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我党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丘吉尔所领导的保守党当时严重脱离人民群众。

1945年5月23日,鉴于法西斯德国已经战败投降,英国开始了大选。7月底,选举结果出来,工党胜出,一直霸占英国政坛的保守党败北,身为保守党领袖的丘吉尔只好下台。

当时美英苏三国正在波茨坦开会,讨论战后的问题。丘吉尔参加了前半段,后半段就换成了新首相艾德礼。

选举结果很令人意外,丘吉尔自己也觉得自己被英国人民抛弃了。他当时很不理解,只能自我安慰,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此时欧洲战事已经结束,英国国内的形势以及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但是丘吉尔以及他领导的保守党却无视人们的需求,还坚持以前的做法。

一、保守党无视人们的经济改革和社会保障需求

英国在二战中损失巨大,40万人口丧生,46万栋房屋被毁,200万人无家可归。食品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生产线上的工人要工作12小时以上。

但随著战争即将结束,军事相关的订单消失,失业问题一下子凸显。

此外,医疗、养老等问题从30年代的大萧条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总之,现在大选了,人们期待美好的生活,大家希望获得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房和更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但是,人们在丘吉尔身上看不到任何改革的迹象。保守党简直就跟名字一样,变成了保守派。

选举的时候,保守党没有把战后的改革作为重点,而是重点强调丘吉尔的贡献。

选举期间,丘吉尔组织的过渡政府,成员全部是拒绝改革的极右分子。在选民看来,丘吉尔根本就不想改革。

丘吉尔想要做的就是继续维持大英帝国,比如在印度独立问题上,丘吉尔坚持强硬态度。而要维持在印度的统治,英国需要100万军队,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普通英国人根本就不愿意背这个包袱。

而工党却务实得多,他们深知英国实力已经不济,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作出了妥协。

此外,工党提出了未来的规划,积极提倡改革,并且保证「充分供应食品,使一切人得到有益的劳动,获得设备良好的舒适住宅。争取建立使每个儿童都可能发展自己才能的教育制度」。

宣传口号虽然夸张,但是至少表面了改革的态度,人们就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放在了工党身上。

二、人们对保守党本身的不满

二战给英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但是法西斯的嚣张,跟战前英国的纵容有很大关系。

当时人们的逻辑就是,要不是张伯伦搞绥靖,牺牲小国利益,纵容希特勒扩张,英国就不会这么惨。

在绥靖政策下,英国疏于战争防备,在战争之初遭到极大的损失。

这些锅都得保守党来背。

当时在英国选民中流传这样的话,「保守党姑息希特勒,保守党是罪人,他们应该对不列颠的疏于准备,外交上的屈辱以及战争中陷于困境负责」。

英国的政治分析家也认为,「选民们不愿意忘记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政治生活几乎被保守党垄断,结果造成种种失败」。

总之就是,保守党的垄断局面引发人们的不满,人们希望改变这种政治格局。

三、错误的竞选策略

错误的指导思想造成了错误的竞选策略。

在竞选过程中,丘吉尔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他没有想著去吸引选民。而是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去攻击对手,而他的对手却是在战时联合政府中的合作伙伴。

丘吉尔声称:「如果工党在选举中获胜,英国将处于盖世太保统治之下。」

这些言论非常荒唐,反而损害了他自己的形象。

在活动方式上,两党也有非常大的反差。

丘吉尔乘坐专列在全国各地游说,演讲时自命不凡,往往出言不逊。

而工党领袖艾德礼带著妻子乘著一辆旧汽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在演讲时,艾德礼态度谦和,沉著稳健,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工党还利用舆论工具,对保守党历史上的丑行进行曝光,让选举感觉,如果保守党继续执政,历史错误将会延续。

最终,工党在选举中获胜,并且兑现了承诺,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保障体系。

1948年,艾德礼宣称,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并且被其他西欧国家效仿,其影响延续至今。

总之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丘吉尔的下台并不能显示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因为同样在战后享有巨大声望的蒋介石照样被推翻了。和平的方式不行,就会用暴力方式。

当然了,也正如丘吉尔安慰自己的那句话,「对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英国人民获得了想要的福利之后,他们立即「忘恩负义」,抛弃了工党,在1951年的时候,保守党赢得选举,丘吉尔再次成功当选首相。


我是迷蝶梦,以上为个人浅见,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呦。



1945年5月8日,被宣布为二战胜利纪念日。

十五天后,温斯顿·丘吉尔决定举行大选。

作为现任首相,保守党党魁的丘吉尔在竞选演讲中只是一味的抨击工党的社会主义施政方案,而工党的方案内容是什么呢?建立大范围的失业保险,以帮助贫困家庭度过难关,为避免大萧条的再次发生,制定相应经济对策,积极参与能维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在选举过程中,工党的拉票团深入选区,确保工党的支持者在选举日去投票站投票,跟那些摇摆不定的人聊一聊。

知道希拉里在被看好的情况下,怎么输掉大选的吗,知道英国在脱欧民调不会脱欧的情况下,怎么公投脱欧的吗,因为支持的人觉得会胜选,少了自己的一票无关痛痒啊!所以让那些支持你的人去投票很重要!

民众已经经过了一战的洗礼,民众也明白,政府不是一个人的政府,反法西斯战争不是一个人的战争,而战争的胜利也不是一个人的胜利。

7月25号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工党会赢,其他报纸预测保守党会赢。

7月26号,全部结果出炉,工党获得三百九十三议席,保守党二百一十个议席,自由党十二个,共产党一个。

当天晚上七点,丘吉尔前往白金汉宫辞去首相。

晚七点半,艾德礼前往白金汉宫,乔治六世任命其为新首相。


需求不一样了。很多事情很可笑,历史确真真的反复上演,不管是国外,还是中国。

易中天关于流氓与贵族好像是这么一篇文章,写过楚汉之争。

明明项羽的道德水准更高,懂规矩,确失败了。

当民众的小利益给了机会发光,那一小撮即得利益者,就会结成同盟,冲击规范的长久利益实施者。

看起来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实则是开历史倒车。

等到了秩序严重被摧残,人们又渴望秩序井然时的祥和。于是,再重新建立秩序。

历史告诉人们,真正推动社会变革进程的,只能是士大夫阶层。有见识,有远见。懂得规矩,知道如何在各个时期如何操作。

工农阶层眼界的局限性,虽然群体很大,只能拉套,不是驾橼的马。

丘吉尔下台了,上台表演的对手,把大英帝国的最后一点尊严都搞没了。

现在,只是个美国的小跟班。


这是个政治制度的问题!下台不一定代表什么,因为他们的制度没有终身的首相!


英国人民想要更好的福利,而当时的战争开支,已经让英国人非常不耐烦了。既然麦克唐纳向民众承诺更好的福利待遇,那么自然民众就会把选票投给他了。


马上保卫英伦,不能马上治理英伦。老邱继续干下去,东西方关系会更加对立,冲突的强度会更高。

后来,我们对老邱说,你算了吧,下台吧……


丘吉尔他是个军人,他曾经当过海军大臣,后来当首相,他是一个强硬派。所以他适合打仗。但战后英国需要的是经济,而丘吉尔恰恰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英国民众没有选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