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在吴国的职位,伍子胥比孙武高,而且还是吴王阖闾的铁杆心腹,就认为伍子胥能力比孙武更胜一筹,这都是片面的。

纵观伍子胥的经历,尤其是从楚国逃生的这段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也突显了他的非凡能力,这里就不做赘述了,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吧。

但其实你想想,这断经历其实并没有显得伍子胥有多少水平,恐怕是他遇到的人的品德比较高尚,愿意帮助他:

从渔翁愿意帮他渡河(老人家知道他伍子胥乃忠义之后就愿意帮了),到一个浣纱女给他饭吃,为给他保住秘密而自杀,到最后出昭关彻底离开楚国,又是一位老人家帮助他,找了位和他很像的朋友去故意出关,伍子胥乘机混出去,这都是别人在帮他,哪有伍子胥自己出个计策?

倒是留下了伍子胥为出关愁白头的故事。

到了吴国后,结交了有野心的公子光(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讲义气的专诸,因齐国内乱而到吴国避祸,潜心研究兵法的孙武。

这段时间伍子胥的主要才能就是为公子光推荐了行刺吴王的专诸。

但怎么刺杀还是人家专诸想的办法。专诸听说吴王好吃红烧鱼,就专门用两个月去太湖学的红烧鱼,先做给别人吃,等大家都说好吃了,专诸就进宫给吴王做红烧鱼,并把鱼肠剑藏在鱼肚子躲过搜查而刺杀成功。

这里伍子胥的作用主要是推荐了削铁如泥的鱼肠剑。

刺杀成功后,伍子胥作为吴王阖闾的铁杆心腹也一飞冲天,在伐楚之前,伍子胥的事迹,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大概就是给楚国搞内政,因为军队是孙武训练的。当然孙武也是伍子胥推荐上来的。

这里也没体现伍子胥孙武二人谁高谁低,毕竟负责的一文一武也没法比较。

之后的伐楚战争,才是体现孙武的能力比伍子胥高:孙武建议吴军示敌以弱,让水军士兵放弃战船而登上陆地。楚军看旱鸭子们上了陆地了,一点儿也不怕吴军了,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把重点放在吴王和伍子胥的队伍上。

结果孙武这支军队战斗力爆棚,连战连胜,直捣楚国都城。(这并不是说楚军战斗力不行)

这正是孙武兵法的实际运用啊!以少量兵力深入楚国,没有运筹帷幄,哪能深入楚国腹地直捣都城?有的人怎么会说是孙武纸上谈兵呢?可笑。

回国后,孙武看吴王阖闾有骄奢之像,就劝好友伍子胥还是趁早离开吧,但伍子胥不听,伐楚之前孙武见从楚国逃出的伯嚭(pi,楚国忠臣伯子恶之子,但伯嚭确是奸恶之徒)一脸邪魅相,又对吴王花言巧语,就劝伍子胥杀掉伯嚭,但伍子胥不听,孙武只好一人离开了,此后不知所踪。

后来也正是伯嚭为了伍子胥的相位而不断挑唆吴王夫差和伍子胥的关系,从而导致伍子胥被赐死。

这都说明了孙武能力比伍子胥更胜一筹,况且孙武还留下了不朽名篇《孙子兵法》。


孙武距离伍子胥差的远。跑个题,孙武受到伍子胥推荐面见吴王阖闾时候,年仅18岁,之前没有任何带兵经历,但是从后来看孙武的本事,以及孙子兵法的大名,这个真的可以纸上谈兵。好了,回到正题。当时伍子胥是实际的伐楚主帅,孙武仅仅只是伍子胥幕僚,伍子胥把控一切方向,包括部队训练,兵器制作,作战计划。最终,依靠四万不到的军队成功打败楚国伍子胥是真牛逼。再看伍子胥完成了几个不可能的任务。第一个,在天罗地网中逃出楚国。第二,帮助阖闾也就是公子光夺取王位,造反谈何容易?失败可能性很大,毕竟权力在吴王撩手里,一旦失败,伍子胥的报仇也泡汤了,最终,伍子胥居然从吴国这个弹丸小国,五十万人口中找到了这个杀手。第三,杀庆忌,庆忌勇冠三军,手下还有大军三万,伍子胥居然能找到要离这个杀手。第四,楚国是大国,吴国军队区区五万,留下一万守门,出动四万人千里奔袭深入敌后,更别提后勤了,这种都能迅速打赢,我发现伍子胥没有完不成的事情。最后,伍子胥是自古以来被国君迫害,唯一正儿八经打败国君,成功报仇的人,没有第二,为何呢?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地盘被瓜分完毕,你只能选择做职业经理人,以这个职位报仇极其艰难,难度远远大于刘邦李世民之类,刘邦李世民时期,天下未定,天下并不属于谁,你只要拉起一个队伍,灭了别人即可,你的身份是军阀,是老板。伍子胥以职业经理人身份灭国,难度不可思议,他居然硬是克服了一切困难,达到目的,堂堂正正,灭了暴君的威风,让人痛快至极!正因为阖闾为伍子胥报仇成功,因此伍子胥感恩一生,这也导致他不会所谓功成身退,他就为了报恩才留下来,导致最后悲剧性收尾。伍子胥,真正的古代第一英雄!


