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如何评价宋神宗和王安石领导的北宋变法。我基本上同意王夫之的看法,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加速了北宋的灭亡,或者更准确地说恶化了北宋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形势,不管他们俩人主观上的想法好不好,客观上确实是如此。

首先,变法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宗旨,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就是「富国强兵」,很多人觉得这个富国强兵的宗旨很好啊,神宗和王安石很有理想啊,但是要注意,他们哥俩说的「富国」,可不是发展经济、共同富裕,而是千方百计的增加国家财政的收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替朝廷捞钱,因为宋代从真宗开始,基本上就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财政危机,到仁宗以后,国家财政基本上是入不敷出,朝廷上下因此被搞得焦头料额。

本来宋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宋代的经济形态的革命性变化,即在传统的游牧经济、农耕经济之外,开创出商品经济时代。从人口数据上就可以看到宋代经济的发达程度,宋代疆域比汉唐都小,但人口却比汉唐多,汉唐盛世人口不过6000万,而北宋的人口基本上保持在1亿以上。而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更是远远地超过唐代,比如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临街开店的形式(唐代做生意是在专门的市场中进行的),就是宋代的商业经营革新。

那么问题来了,宋代这么发达的经济水平,为什么朝廷又会搞得财政困难呢?

宋代的国家财政的花费,主要有两个大头,一是军费开支大,二是政府机构运行的成本高。 钱都光在这两个事情上了,宋代庞大的军费,按宋人的话说是「养兵之费」,它不是现代意义的国防经费,宋朝是把大量青壮年召募为兵,以消减民间的反抗力量,因此军费虽然庞大,但军队战斗力却很低。

另一方面宋代的官僚机构庞大,官员众多,实际上是把知识分子吸纳到官场,把他们养起来。这样身体好的当了兵,头脑聪明的当了官,民间就只剩老弱和痴愚之辈,就算要造反也不会成功。宋代在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三百年间,基本上没有大的农民起义,就是有一些稍成气候的农民起义,也可以很快被镇压。

宋代国家收卖了军人集团,同时利用士大夫集团制约军人,文武两大精英团体与朝廷结成利益关系,从而实现了皇帝联合官僚集团与老百姓之间的对立,为了收买这两大群体,必然使得政权成本上升,这就使得经济发达与财政困难在宋代长期并存,成为宋代的一大特色。

到了神宗和王安石的时候,朝廷的财政困难越来越严重,于是王安石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眼看民间的商业资本赚了大钱,于是决定政府与参与到商业活动中去,直接从市场上去捞钱,最典型的就是青苗法,用政府出钱贷款给农民,然后收取利息。这个制度设计看起来不错,农民不用再去借高利贷,政府又能获得一部分的收入,简直是双赢。但实际情况却是,各地政府为了政绩,而强迫农民贷款,农民贷款之后还不起钱,衙门就抓人。

神宗和王安石这一思路,影响很坏,整个变法设计的各种增加朝廷收入的办法,最后都变成了变相的新税种,更严重的是,这些增收的措施,在本质上是以朝廷的强权去掠夺刚刚发展起来的商业社会的财富,最终使得商品经济发展严重受阻,人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后来蔡京等人沿著这条路走下去,就发展到无所不用其极的掠夺民间商业社会的财富,把基本生活品的盐、茶、酒都搞专卖,弄得民不聊生了。

最后,我来说一说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强兵,宋神宗的理想是强兵,富国只是手段,因为强兵是需要花钱的,所以他要先富国,没钱怎么打仗!他一心想要增强宋朝的军事力量和发动对西夏的战争(神宗一心想要灭西夏,对于辽他倒是没敢多想,他的儿子徽宗理想比他更大,要打败辽朝,收复幽云十六州),神宗后来搞将兵法,训练军队,确实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对外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对内则在湖南、贵州一带开疆拓土,这些地方以前当地民族首领管治,只是名义接受宋朝的统治而已。神宗强兵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北宋后期在西北战场上对西夏已经具有军事优势,「西兵」也成为宋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南宋能够扛得住的金军,靠的就是这个底子。

但强兵对于宋朝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虽然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对外扩张的野心,这最终把北宋引向了毁灭。

大家不要以为宋徽宗后来被金人打得很惨,一副怂样,就以为他一直胸无大志,其实神宗强兵和对外扩张的成功,在徽宗时代是被继承下来了的,徽宗也一向以继承父皇神宗的遗志为口号,可以说,宋徽宗是宋神宗的升级版。徽宗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大力对外用兵,开疆拓土的时代,宋徽宗也是有一个大国梦和强国梦。宋徽宗统治的二十多年间,宋军在碰到金军以前,是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的。一是发动对青海地区的吐蕃诸部的战争,全面占领青唐地区,这一地区是唐代的陇右节度使辖区,安史之乱后为吐蕃战领,至此已三百多年了,可以说是取得前所未有的开疆拓土的战绩,二是发动对西夏的战争,跟以前是西夏攻,宋军守不同,这时多数时候是宋军主动进攻,西夏处于守势,三是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军事恐吓为主的扩张活动,强迫各少数民族首领献出土地。上述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扩张的成功,最终刺激宋徽宗君臣发动了联金灭辽的军事冒险,最终翻船。


说起来,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北宋后期的政治影响并不算太大。只不过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所起用的人,对于北宋后期的政局影响确实很大。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想让「民不家富而国用足」,只可惜这是一个天真的梦想。王安石的青苗法一经推行,就遇到了官府的强行摊牌。老百姓拿到了这些钱之后,官府又想著法儿的把他们的钱骗回来,一来一去官府的钱一分没少,老百姓却负载累累。这使得从仁宗以来富庶的宋朝民间被搞得十分混乱,以致从神宗朝开始到北宋末年,各种流民聚义的事情不断发生。也才有了后面的梁山好汉。

而且王安石变法,起用了吕惠卿、曾布、蔡卞、蔡京等人,都是当时的酷吏,很快就在朝廷内部形成了新党与旧党之争,之后又形成元祐党人与熙丰党人之间的党争,朝廷内部出现的分化,导致文官集团出现了严重的对立。

此外,朝廷与民争利的风气骤然开启。尤其到了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由于财政年年赤字,宋徽宗又想改变这样的局面,于是,蔡京在王安石变法的基础上,对老百姓进行了一次可谓抄底式的搜刮:第一,将纸币从四川引向全国,发明一种叫作「钱引」的货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行;第二,加大食盐的票据化,把盐票当作第二货币使用。

通过这一做法,蔡京达到了想要的结果,他用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从民间攫取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和粮食。然而,这个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表面上是朝廷财政收入的充实,实则留下了一个赤贫的民间。这一严重后果在十几年后发挥了它的威力——当女真人打来时,朝廷再也筹集不上新的财富来抵御外敌,北宋就这样灭亡了。


谢邀。

我在初中,高中,历史都不咋地,虽说勉强可以及格。但是对于这种严谨的问题,鄙人不敢擅自回答,如果有关于命理方面的问题,可以询问我,谢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