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双方闹僵后,东条英机担任日本首相,「南下」的决策更加坚定,开战成为双方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选定攻击目标时,美日高层都将目光聚集在菲律宾。因为那里的美国海外驻军距离日本最近,更是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

「术业有专攻」,打仗的事还是要由军人说了算。于是,如何攻击美军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号称「太平洋之鹫」的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手上。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要舍近求远偷袭珍珠港,这是为什么呢?

先从他的个人经历来寻找答案。

大多数读者都知道日本人的名字都是用汉字表达,姓在前,名在后,延续父姓,世代相传,但名字起得很随意,甚至有时让人啼笑皆非,如田中、三木、小熊等;其实很少人知道,在明治维新前,只有上层人才配有姓,普通百姓则是有名无姓。

山本是其生父高野贞吉56岁时,生下的第六个儿子,于是取名「高野五十六」,后因过继到山本家,才改名叫山本五十六。由此看出,他也是穷苦出身,自小争强好胜、好勇斗狠。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山本从小很有上进心,17岁时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入江田岛海军学校,与当时美国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和英国达特茅斯海军学院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著名海校。

明治维新时期,海军学校完全仿效英国的模式。专业课程、训练模式跟英国一模一样,并且在学校周边不能开设赌馆、妓院。但是,山本经常出入烟花之地,好赌成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不像传统日本人那样,视条条框框为金科玉律,他胆大妄为,敢想敢做。

山本毕业后,参加了日俄战争,领教了当时各国海军奉行的巨舰大炮理论。他虽然是传统的英式海军教育,但他并不像他们那样古板,反而愿意积极吸收各种新的理论知识。35岁时,他被选派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这可是开拓眼界的大好机会。

在这里,不但是美军的强大让他吃惊不小,而且社会制度和经济、工业实力的差距,让他感受到更大的冲击。在这里女人也能受到教育并且工作,在国内女人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只有妓女才需要工作;在这里砂糖敞开供应,在东京却非常珍贵,需要配给。山本在对其有强烈的敬畏感之余,更加的努力学习先进军事理论。

美国的学习生活,让山本对其既羡慕又敬畏。从他内心来说,和这样的国家交战,失败是一定的,他不愿意跟他们开战。但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他早预计到未来的太平洋上只能容得下一个霸主,他要考虑的是依靠什么可以打败实力超群的美军?

功夫不负有心人,答案终于被他找到了——飞机。

这个当年莱特兄弟手中的大号玩具,蜕变成了人类军事舞台上新的主角——空军。不过,刚诞生不久的空军受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决定各国军事力量的,依然是传统的陆军和驰骋在占据地球表面70%面积的海军。山本非常清楚对手的实力,靠拼巨舰大炮,绝不是他们的对手,要想获胜必须另辟蹊径。

有了目标,就有干劲。回国后的他担任了海军航空兵的教官,虽然该兵种不受重视,军纪涣散,但他身先士卒,年过四旬依然每天坚持接受几个小时的飞行训练。很快,他的飞行技术超过了那些年轻人。

飞行员们也越来越信服这位新长官。在他的组织和指挥下,航空兵的训练和军纪焕然一新,在海军里的地位日渐提高,他也凭著自己的努力,离他的目标终于又近了一步。

自1939年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开始,他要趁著美国还在做著巨舰大炮的美梦,打一个时间差。于是他竭尽全力扩充航空母舰和舰载机,并把部分战列舰改为航母。美日正式开战前,他们已经拥有了「赤城」号等各类航母15艘,而同时期的美海军只有区区的三艘。

如果从两国海军总吨位上来比较,日军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从航母数量上来看,他们却已经远远地将对手抛在后面,这就是山本的战略思路:突出优势,取得先手;不对称打击,取得最终胜利。

他对传统海军战法的改革:航空制胜论,得到战场检验。

1940年爆发的塔兰托战役,恰好证明了山本理论的正确性。起初义大利凭借两艘当时最快的新型战列舰,袭击英国过往船只,他们知道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所以,平日将舰队主力停泊在塔兰托港内,无论怎么引诱,就是不出动。

