子的,他是郑姬生的齐孝公昭,也就是吕昭,那么既然已经立了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出现争夺王位这一幕呢?其实早在管仲死的时候,管仲就建议齐桓公不要重用易牙、竖刁这两个人,然而齐桓公没有听,还是重用了这两个人,最后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他的宠臣易牙与竖貂见机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几个儿子自然不服气,于是开始一场王位争夺战。

五个儿子只知道争权夺利,却没有一个人关心已经病重的的齐桓公,就这样,齐桓公在几天之后,因为便秘死去了,然而即使他已经死去,他的尸体依旧没有得到埋葬,一直在宫中放置了67天,最后都生蛆了,仍是没有人为他收葬,一代霸主也是死的可怜

3.朱温,后梁皇帝,出生农民,起步不如以上两位,所以创业史也是比较艰难

他的死其实也是他的儿子造成的,他的长子郴王朱友裕死的比较早,因此从建国称帝以来,朱温始终未立太子,在他感觉自己生命即将要结束得时候,他才决定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养子博王朱友,实在是其他几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

朱温这样的操作,他的次子朱友珪自然看不下去了,况且朱友珪还是个很有野心的家伙,于是就杀入皇宫,直接把朱温给杀了,而且还把他的尸体用蚊帐包裹好,埋在寝宫地下。

死在自己儿子手里,朱温也算是死的比较惨了,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他本人造成的,出生农民的朱温,早期其实还是不错的,亲民爱兵,可是在他心爱的妃子去世后,这人完全就就变了样,乱杀无辜,奸淫儿媳,啥事都干,所以最后死在自己儿子手中也是不足为奇。

4. 李元昊,西夏王朝开国皇帝,祖上早年间帮助僖宗剿灭过黄巢起义,因此得到重用,所以世代一直居住西北,历经几代家族势力越来越大,道宋真宗年间在,在西北建立了西夏王朝,自己开门当起了皇帝,主要原因还是宋朝在军事上比较弱势的缘故。

李元昊这个人缺点比较多,他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而且,沉湎酒色,好大喜功,更是好色无耻,犹喜强夺他人之妻。当时他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宁令哥找了个妃子没藏氏,可是他发现没藏氏有点姿色,于是就废了自己的皇后野利氏、和太子宁令哥,把没藏氏为新皇后,这一弄,宁令哥自然不服气,于是准备杀了李元昊,可惜当时一刀砍在了李元昊鼻子上,把他的鼻子给砍掉了,最后李元昊逃了出去,竟然是因为流血过多死了。作为一国之主,身边竟然没有任何亲信,也是死的可怜。


四人的确死的很惨,原因还是因为王位继承问题。但相比之下,齐桓公还算是寿终正寝,是病死在床榻上。而朱温、李元昊则是被儿子所杀,赵武灵王则是被围活活饿死。简要分析原因:

1.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飘忽不定。如果退位之后,将全部王权交给赵王何,自己后期不去想争权夺位,或许会有一个很好地结局。

首先是立了公子章为太子,后来公子章的母亲去世,赵武灵王又将美女吴娃立为新夫人,废了公子章,立公子何为太子。后来赵武灵王为了在有生之年把政权平稳的交给太子,想了一个办法。自己退位,让太子何即位为新王,但要求新王与自己分别负责国内的政治和军事,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儿子都是国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国王的称号,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称号。

赵王何即位后,在肥义的教导扶助下,很快就进入了王的角色。赵武灵王在赵国的中心地位逐渐被赵王何代替。此时,赵武灵王对公子章产生了愧疚,于是就封公子章为安阳君,派田不礼为相,辅佐公子章。田不礼经常在公子章面前断煽风点火,使公子章对王位的欲望又死灰复燃。

赵武灵王当时才四十多岁,退位后,自己在赵国的中心地位被赵王何代替,本就心里边不是很舒服,加上赵王何对赵武灵王的调兵也逐渐控制得很严,使赵武灵王感觉到了赵王何已对他有所防范,激起了赵武灵王更大的斗志。此时,赵武灵王已经不把赵王何看作自己的儿子了,而是作为自己最大的对手。以至于后来发生了「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以在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西北)选看墓地为名,让公子章与赵王何随行。赵武灵王默许公子章对赵王何采取行动,想让两个儿子内斗,最后自己再夺回王权。但是公子章叛乱失败,和赵武灵王一同被信期、李兑、公子成围困在主父宫中。李兑和信期派兵攻入主父宫,诛杀了公子章及其党羽。但没人对赵武灵王动手,将主父宫的宫女全部遣散,就是不许赵武灵王出主父宫。赵武灵王想拚死,但是公子成等人只围不战,也无人敢担刺杀主父的罪名。就这样,赵武灵王被围在宫里三个月,被活活饿死。公子成在确定主父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为主父收尸。而赵王何对主父之事一直不问,直到公子成来报主父饿死,才痛哭一场,命令厚葬,全国举哀。

