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曹操没想杀过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躲过了而已。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来司马懿和杨修的段位属实不在一个层面。

曹操曾经颁布求贤令,号召天下贤才为他服务。但是司马懿不想去,就在家躺著装病,最后把曹操逼急了,直接跟去请司马懿的人吩咐:「那小子要是还敢装病,你就给我把他脑袋提过来!」(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这才怂了,老老实实地出山。

而在曹操帐下的十几年里面,司马懿是处处谦恭,处处顺著曹操的意思来。比如在征孙权的时候,司马懿就这么捧曹操:「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把曹操比作尧舜禹汤,这个高帽子戴的可以说是很舒服了。

但是这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司马家族是踩准了两条船,杨修就实在有些愚蠢了。

在曹操生命的最后十年,立储问题一直困扰著他。这个时候,司马懿和他三弟分别投入了曹丕和曹植帐下,保证了司马家族以后的基本盘不会动;而杨修则全力倒下了曹植,这就让曹操极其震怒。

曹操怒的不仅仅是下面人在夺嫡,而是作为士族的杨家居然敢这么干涉魏国事务。要知道,曹操是非常敌视士族的,而士族在他眼皮子底下这么干涉政治,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最后,曹植失去储君的位置和此有必然联系,而杨修之死,也是因为作为五世三公家族的杨家人,他表现的太活跃。

只是老曹没想到的是,当年他差点动了杀心的人,最后却真正颠覆了他的魏国。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还有人以为曹操杀杨修是因为杨修比曹操聪?

以史为鉴之前写过多篇杨修之死的文章,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杨修之死是死于曹植和曹丕的立储之争。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曹植传

杨修作为曹操的主簿,竟然一屁股坐到了曹植身边,成为世子之争曹植有力的帮手。

而曹植作为一个著名的文人而非政客,他的亲信都有和自己非常相似的一点:在文学上文采飞扬,在政治上一窍不通。

还是曹丕却相反,不仅文采很好,而且本身剑术非常高超,是当世少有的剑术高手。

更重要的是作为曹氏集团的继承人,曹丕脸厚心黑,而且不乏打压对手的手段以及手下的人才。

除了司马懿这样老谋深算的人被曹丕收归麾下,甚至连三国时期明哲保身第一人的贾诩都在帮曹丕说话。

所以最后当曹操确定下来曹丕为继承人之后,马上面临的就是要打压羽翼已丰的曹植。这是曹操对接下来曹魏集团政权的另一个必备手段。

而杨修无论家世才学知名度,以及在曹植身边的重要性,都是首屈一指。曹操自然而然拿杨修开刀,清除曹植羽翼。

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却是站对了队伍,是曹丕的重要亲信。

如果曹操在这个时候杀掉了司马懿那说明曹操在立储之事依然犹豫不决,会给曹植一系莫大的信心,势必造成政权交接,产生动乱。

所以曹操才会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我是以此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说明杨修还是不够聪明。

大智者,如愚。

蓄势待发,藏器于身,待执而动。

乱世三国,人心惶惶,谁知道你的聪明搞的都是对我有利的事情?

天天就显著你牛逼了,那还得了。

贾诩,叫聪明。

司马懿,叫腹黑。

荀彧,叫贤者。

至于杨修,叫卖弄聪明。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