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是唐玄宗之子,十几岁的时候被封为寿王,后娶杨玉环为妃,李瑁和杨玉环也一起生活了几年的时光,但在其母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郁郁寡欢,后李隆基因喜爱杨玉环,于是封本是寿王妃的杨玉环为贵妃。

那寿王李瑁的最终结局怎么样呢?

武惠妃在未生李瑁之前也有过几次怀孕,但可惜的是孩子都没有能养活,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在李瑁出生后,就被送到他伯父李宪家,并且由李宪之妻抚养。

在李瑁十几岁的时候进宫被封为寿王,后来李瑁娶杨玉环为妻,当时李隆基正非常宠爱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但当时的太子却不是李瑁,而是李瑛。

武惠妃为了能让李瑁成为太子,就诬陷太子、鄂王、光王三人谋反,最终三王无辜而死,而武惠妃也因为诬陷三王一事心里一直不能释怀,最终武惠妃也离开人世。

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非常难过,后宫佳丽虽多,但那时李隆基都看不上,然而后来李隆基却看上了寿王妃杨玉环。

后来在李隆基的主持下,又让李瑁娶了韦氏为妃,而李隆基自己则把杨玉环封为贵妃。

李隆基非常喜爱杨玉环,但毕竟杨玉环曾经是寿王之妃,因为这个原因,可想而知李瑁和李隆基之间的隔膜。李瑁虽然不满,但也不敢对唐玄宗李隆基发泄,而李隆基同样也对李瑁开始疏远。

不过李瑁虽然受到李隆基的疏远,但李隆基也没有对他怎样,再则李瑁也知道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微妙、尴尬的情况,所以李瑁也只能默默的和韦氏活著自己安静的生活。李瑁和韦氏也生下了五个儿子。

李瑁后来又经历唐肃宗、唐代宗时期,李瑁在唐代宗时期去世。

李瑁之妻杨玉环被李隆基封为贵妃,李隆基以天子之尊压制李瑁,李瑁纵有不愿,却也不能、不敢反抗,也只能默默的忍受,李瑁被李隆基夺妻,可想而知李瑁当时心里的痛和无奈。


谢邀。傻人有傻福,也许就是说寿王李瑁这样的人吧。唐玄宗有三十个儿子,李瑁是第十八子。李瑁的母亲是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女,受到玄宗的宠爱,自然寿王也得到了玄宗的宠爱。也许是传承了她姑姑的基因吧,武惠妃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想把寿王立为太子,与李林甫勾结设计,让多疑的玄宗中计,一天处死了原太子和另两个儿子,受到了大臣和社会舆论的责难,一时寿王立太子之事搁起,武惠妃也因此抑郁惊吓成病,而一命呜呼。因为寿王性情温和老实,不争不要,武惠妃在时尚且如此,死后李林甫等也不再帮他,寿王就更默默无闻了。玄宗也许是看到寿王这样的性格难成大事吧,就以立长为由,立了忠王李亨为太子。早在寿王十七岁时,武惠妃还在世,玄宗为李瑁娶了弘农大姓杨氏的女儿杨玉环为妻,小两口感情很好,但玄宗因失去了宠妃,后宫又没中意的,就很是抑郁。后来有人就讨好玄宗,推荐说寿王妃很美貌,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玄宗也不顾什么翁媳不翁媳了,就变著法把杨玉环纳入宫中,封为杨贵妃,成了玄宗的宠妃。寿王对此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忍受,既没到玄宗面前哭闹发恨,也没背后说过什么怨言,由此躲过了玄宗的疑忌。后来玄宗又为寿王娶妻韦氏,李瑁就安稳地过起来,与韦氏生了很多子女。安史之乱爆发,李瑁又随玄宗去了蜀地躲避一年多,亲眼目睹了马嵬驿之变。后来肃宗李亨收复长安,李瑁又和玄宗回长安,因为李瑁没有野心,多疑的肃宗也没为难过寿王,寿王李瑁最终平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在古代皇室子孙争宠争位中,不惜骨肉相残,你死我活。寿王李瑁之所以能得以善终,得益于他的老实低调,平静能忍,从无政治野心,不管多么艰险的现实,都能心平气和地去对待,都能傻傻地生活,也许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傻人有傻福吧??。从寿王李瑁的遭际,对现在处在弱势中的人们,是否也有点警醒呢?


