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在防御战略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擅长的也是防御,典型的防守战将,生在主张主动出击的汉武帝时代,是一个悲剧!第二,我觉得卫青的崛起,开始是和卫子夫有关系,同时也是因为卫青在对匈的战略上和汉武帝相近,加上想提拔卫氏,所以让其独自统兵北击匈奴,同时也是看中了卫青的军事才能。卫青在对匈战争中,表现的绝对是一个战略军事家才有的表现,其全程参与策划主导了对匈战争!而霍去病,可以说是一个战术天才,其对匈奴的破坏和打击力度是空前的,第二次漠北战争中,卫青歼灭匈奴主力,霍去病却是打击了匈奴再次崛起的希望,让匈奴在无后方可言(不知道什么时候霍就会出现在他们帐篷外)不得不远遁!李广是自尊心作祟,如果其不赌气,坚持自己的长处,也不会兵败自杀!卫青最终被卫氏集团给累死了,霍去病最后死在了情商不足面(当然,如果其情商高,也会被卫氏给连累死)我的猜测,霍去病不是病死,而是其威胁了卫青的地位,被卫氏利益集团的人给害死的,至于卫青是否知情,这就不知道了(我觉得不知情,个人觉得主导害死霍去病的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卫氏崛起的关键人物,也是其一手主导的,最后更是成为卫氏集团的重要人物,卫青的妻子,以她的手段和行事作风,完全有可能)霍去病死后没多久,卫青儿子就被剥夺爵位,可以看做是对卫氏的惩罚,但因为卫氏的势力,也只能到此为止。也才会有后来新的外戚集团崛起制衡卫氏了(原来打算用霍去病来制衡卫氏的影响力)霍去病在我看来,他早逝是不幸,也是幸运,他不擅长权利斗争,但却要被迫卷入,因此被亲人给孤立,这是他的悲哀,幸运的是他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落幕,「封狼居胥」成为后世武人的最高追求,给世人留下无尽的想像。如果他活著,这些荣誉或许都要打折扣了!毕竟在这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仗可打了,一是因为他伤了匈奴根本,匈奴再难威胁汉朝。二是国家财政已经不可能再次发动大战了。三是内部矛盾开始超过外部矛盾,朝廷内斗,土地兼并,豪强氏族的崛起,农民负担加重,失地人口开始增加,都是在这时候开始越来越严重。


卫青、霍去病和李广三个人相比谁厉害?

首先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接著我们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卫青、霍去病和李广都是名震一时的名将大臣,那么其中谁更胜一筹呢?

卫青

卫青不败由天幸

卫青是西汉名将,首次出征就大捷而归,相信大家也知道这场战役,没错,就是有名的奇袭龙城,这常战役也揭开了汉人和匈奴反败为胜的序幕。元年,任车骑将军出雁门,领军三万,一路长挚深入匈奴内部,斩敌俘获数千人,之后更是七战七捷,收复河套、河溯等被匈奴侵占的汉地...

司马迁评价到: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同西国,靡北胡。

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广出匣」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西汉名将。霍去病善于骑射,百步穿杨;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善用方略、用兵入神,尤擅长于长途奔袭和大迂回作战。

霍去病也是一名少年将军,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十七岁就率军征战,首战便率数百奇兵杀的匈奴四处逃窜,闻风丧胆,之后两次河西之战,大破匈奴,俘虏匈奴数千人,直拿祁连山。漠北之战,杀敌无数,所到之处更是捷捷连报...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霍将军二十四岁时便因病去世了,实在可惜、可叹...

王朗评价到: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匈奴未灭,不治第宅。

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文帝十四年,李广从军抗奴,斩杀敌军数人。之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任骁骑将军,于昌邑城下夺对方军旗,名声大噪。李广曾调转多处均为抗奴太守,为守护汉地立下汗马功劳。

雁门关外,李广领万余名骑兵北击匈奴,因敌我力量悬殊,汉军大败,李广被俘。匈奴并将他置于两马之间,李广佯装阵亡,在归去的途中翻身上马逃了回去,李广「飞将军」之名也由此传出。

