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悬案之中,对于同治皇帝之死颇具说法,正史之中,载为「患天花而殁」,但真相是否如此呢?如有兴趣,可与大狮一并剖析一下这桩历史悬案。

话说同治皇帝生于1856年,五岁时,他那个短命的老爸咸丰皇帝死于热河,小小年纪的载淳被母亲慈禧皇太后抱上龙椅,年号「同治」。自此后,慈禧和慈安来了一段「垂帘听政」。

同治皇帝年幼,无法理政,大权有母后执掌也无可厚非,但是慈禧是个揽权之人,对于权力的控制欲异常强烈。同治十七年时,慈禧太后表面「还征于皇帝」,实则仍大权独揽。同治身为大清国主有名无权,事事受到目前牵制,为此他一直闷闷不乐。母子之间貌合心不合,多次出现分歧。

慈禧谋害之说

后人费行简在其著作《慈禧传信录·穆宗致命》一书中,曾提到这么一件事情。同治的师傅王庆琪被革职后,曾一次对外人说:皇帝亲政后,太后等操纵朝政,横加干涉,皇帝十分不满。一次,皇帝下令修筑花园给太后享用,明为修花园,实则为软禁太后。此事传到太后耳中,勃然大怒,下令秘密处死皇帝。

此事后来在金梁的《四朝轶闻》中也有类似记载,其中写道宫内曾有人传出皇帝非病死,而是被谋害所致。并指出慈禧是个「淫贪专恣之妇,其子(同治)固已先嫉之,不待后来德宗(光绪)戊戌围劫颐和园之谋」。也就是说慈禧凶狠毒辣,从光绪的死来判断,同治的死也是他所为。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被人认可,光绪并非慈禧亲生,因此亲疏有别,但同治是慈禧唯一的独子,自古「虎毒不食子」,慈禧干涉朝政不假,但以谋害自己的儿子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望是断然不会的。

天花而殁之说

同治死后,对外宣称为「患天花而殁」。这一点被作为正史记载,翁同龢的笔记中也曾记载自己探病的过程,证明自己是亲眼所见,同治皇帝的确是患太花。而就是同治皇帝死后不久,慈安太后的女儿也因为天花而死。天花在清代皇宫之中多发,许多皇子皆死于此症。

除了翁同龢的日记之外,清代保留的《万岁爷用药进药底簿》中也记载同治从病发、用药到病死的全过程。御医李德力、庄守的诊断记录和开具药方的底档也有保存,其中写明同治的死就是因为天花。

不过这种说法同样不被人接受,就连皇族自己也不信。许多离宫太监对外声称万岁爷是患「淫疮」而死,也就是俗称的「花柳病」。至于为何对外宣称是「患天花」,不过为了掩人耳目。自古皇宫之中存在「为尊者讳」,帝王家中为了避讳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于是对真相不加记录并且进行修改,让后人不知道真实原因。而偏偏晚清时节,许多离宫的太监嘴巴不严,更有甚者为了卖点清宫档案换点钱,因此将同治死因真相脱口而出。

花柳致死之说

至于同治为何会感染这些「脏病」,不用细说,无非是民间故事中的「寻花问柳」,同治穿梭于花街柳巷,狎酒纵欢,加之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安全措施,导致不慎感染梅毒,也就是所谓的「花柳」。

这种病症初期与天花相似,或许是为了皇族面子,御医诊断为天花,以治疗天花的方式对其治疗。这一来便耽误了病情,从最开始的发烧、口渴、腰疼......到后来全身出现紫红斑块,继而溃烂,实则并没有多长时间。同样在上述所讲的《万岁爷用药进药底簿》中,记载了同治皇帝最后几日的情况,其中有写「湿毒承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下部溃烂,臭不可闻」,不几天便「洞见腰肾而死」。