同时,一旦发现战机,就立即出击,打完就走,绝不纠缠,给英国人带来很大损失。眼看运输船队接二连三地被意军击沉,被逼无奈,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想到了还不成气候的航空兵,决定冒险空袭塔兰托港。

当时英国的航母上也没什么像样的舰载机,坎宁安东拼西凑,才勉强凑齐21架老掉牙的「旗鱼」式鱼雷机,趁著夜色,直扑塔兰托。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的好,英国仅以区区两架飞机的代价,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共击沉、击伤义大利战列舰、巡洋舰等7艘,扫清了地中海的障碍。

消息传来,虽然引起各国的关注,但他们更多的是嘲笑意军的无能,航空兵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珍珠港的美军高层,对此更是不屑一顾,他们认为低于45米深度是无法进行鱼雷攻击的,而珍珠港的水深只有区区13米,日本根本就没有这种鱼雷。

美国人很快就要为他们的傲慢和无知付出代价了。

不过,此时的山本却在忙于应付。因为,海军军令部的原计划,让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给擅自改了。对放著眼皮底下的菲律宾不管,竟然派飞机去轰炸万里之外的珍珠港,日军内部上下都在质疑他的计划,认为他是疯子。

但随后,经过山本的耐心解释,一贯以偷袭为战术的日军,对他这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也越来越表示认同。

于是,一场颠覆传统海军战术的偷袭战拉开了帷幕。

尽管山本五十六被美国人骂为恶魔,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扒其皮,抽其筋,碎其骨,扬其灰,除之而后快的刽子手;但他确实改变了传统海、空军作战模式,受到各国的重视,直到现在。

如果他从小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还会有这样的「建树」吗?欢迎留言和评论。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山本五十六在地球享年五十九岁,从万米高空坠机而亡,我觉得叫山本五十九更贴切,多活了三年!

山本五十六是个赌徒,偷袭珍珠港是其一生中最大的赌注,赌注日本国运与自己小命。

二战日本军国主义盛行之际,欲图霸东南亚,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身为海军大臣,绝不是和平使者,他反对的是与美国发动战争。

山本五十六在美国活动多年,深知美国国力的强大,若日本与美国发动战争,日本无任何战胜的可能,为何山本五十六还要偷袭珍珠港呢?

日本在亚洲野蛮侵略行径,早已触犯西方列强的利益,特别是侵占东南亚、菲律宾,严重侵犯了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开始限制对日本石油、橡胶、钢铁等战争物资出口,相当于扼住了日本的脖子,使日本战争机器无法正常运转。

而日本要想美国放开这些战争物资的出口,美国条件是日本放弃侵略,退回到侵占之初,一切回归原点,这是美国的底线,美国这个条件,在当时的日本,上至天皇,下至日本国民,都是不可能答应,放弃牺牲无数日本皇军性命而侵占的土地和利益。这个外交案例,是二战时期,日美两国永远无法在桌上谈成的,互不退让,各自坚持底线,美国可以坚持,也可以等,而日本一刻也等不了,也坚持不住,没了石油、橡胶、钢铁等重要的战争物资,日本这部战争机器就得停止转动!

桌上无法谈成,那维有战争来解决了,迟早得战,迟战不如早战,搏一搏,打掉美国驻珍珠港太平洋舰队,或许太平洋就是日本海军舰队的天下了。

然而,赌徒不可以永远是赢家,有赌就有赢有输,日本开局是赢了一点,不多,美国开局是输了一些,没伤到经动到骨,美国家大业大,没两年,再次与日本决战太平洋时,日本海军舰队覆灭,最终,日本输了个彻底,输掉整个战争!


古事今说,今说古事!

