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悟空!按照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名长孙无忌,杜如晦排名第三,但在文官当中的确排在第一功臣位置,列在魏征和房玄龄之前,这个排名,当时引起许多人不满,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武将,对一个文人功劳排在他们前面深感不解,李神通、丘师利就此还讨问李世民,唐太宗对他们说,杜如晦、房玄龄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厮杀过,但他们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功,没有他们正确分析和判断,我们就不可能很顺利地打下天下,从这个方面看,他就是朕的张良和箫何。

李世民这段话,充分肯定了杜如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说出了杜如晦为何功劳排到文官之首,并且排名超越魏征和房玄龄,主要是杜如晦在分析判断形势,出谋划策方面扮演著张良张子房这个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杜如晦还有治国理政之才,堪比刘邦的萧何。

事实上,杜如晦具有超人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从李渊太原起兵,西进一路夺取长安看到了天下非李唐莫属,并毅然决然投到李世民的帐下,当了一名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的文官,起初杜如晦不及房玄龄在李世民面前走运,直到有一天李建成为了削弱李世民势力,采取挖墙脚战术,通过李渊,以到各地任职为由,故意将李世民身边能人调离,其中被调的人当中就有杜如晦,当时李世民并没有在意,房玄龄一看急了,他对李世民说,杜如晦有辅佐帝王之才,除非殿下甘当寄人篱下的藩王,那就让杜如晦调走,李世民一听大醒,急忙向父亲求请留下杜如晦,当时天下未定,李渊还要依靠李世民平定天下,也就应允了李世民。

从此李世民非常器重杜如晦,凡事必与其协商讨论,杜如晦也不负李世民期望,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为李世民决策做出了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拿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所谋之事无一失手,深得李世民信任和看重。

后杜如晦、房玄龄被李渊用旨遣出秦王府,李世民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谋划玄武门事件,差人告诉杜、房二人,叫其速到府上计议,二人趁夜巧装打扮混进秦王府,一场旨在变天的玄武门之谋就此展开,后李世民斩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便成了唐太宗,杜如晦初受封蔡国公,贞观二年任史部尚书,贞观三年为尚书仆书,和房玄龄一起辅佐李世民治国理政,"房谋杜断"从此传为天下佳话。

可以看出,杜如晦兼有张良、箫何之才,既能运筹帷幄,又能治国理政,是不可多得的天下奇才,也难怪李世民封他文官排名第一位!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李世民老来追忆金戈铁马,怀念功臣,建了个凌烟阁,里面有二十四功臣位列其中。按照其排名,第一名是长孙无忌,并非杜如晦,他排在了第三。也许题主是想说文臣排名吧,杜如晦的确排名在文臣第一功臣之位,列于魏征和房玄龄之前。按说房谋杜断,理应是房玄龄第一才对,为何杜如晦却被定为文官第一功。

凌烟阁功臣排名原则

李世民曾言:「于兹十有余年,斯盖股肱馨有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这是大唐出现盛世后,李世民对能有此成就的解释,有帷幄之谋的文臣在他心中位居于前。而他同样身为猛将,深知谋臣的重要性。

当他选出二十国功臣之时,虽非以功劳为排名之原则,而是以官职高低来排。凌烟阁最里一层为宰辅、第二层为王候,最外一层为其他的功臣。

第一名长孙无忌为司徒,原本房玄龄身为当时司空,按理应排在杜如晦之前。不过此时杜如晦、李孝恭、魏征等人已经过世,被赠官为司空,古人死者为大,故排在房玄龄之前。那杜如晦为何又官高至此?

杜如晦在唐太宗心中之地位

天下未定,李元吉积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太子党极力拉笼天策府人才,杜如晦便是被拉笼的重点对象。李世民无奈同意,或许他当时并未意识到杜如晦于他有多重要。然而同为文臣的房玄龄深知杜如晦之才,极力劝说李世民,杜如晦有辅佐帝王之才,除非殿下甘当寄人篱下的藩王,不然则不能放走杜如晦。

李世民细思之下,幡然醒悟,急忙向父皇请求,天下未定,希望留下杜如晦。李渊其时也还有借重李世民平定天下之处,便应允了。

此后,李世民更加器重于杜如晦,凡事必与相商,杜如晦也不负李世民所托,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为李世民的决策作出了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拿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所谋之事无一失手,更应了房玄龄的对他的评价,因此深得李世民之心。

更为关键的是,在李渊下旨将房、杜二人遣出秦王府后,李世民深感压力,决定谋划出路。此时的秦王极其需要能谋善断之人,于是差人通知房、杜速到府上计议。两人对秦王忠心耿耿趁夜乔装打扮,避开耳目混进了秦王府。

接下来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功登基。新皇帝论功行赏,杜如晦、房玄龄排第一,有什么功劳还能比得过,出谋划策夺天下?此前打天下种种,若不是夺嫡,也只是为李建成作嫁衣裳而已。

但李世民觉得光凭自己评功,可能会有偏颇,因此问众人有何看法。果然,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领倒是有不同意见。淮安王李神通,认为举义之时,他最先带兵前来响应,没理由功劳倒不如两位文官。

李世民释杜如晦、房玄龄为何功高

李世民回复说:叔父虽第一个带兵响应,却未上战场,而是在大战窦建德、刘黑闼时有功。杜如晦、房玄龄虽非上场杀敌之将,但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安邦定国之功。他们出谋划策,为大军屡次获胜立下大功,武将们才能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他们有如汉朝之张良、箫何,所以功居第一。叔父虽贵为皇亲,朕论功却不能偏颇。

一席话说得武将们心服口服,丘师利原本也自恃功高,但见皇叔李神通都反对无效,他也没话好说了。而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房、杜二人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已经堪比张良萧何了。

被为蔡国公的杜如晦也没让李世民失望,贞观二年任史部尚书,三年为尚书仆书,和房玄龄一起辅佐李世民治国理政,成就大唐盛世,「房谋杜断」从此成为传世之佳话!

由此可见,杜如晦既能帮李世民争天下,遇事不但有独到的见解,治国理政也是贤能,如此人才,李世民又是知人善任之主,怎么可能让为他谋天下之人排名太低?


第一功臣很明显是他大舅子长孙无忌啊。


第一功臣长孙无忌


第一功臣不是一位而是两位房玄龄杜如诲。为什么呢?李世民说的很清楚,那就是刘邦说的功狗与功人的区别,房杜二人是谋划者决策者而其余都是执行者。有人说凌烟阁排名还有人说什么文官第一武官第一都是瞎扯。曾经李世民对功臣有个排名谁是第一的问题他就说的是房杜还引发了李神通的不满。由此而看凌烟阁不是功臣排名,所谓论功行赏看功劳大小看的是封赏的多少来决定的而不是其他


太宗贞观十七年,太宗命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了二十四功臣头像,排名第一功臣者长孙无忌 李世民大舅哥 长孙皇后也是一代贤后


这是小编你自己封的吧!看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及排名,长孙无忌无疑是杠杠的啊!


哈哈哈??房谋杜断,房都排在前面??首功皇后她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