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可以抗衡司马懿,甚至可以打败司马懿。司马懿在京城只有三千死士,优势在于掌握了舆论与太后,而曹爽掌握皇帝,在曹爽移驾许都以后,司马懿的舆论优势随著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弱,而曹爽的优势会越来越强。

在军事实力方面,司马懿在荆州军区和关中军区都曾任长官,有一定的人脉,以及掌控 力,而淮南军区绝对是曹魏的铁杆支持者,淮南三叛即可看出,北方军区也是支持曹家。

如果曹爽移到许昌,进入持久战,北方与淮南一定支持曹魏,而关中军团内也有夏侯玄,夏侯 霸等曹魏勋贵,即便会支持司马懿,也会因为内乱而损兵折将。荆州军团与司马懿的渊源没有那么深,最多可以保持中立。

曹魏的主要敌人是孙权,荆州军团和淮南军团最为强大,接下来是关中军团,最后才是北方军团。

以一个内耗的关中军团对抗淮南军团和北方军团,纵然司马懿天纵之才,要想翻盘也是难上加难,所以曹爽的赢面还是很大的。


司马懿不会有胜算。因为,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哪怕是搞政变。司马懿和诸葛亮较量了那么久,败多胜少,但是蜀汉依旧无法突破祁山防线,关键就是蜀汉的国力无法支撑持久战。所以说,纵然司马懿控制了宫城和洛阳城,综合实力依旧无法跟曹魏相比。司马懿最后能赢,不是打赢的,而是曹爽兄弟实在是太烂,烂到司马懿认准了他们只贪图富贵,而毫无远见,所以只要承诺让他们能保存富贵,他们必定主动放下武器。所以,曹魏输,不是输在实际上,而是输在所托非人。


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选择反抗,能否抗衡司马懿?

首先,高平陵之变是指公元249年,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出洛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长期装病的司马懿趁机起兵,发动政变,控制洛阳并胁迫太后下旨废除曹爽兵权并治罪。对于司马懿的夺权,曹爽选择了投降,自此司马懿大权独揽,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之手,史称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并不是司马懿心血来潮而突然发动的,也不是司马懿一个人掀翻了魏国朝廷。实际上,这是司马懿长期隐忍和蓄谋已久的,高平陵之变只是一个契机而已。司马懿名义上只是要推翻曹爽一党,这一理由得到了当时大部分朝廷文武的支持。只不过最后司马懿窃取了政变的成果,成功替代了曹爽而已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司马懿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首先,司马懿出身河内氏族,从曹操时代就入朝为官,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司马懿从曹丕时代开始得到重用,曹睿当政时更是托孤大臣,在诸葛亮不断进攻魏国时,司马懿力抗蜀国大军,在军队逐步树立了威望,掌握了曹魏军权,培养了一批军中亲信。反观曹爽此人,志大才疏,在军功和对军队的掌控方面根本无法与司马懿抗衡

其次,司马懿发动政变师出有名,他拿著皇太后诏书,历陈曹爽罪状,以「清君侧」的名义来对抗曹爽,做到了师出有名、名正言顺。曹爽虽然手上有魏帝曹芳,但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曹芳和曹爽之间的并不是一条战线的,他们之间有巨大的矛盾。当时,曹芳已经大婚,按正常国家体制来说,已经可以亲政了,曹爽专权跋扈,不还政于魏帝,导致曹芳会配合曹爽对付司马懿。

第三,假设曹爽不投降而是退到许昌,再邀请援军,最大指望就是在扬州的王凌。问题在于, 当时的士族其实是一个大的利益集团,王凌是并州人, 和司马懿关系非常好,这种情况下,凭什么指望王凌会支持曹爽?况且在这之前,曹爽和王凌关系也不好,还特地派文钦和诸葛诞去牵制王凌。因此,如果王凌按兵不动,那牵制他的文钦诸葛诞也动不了。虽然后来司马懿和王凌产生矛盾,但是这个矛盾士族集团的内部矛盾,这只是后话。

第四, 曹爽之所以投降,不是因为他不想反抗,也不是因为相信司马懿许诺的荣华富贵,而是曹爽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相信司马懿,至少还有一点当「富家翁」的可能。

总的来说,曹爽一党出城的时候,就注定他失去了对抗司马懿的机会,不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不能,只是曹操在世时的威慑让他低调做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