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个儿子,母亲是唐玄宗在位前期最得宠的武惠妃,凭借母亲的受宠曾经一度有机会成为太子。但是,李瑁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杨贵妃的前夫,那么,寿王李瑁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曾经有机会登大位的李瑁

李瑁的母亲是武惠妃,出身武氏家族,在杨玉环入宫之前,武惠妃最得宠于唐玄宗。武惠妃入宫后多次怀孕生子都不幸夭折,李瑁出生后,为了给他祈福,李瑁就被送与唐玄宗的嫡长兄宁王李宪抚养,后来在10多岁时才受封寿王,在唐玄宗诸子中封王最迟。因只有李瑁一个儿子,得宠的武惠妃试图将李瑁扶上太子储君的宝座,但是当时太子之位早有了人选,那就是太子李瑛。为了除掉太子,武惠妃就谎称宫中有盗贼,派人通知李瑛以及另外两位王爷进宫护驾,当时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在聚会饮酒,听闻这个消息后,三位皇子没有多想,就身披盔甲带著兵器进宫捉拿盗贼,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唐玄宗听闻这个消息十分震怒,将三个儿子都废为庶人,不久之后三人都被害。此时,李瑁被立为太子的呼声很高。此时的李瑁深得父皇母妃宠爱,娇妻在侧,国家承平,甚至有希望立储,可谓是人生赢家。

但父皇听闻三位皇子被杀的内情,不愿看到武氏家族实力做大,最终立忠王李亨为太子,武惠妃因为害死了唐玄宗三个儿子,同时自己的儿子又没被立为太子,因此她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她可以说是又气又怕。气的是儿子没被立,怕的是将来唐玄宗死后,她会被清算打击。所以她不到两年受惊而死。作为靠山的母亲去世后,李瑁的太子梦想也就彻底破灭了。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失去了武惠妃的唐玄宗,寂寞难耐,听其他人说李瑁的妃子十分出色,派人来传旨要求李瑁与杨玉环离婚,此时李瑁别无选择,母亲不在了,不听从旨意,别说太子之位了,就连性命都不好说,毕竟前面几位兄弟就是前车之鉴,只得答应要求。鉴于舆论压力,唐玄宗不敢直接将美人纳入宫中,在搞了一系列杨玉环出家修道的过渡环节后,终于抱得美人归。

李瑁郁郁寡欢得以善终

杨玉环进宫后,李瑁郁郁寡欢,先是为有抚养之恩的宁王李宪守孝三年,数年之后,对李瑁有亏欠之意的唐玄宗又为李瑁迎娶了韦姓王妃,但对李瑁一直比较冷淡。「安史之乱」后,李瑁到外地避难,直到唐军收复两京后才返回长安。取代唐玄宗登基的唐肃宗李亨记恨武惠妃当年害死李瑛等人,于是就剥夺了已经去世的武惠妃的一切祠享。又对李瑁当年参与争夺太子之位记恨在心,对李瑁没有给予重用,李瑁郁郁寡欢,最终在55岁时溘然长逝。回眸李瑁一生,从年轻时的人生赢家,到没有成为太子,甚至还被自己的父亲抢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锥心之痛可想而知,自己虽坐享荣华富贵,却得不到父兄的信任,最终郁郁而终。


问题:寿王李瑁最终的结局怎么样?