2.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期间的成绩显而易见。至于死后出现的惨状,也是由于继承人的选择问题。

齐桓公晚年,管仲去世后,重用易牙、开方、竖刁等小人,三人得势专权。后来齐桓公重病,由于易牙、开方、竖刁等人从中想掌控大形势,最终使五位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夺王位。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齐国内一片混乱。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两个多月后,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

3.梁王朱温,晚年重病时,由于后唐李存勖的势力威胁,自己的几个儿子又都不是大才之人,不能与李存勖相匹敌。所以再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了自己的义子朱友文,使自己的亲生儿子不安,于是谋反叛乱。

朱温在病重以后,想册立继承人,知道自己几个亲子不成器,只有养子朱友文尚可成器,因此决定传位给他,将传国玉玺交交给了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让她到东都开封去召回朱友文。朱温的亲子朱友珪得知后,十分恐慌,朱友珪不久前犯过错被朱温鞭打,这时朱温又下诏让朱友珪担任莱州刺史,当时被贬官者大多被追命赐死,朱友珪更加不能自安,于是朱友珪与左龙虎统军韩勍合谋叛乱。韩勍率六百亲兵,随从朱友珪混杂在皇宫禁军中进宫,埋伏在宫内,半夜砍断门闩进入完春门,到达朱温的寝殿。朱友珪命令自己的马夫冯廷谔去杀朱温,冯廷谔提刀追砍,朱温绕著殿内的柱子躲避,刀三次砍到柱子上,朱温筋疲力尽倒在床上,立刻被冯廷谔杀死,终年六十一岁。

4.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杀虐。最终也是在立继承人的问题上,被儿子杀死。

李元昊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元昊好色,妻妾成群,犹喜强夺他人之妻。据传妻室(后妃)凡七娶,一说五娶,实际有八人之多。废皇后野利氏、太子宁令哥,改立与太子订亲的没藏氏(另有一说没藏氏)为新皇后,招致杀身之祸,于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宋庆历八年,1048年)被子宁林格所弑,享年46岁,李宁林格后因弑父之罪被处死。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上琼楼最高层

这是袁世凯的儿子,在他登基称帝之前,写给他的一首诗。古往今来皇帝无疑是中国最高危的职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正常死亡的皇帝寥寥无几。

赵武灵王一代雄主胡服骑射,使赵国成为超强的军事大国,可到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在沙丘。这不得不说是人生一大遗憾,作为君王,他富有四海(准确的来说是富有一国)是什么原因让他活活饿死呢?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分不清楚,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君王有什么区别?他先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因此冷落了大儿子。后来他又觉得对不起大儿子想方设法的弥补大儿子失去的东西。到头来,大儿子不买他的帐,小儿子更不买他的帐。最后也就凄惨的死去了。

齐桓公,这位霸主风云一生,大家也都熟悉,关于他的死我只想说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成就了他。亲小人远贤臣毁灭了他。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齐桓公应该也是饿死的。(记不太清了,可以下去考证。)

后梁的朱温那可是一代枭雄,谁知最终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里。正是那句话所说的,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关于李元昊,我并不了解,在此就不作回答了。

还是那句话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上琼楼最高层。」高处虽然很好,但是高处不胜寒,何是在人间。那至尊之位,不是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了的。既然选择了生前荣光,那又何惧死时凄凉。


题主能把这几个人放在一起问出这个问题,明显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几位都是当时的厉害角色,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是继承人问题没有处理好,猜想题主大概也这么认为吧。