南漂一族和跑路一族在政变一族的领导下,积极进取,合作共赢,打造了一个称霸春秋末期的军事强国,这就是吴国。

评价历史人物应根据其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我认为,在波澜壮阔的春秋时代,伍子胥相比孙武,其综合能力更胜一筹。

春秋末期,吴国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创新发展,国富而兵强,于是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而吴王阖庐之所以霸业有成,与春秋末期两位风云人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坚忍不拔之志,运用超世之才有直接和重要关系。二人都因为各自不同遭遇,不得不离开故国,远走他乡,来到偏居一隅的吴国,这就是分别来自于楚国的伍子胥和来自于齐国的孙武。

伍子胥世代为楚国贵族和高官,本来可以长期在朝为官宦,待漏五更寒。但是事与愿违,因为伍奢力谏的原因,干涉了楚平王混乱的私生活,从而遭到家族毁灭。

伍子胥亡命天涯,辗转来到吴国。通过文昭关、荐专诸、佐阖庐,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使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于是与阖庐、孙武一起,率领吴国大军,发动了举世瞩目,震惊春秋时代的灭楚战争。

经过五战五胜,大败楚军,横渡汉水,攻占郢都。然后,掘墓鞭尸,为父兄报仇雪恨,成为中国历史上士大夫家族被国君所灭,而终于能够一雪家仇的唯一成功的典型案例。

此后吴国讨伐越国,阖庐在战争中受伤,不治身亡。夫差奋其父之余烈,开展南击越国的军事行动,一举大败越国。

当此之时,在灭掉越国和保留越国的问题上,夫差与伍子胥之间产生了分歧和矛盾。伍子胥屡次三番地提出「先灭越国,再图齐国」的观点和主张,要求夫差采纳他的合理化建议,否则悔之莫及。

但吴王夫差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妄图北上伐齐,称霸中原,不但否定伍子胥的正确主张,还赐给伍子胥「属镂」剑,迫使伍子胥自杀身亡。

由此观之,在阖庐时期,阖庐之于伍子胥,其言必听,其计必从,事业蒸蒸日上,吴国由弱变强,伍子胥的职业生涯及人生走势呈一次方程线形图像发展。

而到了吴王夫差时期,伍子胥的职业生涯及人生走势,逐渐由盛及衰,进而走向冰点。

总而言之,阖闾用伍子胥而称霸天下,夫差不用伍子胥之言而身死国灭。

孙武因齐国动乱而南飘吴国,著兵法十三篇,进献吴王阖闾,阖闾看罢,叹为观止。

好则好矣,然而却是纸上谈兵,于是孙武首先教练女兵,进而推而广之,使吴国军队全面接受孙武兵法思想和实战模式,打造出一支来则能战,战则能赢的强大吴军。

然后与阖闾、伍子胥一起,带领吴国军队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使吴国成为军事强国,吴王阖闾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而正当事业如日中天,富贵、荣誉、权力集于一身之时,孙武却放弃了来之不易的位名利,消失在权力中心,消失在历史记载里,往事越千年,知向谁边?

伍子胥和孙武积极进取,合作共赢,助力吴王阖闾成为春秋霸主,是春秋末期灿烂的双星,永远闪耀在历史天空中。他们的主要事迹分别记录在《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史记?孙武吴起列传》里。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他们都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伍子胥博学多才,谋略过人,在政治、军事、经济、农业、水利、城建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和业绩,却性情刚毅,不知进退,君臣终于分道扬镳。

而孙武专业垂直性很强,精于兵法,善于练兵,不但有军事专著《孙子兵法》留存于世,而且有西灭强楚的典型战例载于史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更为世人点赞的是,孙武不为名利所累,终于在事业有成之时,脱身而去,离开政治军事中心,又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不世出的高人。

然而二者相比较,当在伯仲之间,伍子胥当在孙武之右,右者为尊,尊者为大,作为一家之言,不知诸君意下如何呢?


