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并不奇怪!这种事在富贵人家很常见,在帝王家更是不能用常理来考虑。秦惠王还十岁生女呢,也就是燕昭王的母亲,折算下来燕昭王还是秦惠王的外孙。

汉文帝14岁就跟窦氏发生了性关系!当时的窦氏就是汉文帝的一个通房丫鬟,每天的工作就是侍奉汉文帝起居。汉文帝痰多经常要吐痰,然后窦皇后就得拿痰盂给他接痰。结果一次不小心,汉文帝把痰吐到窦皇后的胸部里去(跪著衣领会下垂),然后汉文帝觉得不好意思(汉文帝是很谦逊的人)就不自觉想伸手去帮窦皇后把痰擦掉,只是趴下来的时候发现窦皇后长得漂亮(脸对著脸),又发育良好(手正摸著),然后干柴就被烈火点燃,就地正法。后来这事被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发现了,薄姬便指令汉文帝纳窦氏为妃,也就是后来的窦皇后窦太后。

在古代,有两种女人会导致皇帝幼年生子,一个是皇帝的性启蒙老师,一般性启蒙老师会选23~30岁的女官(有过性生活),性启蒙老师往往会在小太子13~14岁时候就给选一名14~16岁的宫女送给太子行云雨之事,然后自己在旁边指导姿势,但是大部分性启蒙老师也会被皇太子给上了,毕竟这个年纪的熟女也很诱人,如果恰好怀孕了那么生下来也是皇子,只是这种叫做庶出皇子(性启蒙老师不能册封为后或者妃);另外一个则是通房丫头,古代大户人家都是有通房丫头的,这陪吃陪喝陪睡的,在皇太子成年后,在荷尔蒙激素刺激下肯定是拿她们开刀的。如果这个通房丫头恰好怀孕生下来孩子,那么她的孩子就是嫡长子,她本人也就有机会被册立为后或者妃(特殊情况除外)。


看到这个题目,我确实是有点吃惊的,照题主所述,那刘桓也太……太早熟了。

去搜了下汉文帝刘桓生平。

没错,刘桓生于公元前202年,有详细年份可考的子女,长女刘嫖生于公元前189年,汉景帝刘启生于公元前188年。也就是说,刘桓有大女儿时才13岁,有刘启时也才14岁。

这还不算早,史载刘桓在窦漪房之前,是有王后元配的,并且生有四个儿子,那么,按最保守的推算,他至少9岁就有儿子了。

好的,也许王后年纪比他大些——至少女子癸水来后才有生育能力,但也许先代王后也没多大年纪,连生四子,恐是身子骨有损,两少年儿童孕育的孩子根基不稳,故都早逝了。

窦漪房生年不详,但开始生育时的年纪估计十四五了,这个年龄风险不很大,故此母子女三个都挺康健。

说完了女子一方,来看男子一边,古代男子发育得能有那么早吗?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男子遗精(性成熟)一般很少发生在12岁以下。但一些营养与环境因素也会促进性早熟,古代环境污染少,刘桓的早熟应该是吃得好,补得多,因而很早具备了生育功能。

古代人平均寿命短,男女成家时间早,兼古人信奉子孙昌盛,家族兴旺,尤其帝王大族,更是希望多多开枝散叶,故尔《红楼梦》里贾宝玉早早就有引导人事的袭人。

所以,刘桓的早育有身体与社会环境的因素,现代人所谓反「早恋」确属人为扼制。

但观刘桓的早育,在我看来,确实是性生活太早了些,这样生下孩子,孩子根基不稳,母亲亏损太多,父亲……也没活过50岁。


汉景帝刘启仅比其父亲汉文帝刘恒小15岁!

汉文帝刘恒乃是汉高祖刘邦的第4个儿子。原本汉文帝根本没有机会继承大汉王朝的皇位。但是由于其二哥汉惠帝刘盈在父亲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继承皇位,但是汉惠帝刘盈生性懦弱,宽厚仁慈,而且其父亲汉高祖刘邦去世之时,其母后吕雉依然健在,并且吕后因为出身豪门,吕家势力极大,在汉高祖去世之后,儿子刘盈登基为帝时尚且年幼,因此吕后及吕氏家族权势滔天,打压刘姓子孙。进而致使宽厚仁慈的刘盈郁郁寡欢、英年早逝。

汉惠帝刘盈去世之后,吕后扶植刘盈之子刘不疑为少帝。而汉少帝刘不疑才只是一个娃娃。吕后更加刚愎自用、专权擅任。将吕氏子孙们纷纷封王,更是担任起了重要的官职,皇宫之中的守卫也由吕氏担任,基本上将大汉王朝的军权和政权掌握在了自己家族的手中。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去世。刘氏子孙在开国元勋周勃、陈平、灌婴等人的支持下,发动了诛吕战争,很快将吕氏家族全部清除!