山本五十六反对对美开战不是因为他爱好和平而是清楚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国力悬殊,开战之后胜利的可能性小。

那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呢?理由有三:

第一,美国扼住了日本的战争咽喉,石油。

作为有战争血液之称的石油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日本的飞机、战舰、坦克的作战都需要大量的石油,但是日本并不生成石油,只能从美国贸易进口,在侵华战争开始之前美国虽然口头上反对日本侵害了其在中国的利益,但是对日贸易一直没有停止;但是日本接下来提出了「南下战略」对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日、美的殖民地、仆从国的军事侵占战略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伙同英国、荷兰冻结了日本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停止了石油贸易。

起初日本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美国的条件是「只有日本将中日的占领分界回复到九一八事变前的状态,才会恢复石油贸易」。

这样的条件等同于让日本放弃对华战争所得,日本是当然是不愿意的,但是美国毫不退步,战争成为解决这一争端的唯一办法。

第二,日本的战略是通过局部胜利之后立刻与美国在有利条件下谈判媾和避免战争的进一步扩大。

山本五十六在军部讨论对美作战中曾提出,对美作战,太平洋战场最多只能保持一年的优势,接下来就会被美国强大的生产力追赶并压制。

在此前的日俄战争中,面对实力悬殊的俄罗斯(不是苏联),日本拼尽全力获得山东半岛的权利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与俄罗斯谈判议和。这一事件给了日本很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将日俄战争复制到太平洋的日美战争。

第三,山本五十六是个赌徒。「以小博大」的赌博性格促成了日本偷袭的战术。

虽然山本五十六看出来日美实力的差距,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奇迹」的可能性。山本五十六将希望就寄托在命运的眷顾下。

山本五十六在陈述偷袭珍珠港行动时曾有人质疑舰队被发现的危险,山本五十六的回答是,「如果胜利,那么就是天皇陛下的圣恩感召,如果失败了就把「圣恩感召」去掉就好了。」

虽然最后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取得了相当的战果,但实际上美国已经不可能和日本再回到谈判桌上了,因为珍珠港事件击碎了美国的「孤立主义」,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正式组成。根据《雅尔塔》会议的精神,苏美英三国任何一方都不能单方面与法西斯国家和谈。

战争以珍珠港为开始向著日本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感谢悟空邀答! 风语者再来说说山本五十六的事儿。说山本五十六明明反对发动战争是不对的,山本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是个地地道道的战争贩子! 他之所以反对与美国为敌,是由于曾在美国做过考察,对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体量有著亲眼所见,深知美国的战争潜力是世界第一,打起仗来绝对是个硬茬,难啃的骨头。这是军人的本能判断,并非是说山本反对发动对美作战,事实上他的沙盘推演在多年前就构想了战争样式,假想敌就是美军海军太平洋舰队,后来突袭珍珠港的成功就是他个人的「杰作」。

关于突袭珍珠港的事不谈,单回答为啥明知打不过美国,为啥还要以主谋的身份去发动侵略。当时的日本,战争已持续多年,物资消耗太大,国内没有造枪炮的金属材料,甚至发动家家户户把家里能拿的铁锅勺子都捐献了出来……大批日军在中国战场深陷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国人就是不投降,战略上处于相持阶段,如再打持久战和消耗战,日本将难以为继,势必输掉战争。如何化解被动局面,日本大本营当时分两派意见,「北进派」主张进攻苏联,东西合进,夹击苏联红军,最终和希特勒共谋欧洲大陆;「南进派」认为攻击苏联只能通过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没有物资资源也没有战略价值,无法解决日本的根本需求,所以力主进攻马来半岛,夺取那里的石油矿产橡胶等资源,以战养战,可弥补战争消耗。于是「南进派」的意见占了上风,作为日军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早就看到日本和美国之间难免一战,当看到美国釜底抽薪,冻结日本资产,中断石油矿产资源供应渠道,欲置日本命门于死地,所以才赌博性的妄图采用突袭珍珠港的办法,以求达到一举歼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目的,为南下发动更大规模战争扫清障碍,这才是主因……风语者答题力求简练,码字不易,点个赞吧,多谢看官!


