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用兵,盛世修书。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时期修撰的旷世大典。是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囊括了14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典籍,共11095册。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部拥有一万多册的世界文化珍品,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惨遭浩劫,只剩下副本200多册副本收藏在中国,另外还有200多册副本散落在台湾、英国、日本等8个国家中。

《永乐大典》从编纂到毁灭的600年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千古之谜。今天来讲一讲:

编纂成书: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文韬武略的皇帝,他继位后,为了整理知识,下令修撰类书。

1405年,姚广孝、解缙带领2169人,参照文渊阁的全部藏书,历时6年,编纂了《永乐大典》。

皇家巨著:

《永乐大典》单册用料讲究,雪白、厚实的树皮纸散发淡淡书香,书皮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庄重宏大,具有皇家的威仪和气魄。

《永乐大典》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可以立著插在书架上,不像线装书是躺在架子上的。可以想像,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座小型图书馆,可谓煌煌巨制。

旷世大典:

《永乐大典》的插图的式样和种类也非常多,如果单独编一本《永乐大典》插图集的话,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

这部大典共计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7亿字。分门别类整理收录了八千多种古代书籍,是世界上收录最多典籍的旷世大典。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也只不过收录了3000多种古代书籍。

在收录编撰时,对原书不做任何修改,最大限度地保存书籍的原始内容。收录的书籍浩瀚繁多,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五行术数,囊括了14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中国典籍。任何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资料都能够在《永乐大典》中检索到。

《永乐大典》深受明成祖和明世宗的喜爱:

明成祖对这部书非常满意,亲自为之命名和作序。但是,明成祖一生戎马倥偬,五征漠北,坐下来看书的时间很少。这部大典修成后,仅此一份,一直珍藏在文渊阁里。

直到嘉靖年间,明世宗非常喜欢《永乐大典》,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视为珍宝,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

重录《永乐大典》:

1557年(嘉靖36年),宫中发生大火,危及文渊阁。明世宗连夜下了三道金牌,命人抢救《永乐大典》。

幸运的是,《永乐大典》悉数被抢救出来。这件事给明世宗敲响了警钟:《永乐大典》仅此一部,万一遭遇不测,就成了绝版,所以,嘉靖皇帝明世宗萌生了重录大典的想法。

1562年(嘉靖41年),明世宗命张居正等人重录《永乐大典》。

重录者每人每天抄写三页,整整花了6年时间,才完成重录工作,此时,明世宗已经去世1年了。

仅有的两部《永乐大典》,一个是永乐抄本(正本),一个是嘉靖抄本(副本):

从此,《永乐大典》有了两个手抄本:一个是永乐抄本(正本),一个是嘉靖抄本(副本),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宬(cheng)两处。

皇史宬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位于天安门东南池子大街,始建于嘉靖年间。

虽然,《永乐大典》有了正、副两本。但是,正本一直下落不明,副本历经偷盗、抢劫、焚烧,仅剩百分之二三。

这些珍贵浩瀚的文化瑰宝到底是怎样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的呢?不说也罢,说起来令人气愤填膺。

先说说永乐抄本(正本)的下落:

自从明朝嘉靖年间重录《永乐大典》后,有关正本的记载就很少见了,如今,正本早就荡然无存,其下落一点线索都没有,至今是历史悬案。

关于正本的命运说法有二:

  • 毁于大火说:

有一小部分史学家猜测,永乐正本在嘉庆年间乾清宫大火中被焚毁了。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要知道,中国明清两代皇家档案的史料是很详细的。皇帝的「起居注」是连吃喝拉撒都有记载的。

  • 殉葬说:

大多数史学家认可永乐正本被殉葬了。1956年,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明神宗(年号万历)定陵挖掘开始了,但是,并没有找到永乐正本。

根据明世宗(年号嘉靖)对《永乐大典》的喜爱程度上看,正本可能被殉葬在明世宗的陵墓——永陵里面了。

明世宗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重录工作还在进行中。所以说,有可能在等待重录工作结束。

可惜,关于这些,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说《永乐大典》正本是一下子失踪的,杳无音信。

就算是永乐正本真的被殉葬在永陵里,估计也难以重见天日了。因为据遥感探测显示:永陵内部全部积水。如果真的如此,世人恐怕再也看不到《永乐大典》的正本了。

嘉靖副本的命运:

嘉靖副本只抄录了8000多册,可能是因为正本急于要为嘉靖皇帝(明世宗)殉葬而没有抄完。

《永乐大典》的嘉靖副本录好后,并没有受到重视。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副本由皇史宬转藏到翰林院。副本算是从皇家来到民间,学者们终于能够有机会借阅了。

