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我是鸡汤。我认为,袁术称帝固然是错误的举动,但也绝非是心血来潮脑子一热,而是当时的无奈之举。

我认为,袁术称帝,是他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在曹操迎接天子前,四世三公的袁术的实力可以称得上是诸侯最强之一。但曹操迎立天子之后,袁术的实力迅速下降,而这也正是袁术急切称帝的原因!

为何曹操迎立天子对袁术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我们看一下袁术的实力特点。

假如按照后来者的眼光看,袁术的地盘是不大的,汝南、淮南等地,虽然富庶,但却不足以傲视群雄,也不足以让人理解为何当时的诸侯说袁术是最有实力的军阀。

孙策、吕布,都是袁术此时主导的政治生态的一部分

但是,假若按照汉末时期的政治特点来理解,就能明白,袁术影响的地盘,远远大于他自己实际控制的区域。孙策、刘勋、陈瑀、陈兰等,我们都可以理解成袁术的势力范围。再加上正在结交,并很有机会纳入的吕布势力,他的势力范围比我们后来在游戏剧本中看到的,要大很多!

在汉末时期,政治势力继承了汉朝统治时期的特点,即地方势力认可汉朝时期留下的政治规则。比如孙策的老爹孙坚,按道理也是有长沙之地的一个军阀,却如同马仔一样地替袁术东征西讨。

而袁术呢?可以说,他是真正意义上继承汝南袁家基业的人。与跑到河北的袁绍相比,就在汝南老家一代的嫡子袁术,当时的影响力超过了自己的哥哥。

在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中,虽然盟主是袁绍。可是,各路诸侯都毫无作为,唯袁术集团影响下的孙坚,功勋卓著,攻入洛阳,可见,当时袁术军(含孙坚军)的战力,冠于早期诸侯。

联军讨董卓,声势虽大,但攻入洛阳,还是要靠袁术支持下的孙坚

可是,正因为袁术过于松散地统治基础,导致他的势力扩张,严重依赖于本家的政治基础。因此,当天子回归到政治体系时,而且被善于假借天子全力的曹操运用时,袁家的政治基础急剧动摇。你再有政治基础,总胜不过汉家天子的声望吧!

我们从时间上来看曹操迎立天子对袁术的影响。

196年8月,曹操迎立天子。197年,袁术称帝。

比起玉玺来,我觉得这个关联更大。

曹操:小编,你意思是,袁术称帝,怪我咯?

」挟天子以令诸侯「,至少在早期,作用非常明显。大家应该还记得」二虎竞食「、」驱虎吞狼「的连环运用印象深刻。正是曹操的调拨,把刘备、吕布、袁术耍得团团转。

同样对」挟天子以令诸侯「感到吃力的,还有另一位袁家的兄弟袁绍。

袁绍,原本对于迎天子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可是,在曹操接到天子后不久,就要求盟友小弟曹操把天子迁到他的地盘。为何?难道真的是大将军、司空之类的虚名之争吗?

我更倾向于认为,是天子的影响力被有效利用后,地方势力对二袁的支持出了问题。

大家都知道,袁术称帝后,马上众叛亲离,孙策、陈瑀这些」下属「、吕布这种」盟友「都纷纷翻脸,为何?因为天子令!天子令在法统上确立了他们的统治,使得他们根本无须依赖袁家势力的关照了!

因此,袁术的称帝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不称帝,任由天子削弱自身影响力,则是更愚蠢的。

袁术的失败,败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企图依赖自身的家族政治地位。当他遇到了更有手腕的政治家时,就分崩离析了!而称帝,只是分崩离析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大军阀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六安市寿县)称帝,因为其称帝太过心急,导致众叛亲离,孙策更是彻底与其划分界限。加上袁术自己治国无方,各诸侯都起兵讨伐他,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最后大败袁术,称帝仅两年的袁术就这么抑郁而终了。要知道当时还是汉家天下,百姓都还心系汉室,汉献帝也还健在,为何袁术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呢?这都是传国玉玺惹的祸。