前言

李隆基的这个倒霉儿子心态不错,活到了55岁,寿王自己的3个儿子封王,当然不是和杨玉环生的,而是和韦氏所生。寿王死于大历十年(775年),比杨贵妃长寿多了。

(寿王)大历十年薨,赠太傅。子王者三人,僾王德阳郡,伓济阳郡,偡广阳郡,伉薛国公,杰国子祭酒。《新唐书》

而杨玉环早在20年前,安史之乱时(756年)就被赐死了。

李商隐曾经写过丢了媳妇的寿王,最有名的是这首诗: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一、寿王李瑁有个不一般的母亲

李瑁(720年-775年)的母亲是杨玉环之前最受李隆基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只是这位no zuo no die的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 设计杀了太子和寿王另外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结果伤天害理的事情折了自己的寿命,不久武惠妃就因此受到惊吓而死。

当年在姐姐的婚礼上,14岁的李瑁遇到了15岁的杨玉环, 第二年两人成婚,美满生活持续了五六年。

没想到,武惠妃死了以后,唐玄宗找的替代品竟然是儿媳妇杨玉环。武惠妃自己心爱的儿子寿王不但没有成为太子,反而丢了儿媳妇,真是一场因果报应。

忠王李亨捡了个大便宜,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关于杨玉环的入宫,《旧唐书》说「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见。」《新唐书》则说:

或言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内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

一个「或」字背后的故事就多了,是有人单纯的拍马屁呢,还是有人故意报复武惠妃和寿王就不知道了。

杨玉环入宫以后,马上成为了唐玄宗的宠妃,至于寿王的心情呢?就不清楚了。唐玄宗为了安抚儿子,另给寿王安排了替代品:韦昭训女。

二、李商隐的讽刺

寿王的痛苦我们想像不到,不过大唐诗人李商隐还是很喜欢想像一下的,他在自己的诗作中揭了一下寿王的伤疤。

1、《龙池》 :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兴庆宫的歌舞升平之中,薛王无所顾忌,喝得酩酊大醉, 寿王却无比清醒。对于这个对比,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评价李商隐:

「词微而显,得风人之旨。」

有话不说破,风人之旨, 能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是一种讽刺。

明朝王鏊《震泽长语》中说:

余读《诗》,至《绿衣》、《燕燕》、《黍离》,有言外无穷之感。后世唯唐人尚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寿王醒」,不涉讥刺,而讥刺之意溢于言表,得风人之旨。

「薛王沈醉寿王醒」 并不是直接讥刺,但是讥刺之意却让人很容易感受到。这就是得到了风人之旨。

2、《骊山有感》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皇帝和杨贵妃每次去长生殿,寿王都不太愿意跟随。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不从金舆惟寿王」,常常被批评太露骨,没有「薛王沉醉寿王醒」含蓄。例如清朝纪晓岚说:

既少含蓄,亦乖风雅,如此诗不作何妨,所宜悬之戒律者此也。

想必寿王每一次参加这种场合,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吧?不过李隆基倒是不尴尬,唐朝人真看得开。

三、杨贵妃在寿王眼前被赐死

据《 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入川,寿王领兵护卫在金舆左右。马嵬坡上杨贵妃被赐死的时候,寿王应该就在眼前。 《 旧唐书卷十本纪第十》记载

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

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

结束语

郑畋有诗《马嵬坡》云: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郑畋说唐玄宗是个「圣明天子」,因为当机立断,诛杀杨国忠 。曾经的媳妇被抢了去,最后变成了一个替罪羊被赐死。不知道一旁的寿王怎么想。

寿王活到了55岁,在古人中也算长寿,心态调整的真好,也许李氏家族流淌的鲜卑民族的血液让他们对于此事无所谓吧。

@老街味道


作为杨贵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结局如何?