赵武灵王,废去原太子,大儿子赵章,让位给小儿子,自称主父,却对赵章愧疚又想中分赵国,偏偏还不做好防范措施,最终酿成大祸。

这是性格使然,自作孽。

齐桓公,古代帝王少有的胸襟宽广,可惜,没有管仲,这个胸襟宽广了就变成了憨,姜小白没有嫡子,几个儿子也不算成才,管仲生前也为他都操作好了,一是为他立了太子,而且托付给了宋襄公,二是为他选好了相位继承人,交待了远离易牙竖貂开方等小人,可惜没有把太子先扶上马,包括太子自身能力和势力的培养等等。

这是能力使然,可叹。

朱温,在历史上很多方面类似于曹操,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个流氓,完全没有曹操的胸怀和气度。朱温武功盖世,大定天下后,还没有完成平定,就各种淫乱,爬灰,在一堆亲儿子干儿子中摇摆,终于导致朱友珪弑父,朱梁各种内乱大伤元气,最后稳住帝位的朱友贞欠缺能力,加上名将凋零,李存勖崛起,朱梁灭亡。

这是素质使然,可耻。

李元昊,本也是一时枭雄,手腕高超,在宋辽之间摇摆,武功也盛,但是称帝后过于膨胀,颇猜忌,也是个淫乱好杀的流氓,夺儿子宁令哥妻,宠幸莫藏讹庞这野心家大奸臣,后宁令哥在没藏讹庞唆使下弑父。

说来也是一流氓,素质太差,识人不明,活该。

李元昊之死,大宋幸甚。


这四个人很明显的一个特点,都是被自己的孩子间接或者直接害死的。

先说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当年采用胡服骑射,大大提高了赵国的战斗力,可谓一时英主。但是他正值壮年,就选择了退位。而且让位给了小儿子,自己主政,称为主父,据说还是因为做了一个梦,愧对小儿子的母亲。可是他忘记了自己的大儿子,他看见大儿子,大的身躯,拜倒在小儿子的脚下又觉得愧对大儿子。后来大儿子造反,赵武灵王又心软,收留了大儿子。最后导致悲剧,自己饿死沙丘宫。摇摆不定,犹豫不决这件事真的害死人。

再说说齐桓公,其实齐桓公离了管仲,他什么也不是,什么都做不好。管仲临终前告诫他不要离易牙,竖刁,开方那三个人太近。开始齐桓公是听来著,可是自己活的不舒服,又将他们召回来了。还指责管仲,说他圣人也有做错的时候。最后怎么样?因为这三个人鼓动齐桓公膝下诸位公子作乱,最后齐桓公也是饿死在宫墙之内,生蛆了,发臭了才被人发现。其实这不能算是齐桓公儿子的锅,是他自己不行。

后梁朱温,草根出身,胸无大志。做出点成就就忘了北,行军过程中偶然宠幸一个军妓。这个军妓生下了朱温庶子,朱友珪。儿子朱友理行军打仗过程中又宠幸儿子的妻子。惹得朱友珪大怒杀了朱温。其实也是自己的锅。

西夏李元昊,也是一代英主。建立西夏之后开始膨胀了。开始公然扒灰。结果他儿子勾结奸臣,就把他给弄死了。现在我只有一句,呵呵,对他说了。

这四个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前期都很英明,功勋卓著,但是后来都因为各种原因和自己的儿子发生了矛盾和分歧,最终导致了自己横死。其实都怪自己,没什么可说的。


这四人都是一时雄主,在历史上的影响都是相当高的,但朱温和李元昊是不能和赵武灵王以及齐桓公比肩的,虽然二人也死的较为凄惨。现在就来分析一下赵武灵王、齐桓公

为何生时雄才伟略、风光无限,死的却是窝囊透顶的原因:

赵武灵王赵主父饿死沙丘宫齐桓公被奸臣隔绝宫门,连水都喝不上一口,大体上也是饿死。

二人的死因有极大的相同性:

一、继任者无德行

为了争夺权力,子孙都惘视礼仪道德,不顾自己父亲的死活,所以赵主父被困沙丘宫三个月,连鸟蛋都掏吃净了,而齐桓公虽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但儿子为了争夺权利,不仅任由奸臣隔绝自己的父亲,即使烂掉了,尸虫都跑到了墙外都无人搭理。

朝无贤臣

二人虽然都是一时雄主,但朝中能够独挑大梁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又怎么会为失去势力的君王抗争呢?


