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时期一般用谥号来称呼皇帝,唐朝和宋朝则经常用庙号来称呼皇帝,而用年号来指代皇帝,主要是明清两代的事情了,原因是这两个朝代的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所以方便后人的记忆。就清朝来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基本上在位期间只会使用一个年号,所以,历史上也就用年号来称呼清朝的皇帝,这是清朝皇帝和其他朝代皇帝的重要区别。比如西汉时期,汉武帝一个人就使用了10多个年号,这显然就不适合用年号来称呼了。不过,就清朝的12位皇帝(包含努尔哈赤),皇太极是比较例外的,因为只有他使用了两个年号,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在此背景下,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由此,对于皇太极来说,“天聪”是自己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天聪这一年号共使用了10年左右,也即从公元1627年到公元1636年。在这一时期,皇太极这位皇帝一方面确定了自己在后金的权威,并且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漠南蒙古。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为进攻明朝创造了有利地环境。

另一方面,在明朝末年,皇太极采用了积极招降的策略,也即对于明朝的文臣武将进行重用和厚赏,以此削弱明朝实力。在此背景下,皇太极显示出自己志在和明朝争夺天下的态度。到了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对此,皇太极将年号从“天聪”改为“崇德”。而这,成为皇太极使用的第二个年号,促使其成为清朝唯一使用两个年号的皇帝。对此,在笔者看来,皇太极之所以使用了两个年号,是因为第一个年号是后金时期使用的。

到了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了清朝,也即相对于后金,彼时的清朝在疆域上虽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这毕竟在国号上发生了改变,也即是一个新的朝代了,所以自然需要使用一个新的年号。在使用第二个年号期间,皇太极加紧了进攻明朝的步伐。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清朝大军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在此基础上,明朝的宁锦防线彻底崩溃,崇祯皇帝更是陷入到绝望中了。不过,对于准备入关夺取中原的皇太极,却在崇德八年(1643年)突然病逝了。而这,无疑是皇太极最大的遗憾了。

最后,公元1643年,在皇太极突然病逝后,爱新觉罗·福临登基称帝。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对此,崇祯皇帝选择自尽,意味着明朝的正式灭亡。相对于皇太极,顺治及其之后的皇帝,比如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了一个年号。所以,在历史上,人们便用年号来称呼这些皇帝了,而不是使用谥号或者庙号。而就皇太极来说,因为在位期间使用了两个年号,所以其在称呼上和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清朝入关夺取中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