山本五十六指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明知最终要输掉战争为什么还要偷袭。

一,国际形势。日本作为亚洲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受岛国地域限制,资源匮乏。严重束缚了继续发展。从日本国家层面考虑需要扩大国际生存空间,进一步扩大版图,充分获取工业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尤其是工业血脉的石油等战略物资。而又因为吞并朝鲜,占领中国东北,影响到了英美在亚洲的利益。美国切断了石油等物资供应。日本的行动能力被遏制,急切要摆脱困境。随著欧战爆发,英法等国自顾不暇,法国直接投降。日本窥视东南亚英美殖民地资源已久,且亚洲各国战争能力弱鸡,更加刺激日本要在亚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野心。而要占领和掠夺资源,最重要的阻力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

二,日本的野心和战略。日本近代成功进行明治维新,从此开始投师英美,走工业强国之路。建立了新式海军,又打败了北洋舰队和沙俄舰队,通过战争获得了巨大利益。从此称霸亚洲,成为世界强国。但地域限制和资源匮乏,遇到发展瓶颈。要想续写辉煌,唯有对外侵略扩展。在经过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开始经营东北,扶植傀儡,有计划地移民巩固占领区,实行殖民地同化手段。到二战爆发前,世界局势纷繁复杂。日本传统军国主义因为海军和陆军的分歧,分为南进和北进战略。因为陆军尝试北进的张鼓峰,诺门坎事件,被毛熊的机械化陆军撕碎。而不得不采用海军的南进战略,那么首当其冲就是美帝太平洋舰队。这也是山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重要原因。山本在向内阁说明时也明确提出美帝的巨大战争潜能。但面临帝国战略选择时,军人无从选择,只有让渡于政治。

三,海军和陆军的争夺。日本军队是奇葩式存在。因为陆军脱胎于武士,武士道精神融入了每个士兵思想。从后来的万岁冲锋和将领破腹可见一斑。因此在很多时候,陆军自下而上的行动,作为最高军事决策机关军部也无法驾驭。比如关东军司令部发动918,诺门坎事件。而海军则清高许多,出过像东乡平八郎这样的英雄,大多有过留学出洋经历,吃过洋面包,眼界更开阔。从骨子里看不起陆军的土气。在陆军北进尝试不断受挫是时,海军的南下策略,将获得更多战略资源。山本知道只有偷袭,才能占的先机,获得半年的优势。

四,山本五十六的自身性格特质。山本五十六自身赌术精湛,曾自夸可以通过赌博赢一个舰队。在上述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作用下,山本也是海军杰出将领,偷袭珍珠港是他经手的豪赌,筹码是日本的国运。以小博大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赢。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国力的比拼。失败是必然的。


感谢邀请。山本五十六确实是二战期间日军中少有的头脑清醒的人之一,但山本五十六并不是爱好和平,而是深知美国的工业潜力,知道日美开战胜算不大,这才极力反对,但是东京大本营决定和美国开战后,山本五十六还是竭尽全力执行了决定。

山本五十六是个职业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而且是典型的赌徒心理,据说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赌技高超而被赌场老板拒之门外。接到指令后,山本五十六就设想必须一战干掉美国太平洋舰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美国逼到谈判桌前,因此山本五十六精心策划了偷袭珍珠港。之后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在此不予赘述。


日本,因明治维新而摆脱落后,因甲午战争而发家,因日俄战争而崛起,日本的崛起就是一部战争史。日本一位首相曾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一理论,因为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就在不断蚕食中国。但是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影响到了美国的亚太利益,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铁板一块的亚太,因此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制裁,包括石油橡胶等重要战略资源。失去了进口的石油和橡胶,日本的发展和扩张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决定孤注一掷发动对美国的战争,期望在战争中击败美国太平洋舰队,以获得在太平洋地区的绝对管辖权和东南亚殖民地。

但是日本内部还是有不少反对意见的,这些人认为日本不具备挑战美国的能力。美国太平洋舰队十分庞大,并且驻扎在珍珠港这个太平洋重要地区。并且美国的工业产能和战略资源也不是日本所能匹敌的。其中的代表就是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曾说过「美国有多强大?先看看底特律的烟囱吧」

