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登陆法属北非的行动即著名的「火炬行动」,由美国陆军中将艾森豪威尔担任总司令,之所以没有让英国将领来担任总司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场登陆行动的主力是美军而不是英军。即便这场登陆行动是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极力争取下才得以实施的,但是总数10.7万人的登陆部队中,英军只有2.3万人,美军则是8 万余人,这种情况下,由美军将领来负责指挥登陆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国和维希法国的恶劣关系,在西线战败法国投降之际,英国直接派兵企图接管法国舰队,遭到拒绝后直接发起了进攻,重创了法国舰队,这对于法国来说无异于是赤裸裸的入侵,从此法国就和英国交恶了。当时在法属北非的法军有20万之多,盟军希望争取法军的中立或者至多采取象征性的抵抗,这样自然就不能由英军和英军指挥官来执行这一登陆行动,任务只能由美军来执行。丘吉尔对于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为了不引起法军对于英军出现而进行激烈抵抗,丘吉尔甚至向艾森豪威尔建议将所有登陆英军全部换成美军的军服,以让法军认为这次登陆行动全部是由美军进行的。这个建议最后被艾森豪威尔所拒绝,但是同意让英军比美军晚于1个小时后再登陆。

事实上整个北非登陆行动基本是由美国主导的,英国属于从属的地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行动前致罗斯福一电中卑躬屈膝地说:「在整个『火炬』计划中,我认为我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是你的副手,只是请你允许我向你坦率地提出我的观点。」所以无论是从投入力量的对比上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这场登陆行动由美军和美军将领来执行是最为合适的。


虽然英国迫切需要美国的援助,但这一次丘吉尔真不是为了讨好美国,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让美国出了头。

当希特勒击败法国,扶持起维希政权后,法属北非殖民地便默认了这一事实,未做任何抵抗就归顺了维希政府。于是在法属北非,维希政权不仅部署了将近20万的法军,还将部分法国舰队派到了北非各大港口驻扎。然而法属北非虽然归顺了维希政权,但他对盟军的态度却比较暧昧。

在制定火炬计划时,丘吉尔认为盟军完全可以利用法军的暧昧态度,做好他们的工作,进而降低登陆的风险。虽然这一构想最先由丘吉尔提出,但这件事却不能由英军去做。因为法国人对英军不仅不感冒,反而还很仇视,如果英军去劝降,难免会直接打起来!而英法之间的这种矛盾还得从法国刚刚战败时说起:

法国战败后,英国非常担心法国舰队会一同落到希特勒的手里,于是英国就制定了意在摧毁法国舰只的「弩炮」计划。皇家海军奉命到达法国舰队驻地附近后,要求法国海军继续对德作战,或者离开法国本土解除武装,但这一要求被法国舰队司令让苏尔拒绝。于是在得到回复后,皇家海军立刻对海港内的法国海军开了火,最终法国舰队几乎损失殆尽,而且死亡的法军也达到了1297人。自此以后,法国人与英国人就结下了这个梁子,法国人也因此恨上了英国。

英法的这点事,丘吉尔心知肚明,所以当盟军正式敲定火炬计划时,他毫不犹豫地将指挥的位置让给了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而且即便在登陆过程中,英军也躲在后面,由美国军舰打头阵。虽然英军这样做有点丢面,但好在整个登陆计划进行的还算顺利,盟军也并未遭受太大的损失。

文/历史文斋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历史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别说丘吉尔了,整个欧洲、亚洲都把指挥权交给美国了。为啥?从各方面讲(物资经济、武器、军队、战斗力、指挥力),都服气。都愿意让他统率打德寇打日寇。大家都共同感受了艰难,感到难,只有他来了才行。

什么拱手交出,说的这么贬低和难听干嘛呢?人家丘吉尔,戴高乐和整个欧洲还有亚洲的领导人自己都没有一点点这样的感觉,都心甘情愿的拥护和服从,题主你真是心阴暗。搁当时你要在报上这样刷标语,弄不好英军欧洲国治你个战争特殊时期煽动,言语虽自由,但你有挑拔资敌之嫌,呵呵。当时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可是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门心思要在美帝领导下打败最凶恶的侵略者哦。你来个调拨离间,被人打得满地找牙去吧,哈哈。

阳光点,正面点,宏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点,甚好。


为了换取美国参与到对德国的战争呗,那时的英国以无力单独对德国的进攻了,把美国绑在一起,就会有绝对的胜算了,英国人的小算盘在二战结束后,就彻底被美国取代了,美国为英国付出了代价,就是新帝国主义取代没落帝国主义的开始,新老帝国主义的开始,也就意味著帝国主义开始走向衰亡之时!


因为要从法军占领的地区登陆。英军在德军突破阿登山区后,抛弃法军逃跑,导致法军计划组织的突围反击计划落空,全军覆灭,国家陷落,又攻击了土伦的法国舰队,深知法军恨英军,而由美国将军领头,可以更容易说服法国在北非殖民地的军队放弃抵抗,放英美联军登陆北非。由于有英国军队,法军开始进行了坚决的抗登陆作战,本来眼看登陆要失败,最后关头,自由法国的代表说服了北非维希法国军队的领导者,法军放弃反登陆作战,放英美联军登陆,北非维希法国的军队加入自由法国,并服从戴高乐的领导。为此,德国全面占领法国,维希法国灭亡。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仇恨,不亚于对德国人的仇恨,只因共同利益,它们才会各怀鬼胎的联合在一起。


因为英国快要顶不住了,快要被德国灭掉了,这个时候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英国才有了联合美军发动反击的机会,英国哪有资格去和美国争联军的指挥权?


做这件事有三个方面,英美法。

英国实力衰弱,没有能力独立组织这样的战斗。

美国在二战中期介入实力消耗少,生产能力强,为了获得最大成果不愿意把主导权旁落。

法国在和德国的交战中失败投降,英国击沉了法国的舰队,法国人对此很不满意,心怀仇恨,不愿意向英国人投降。


英国好想当领导,说了算的,可惜己是力不从心,因为,战前,英国是第一强国,领导惯了,战时各殖民地出兵也都是英国自己指挥,。这次交权也是被迫的,加上前面美国趁火打劫,迫英国用大利益换驱逐舰等,。英国的邱总放下身段,委托他人。从英国一国独大改成了三巨头了。


谁的实力强谁就是老大,这不应该说是邱吉尔的拱手相让。这也是英国退出世界霸主地位,由美国取而代之的演化过程。谢谢


谢邀!丘吉尔是个战略战术的天才。他聪明地将自已手中指挥大权交给了艾森豪威尔和巴顿,这是以利用高招的战术之计,实现了整个登陆计划的顺利,并使盟军又免遭太大伤亡,最将法国舰队逼上了绝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