很显然,这种死状是非常可怕的,大清国的皇帝竟然以这种方式死去,也足够悲催。

民国期间,曾有李姓太医后人将祖父诊病日记拿出,上面写著同治得的并非「痘疹」(天花),而是「花柳」。他曾告知太后,没想到太后勃然大怒,还拿物掷他,吓得他连连磕头,求太后饶命。慈禧命他以「痘疹」而治,若对外提及花柳一事,祸及家族。这位李姓太医无奈,只好按照太后吩咐行事。不多久,同治皇帝便在痛苦中一命呜呼。

其实真相如何现在已经不重要,无论是天花也好,花柳也罢,或是谋杀,都已经成为历史。只不过同治皇帝仅仅19岁就驾崩归西,不得不说令人惋惜。贵为九五之尊,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活的潇洒,这不得不是一种悲剧。

本文由大狮原创,参考档案《慈禧传信录·穆宗致命》、《清宫档案》、《四朝轶闻》。


同治十三年农历十月下旬,同治帝去西苑游玩偶感风寒,众人也并未太在意。可是十天之后,同治帝突发高烧不退眩晕等症,其皮下隐隐有红疹浮现。慈禧闻听儿子病症,心中隐隐有著恐惧,她最担心儿子得了满人谈之色变的天花。

也许满人对天花天生抵抗力就弱,自清兵入关,天花就成了满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即使身为皇帝拥有最好的医疗资源,亦不能幸免。清顺治帝就因天花早亡,虽说后来康熙帝推广种痘预防天花效果不错,可是到乾隆年间已不再重视皇子必须种痘制度。更何况那时种痘技术落后还不能起到完全预防作用。由此慈禧对儿子病症忧心忡忡,天花猛于虎啊。

随著同治帝身上红疹越发明显,太医已基本确诊他就是患了天花。慈禧按清宫旧制迎送痘花娘娘,盼其能带走儿子的天花。她每日为儿子虔诚祈祷,同治的状态确有好转迹象,痘疹开始结痂。

可就在人们为之欣喜之时,同治病情却突然急转直下骤然恶化,其身体出现大面积无法遏制的溃烂。甚至同治已经出现像民间所说的走马牙疳的症状,简单说,就是像走马一样发展速度很快的坏疽性感染,同治口腔内遍布溃疡,口臭难闻,太医对此已是束手无策。只有短短一个多月,同治就崩逝于养心殿东暖阁,当时他只有十九岁。

虽说清廷公开昭示同治逝于天花,可是事情并未结束,世人对同治死因颇多质疑,民间流传最多的就是同治死于梅毒,而非天花。那同治到底死于何病?真的是死于天花吗?且听有书君为你梳理分解。

一,同治死于梅毒说。

咸丰驾崩时,同治只有六岁。咸丰临终前,将朝政托付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与八大臣共同执掌辅佐同治。随著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清除八大臣,两宫太后得以垂帘听政。

慈禧是权欲心很重的女人,无论是朝政还是儿子同治,她都要将其控于掌中。由此同治自幼就在母亲跋扈阴影中孕育成长,但同治个性很强,不是甘于俯首帖耳安分守己之人,其在母亲重压下早已叛逆之性暗流涌动。

母子二人的第一次冲突,就在同治选秀时爆发。慈安喜欢稳重的阿鲁特氏为后,而慈禧偏爱酷似自己的凤秀之女。两宫太后意见不合,慈禧为维护对慈安表面上的尊重,假意令同治自己选择,却暗中示意儿子尊其意选凤秀之女。

不知同治是未懂母亲暗语,还是逆反之心作祟,反正同治逆慈禧之意选了阿鲁特氏为大清皇后,慈禧见同治之举心中暴怒。虽然同治又将凤秀之女封为惠妃,可慈禧依旧怒气难消,她把气皆撒在了阿鲁特身上。慈禧时不时就要敲打责难皇后,阻止同治宠幸皇后,并将儿子撵到惠妃身边。

可是同治真的不喜惠妃,母亲重压以及婚姻不幸,彻底引爆其心中隐忍以久的逆反暗流,更何况他亦正处于青春逆反时期。同治索性不再宠幸任何嫔妃,而是在太监撺掇之下微服出宫沉溺花街柳巷。

