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王茂荫(1798年-1865年),字椿年,号子怀,安徽歙县人。王茂荫34岁中进士,历任陕西道、山西道监察御史,礼部、兵部给事中,户部、兵部、吏部右侍郎等职。王茂荫任官期间,不断为清朝统治者出谋划策,其主要思想收录在《王侍郎奏议》中。

(王茂荫)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白银外流日益严重,各地银价飞涨不止。继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军事开支剧增,财政危机和货币危机进一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王茂荫针对时弊,花了数年时间潜心研究历代货币发行的经验和规律,先后多次上折阐述自己的改革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即为《条议钞法折》、《论行大钱折》和《再议钞法折》。

咸丰元年(1851年),王茂荫在陕西道监察御史任上给咸丰皇帝上了《条议钞法折》,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有限制地发行可兑现的纸币。具体而言有三个要点:一、所发纸币只是辅助,而非取代金属货币,金属货币需数倍于纸币同时流通;二、纸币发行必须要有定数,以防滥发贬值;三、所发纸币必须能够兑现,拥有和金属货币同等的功能。王茂荫的改革主张从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但咸丰皇帝只是擢拔王茂荫担任了户部右侍郎,实际并未完全采纳其主张。先后发行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均是不可兑现的纸币。

咸丰三年(1853年),针对当时许多主张铸大钱的论调,王茂荫再上《论行大钱折》。在折中,王茂荫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在《条议钞法折》中提出的改革主张,并详细陈述了铸大钱的危害。王茂荫批驳了「国家定制,当百则百,当千则千,谁敢有违」的观点,认为国家能够规定铸币的名义价值,却不能决定铸币的实际价值,因而大钱的虚值会造成严重的恶果。这一建议同样没有得到咸丰皇帝的赞同,值百当千的大钱相继发行,与不可兑现的纸币一起流通,造成了货币市场的紊乱。

(咸丰皇帝)

咸丰四年(1854年),面对通货膨胀的迅速蔓延,王茂荫继续给咸丰皇帝上了《再议钞法折》。《再议钞法折》是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提出的补救方案,其中包含了四条重要举措,核心要义仍是允许「户部官票」、「大清宝钞」等已发行纸币兑现。然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清政府已然无力实现纸币兑现。咸丰皇帝阅过折子后,也是大发雷霆,认为王茂荫所言专利民而不利国,并将王茂荫由户部右侍郎改调兵部右侍郎,结束了他主理货币财政的生涯。

王茂荫的有关奏折后被俄国修士巴拉第搜集,并带回国内编入《帝俄驻北京布道团人员论著集刊》第三卷出版。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阅读该书了解到了王茂荫的经济思想,因而就出现了那个著名的附注:「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王茂荫由此也就成为了唯一被《资本论》提到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清)王茂荫撰、张新旭等点校:《王侍郎奏议》,合肥:黄山书社,1991年;

2、张成权:《王茂荫与咸丰币制改革》,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

3、何伟:《中国古代吏部名人》,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

4、陈平民:《王茂荫传略》,《徽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5、陈平民:《王茂荫生平事迹和国人对他的研究——作于王茂荫逝世150周年之际》,《徽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王茂荫(1798年-1865年), 字椿年,号子怀,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跟随奶奶方氏长大,35岁进士,始终牢记老人嘱付「毋躁进,毋营财贿。」

王茂荫像

1851年的时候,王茂荫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成为清朝主管财政货币的官员之一。

【上疏《条议钞法折》】

当时清朝的财政本已经一塌糊涂,而「太平天国起义」横行广西、湖南的长沙、岳州一带,已成燎原之势,更是雪上加霜,于是,清政府按照缺口,发行了大量钱币。

为了挽救朝廷的财政危机,王茂荫给咸丰皇帝上了《条议钞法折》的提案,请求改革货币制度,指出:「先求无累于民,而后求有益于国」。提出:「国家货币需要根据金银的储备量来发行」。但咸丰皇帝和朝廷大臣对于他的提案不置可否。

这一提法,距离英国真正确立「金本位」制度,不过30年时间。

【又上《再议钞法折》】

大清宝钞

仅仅2年后,印钞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朝廷又发行了不兑现的「大清宝钞」和大钱。

不兑现,就是纸币不能兑换成金银;大钱,就是面额远大于实际价值的铜钱。这样一来的话,纸币就是废纸,大钱也是废铜。造成物价飞涨,国家货币信用和价值都降到谷底。

此时,王茂荫又站出来提意见了。向咸丰皇帝上书《再议钞法折》,提出四个意见:其一,允许钱钞兑换现钱;其二,允许银票兑换现银;其三,允许各商店用钞换银;其四,允许典(当)铺款项出入顺带用钞币。前两项是关于持钞人同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后两项是在商人同商人,商人与顾客的交换中扩大钞币的使用问题。总的来说,前两项是整个方案的重中之重。

大钱

户部军机大臣审议结论中指责王茂荫是「所论专利商贾而不便于国,殊属不知大体」。咸丰皇帝看了王茂荫上奏的《再议钞法折》后大为不满,认为王茂荫所言是贵民而贱官,不以国家政事为重。王茂荫遭受贬官处罚。

咸丰不接受意见,很快就吃到了苦头。太平天国不久就攻入南京,最终威慑东南半壁,派出的北伐军甚至打到天津一带。因为没有钱给军队发军饷,不得已允许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东南各省就地征税,以做军饷,从此东南的赋税不归朝廷所有。

【主要思想写进资本论】

王茂荫的这两封奏折,后被俄国驻北京的布道团收录在《帝俄驻北京布道团人员论著集刊》中。

1858年,德国人梅克伦堡将这本书翻译成德文出版。马克思正是看了这本书,注意到王茂荫的经济观点,并将其写入《资本论》第一卷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