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盛极一时。那么到底吐蕃是怎么灭亡的呢?吐蕃王朝在什么时候灭亡的?

为大家总结出了吐蕃王朝灭亡的四点原因,一起来看看!

首先第一点,就是内乱太过严重。在吐蕃的内部,太过于混乱,内乱十分严重,矛盾层层都有。宗教之间、臣子之间等等都是互相伤害,光是赞普就被杀好几任,那么在赞普被杀以后,一定是内讧连连,在这样的情势下,怎能不灭亡呢?往往一个安定的国,一定是既无内乱,也无外患的。若是包含其中一点,此国一定不会太平!

第二点就是扩张太快,体制落后。在吐蕃最繁盛的时期,人口高达一千万,但其实本组人口才300万,其余的人都是在战争征服过来的人,所以就甭提忠诚两字了。至于管理他们这些人的方法,可以说相当的落后!

当时的吐蕃王朝,就是奴隶社会,实行的体制就像是先秦的分封制,中央对地方无法完全掌控,核心领土被权臣把持。这种体制的实施,最后就会造成这种现象,国强地方就会听命,但是国弱,地方立马反拜为王。

第三点原因就是宗教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宗教可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就拿唐朝来说吧,=在后期的时候,所谓的佛教寺院根本没有课税,而且还对僧侣免除赋役,还有佛教寺院的大肆扩张,最终导致唐朝的国库收入被大大损失,之后才有了唐武宗灭佛的事情发生,而吐蕃王朝其实跟唐朝的后期没啥区别,甚至比唐朝情况还糟糕,所以当时末代的赞普达玛当时上位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灭佛,不料最后却死在了僧侣的手上,这一件事就是造成吐蕃内乱的导火索!

第四点原因,气候变冷。吐蕃社会生产是以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等,当时吐蕃能崛起,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要得力于农业和畜牧业,当然一旦农业有所变动,吐蕃也一定会跟著变的动荡。加之古代的时候,本身就是科技不发达,生产基本靠天。气温高了,自然农作物生长过的好,人们受益。但是一旦这天气变冷了,就意味著可能一蹶不振。但是天灾毕竟是不可抗因素,以至于一般地方都是承受不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