因为皇宫之中的后少帝并非汉惠帝亲生,因此大汉王朝需要一位年轻稳重的刘氏子孙来担任新的君王,而汉高祖刘邦一生共有八个儿子,现在六个儿子已经去世,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尚在人世。而淮南王刘长其母亲原本为赵姬,但是刘长出生之后,其母亲羞愧难当自尽而亡。而刘长便交给了吕后抚养长大。因此,开国元勋们最终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汉高祖刘邦在灭秦和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之时,收拢了一大批寡妇做了自己的后妃。刘恒的母亲薄姬原本就是魏王魏豹的王妃。后来被刘邦宠幸了一次便怀上了龙种,并且产下了皇子刘恒!(同样淮南王刘长的母亲赵姬原本为赵王张敖的美人,也是在刘邦宠幸了几次之后便怀上了龙种,产下了皇子刘长)。

薄姬是个十分聪明的女人,出身卑微的薄姬又曾经是魏王的女人。因此在汉高祖刘邦对其失去兴趣之后。薄姬便在自己的宫中织布教子。根本不参与后宫之争斗。因此吕后也不难为薄姬这个老实巴交的女人。

代王刘恒8岁时便前往自己的封国代郡为王。后来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其母亲薄姬前往儿子刘恒的封国团聚。此时的吕后为了加强吕氏与刘氏之间的关系,命其妹妹吕须(樊哙之妻)前往各地为刘氏子孙说媒,而说媒的对象都是他们吕家的女子!

薄姬不愿牵扯进刘氏与吕氏之间的政治联姻,因此在代王刘恒年满12岁时。便为代王刘恒选了一位出身同样卑微的女子为妻。后来更是为代王刘恒纳了几房妻妾。其中窦王妃就是在第一位王妃去世后纳的新王妃。

而窦王妃便是汉景帝刘启的母亲,上面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姐姐刘嫖!因此我们发现,代王刘恒在刚进入青春期之后便正式娶妻纳妾。再是为何刘恒在痛失了4个儿子(全部夭折)之后,迎来了嫡长子刘启。而嫡长子刘启却只比父亲刘恒小15岁!

因此汉文帝刘恒确实很早便结了婚。做了男人,而且年纪轻轻便做了父亲,但是由于其年纪较轻带来的恶果也令人触目惊心,那便是汉文帝刘恒早年所生的数位子女全部夭折。


答:这里是覃仕勇说史,为您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谈论古人生育,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话题所及,我先说一则2016年时我在网上看到的新闻:在我们邻县有一个贫困家庭,户主梁某有14个子女,他的老婆第15胎的预产期在2016年年底。他的老婆已经42岁,据说,其中有两个小孩是他妻子生产时自理的,包括剪胎盘脐带。他们的大女儿1995年8月出生,也就是说,从1995年开始到2016年这21年,已经连续生育了14个小孩,连2016年时年底将要出生的这一个,就是共15个了。当地人都交口称赞梁某是该县「第一猛男」。

读了这则新闻,我第一反应就是:当地人称赞错人了。

梁某生多少个子女并不能表现其生育能力的强大,只能说他老婆太了不起了。

生一个小孩,对男性而言,不过几点液体的事,而对女性来说,则是孕育全部骨肉,不知要耗费多少气血!

从这个故事回到汉文帝生汉景帝的问题上。

首先,我们不要被贫穷限制了想像,以为帝王也和普通百姓一样,所有的子女都是由同一个女人生育,帝王的后宫妃嫔多,很可能,同一年就出生好几个子女。像康熙皇帝的许多子女,就是同一年出生的。

其次,按照据《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的记载:汉景帝和姐姐刘嫖同是窦姬所生,另外,代王后还生了四个儿子,但并没有说这四个儿子是汉景帝的「异母哥哥」,他们可能有一两个比汉景帝年长,也可能都比汉景帝年幼。

再次,即使这四个儿子都比汉景帝年长,从而得出「汉文帝12岁生育」的结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大家读《红楼梦》,肯定记得里面的一个情节:「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贾宝玉初试云雨时,是几岁?