李瑁是武氏和玄宗李隆基所生,是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

早在生李瑁之前,武氏和玄宗已经有过三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武氏怕把他养在宫中,会象前几个孩子一样无疾而终,于是武氏在征得玄宗同意后,为了让他平安长大,就寄养在宁王李宪的家中,连哺乳都是由李宪的妻子元氏代劳的,在宁王府一直长到了十余岁,才被玄宗接进了宫中。

当时玄宗很宠武惠妃,所以李瑁子凭母贵在宫中也很爱玄宗的宠爱。

武惠妃在世时,为了能让儿子李瑁成为太子,曾利用各种手段, 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废为了庶人后,又被赐死。但直到武惠妃去世,李瑁也没能当上太子。

武惠妃去世后,李瑁的妻子杨玉环成为了玄宗的贵妃,自己的爱妻变成了后妈,寿王李瑁敢怒不敢言,心里委屈也只有自己知道,要是有半句怨言就只能招来杀身之祸。

寿王二十七岁时,玄宗为他立了韦氏为王妃,韦王妃出身京兆韦氏,乃是出自名门。

为免杨玉环与李瑁见面,玄宗便对李瑁逐渐冷落。

从此李瑁过著与世无争的平淡的生活,他无意王位,没有军权也没有政治资本,在残酷的宫廷内斗中,他是一个没有权力优势的人,所以最终平平安安的过完了一生。

你们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无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李瑁是谁?他就是那个被自己老爸带绿帽子的倒霉蛋。他这个名字或许没人知道,但要说他是杨贵妃前夫,估计无人会不知晓。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母亲是唐玄宗当时最宠爱妃子武惠妃。李瑁虽贵为皇子,但他自幼并不是生长在宫内,而是住在伯父宁王那,在长大一点后才正式入宫,并被玄宗封为寿王。由于武惠妃前面几个孩子都死了,她对于李瑁这个儿子很是疼爱。

有一年,唐玄宗为爱女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因在洛阳为官的三叔杨玄璬家寄住,所以当时去参加了婚礼。咸宜公主是李瑁的同胞姐姐,所以当时李瑁也去了。

两人就这样在公主婚礼上邂逅了,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求母亲武惠妃去要唐玄宗赐婚,唐玄宗在他爱妃武惠妃的要求下没过多久就答应了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还下了诏书。于是李瑁娶了杨玉环,两口子过的相当甜蜜。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五年左右,李瑁的悲催日子就开始了,因为最宠爱他的母亲武惠妃去世了。武惠妃去世后,玄宗失去了最疼爱的女人,茶饭不思,日渐消瘦,这个时候有人进言李瑁的正妃杨玉环长的相当漂亮,于是玄宗也不管她是自己赐婚给儿子的儿媳,硬把杨玉环给抢到自己宫里来了。

李瑁没得办法,看著老婆被抢也不敢说啥,只能默默忍受,因为他无力反抗。老婆被抢一年后,养育他长大的伯父宁王去世了,他去替伯父守孝了三年,顺便思考思考人生,估计琢磨著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摊上个这么个爹。

而玄宗后来也觉得做的太过了,在儿子为伯父守孝完后,就再赐婚让他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李瑁与韦姓王妃生了5个儿子,其中3人也被封王了。

不过由于杨玉环的缘故,父子两人关系很「微妙」,玄宗看到这个儿子也觉得很尴尬,所以与儿子李瑁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很冷淡,这也让他彻底无缘于太子之位。

李瑁也心里有数,也不去求什么,在后来也是好好当他的王爷,与韦氏王妃过著平凡的日子,在公元775年,即55岁那年病逝。虽然李瑁后来的日子总体来说也还算平凡幸福,但被老爸戴绿帽子这件事肯定是他人生中的一重大阴影,估计跟随了他整个后半辈子。


李瑁,唐玄宗十八子。初名李清。开元十三年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

历史上的寿王是个悲剧的人物,本来与杨玉环成亲,就是那个贵妃出浴图中的贵妃,杨贵妃。那也是奉了御旨,明媒正娶的老婆。日子过的还算美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李瑁的妈咪武惠妃死后,寂寞的唐玄宗开始了寻欢猎艳的新的征途,这个老不羞的无耻之徒看中了自己的儿媳妇,杨妃,俗话说的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妈咪不幸早逝,舅舅不爱姥姥不亲的小瑁瑁,唯一的依靠就是他的爹,李隆基了。可是悲剧再次降临到了瘦弱的李瑁身上,相依为命的糟糠之妻因为有几分姿色,也被色中饿鬼似的老爹给抢走了,他还能说什么?他也很绝望啊!

