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的问题太好了,我很感兴趣,试答。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是近现代提出的观点,古代没有这种说法。

龙最早是古人的图腾,有崇拜、敬畏之意。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皇帝为维护其统治合法地位,以龙为载体,自称龙的化身,达到让对立者和人民主动臣服的目的,这里的龙被赋予了政治的目的。但是我认为古代皇帝自称龙子有待商榷,我所知道的是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龙子一般指的是皇帝的子嗣。

哪吒闹海的故事取材于《封神演义》,《西游记》里也有关于龙王、哪吒的描述,《封神演义》这部书是明代写的,但是也是取材于民间故事,它不是上层阶级写的,而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随著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各种矛盾,最主要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随著矛盾的越来越尖锐,人们逐渐对地主阶级的代表皇权产生了质疑,并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哪吒与其说是杀龙,不如说杀的是政治龙,不如说是阶级对立的产物,不如说是人民隐晦的表达对上层建筑的不满。

当然近现代提出龙的传人,是人民对民族团结统一的殷切期盼,这个大家还是查下资料吧。

以上是我的见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三层意思,这三层意思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首先说「龙的传人」,这个概念其实出现的很晚,第一次出现在台湾音乐人侯德健的1978年创作的《龙的传人》这首歌中,在198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炮走红,中华民族这才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龙的传人」。

当然,回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也能找到4000-8000多年前在各个原始文化部落中出现的各种龙的形象,比如环形玉龙,玉猪龙等等,甚至还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了石堆塑龙,用红褐色砾岩堆放而成,长19.7米,宽1.8~2米,被认为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时间是8000年前。在6000年前河南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龙虎墓葬,中间是一具尸骨,左右一龙一虎,用蚌壳组成。

可见,在远古时代直至今天,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群体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代表。

第二,皇帝在古代成为天子,登的皇位叫龙位,生的儿子叫龙子,被人惹怒了叫揭龙鳞,高兴了叫龙颜大悦。总之,龙这个群体文化符号就成了统治阶级的独家代表,此后,百姓哪个也不敢自称龙子龙孙,那是要杀头灭族的。

第三,在民间文化中,还存在这另一个龙的形象,这就是龙王。呼风唤雨,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刮风下雨,还组成了东南西北四海兄弟帮。东海龙王敖广为大,其次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民间的龙王崇拜与皇族的龙性威严并行不悖,没有冲突,并且能够看出来,这两种龙根本不是一个种。哪吒三太子敢杀死龙王太子,抽筋扒皮,孙大圣可以大闹龙宫索求宝贝;驮著唐僧取经的白龙马,是龙王三太子的化身。细究之下,原来民间「接地气」的龙是融合外来文化的产物。像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龙王」,最初是佛教术语。「龙神」,是本土道教文化中的称呼。再后来,道教「龙神」就与佛教的「龙王」融合,演变成更接地气、更亲民的民间龙王形象。


都是神话传说演变来的,有一部分是虚拟的,是人们编造的,就像小说,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我们也不知道哪一部分是真实的,哪一部分是虚拟的,所以不要太过计较去看这些事,毕竟真相距离我们太过久远,就让真相留在那个久远的时代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