孙坚原是袁术手下的大将,在他攻取洛阳后意外的得到了传国玉玺,就是秦始皇用和氏璧打造、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玺,谁得到它谁就有了继承皇位的身份。孙坚得到玉玺后并没有上交,而是将玉玺藏了起来,但不久后孙坚就在与黄祖交战中战死,其子孙策得到了传国玺。孙策是个不甘位于人下的人,他才不在乎什么传国玺,只想脱离袁术自立门户。于是孙策就用传国玺向袁术换来了孙坚的旧部共一千五百余人,而袁术也因得到了传国玺十分高兴,认为自己受命于天,理应称帝。

当时还流传著一句谶言「代汉者,当涂高也」,袁术自称「吾字公路,正应其谶」,所以认为代汉的人就是自己,现在又有了传国玺,似乎谶言就要成真了。其实袁术称帝的野心早就暴露了。董卓进京后为了立威废了汉少帝刘辩,立年仅九岁的刘协为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后来各诸侯集结大军讨伐董卓,并商量著要另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帝,为此袁绍还写信给袁术问其意见,而袁术自己想当皇帝,如果现在立了一个贤能的人为帝,决不利于自己称帝,所以他坚决反对另立新帝。袁术也曾让占卜师张鲏为其占卜,得到的结果自然是袁术是真命天子,这样一来有了传国玉玺的袁术当然敢称帝了,只是在那一个诸侯争霸的年代,传国玺又有什么用呢?

其次袁术称帝也是为了对抗曹操。在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接到了许都,从此以后曹操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他进攻谁都可以说是天子的命令,如果哪方诸侯反抗,那就是反叛朝廷,不反抗诸侯自己又吃亏,可以说曹操挟持了汉献帝以后占据了极大的主动权。虽然当时东汉朝廷形同虚设,但还是没有诸侯敢站出来公然反对,毕竟枪打出头鸟。很可惜袁术就当了这只出头鸟。袁术称帝后就有自己的朝廷了,自然可以无视东汉朝廷的命令,可这样一来袁术立刻就成了东汉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双拳难敌四手,袁术最终失败也很正常。

当然如果仅仅只凭借传国玺就贸然称帝,是不明智的,袁术敢称帝还是因为他有很强大的实力,有称帝的底气。在当时的各路诸侯中,袁术的实力是数一数二的,他占据的南阳、汝南和江淮等地都是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地方。而且当时孙策尚未与袁术决裂,其治下的江东名义上也是袁术的,坐拥三分之一的天下,加上十数万大军,袁术肯定是自信满满啊。再看看后来三分天下的各路狠人在当时是什么情况,曹操还没有消灭吕布,刘备还在寄人篱下,孙策也只是袁术自己的部将,其余的诸侯都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以说已经没有哪个诸侯能够威胁到袁术了。可惜袁术没有想到孙策会背叛他,使得江东脱离自己的统治,实力锐减,最终失败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这个很自然!首先有一个重要前提:冒天下之大不韪当时已经不存在!

东汉末年的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或者说日渐衰微,无人理会! 从黄巾起义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开始,在袁术眼里:一个落地秀才都可以当天子,何况四世三公的自己;前中山相张纯、前太山太守张举,北部起事,张举自称天子,后虽被刘虞消灭,但一个不在任的朝廷小官员都可以自称天子,何况一个占据扬州核心富裕地带的大汉后将军兼扬州刺史。

再看朝廷和汉室宗亲:朝廷内乱,无力安定,竟然需要徵调地方军队稳定局势,说明大汉中央已经没有实力;最后的忠诚宗亲:幽州牧刘虞被下属公孙瓒击败后被杀,也预示了一个道理:实力军阀可以掌控地区权势,谁还会在乎汉室安危;益州牧刘焉暗暗准备自立,从不关心朝廷安危。宗亲如此,何况异姓人类。军事实力决定个人命运:董卓可以一度掌控中央朝廷,凭借的就是自己的军事实力,可以随便废立皇帝,这在袁术眼里很是刺激;11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未能将其消灭,董相国跑回长安成为太师,继续把控朝廷,靠的也是实力。称帝前的袁术实力,可以说是傲视群雄,出类拔萃。

其他略过,仅综上所述,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眼力和实力的诸侯,全都动了心思。只不过袁术虽然看到机会,但如何切入和利用机会却是草包一枚!能审时不能度势,天生文平政短,缺乏远见,空有实力,高估自己,加上那突然到手的传国玉玺,成为其称帝野心最大的膨胀剂!

