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王莽是个比较复杂的事,千古以来,对王莽的评价是很的分岐的。在在封建社会,由于儒家正统的帝王思想禁锢,王莽成了篡权的野心阴谋家的典型代表,但到了近现代,许多历史学家对王莽开始有了不同的评价,而且趋于正面。

我们先看王莽到底做了些什么。

王莽虽然是西汉王氏外戚,但其人生非常励志,人生经历就象一个抛物线,因为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赢得了很好的声名,朝野上下一致风评很好,被视为能挽救西汉危局的不二人选,当代周公,曾经有40多万上上书,让王莽登上大位,代汉建新,到达人生顶点。但由于其激进式的复古改革,仿照周制,脱离了社会现实,导致造成了经济混乱和社会剧烈动荡,薄利身败名裂的下场。

我们再分析一下正反评价的背后。

自古成王败寇,由于"王莽改制"的失败,特别是以新代汉,犯了古代封建社会忠君、家天下等理念大忌,为后代帝王以及儒家所不容,因此被视为「逆臣贼子」的典型代表。其生前谦恭俭让,礼贤下士的声名,也被视作虚伪的野心家,可耻的政治角色和伪君子。

但现代学者分析王莽的一些政治举措,特别是井田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分田地,防止地主阶段垄断;将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集中国家经营;禁止买卖奴婢,等等,在现在看来,的确是非常先进,非常超前的,也说明了其改革的魄力和智慧。因此许多人调侃,王莽科简直就是从现代穿越的,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改革家,如果成功了,就是可比尧舜的至圣君王,是圣人。

但是历史就是成王败寇,由于王莽的一系列政策与现实社会脱节,导致王朝灭亡,而落得千古骂名。

在掌心看来,王莽是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但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谢邀!

我觉得王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家(激进、过于理想化),虽改革失败,但仍是值得骄傲的,成王败寇,仅此而已

有句古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你要改革,就要得罪千千万万的人,就要站到千万利益集团的对立面; 到时候别说自己不得好死,就是家人也难有善终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史书上记载的王莽心思深沉,蛰伏多年,野心勃勃;但近代帝制结束之后,王莽被很多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那王莽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如史书记载一般的大反派,还是一个忠于理想败于现实的改革家?

我们不得而知,我唯一知道的是,当时的汉朝天下,已经到了一个由八九十岁的皇太后和一个娃娃皇帝当政的关头, 弄得国将不国,民不聊生;夺下汉朝刘姓皇位,取而代之,有何不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想当初汉朝的天下不也是夺了瀛姓的天下吗,凭什么愚钝的汉室子弟可以当皇帝,把国家弄得民不聊生,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而贤德的王莽就不能踢开占著茅房不蹲坑的昏君,自立为王

此乃正义之举,天下之幸,何罪之有!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请点赞加关注,谢谢!


大家好,「我是网路小白菜」

我对王莽的总结是「一个无能的野心家,一个失败的改革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伙分析分析。

王莽似乎是个与生俱来的表演艺术家,他从小就被乡里的人夸奖,说他为人品德高尚,非常高风亮节,到处拾金不昧,天天都做捡到钱交给警察叔叔,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种事。西汉末年,皇帝昏庸,外戚干政,政局非常混乱,到了王莽的姑姑王政君当上皇后的时候,王莽的那些叔叔大爷们全都鸡犬升天,当上了各种各样的大司马。唯独王莽不求官也不求职,更不去暴露自己的任何野心,继续本本分分当圣人,赢取乡亲们的夸奖。

王莽真是把「圣人」二字做到了极致。在汉朝的法律里,官宦人家打死了家里的一个奴隶或下人,罚点钱就了事了,根本不用偿命。然而王莽的儿子打死了一个奴隶,王莽居然逼著他的儿子自杀谢罪。王莽说,德行对我们家来说是最重要的,你做了这么缺德的事儿,必须自杀。于是,他活生生把自己的儿子逼死了,也因此声名大振,几乎全国都知道了有一个叫王莽的圣人,这个人的姑姑不仅当过皇后,后来还成了皇太后,而王莽却不争名夺利,甘当布衣,还不仗势欺人,儿子犯法也与庶民同罪。