但是日本大本营所提出突袭珍珠港的计划十分完备。日本间谍已经掌握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运动规律和驻扎顺序,决定运用航空母舰舰载机为主要打击力量对珍珠港进行突袭,珍珠港水深不足二十米导致无法使用鱼雷的问题也被解决——在鱼雷后部载入木质尾鳍。

由于计划的完备和可行性,山本五十六决定进行一场豪赌——用一场战争决定日本五十年的国运。

战争的结果想必大家都清楚了,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但是美军航母并未受到打击。日本舰队也在美国强大的工业产能所淹没最终输掉了整场战争。


因为,日本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民族,美国当时参战也是早晚的问题,由于日本在日俄,甲午等战役中,偷袭成功也尝到了甜头。这次也算是一种军事冒险吧,但是他显然低估美国人的能力,偷袭珍珠港希特勒是不同意的,德国不想过早把美国卷进来,等德军羽翼丰满,原子弹研制成功,美国未必打得过德国。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日本不进攻美国,中国英国有可能就沦陷了,最后的对决可能是日德联盟对抗美苏联盟,胜败很难说了。


山本五十六并不是什么反战人士,他也是一个极端分子,他并不是反战,而是不想打,他知道,打不过。

山本这个人,他是个赌徒,也是个军人,唯独不是和平爱好者。山本五十六,江田岛海军学校毕业,在对马海战中,被炸没两个手指,身负重伤。战后前往海军炮术学校学习,随后又进入海军大学。而几年后,这位日本少佐又被日本送往哈佛大学进修。正是在美国的留学经历,他见识到了美国的强大。

山本五十六在日本军队中,是为数不多的头脑清醒的人。他眼里,日本的实力,不足以支撑长期的战争,一旦深陷战争泥潭,日本必败无疑。这一点与当年发动九一八的石原莞儿非常类似,石原这个人也是日本陆军的奇才。他对于发动全面侵华非常反对,同样认为,全面侵华会陷入战争。

打美国,就必须袭击珍珠港

进攻美国,并不是山本五十六要打的,也不是日本要打的,而是日本人只能这样做,这就是形势已经把日本逼到了这个地步上了。1941年,日本在对华战争中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了,而且,没找到油田,美国又制裁日本,都禁运了。苏联,日本打不动,而且远东没啥东西。那么,日本想继续维持,就必须找一个新的资源地,这个资源地就是东南亚。

日本南下东南亚,就势必要触犯英美的利益,而英国自顾不暇,消灭东南亚英军可以说一点问题没有。而美国不同,美国就在太平洋上对著亚洲看呢。想拿下东南亚的地盘,为了保证顺利,就必须断了东南亚美军的后路,而这个后路,就是珍珠港。

山本五十六,不过就是这一个行动的策划者执行者,不是他要打,也不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要打,是形势到这里来了,不打,日本活不下去。反正横竖是个死,打,壮烈的死吧,没准美国还真能认怂了。

对于突袭珍珠港,日本就是在赌,拿国运做赌注。山本也再赌,上头都赌了,他没有理由不赌。赌的是,美国能放弃东南亚,美国能够和日本媾和。虽然说这样的几率并不大,但并不是没有。


首先,军人以服从命令为第一天职。其次,日本和德国是二战中的同盟国,德国首要进攻对象是欧洲国家,日本初步计划是先尽快占领亚洲,然后和德国一起拿下俄罗斯,再一起对付美国。此时美国已对华有了一部分援助,同时在向参战国出售武器,发战争财。日本其实是一次赌博,他认为与其让美国袖手旁观发战争财,与其早晚一战,还不如主动出击,先重创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实力,在美国的调整期内,如果能彻底解决掉亚洲和俄罗斯,日军和德国就可以兵合一处,组成强大的海陆空,那么美军在陆军和海上的对比实力就会大打折扣,届时日军和德国的战争态势就会好得多!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