原创回答,严禁搬运!引用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网路,侵权请联系删除或署名!谢谢阅读,下回见!


既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就是头脑发热了。从这一个方面也可以提供反证,为什么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对袁术不屑一顾,认为是「冢中之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袁术率先称帝是头脑发热,不但没有获得大家拥护,反而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他的亲哥哥袁绍率先跟他决裂,最后兵败身亡,死于非命。跟他相比,曹操就聪明多了,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都不肯,认为是孙权不怀好意,是将他放在火炉上烤。曹操的做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分天下有其二,终成霸业。

袁术为什么会头脑发热呢?第一,他得到了传国玉玺,认为拥有了玉玺就待于拥有了国家;第二,袁术家族显赫,四世三公,而袁术是袁氏的嫡系子孙,比袁绍庶出的强,自认为有世族大家的基础;第三,有民间谶语,当时东汉有「代汉者,当涂高也」的民间谶语,而袁术字公路,他自认为这谶语应当应在他身上;第四,袁术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当时他比曹操的兵力多上几倍,孙坚、孙策还是他的部下,刘备未成气侯,而另一强大的军事存在袁绍还是他的哥哥,所以他认为他最有资格当皇帝。


袁术自个认为「皇帝就是商标,抢先注册就是自己独有,想不到最后自己玩火自焚」。

一、抢到个传国玉玺,以为天上掉下个皇帝宝座,别做梦

三国演义中,袁术的传国玉玺是从孙策那里硬生生抢过来的。那时候袁术以为有了「传国玉玺」在加上听到民间的童谣,袁术自己就认为「天命神授」自己是下一个朝代的皇帝。

在坐这个「假冒伪劣」皇帝之前,袁术组织召开一次研讨会,自个认为,大汉王朝经过黄巾军农民起义加上西北狼董卓的肆虐,朝廷文官与太监相互厮杀之后,已经到达行将就木的时刻了。

我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而且我还是袁家的嫡系子孙,作为这样的家世与政治资本,在当今天下,我是最有资格坐上皇帝这个宝座的。大家以为如何呢?

秘书长阎象陈述:「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时候,都还臣服于商纣王,现在汉献帝刘协也不是商纣王的角色,他仅仅是奸雄曹操的傀儡,如果贸然称帝,曹操肯定会以汉室统一为口号平定我们,那时候我们顶不住的」。

袁术说:「我们顶得住」。

阎象说:「我们顶不住」。

袁术又说:「我们顶得住」。

最后双方都无言以对。

袁术又问了张承,我想要称帝,成为天下共主,你觉得怎么样。

张承传递张范的话,说:「这天下能做皇帝的,不是靠你家里,而是靠你自己,你明白吗?」。连江东的远方亲戚孙策也来信反对这称帝的事情。

可是袁术就像被施了法术一样,瞬间转换成萌妹子一般说:「我不听,我不听」。

最后的袁术按耐不住了,公元197年,假模假式地称帝了,瞬间幻化成现实。

二、枪打出头鸟,吐血一斗而死

袁术这货不蠢的,如果是痴呆而萌蠢的人,不可能做到将军与兼任那么重要的后世富饶发达的江浙地区州县刺史位置。既然不蠢,为什么要干这么蠢的事情呢?

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大家都奈何不了大家的时候,谁都想称帝,但谁都不敢率先称帝,无论是自己的大哥袁绍还是奸臣曹操都有这贼心没这贼胆,但袁术就是不一样的烟火,袁术自导自演的一场小丑戏剧,最后兵败身亡。

曹操听到这蠢货袁术称帝,可能肚子都笑疼了,最后以乱臣贼子定性袁术并平定这场闹剧。最后袁术在自己称帝四年后,想喝杯蜂蜜水却不能,吐血一斗而亡。

天下共主,皇帝宝座,至高无上的权力,把握生死大权的爽感,让那么多人能够前赴后继地为了皇帝宝座而送死,这就是中国专制时代,皇权第一制度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袁术就是这么个皇权制度的牺牲品,他死之前肯定要骂娘了,「皇帝根本不是商标,它是绞肉机」。

个人意见,如有不同请关注并回复,谢谢!