赵武灵王、齐桓公、后梁朱温、西夏李元昊这四个牛人为什么死的很惨?原因何在?我们先说说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是被活活饿死的。

原因:我们都知道,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社会深入人心的的制度,大多数人心中认为长子继承是正统,但是赵武灵王他喜欢小儿子赵何,这个赵何就是以后的赵惠文王,完璧归赵的故事里的那个赵王,赵武灵王喜欢小儿子,于是把位置传给了他,还把三朝老臣肥议派去辅佐他,长子赵章立功不少,原本属于他的皇位却没有得到,所以他心里耿耿于怀。但是他又不能对赵武灵王怎么样,所以只能对付弟弟赵何了。

有一次,他们父子三人去沙丘宫玩耍,晚上的时候,赵章邀请赵何过去,肥议对赵何说,可能有危险,他先去探探路,于是派重兵把赵何保护起来,自己去了,然后就被赵章杀死了,赵何加强戒备,以防万一。

这是赵武灵王的弟弟公子成带兵支援,把赵章打散了,赵章跑去了赵武灵王哪里,愚蠢的赵武灵王接纳了这个叛乱的长子,后来公子成、赵何包围了这里,要赵武灵王把人交出来,否则就烧了房子,杀死任何人,赵武灵王没办法就把赵章交了出去,赵章就被杀死了。

但是公子成怕赵武灵王出来把他们都杀死,就一不做二不休,把赵武灵王接著围困,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赵武灵王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是生病加饥饿而死

管仲死后,齐桓公生病,三大奸臣易牙、竖刁、开方原本忠心耿耿的模样立即原形比露。他们忙于在桓公的十多个公子中拉帮结派,争夺权力,寻求新的靠山,把朝廷上下闹的乌烟瘴气,齐国从此陷入混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按说齐桓公是当局者迷,管仲没能匡正君侧应该负有责任。后来桓公病重,这三个奸佞小人掌握了朝廷大权。此时他们不再唯桓公马首是瞻,而是挟群公子作乱,把桓公幽禁在冷宫,门前筑起了一道高墙,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连饭也不许送,桓公靠著屋檐流下的雨水苟延残喘。

易牙、竖刁等人只顾扶持公子争夺王位,哪里还有时间管齐桓公,一代枭雄就这样活活饿死。

朱温是被儿子朱友珪杀死的

朱温弑杀好色,晚年好色更加严重,他的养子朱友文的老婆王氏颇有姿色,于是朱温就不管伦理道德招他儿媳入宫侍寝,而王氏也是淫荡之人,就乖乖的去侍寝了,朱友文不是亲儿子,于是王氏就每天在朱温耳边吹风,让朱温把位置传给朱友文,朱友珪知道后,利用他掌握的宫廷宿卫侍从及其亲信韩勍所部牙兵发动宫廷政变,最终杀死了朱温。

最后再说说西夏李元昊的死因,他也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跟朱温有点像

公元1038年,北宋宝元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 在称帝之初,李元昊表现了自己的果敢和智慧,他设立文武官员,创造属于西夏国的文字,颁发政令,派军队占领瓜州、沙州、肃州三个战略要地。

他通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还击败了亲政的辽兴宗,以此奠定了西夏的地位,开创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

不过可惜的是,李元昊的英明并没有延续。他猜忌功臣,滥杀臣民,为日后其母党专权埋下伏笔。后来他好色昏庸,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三百六十座疑冢)。他还惘顾人伦,废掉自己的皇后,将本来已经与太子定亲的没藏氏册为自己的新皇后。 李元昊废立皇后的举动,为自己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李元昊后来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位被他抢夺了未婚妻的废太子宁林格杀死,享年四十六岁。李元昊去世之后,庙号景宗,谥号武烈皇帝,葬泰陵。


赵武灵王惨死是因为皇权斗争两子反目自相残杀结果长子被杀自己被软禁饿死,齐桓公晚年宠幸奸臣致使自己被囚饿死诸子争位相杀,后梁朱温和西夏李元昊自种恶果惨死于亲生儿子之手,朱温与儿媳苟且乱伦想立养子结果为二子郢王朱友珪所杀弑父夺位,李元昊残暴绝情狠毒,先灭亲舅一门毒杀生母废杀元配发妻嫡亲表妹卫慕皇后和刚出生的亲生儿子,后又夺儿之爱没移氏废儿生母野利氏皇后之位立没移氏为新后,最终丧命于亲生儿子宁令哥刀下,四位君王两种结局,前两位囚禁中饥饿而亡,后两位生命终结于亲儿子之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