同治不羁放纵之行多次被世人发现,这才引发世人怀疑其死于性病梅毒之说。尤其是其最后时日全身溃烂与梅毒末期症状相符,更使世人笃信其死于梅毒,清宫所言其死于天花皆是为掩盖同治丑闻。

可是有书君觉得,同治行为放纵流连花街柳巷,确实有感染梅毒可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梅毒由病发到末期溃烂不治而亡,必须要经过几期发展病变过程,那是要经历几年时间才会恶化的漫长病程。简单说梅毒就是病程很长的慢性病,而同治发病急,病情恶化出现溃烂而逝时间短,可以说同治所患应是急性爆发性疾病,这应是与梅毒最大不同。

由此有书君觉得,既使同治有患上梅毒可能,一个月时间不足以使其病情发展到溃烂死亡的程度,因而同治帝死于梅毒之说不可信。

二,同治确应死于天花新证。

随著世人对同治死亡原因不同的解读,似乎这已成清宫难解之谜。人们亦在多方寻找证据以验证自己观点正确,历史学家们同样也未停下探求真相的脚步。

他们在清宫浩瀚繁杂的历史文献中,发现了一本在同治生前最后时光,由当时敬事房太监与御医共同记录同治自发病至死亡全过程的底簿。这本册子涵盖了同治每日病况迁延发展过程,以及太医诊治脉案药方。其记录之详细可以说事无巨细,哪怕微小细节都不曾遗漏。

我们将清宫底簿记载的同治病症状况,与医学界掌握的天花以及梅毒之症状比对分析,可以发现同治之病应是天花无疑。

首先同治发病前七天高烧不退,就与天花病发初期持续高烧相符,而梅毒属慢性病变不发烧。其次同治病情随后出现头痛、眩晕甚至发冷症状,也完全符合天花迁延发展过程。而梅毒不发冷,如果梅毒病人不解开衣服看到红疹,其表面症状亦如正常人一般。

再有同治遍布全身的红疹分布位置很有规律,它首发于额头、发际,然后出现于面部、腕部再蔓延至四肢乃至全身。

而且同治身上的红疹都如黄豆般很小,因而我们从其红疹分布位置以及大小,来分析也完全符合天花红疹特点。而梅毒红疹不但状如杨梅如蚕豆般大小,而且很少出现在头面部。

我们由同治症状判断与天花相符,再加上底簿记载太医所开一百多份药方,确实是治疗天花之方。由此我们可以基本确定同治就是死于天花。

但也许会有人再次质疑,这是清宫流出文献,有可能是慈禧为掩家丑授意太医们按照天花编造而成。有书君觉得,慈禧蓄意编撰一说也有一定道理。

毕竟大多历史文献皆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它可以作为我们考证历史的重要证据,却也要客观辩证分析。

不过还有《翁同龢日记》可以辅证清宫关于同治患病底簿的真实性。当时翁同龢身为同治的老师,因其教学有方,不但深得同治喜爱,同时亦得到慈禧信赖。同治患病后,翁同龢每天进宫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太医为同治所开药方。翁同龢有记日记的习惯,他将同治整个患病过程完整记录下来,其记录与清宫底簿完全吻合。

如果说清宫底簿造假,那么翁同龢也要按照清宫底簿将其日记彻底修改一遍。可是其日记只是私人记录,并非公开传阅,他又有何理由造假呢?

虽说翁同龢曾与李鸿章因私怨于公事上明争暗斗,而被世人诟病。可是纵观其一生清廉为官还是以正面形象示人为多,按照其为人秉性亦不是造假之人。因而至今还未发现《翁同龢日记》虚假之处,它亦成为证实晚清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因而有书君觉得,清宫底簿与《翁同龢日记》互相印证,清宫有关同治死于天花之说可信度高。如果没有更多新的史料佐证同治死于梅毒,那同治帝就是死于天花。