任右平郡太守,匈奴被李广杀得胆寒,同时又畏惧「飞将军」之名,数年内不敢来犯。之后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打前锋,在途中迷路至未能参战,愤然自杀。

李广一生共为七城太守,前后近四十年,与匈奴奋战了一生...民族英雄之名当之无愧。

公孙昆邪评价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于虏敌战,恐亡之。

综合上面来看,李广为抗击匈奴奋战了一生,其他虽不失为一代名将,但与飞将军相比还差上一点,应该是飞将军李广更胜一筹。


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攒,个人头条号「马庸诗词」,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实际上他们三都厉害,但最厉害的还是汉武帝,卫青性格内敛,和他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当然他的提拔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妹妹收到汉武帝的宠爱,大家熟知的卫子夫。(扯远了)卫青是汉朝第一个打到匈奴的龙城的人。才能不好的话也不可能被拜为大将军。后期的霍去病实际是汉武帝用来互相克制卫青的,皇帝家不想一家独大,所以霍去病应该说是当时能力优秀的代表人物了。李广也厉害哦。最后他是自杀的,实际上皇帝认为李广年纪太大了,不想派他去,没办法李广自己非要去。当时的军中和老百姓得知李广自杀后,很多的感到伤心。当时的社会皇权至上,他们在不同的国情下都发挥著各自的才能,很难说说更厉害一些。PS,实际上整个汉朝也只有刘邦时期和汉武帝时期人辈出。


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三个人都是十分优秀的军事人才。如果非要进行一个对比排名的话,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先霍去病,后卫青,再李广。

这样的排名最主要的依据在于当时汉朝对于将军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灭奴,而在三者这一上面取得贡献的大小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李广不能封侯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兢兢业业,鲜有错漏,但是偏偏却没有足够的功绩。这可不是无过便是有功的时代,没有足够的功绩,一辈子都不能跨过封侯那一步。这位可怜的老人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没能完成自己的心愿。这才有了后来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卫青在破灭匈奴上有成就是必然的事,不说他本身足够优秀的才能。光是他大将军的身份就意味著,只要是胜仗,那就有他的一份功劳。更别提正是因为他之前的几场大战大挫匈奴锐气,为霍去病的远征打下基础。

而霍去病这位既得上天眷顾又遭上天嫉妒的天才,真正打碎了匈奴的傲骨,也彻底奠定了汉朝军事第一的地位。封狼居胥,少掌大权,尽管英年早逝,但是又有谁敢忘记这个无畏的少年呢。


论功绩,李广跟前面两位没有可比性,论地位,李广一生未封喉,但是李广作为前任皇帝时期的将军,特定的战略环境下,李广已经做的很好了。

至于卫青跟霍去病,只能说各有千秋了,战绩还是地位都属于平分秋色,卫青擅长于大规模兵团作战,霍去病擅长于长途奔袭,迂回作战。

从歼敌人数对比,霍去病多于卫青。但对于汉帝国每阶段的战略目标,两位千古名将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论功力都差不多,三人命运悬殊,卫青较好,时运也好,霍去病年轻就没了,而李广死在性格缺陷上。总体来讲为强于霍强于李,,


打仗霍去病最厉害,做人卫青,单挑李广


李广将才,卫青,霍去病帅才。李广拘泥于老旧战法,工于防守,卫青霍去病创新大兵团运动战,善于进攻。

李广生不逢时,其实是对李广的辩护,经文景之治后汉代国力极大提升完全可以大兵团作战,这一点李广看不出也不愿看,而初生牛犊不怕虎极具军事才能的两个小辈确抓住机会,青史留名。

我汉两千多年的民族自信始于这两位。


这三个人,

在正史里,卫青和霍去病比李广厉害的多。

在文学作品里,李广要比另外两个知名度更好。

国外的不去说他,反正中国文人喜欢描写刻画悲情不得志的人物,借此来暗喻自己不得志。

反正我是觉得卫青、霍去病比李广厉害得多得多。

汉朝是封侯很严格,李广没有封侯,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他的功劳达不到封侯的要求。


对武帝来说,李广是景帝留下的宿将,但非皇族,只能是疆场拚命作战来争取军功。而卫霍有皇族亲缘,一出场就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地位上李广就处于下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