袁术称帝有直接和间接原因间接原因很简单

袁术虽然势力并被最强,但是实力绝对不弱,按照史料记载,袁术占据淮南,地广粮多,部下带甲数十万,良将千员,势力在天下群雄中仅仅输给其兄袁绍,远比曹操,刘表,孙策,马腾之辈要强多了,有这样的势力又有称霸天下的心,袁术称帝时正是他势力的巅峰,当皇帝自然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直接原因,袁术得到了传国玉玺

古代讲究名正言顺,皇帝是百姓之首,需要上天承认,怎么是上天承认的标志呢?就是传国玉玺,《后汉书·袁术传》中记载,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发光。孙坚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得到了玉玺的袁术飘了,于是在此刻称帝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外戚专政,天下诸侯并起,汉室王朝岌岌可危。作为实力强劲的一方军阀,袁术更是于公元197年公然称帝,国号成国,年号为仲家。须知,汉室仍是当时的正统。那么,袁术称帝是他一时头脑发热吗?

谶语作怪,术士助推

「代汉者,当涂高也」,这一谶语在东汉民间流传了两百多年。「涂」通「途」。也就是道路的意思。袁术,字公路。袁术倔强地认为自己的名字,应了这句谶语。正如秦朝的谶语「亡秦者,胡也」,秦朝果真在秦二世胡亥的手中断送了大好河山。加之,术士为袁术算了符命称袁术是当皇帝的命。自古天命难违,袁术自然高兴坏了,满怀信心荣登九五之位。这在信息发达的现代,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在一千多年的古代,就是上天授予的神权。

家世显赫,嫡子出身

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庭兴旺。一代之中有人位极人臣已属不易,几代人都位极人臣,在中国几千的历史里,估计也没几家。在讲求出身的东汉时期,就连之后的刘备都要自诩皇族子弟来加持自己地位的时代,如此显赫的出身无疑是一种耀眼的光环。袁术历任汉虎贲中郎将、后将军,起初是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虽然袁绍是兄长,但袁术才是嫡出。说白了,老袁家的家业还是要嫡子袁术继承,哥哥袁绍没有这个资格。

有地盘有兵有粮有钱,实力强劲

当时的刘备还在创业初期,在小沛巴掌小地;曹操虽已「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也只是刚刚起步,四处掘墓挖坟寻找金钱;孙坚、孙策父子还在袁术帐下俯首称臣。当时,袁术坐拥淮南郡,最鼎盛时期割据扬州六郡,豫州以及徐州的一部分等中原最富庶区域,人口达几百万。此外,袁术的军队数量号称有十七万之多,是当时曹操的数倍之多。可谓是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钱粮充足,兵强马壮。

传国玉玺,以为君权天授

传国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因此,传国玉玺历来都被看做是「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孙坚在攻打洛阳之时,在一口水井之中发现了传国玉玺。孙坚之后,传国玉玺由其子孙策保管。此时的孙策落魄之际,手中无并,急需要军粮才可以翻身。为此,孙策向袁术献上传国玉玺,从袁术手中借得3000人马,并以此为基础开拓江东基业。既然,传国玉玺在手,袁术自然以为是天降大任。

如此看来,在天下还以汉室为正统之时,袁术称帝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只是,袁术称帝后,酒池玉林,奢侈荒淫。袁术的暴政致使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在当地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袁术倒行逆施,逆天改命,偏离民心。不久,孙策就宣布脱离袁术。在吕布、曹操的打击下,袁术元气大伤。公元199年,袁术在悲愤中吐血身亡。


为什么袁术率先称帝,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首先先从他自身来讲。他出身于东汉四世三公名门之家,家族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长子。自从光武帝刘秀靠世家起家后,世家就占据了朝堂。四世三公是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可见袁家有多么强大。袁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他的成长可谓一番风顺,被推举为孝廉,授官郎中,历任宫内宫外的官职,后来担任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袁术自己曾说袁氏出陈为舜后,以黄代赤,德运之次,这什么意思就是说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汉是火,而他袁式要代汉。出自名门就产出了无限的野心。