观同治一生可悲可叹,他有心中兴大清,可终未逃过疾病的魔爪,唯有惋惜叹其不幸。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按照史书记载,同治是个自幼聪明的娃。生在帝王家,衣食锦绣命。他在懵懂无知幼年上位,源自他有个短命的爹。历史也早已证明,一朝出现儿皇帝,背后一定站著一位强大的娘亲。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清朝入关后的第八位皇帝。他当皇帝时,正是读《三字经》、《弟子规》这类儿童早教启蒙刊物的最佳年龄,在该读书的时候,他坐在故宫的龙椅上笑看叔叔爷爷辈的人,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种即刻达到人生巅峰的体验,对他来说,就是遭罪。

他的妈咪,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权斗士叶赫拉那氏西太后慈禧,把他推上皇帝宝座后,就投入到废寝忘食的垂帘听政大事中去了。对同治的教育不管不顾,让一帮没鸟之人带坏了。

生在故宫里的同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没鸟之人为了迎合他,就捣鼓著搞京城一日游。这出宫一玩,同治小皇帝的世界变的精彩斑斓。认识了一些贵族纨绔,遛鸟,斗蛐蛐,放鹰,逛窑子,四处游荡,乐趣无穷。

随著同治长大,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让他开始排斥自己的娘。处处和慈禧对著干,这让爆脾气的慈禧怒火万丈,为了控制这个儿子,她安排人监视同治的一举一动,并经常以过来人的长者语气,告诉同治这么干不对,那样做有失帝王之礼,甚至规定了同治不能只和喜欢的妃子啪啪,要雨露均沾,一起啪啪啪。

这种私人话题,母子两个私底下一说也就算了,但慈禧不,为彰显她的威严,她是不顾场合地点,逮到同治就是一顿训诫咧咧。同治气啊,这话是个男人都受不了,何况还是想要多少女人就有多少女人的皇帝。

我们的同治皇帝也是有个性的,既然我的地盘我做不了主,那何不做个快乐的人呢?这么一想,北京城里大小酒肆,烟馆茶楼,青楼妓院留下了他放纵一生不羁爱自由的身影。但快乐是要付出代价的,青春之年的同治,把大好的精力发泄在宫外女子身上,惹来花柳病缠身。

慈禧为顾及皇家颜面,愣把同治的梅毒说成天花,让心知肚明的御医不按方抓药,一通乱治,致使病入膏肓,丢了小命。


谢谢邀请,我来谈谈自己看法。

很多传言同治帝死于梅毒花柳之说,很有可能是野史,缺乏足够依据,都说是恭亲王的儿子载澄带著同治皇帝偷偷溜出皇宫,去花街柳巷玩,染病致死。

依据《万岁爷进药底簿》中详细记录,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

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还有很多档案可以查阅,《起居注》,《脉案》,《翁同龢日记》上都有记载。

这个依据还是充分的,同治帝是死于天花。


个人觉得:同治帝表面是死于天花,实则死于作为傀儡皇帝的忧郁,及多重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众所周知:咸丰皇帝是有清一代最后一个有实权的皇帝,在此之后,大清帝国的大权便长时间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慈禧太后虽为一介女流,但其对权力的欲望,以及摆弄权术的手段丝毫不亚于中国历朝历代的男性皇帝。而且为了谋夺权力,大搞清洗、大肆屠杀,展现出了封建社会成大事者应有的杀伐决断的一面。在此背景下,作为皇位继承人的同治帝便作为傀儡一般的存在,成为她控制朝局的招牌。但同治帝本人却不甘当傀儡,也是有心励精图治、一展拳脚之人,无奈老妈过于强悍,不仅不还政于他,反而干涉他的人身自由,就连跟他夫妻恩爱的皇后,慈禧都干涉有加。甚至在同治帝病重之际,借一只猫故意发难,当著同治帝的面羞辱、惩治皇后。因此,同治帝作为一国之君不能施展拳脚,作为慈禧的亲生儿子,不能享受人间母爱,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却没有保护自己保护爱人的自由,于是品尽了世间寒冷的他深陷忧郁,便放纵于市井之间,染上了一身疾病。以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压抑下,以及多重疾病产生的并发症的催化下,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殡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