吴王阖闾继位后不愿只做平淡无为的一个普通的小国诸侯,开始励精图治!作为慧眼识人的伯乐,先后重用了伍子胥和孙武两个能力出众的人才。

伍子胥家族本是楚国的大臣,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所冤杀,他逃到吴国就试图报仇。他受到吴王的器重,当吴国宰相,劝农安民,打造兵器,积极备战。

孙武是齐国人,伍子胥是楚国的。吴王阖闾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只看才能,不计较这些。

伍子胥」七荐孙子」,吴王阖闾亲往拜见,促膝而谈,终于得到了孙武出山相助。

孙武画像

孙武的特点是用兵灵活,军纪严明。最开始,吴国的军队是非常混乱的,纪律全无。他通过训练宫女为为表率,杀鸡敬猴。把那些不听话的宫女都杀掉,经过孙武的训练,吴国军队的纪律立马就上了一个档次了。

最终在三人的努力下,经过柏举之战等大战,五站五捷,击败曾经的春秋霸主楚国,攻破楚国都城郢。破使楚昭王逃亡秦国。

伍子胥更是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面扒出来鞭尸。楚国王室逃到秦国,不是在秦国的帮助下复活,楚国可能早就灭亡了。

阖闾去世后,由夫差继位,孙武、伍子胥等大臣继续辅佐夫差,努力积蓄钱粮,充实府库,制造武器,扩充军队,经过三年,吴的国力得到恢复。 公元前494年(勾践三年),越王勾践进攻吴国。吴军由伍子胥、孙武策划,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点上火把,向越军袭击,越军很快大败。接连吃了几次败仗后,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

吴国历时二世,先后击败楚国和越国,最终称霸南方。

孙武就像韩信是战神;伍子胥,就像宰相萧何做好了后勤发展生产,鼓励农商、发展生产、增加人口。而吴王阖闾就像刘邦。有气度,有慧眼识人之力,是一个优秀的诸侯王。

他们的关系很好,相互配合的好,为吴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伍子胥被夫差冤死后,孙武隐退,很快郁郁而终,留下了影响世界、名著后世的《孙子兵法》。

伍子胥与孙武的能力没法确切量化的比较,孙武用兵如神,但是轮综合能力,伍子胥可能更优。


首先,伍子胥不是单纯的武将,他也是能独当一面的军事家,也指挥过军队。

其次,伍子胥和孙武不一样,他长期参与吴国的政治工作,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家。

最后,在军事指挥上,公认的还是孙武强一些,孙子兵法不是白写的,但除了军事以外的才能,如政治、文化,孙武并没有多大造诣。

如果多方面考虑,个人认为还是伍子胥更胜一筹。


应该是伍子胥吧,第一:个人经历上来看,伍子胥能力超强,韧性超强,胆魄超强;第二:从治理吴国来说伍子胥理政能力超强;第三:从伐楚来看,伍子胥统帅能力超强;第四:从当时名声来说,伍子胥声名显赫;第五:最重要的是伍子胥史实清楚,而孙武事迹不详,史记记载孙武非常简略,太史公对伍子胥评价非常高,评价孙武则语嫣莫详。毫无疑问,综合来讲伍子胥是当时顶级人物,一个能搅拌风云左右时局的人物。抛开所谓酸腐的道德论不谈,个人能力和经历非常完美。顺便提一下,苏州就是伍子胥主持下建的,那一带的端午就是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政治家,是治国理政的能臣,修明内政外交,适合做宰辅。孙武是军事家,是兵家,适合做军队统帅,做大司马,领兵打仗,决胜千里。这两者怎么比?总的来说,伍子胥的综合能力要更强,他也是胸有韬略的人。


从水平,从修行的境界,伍子胥和孙子都不是一个档次,伍子胥充其量是一个政客,孙子是一个修道之人,功成身退,能知天道,故能明哲保身,可是伍员身败名裂人头落地,才后悔没有听孙子的劝告。


差不多吧,都是夫差的左臂右膀,有了伍子胥吴国才能一直保持强大,有了孙武才能向外扩张。就像李斯和王剪,张良和韩信,东方塑和卫青,刘伯温和徐达。


孙武军事理论和军事阵法强,子胥战场发挥和战争指挥强,两者是尚好打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