于是,在叔叔大爷们的提拔下,王莽开始走上了仕途,并且平步青云。等王莽慢慢掌握了军队、财政等大权以后,终于展露出压抑已久的野心,开始运作一套后世数十次禅让都要学习的完整的且不要脸的禅让程序:

第一步,先把女儿嫁给皇帝,然后让皇帝封自己为某某公的职位,得到这样的殊荣,你不能一口答应,要三辞,不行不行不行,我王莽不能忝居高位。于是文武百官齐齐上书,说求求你了王莽,你有这么好的品德和名声,你不居高位谁居高位?在众人几次三番的请求下,王莽终于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职位;

第二步,过一阵子,皇帝又下诏封王莽为某某王,在你自己的王国里,你可以采邑多少万户,真正行使王的权力,可以认命官员,享受和皇家一样级别的礼乐,一样级别的车马。当然了,王莽还得继续推辞,不敢承受这样的皇恩浩荡。但就在他推辞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地方官都来跟皇帝报告,说他们那里出现了祥瑞之兆,预兆著王莽非得接受这样的恩赐不可,王莽只好再次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皇恩;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众人一看王莽成了王,立马加倍努力地奉承,天下有德者居之,反正现在这位小皇帝也执不了政,干脆您来当皇帝算了。这个时候王莽必然勃然大怒,我是多么德高望重、品格高尚的人,怎么能干篡位这种事儿呢?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他的皇太后姑姑都跟他急了。小皇帝也受不了王莽的虚伪了。王莽发现小皇帝不听自己的话了,也不啰嗦,直接弄死了。又立了一个名叫刘婴的人当了太子,这个时候是最有意思的,明明天下已经无君了,王莽却不让这个太子登基,而是自称假皇帝,代替皇帝主持一切事务。

王莽继续玩弄他的那一套「程序」,任凭天下人翘首以待,他就是一推二诿三拒绝,不肯登基当皇帝。文武百官们都急了,各种招数和伎俩都用遍了,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其实这会儿坐在皇宫里的王莽也挺著急,他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因为这一套流程是他的首创,自古以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条文可以借鉴。就在事情陷入僵局和尴尬中的时候,突然横空冒出来一个妄人,用一个无比神奇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人是不是王莽暗中指使的,我无从考究。

这个妄人带著一个小铜柜,里面放了一个纸卷,闯进了太庙。嘴里高喊著我是奉汉高祖刘邦之命前来传话的。纸卷上写的什么呢?特别简单明了,就是以汉高祖刘邦的口吻说,我们刘家的气数已尽,现在应该把皇帝的位置让给王莽来坐了。众位大臣一看,既然汉高祖都发话了,他们刘家当皇帝当够了,咱们就顺从他老人家的意思,让王莽登基当皇帝吧。这回王莽终于也不再推托了,估计他自己也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于是在长安城的南郊设了一个祭坛,王莽登上祭坛以后,一通鬼哭狼嚎,对著苍天赌咒发誓,我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我打心眼里不想当皇帝,但大家非得逼我当,连汉高祖都显灵逼我登基,我只能勉为其难的当这个皇帝了。

总而言之,王莽以精湛的演技终于篡位成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并建立了自己的新朝。可能王莽把他的智商都用在怎么篡位上了,等他真的登上皇帝宝座以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怎么看都显得那么的弱智。

在他统治的十五年中,王莽妄图恢复「周制」,推行了一连串的复古改制:

在经济上,以《周礼》中所叙述的封建初期的井田制度来解决当时的土地问题,用不准买卖人口来解决奴婢问题,前者是复古,后者仅仅是形式上的规定,自然都行不通;在钱币方面以小易大,用轻换重的钱币改革,再配合五均赊贷,使人民不论在交易中还是在贷款中,都遭受深重的剥削。