二:我们再来看袁术的地盘,讨董失败后,袁术占据了南阳、汝南和江淮三郡,而南阳和汝南恰恰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两个郡,他这两个郡的实力不差于两个州啊!兵力是很充足的。淮南地区经济发达,土壤肥沃,农业发展的很好,真可谓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狗大户。加上袁式的根就在汝南,根基深厚呀!加上当时天下诸侯,除了那些汉室宗亲其他的诸侯大都受过袁家的恩,袁术是嫡次子,那是正统的袁家继承人,袁术等于继承了袁家强大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很轻松就网路了众多部下。这些部下都是实力派,都是带著军队的武将,袁术自然实力强大了。加上孙坚还是袁术的手下,那是意气风发,有条件,有野心,所以称帝了!再加上他得到了传国玉玺,野心就膨胀了,打起称帝的旗号了!当时汉室已经没有权力,对天下没有管理的力量,一个汉献帝还被人当成傀儡,这就给了他野心生长的土壤了!(下面我放一张当时的势力地图,紫色粗线范围内,为袁术僣号时的极盛势力范围。红色字体为袁术任命的各郡太守,蓝色字体的吕布和华歆皆仰仗袁术。绿色粗线范围内为曹操势力,蓝色粗线范围内为袁绍势力。其余粉色字体为各路军阀)虽然袁术称帝了,但他骄奢淫逸,不得民心,最终众叛亲离,死在去青州的路上。

本著回答问题简单明确的原则,现在说说南阳袁术,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率先称帝。

第一,袁氏一族四世三公,名门望族,门生故旧遍天下,且袁术为正室所生,袁绍是小妾生养,所以袁术自诩为袁氏正统。

第二,北面袁绍,为其兄弟,盲目的认为袁绍会臣服于自己,这样天下大部便属于袁氏一族。

第三,孙策献玉玺于袁术,加上手下大部分部下,以得传国玉玺继承大统之说,鼓动其早日称帝。

第四,袁术最鼎盛的时候,曾经拿下了扬州六郡,陈国、沛国,豫州的汝南,徐州的广陵和下邳两郡,共有11郡,。而且袁术管理的这一片区域相对稳定,很少有战乱波及,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上广。正可谓兵精粮足。

第六, 袁术称帝之时,年纪已经不小,大约四五十岁,自身恐在有生之年,不能登上九五之尊,所以按耐不住欲望,迫切称帝,也就是说他自己太想做皇帝啦。

总以上六点,大概其就是其称帝的原因,个人观点,如有不全面,谢谢包涵,欢迎指点。


袁术的实力,在汉末群雄中属于中等水平,他怎么敢称帝呢?

原因说起来很搞笑:他非常迷信,自认为是命中注定的天子。

袁术这个人迷信到什么程度呢?他对谶讳之学、家谱家、五行学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很有研究。

当时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谶言「代汉者当涂高」,据说是出自谶书《春秋谶》。在《太平御览》记:「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春秋谶》记:「汉家九百二十岁后,以蒙孙亡,授以承相。代汉者,当涂高也。」

「代汉者当途高」这句预言,在汉代时已广为流传。袁术是个相当迷信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名字与预言暗合。

袁术的字是「公路」,「路」与预言中「途」(又作「涂」)字意思相同。不仅如此,袁术还从家谱学与五行学作为印证,袁氏的先祖出自春秋时代的陈国,据说陈国是舜的后裔,而舜在五行中属土德,汉则属火德。根据五行理论,火生土,也就是火德之后便是土德。袁术惮精竭力寻找种种理论,以证明自己注定要当皇帝取代汉室。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令袁术相信他是真命天子。

在孙策攻略江东之时,袁术得到一个确切的信息:当年孙坚攻克开封时,得到了皇帝匆匆西撤时失落的传国玉玺。这个消息令袁术大为振奋。

那么玉玺在哪里呢?就在孙坚的妻子、孙策的母亲吴氏手中。袁术马上派人把吴氏抓起来,采取威胁的手段,强迫她交出传国玉玺。

有了神秘的预言,又有了玉玺,袁术更加认定自己是皇帝的命了。于是他不顾现实,冒冒失失地称帝,结果证明那不过是一顶纸糊的皇冠罢了,过把瘾就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