林黛玉7岁时一进贾府,宝玉比她大一岁,是8岁。这年大概是十月光景,宝玉到秦可卿房里歇中觉,梦遗了一回,醒后就和袭人试了下。

8年纪,就有这种行为,想不到吧?

按照这种速度,12岁生子,应该不奇怪。

我在想,如果贾宝玉试云雨的对象不是只比他大两岁的袭人,而是已经成熟的女性,说不定也会有珠胎暗结。

有史可查的,如康熙皇帝,他就在13岁时生下了长子承瑞。

所以,汉文帝在12岁就开始生育这件事,搁在古代,并不荒唐。


汉文帝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在公元前196年,也就是8岁的时候前往代国担任代王。而汉景帝刘启则出生于公元前187年,从两人的时间差来看,汉景帝确实是在刘恒16岁那年出生的。

可是,在刘启之前,汉文帝同窦氏还育有一个女儿,也就是长公主刘嫖(后来汉武帝刘彻的姑姑兼丈母娘)。刘嫖出生于公元前189年,算起来也就是在刘恒14-15岁的时候出生的。

对于刘启和刘嫖的生母窦氏(后来的窦太后)的出生时间并没有文献记载。但是,在窦氏之前,刘恒还有一个代王后。

据《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在刘恒登上皇位(公元前180年)之前,代王后就已经因病去世了,而此后,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去世。于是,刘启便说顺理成章的成了刘恒的皇长子。

按照《史记》中所记载的,并没有明确的说代王后所生的这四个儿子比刘启更早出生,而只是讲,在刘启即位后没多久这这四个孩子就相继的病逝了。那么,刘恒即位的时候23岁,刘启也已经有七岁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可以猜测,代王后的这四个孩子也并不一定都要比刘启要大。

否则,按照这种逻辑,就算是按照最笼统的计算,刘恒在十二、三岁就有了生育能力,这实在是令人接受不了啊。

并且,虽然史书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代王后及四个孩子的死亡真相,但是也有观点说代王后及四个孩子是政治的牺牲品,因为代王后和吕雉有关系,所以文武大臣们都容不下他们,更何况是让代王后的孩子担任太子。所以刘恒迫于政治压力只能除去代王后及四个孩子,然后将刘启作为皇长子。


其实很正常,古代皇帝生育的时间都很早,十几岁生孩子虽罕见,但并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就说清朝,顺治13岁生下皇长子牛钮;康熙13岁生下皇长子承瑞。所以说在古代,父子二人相差15岁,并不奇怪。

据史记记载,文帝刘恒在14岁时与窦太后生下长女刘嫖,15岁时生下后来的景帝刘启。

其实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婚姻法「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的规定,14岁生孩子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实际上根据现今医学界的研究,实际上男生11岁、女生12岁就有了生育的能力,只是现在国家不允许如此早的生孩子罢了。

但是在西汉时期,因秦朝末年战乱连连,「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𫗵」的景象最终让西汉初年的人口锐减,所以朝廷为了增强国力,就开始鼓励民间早婚早育。《汉书.惠帝纪》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就是只要满15岁还没出嫁的,就需要缴纳高达五倍的赋税。

所以在西汉,就是在这样严苛的法律下,15岁之前结婚的女子已是屡见不鲜,想想看女子都要15岁嫁人,那不就从侧面说明男子也要15岁之前娶妻吗?也就是如此,先是西汉普遍早婚,再加上男子、女子本就12岁就能生育,那早育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

而至于题主所说的刘启还有四个兄长一事,这史学界并无定论,再加上史料极少,所以更是无从查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对于刘启的父亲刘恒与先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其云「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而对于这四个儿子的出生日期,史书并无记载,所以对这四人到底是不是刘启的兄长我们无从得知。再者在《史记.孝文本纪》中对于刘启到底是第几子也未见详细记载,司马迁只是记载到「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对于中子到底是第几子,也是尚无定论。

比如史记在记载文帝的时候,说过「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此时文帝是刘邦的第四子。但是在记载武帝的时候,也说过「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可此时武帝却是刘启的第十子。当然可能会有人说「中子」指的是中间的儿子,这当然不是,比如武帝他是第十子,但是刘启只生了十四个儿子,如果说是中间的儿子,那他应该是第七子。