丢了2000多册:

到了乾隆年间,开始修撰《四库全书》,副本成为重要的参照史料。

《永乐大典》终于得到乾隆皇帝的重视。乾隆帝命人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大典缺失了2422卷。乾隆皇帝深为叹息,下令在全国寻找丢失的《永乐大典》。可惜,只追回了几册。

道光帝以后,《永乐大典》副本被弃置在翰林院,无人问津。

丢了3000多册:

一些官员趁机大肆盗窃。当时,很多翰林院官员早晨进翰林院上班时,随身携带一件棉袍,打成包袱的样子背在肩上。下班离开翰林院时,把棉袍穿在身上,包袱里装一册《永乐大典》盗出来。看守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略过不查。

《永乐大典》副本流出后,有的被外国人高价收买,加剧了大典的流失。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重修翰林院,清点《永乐大典》,发现只剩下5000多册。

丢了7000多册,只剩800多册:

1894年,翁同龢清点《永乐大典》时,竟然仅剩800多册,这部恢弘巨著、无价之宝、世界珍品几乎被偷光了。真是太可惜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在英使馆爆发冲突,翰林院毗邻英使馆,成为战场,遭遇了火灾。

在冲天大火中,《永乐大典》副本几乎付之一炬。识货的人抢救了一些大典,不识货的人将大典随意丢弃,甚至将大典垫了马槽。译学馆的刘可毅一人就在洋人的马槽下拣到数十册《永乐大典》。读到这里,你会不会气的咬牙切齿?还有更可气的在后面呢!

仅剩64册:

1901年,英使馆交还330册《永乐大典》。当时,清政府一片混乱,翰林院也群龙无首,总管尚未上任。这些清朝翰林院官员们一商量,决定将这些大典每人分一些,竟然将国家珍宝私下瓜分了。真是太可恨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翰林院将残存的《永乐大典》副本移交京师图书馆。可怜11095册的《永乐大典》只剩下64册副本。多么珍贵的无价之宝就这么丧失殆尽。

找到了400多册,不到原书的4%:

近代1百多年来,一些国家陆续归还了一些大典,一些爱国人士也捐赠了一些大典,但是,能找到下落的大典太少太少了。

到现在,《永乐大典》正本彻底不知所踪,《永乐大典》副本约400册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

专心写不化妆的历史,喜欢请关注。


照常,

我们来看一下,

什么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前世今生

《永乐大典》 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上至先秦,下达明初 。)

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是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命人编撰而成。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等人(解缙担任总纂修)总编,初名《文献大成》。

既然初名为《文献大成》,那么为什么后面却被称为《永乐大典》呢?

先别急,让我们接著来看一看!

过程中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之后命名为《文献大臣》,明成祖过目后不满意。

于是在永乐三年(1405年),再次命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

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正式成书。

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

关于正副本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

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

其正本贮南京文渊阁的东阁,副本别贮皇史宬。

关于《永乐大典》丢失之说。

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 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

①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

②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 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 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

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1.《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

2.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

3.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原因是职员监守自盗。

4.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散落于世界。

5.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

6.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

7.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关于看法 《永乐大典》

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

从《永乐大典》的残本上,还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这些图画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的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

《永乐大典》完整的时候,插图的式样和种类一定非常多,

如果单独编一本《永乐大典》插图集的话,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

历史所经历的,不是我们能改变的,我们只有认知它,才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才知道曾经有多么伟大、美好。各种原因的丢失,实在万分惋惜!


一:《永乐大典》现在还存在多少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常识文学篇。

二:《永乐大典》怎么丢失的

永乐大典一共就2套,分别是正本、副本!每一套都是无价之宝!被盗了,自然会震惊乾隆皇帝,没什么可惊奇的!

而且,正本在明朝就莫名其妙消失了,相传是被某位明朝皇帝拿去殉 葬了!

所以流传到清朝的只有副本了,也就是说,永乐大典1.1万册,丢了一册就少一册,不可能重新抄录了!

而清朝一下少了2000多册,自然震惊皇帝!


@冯绍峰 给它烧了


永乐大典在八国联军的时候就被烧毁了,但是部分保留下来还是比较少的


正本现在基本上找不到,有可能还在朱棣皇陵有保留,其他的副本由于战乱、朝代更迭原因基本下落不明,仅有少数残留在一些博物馆里。


现在国内所存多为影印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