在政治上,王莽也一味地「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来实施地名、官名的更改,频繁琐碎,只能造成无聊的纷乱,毫无实际意义。

很明显,王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一切改革措施,无不给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除了成为全国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索以外,别无可取之处。所以我说王莽是「一个无能的野心家,一个失败的改革家」。

点赞很容易,评论显真情,关注更有爱!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个人感觉王莽是一个跨时代的理想主义政治家,但是他也是历史上非常天真的政治家。

王莽新政居然把贵族和士大夫的农田大面积没收,平均分给普通劳动者,他还废除了奴隶制度。他规定土地国有,不允许土地买卖,避免了农民再次丢失土地的厄运。这些改革很像我们近代的很多历史片断。

这些举措损害了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引起了原有封建贵族们的反感,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王莽得罪了一头,却没有能够赢得人民的心,他虽然把田地分给劳动者,却因为币制改革的失败,采取了强硬的连坐制度,私铸五铢钱的一律五户连坐,又变成了官家的奴婢,在废除奴隶制度上显得政策极其混乱,弄得民怨四起,民不聊生。

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王莽挑起了与周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战争,到处派兵作战,大量的兵役和徭役让人民困苦不堪,王莽的政权仅仅存在了15年就结束了统治。


王莽是政治家,改革家,是一位有远见而无私的改革者,他的改革有争议。王莽改革是失败的,有历史的必要,可是他性格狂躁,轻于改作,不那么切合实际,加上他刚愎自用的性情,没有从实际出发,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力、有权威的领导集团,所以改革失败了。


王莽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且因为不合时宜,遭到包括豪强地主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反对,最后在绿林军和赤眉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的浪潮中灰飞烟灭。


我之前也回答过一个关于王莽的问题,说的大致也是这方面。在我看来,王莽先是理想远大的人,然后是野心家,最后才是改革家。

为什么这样区分呢?自周公制礼而来,儒家学子都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比尧舜时的太平社会。而王莽不像其他学子,他胸藏的格局显然比其他人高。从他前期的为人行事到后期的改革,他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要恢复早已崩坏的「礼」。所以很多人会说他很会演,演出了一个非常高大的形象,直至上位后,野心就暴露了。这样说有一定道理,但个人认为不客观。汉朝以来尤其后面发展起来的九品中正制,什么都能拿来上品,很多大名士之所以成名士,前期都靠表演,也就是「养望」,把名气养出来,遇上赏识你的人,直接就会上位,这个光是靠作是不行的,也要真的做事,但今天的我们看来就像是表演。就像王维的隐居其实也是表演,不然他干嘛不隐远点而非要隐在终南山呢,就是在养更大的「望」。

王莽前期养出瞭望,机会一到上了位,自然要施展胸中抱负,但这个时候还不行,他还要有足够大的权,什么人权力最大?当然是皇帝。于是他暴露野心,一步步往那个位置爬,最终变成篡权的野心阴谋家。

但他不在乎,他只要实现了理想,就是可比尧舜的至圣君王,是圣人,所谓成王败寇,他最终失败。尽管失败,但我们看到了他改革思想的超前。很多人说他有可能是穿越者,其实换个角度,按我上面说的你就能明白,不是穿越者也能解释他为什么这么超前。我们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其实就是尧舜的时代。王莽的目标正正就是我们的共产主义,只不过他那时的说法是追求尧舜。所以,既然目标一样,那眼光做法自然就会跟今人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所以,王莽虽然名声不好,但整体来说,确实是千古奇人,是超前的改革家!


有一首词: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躬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先死,一生真伪谁复之。

「古往今来,人心难测!」


七言杂诗敬贤王莽,山东杨哲原创作品。善不为官禅让帝,义不理财五铢钱。慈不掌兵昆阳战,情不立事救奴隶。新朝王莽是好人,舍己无私天不公。在下拙见透真情,贤良指正悲剧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