所以刘启到底是刘恒的第几个儿子,并不定论,当然可以得知的是这四个早亡的儿子,至少有一个要早于刘启,毕竟代王王后起码要比窦太后早入宫数年,所以再怎样她生孩子的时间也要比窦太后早。那么据此猜测,刘恒应该的确是在十二三岁就有了儿子。

当然刚才也说了,西汉提倡早婚早育,这对于皇室来说也不例外,所以说刘恒12岁生孩子的确是存在的,并不是不可能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的性成熟时期一般是12~15岁左右,而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是如此,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人的生理期一般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人种变异。

从西汉来说,早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为了恢复人口,就曾经颂布过类似的法律,要求国内的女性在15岁之前必须结婚,15岁之前,一般来说,就是12~15岁之间,而女性的性成熟时间比男性还要早2岁左右。

也就是说在西汉初年,男性的结婚年龄与女性的结婚年龄差不多,都是是12~15岁之间。因为为了增加人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皇帝的带头和法律的规定之下,基本上都是这个年龄结婚生育。

汉文帝刘恒也不例外,刘恒早年被封为代王,在代地生活,代地就是今天北京的西部、山西的北部,在当时属于荒凉的边境地区,当时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刘恒能干的就是生孩子了。

可以确定的是汉文帝在14岁的时候,生了长公主刘嫖,在15岁的时候,生了汉景帝刘启,如果除去刘嫖与刘启,汉文帝还有4个儿子,只知道这4个儿子比刘启大,但是否比刘嫖大,则不一定。

从理论上说,汉文帝12岁性成熟,12岁到15岁有三年时间,就算有36个月,而怀胎最晚是9个月就能生,最早可能有七到八个月就能生,就是早产儿的意思。

因为怀孕期间不可能再次怀孕,但是哺乳期有可能会怀孕,这样算的话,36个月除以9个月等于4,36个月除以7个月等于5,也就是说理论上,汉文帝可以让王妃有4到5次的怀孕机会。

因为刘嫖与刘启是窦皇后所生,而汉文帝还有比刘启大的四个儿子是代王妃所生,因为是不是同一个女人所生,所以时间上更为宽裕,汉文帝理论可以在同一时间段让不同的女人怀孕,只要出生早,就比刘启年龄大。

所以在理论上,汉文帝在15岁生下汉景帝刘启时,是有可能在这之前还生有四个儿子的,这是有可能的。

但是理论总是与实际有些区别的,万一汉文帝12岁没性成熟,万一汉文帝生孩子能力不强,那代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就可能不存在。不过史书既然记录了代王妃所生的四个儿子,就应该相信奇迹存在。

在那个缺药少食的年代,能生孩子并不代表著孩子就能存活,即使是皇帝生的儿子,照样有不少是夭折的,因为条件实在太差。

首先父母生育孩子的年龄太小,十二三岁就生孩子,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生出的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当时的条件太差,早产的几率也较高,也容易发生孩子夭折。

而汉文帝的前四个儿子,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而导致早早去世。


谢悟空邀!

汉景帝上头的四兄一姐分别是文帝的第一任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和与景帝一个妈生的馆陶公主刘嫖。

我们知道,男孩子最早十三岁左右开始遗精,而女孩子有的早的十二岁可能就具备了生育能力。古代结婚早是事实,但是在十三岁和十五岁之间生出这么多孩子,如果他们不是一个妈还好说,两年内第一任代王后就生出了四个孩子也著实是不合常理。

那我就有点怀疑究竟是这个问题有问题,还是史料记载有问题了。于是我又去查了史料→

汉文帝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而汉景帝刘启出生于公元前188年1月,这么看来刘启确实是刘恒15岁所生。

(上图为汉文帝)

那么问题就有以下几种可能了:
  • 第一种可能是史书记载有误,将文帝的前四个儿子都记在了第一任代王后名下。这其实是有可能的,史书对第一任代王后也只是寥寥数笔,连她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更何况她的儿子不过就是窦漪房儿子的垫脚石罢了,没什么记载的意义。
  • 第二种可能仍然是史书记载有误,可能是将文帝或是景帝谁的生辰年龄记错了,或是第一任代王后只是生了四个儿子,而这四个儿子并不全都在文帝之上。
  • 第三种可能就有点无厘头了,第一任代王后生下的孩子中可能会有双胞胎,但是古代物质匮乏,能怀上双胞胎的可能性真的是凤毛麟角,但若史书记载无误,那便也就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当然上述可能只是我个人查看史料的一些分析,有不对的地方和新的想法,欢迎大家前来指正探讨!

最后,欢迎各位点赞关注转发素质三连!感恩!


当然有可能,回看历史上古代人普遍早婚早育,基本上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已经四世同堂了,所以汉文帝15岁当爹很正常。


资料记载汉文帝共有八个孩子,前面几个孩子是刘恒和代王后所生,只是在汉文帝继位之后就莫名其妙的夭折了,历史资料中关于代王后和其四个孩子的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只用「病逝」两字代替。


在后来刘恒继位后,既没有为死去的王后及孩子们追封,更没有为这位王后撰写本纪。


到了后来的皇后窦漪房则是相反态度,刘恒和窦漪房所生的孩子都很看重,如汉景帝作为嫡长子就被封为太子,姐姐刘嫖更是被惯的嚣张跋扈,也是后来「金屋藏娇」事件的始作俑者。

搁现代十四五岁的孩子成为未成年,处在人生的青春期,叛逆期,需要大人的引导和督促才不会迷惘,做错事。


在古代人们思想中普遍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家立业」才是人生头等大事,男孩子只有成家后才是一个真正有担当的男人,可以继承祖业光耀门楣。


其实古人早婚早育也是有一定道理,人只有在社会这所大学经过历练才会成长、成熟、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


还有就是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人口为基点,特别是古代大小战役不断,基本都是靠手持钢刀肉搏,只有人多了胜算才会大。同样国家发展经济,也离不开人口红利,只有人们不断繁衍生息,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但历史上也有一个朝代提倡「晚婚晚育」,它就是南宋,在南宋时期推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理念,认为除了读书什么都是小事很,导致了很多人都忙著读书做官,结婚年龄也排在了「功成名就」之后,在南宋时期三十岁后结婚成了常态,而女孩子芳龄二十岁了还待字闺中。


甚至当时皇帝宋真宗曾写诗道:


「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钟栗,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也正是因为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南宋加入灭亡。


但自元、明、清开始,古人还是提倡早婚早育,想下在古代所有工作都需要人力来完成,如果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父母除了去田间工作,还要抽空处理家庭琐事,有多么辛苦,如果家庭多生育孩子,就可以帮衬家里减轻很多负担。

所以「多子多福」说的不无道理,每个人都不喜欢孤独终老。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点评。


汉文帝生于公元前203年,而汉景帝是公元前188年,我们可以看出,汉文帝与汉景帝只有相差十五岁,也就是汉景帝出生的时候,汉文帝只有十六岁。

而汉景帝刘启还有一个姐姐,叫馆陶长公主,是生于公元前189年,可见,馆陶长公主与刘启只相隔了一年,我们现在一般来说,两个孩子相隔两年比较常见,当然相隔一年的也是有的。

由此可见,馆陶长公主出生的时候,汉文帝是十五岁。不过,题主有一个说错了,那就是汉景帝并不是有四个兄长。认为汉景帝有四个兄长,主要是因为汉文帝在做代王的时候有一个代王后,而这个代王后为汉文帝生了四个儿子。

汉文帝成为代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196年,而被迎为帝的时候,是在公元前180年,这个时候汉景帝是九岁,而汉文帝是二十四岁。

我们无法确定代王后与窦漪房,谁先嫁给了代王刘恒,也无法确认,代王后的四个孩子与馆陶长公主、刘启的次序问题,有可能刘启是最大的儿子,也有可能会有一个至四个的兄长,当然显然最后一种可能不大。

如果是最后一种可能,那么以第四个王子与刘启同岁,即使是每个差一岁的时候,那么最大的那个王子也要大刘启三岁,那么就是公元前191年生,而此时代王刘恒仅仅有十三岁。

当然这种可能也是十分之小的。代王后是刘恒为帝前就去世了,而她的四个王子在刘恒称帝后的两个月也相继病死,这个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有的人认为代王后应该是吕氏,因为刘邦的几个儿子娶的正是吕氏。

而且几个诸侯王,比如刘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也是娶吕氏。而诸吕尽除,就包括了代王后的这几个王子。

另外,与现在不一样的,古代人结婚与生育的都比较早,在十四岁结婚生子,属于常事。比如顺治帝的长子牛钮,是顺治帝十四岁所生,康熙皇帝第一子承瑞(未序齿),也是康熙皇帝十四岁所生。所以说,汉文帝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存在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