正史记录,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伯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以后虽被父皇疏远冷淡,但他还是与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长眠,享年55岁。


唐玄宗的三十个儿子中,排行十八的寿王李瑁既无过人才华、又没崇高品德,却能被广大人民群众熟知,主要是他有一个强势的母亲武惠妃和一个美貌动天下的前妻杨玉环,而武惠妃是寿王父亲唐玄宗前半生的宠妃,杨玉环则是玄宗后半生的挚爱。处在这种错综复杂家庭关系中的寿王李瑁结局如何呢?

寿王李瑁兄姐早夭,玄宗将爱子寄养在宁王李宪家中

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是女皇武则天的侄孙女,聪慧美貌的她从小养在宫中,所以玄宗看上了这个表妹,并纳她为后宫。武惠妃备受玄宗宠爱,他们相继生育了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和上仙公主,但这些孩子都在襁褓中就夭折了。所以武惠妃再度生育了李瑁之后,玄宗怕他会再度早夭,于是将他送出宫外,交给大哥宁王李宪夫妇抚养。宁王妃元氏很爱这个孩子,甚至亲自哺乳他。在伯父伯母的细心照顾下,李瑁果然平安顺利地长大了。大概在开元十三年左右,玄宗把七岁的李瑁接回身边,封为寿王。由于惠妃此时宠冠后宫,所以母爱子抱,寿王是玄宗最宠爱的儿子,其他皇子完全无法和他相比。

僭杀三王,武惠妃苦心为寿王夺嫡

寿王长大后,在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为他精心挑选了美貌非凡的弘农杨氏女杨玉环为王妃,而武惠妃也开始筹划为子夺嫡。武惠妃外结宰相李林甫、内驱宦官,又有女婿杨洄左右奔走,极力构陷皇太子李瑛。在武惠妃的设计下,猜忌心强烈的玄宗果然中计,不加细审就以谋反罪名废黜太子,并在一天之内赐死了自己三个儿子。

但舆论对三个皇子的深切同情让惠妃和玄宗陷入了被动,于是立寿王为太子之事搁置下来。而心理脆弱的惠妃自此之后一直内心不安,最终惊吓成疾一命呜呼。惠妃去世后,玄宗犹豫良久,从大局出发推长而立,最终忠王李亨成为了新的皇太子。

需要说明的是,寿王李瑁应该是个比较温和没有野心的人,在这场惨烈的夺嫡斗争中以及之前,并没有他为了储君之位急于在玄宗面前展现自己才智能力的记载,或者也是他的这种温良品性,才让玄宗对他是否能成为合格继承人产生了疑虑。

祸不单行,失宠的寿王被父亲玄宗巧取豪夺了爱妻杨玉环

惠妃去世后,寿王可以说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和保护伞,李林甫等人不再讨好他,而他的太子之位更是飞走了。不过寿王不是有野心的人,他也安于和王妃过著歌舞升平的平静生活,没想到墙倒众人推,有人居然算计到他老婆身上了。

原来惠妃去世后,玄宗由于失去了多年的生活伴侣,在感情上陷入了中空状态,三年多了一直郁郁寡欢,三千后宫没有一个女人得到他的欢心。这时有人居然在他面前推荐起寿王妃杨玉环的绝色美貌,玄宗闻之心动,他观察了杨玉环后,果然对她的美貌爱不释手,于是对儿媳妇起了掠夺之心。

开元二十八年末,道貌岸然的玄宗以为生母窦太后祈福的名义,度杨玉环为女道士,从此把儿媳接入皇宫成为自己禁脔,寿王不敢表示任何不满。开元二十九年,宁王去世,由于宁王抚养过李瑁,寿王向玄宗请求为宁王守制,玄宗应允,这也表现了寿王守礼的一面。

靠著低调隐忍,寿王成功维系了和父亲兄长的关系,得以平安善终

天宝四年,玄宗为寿王另选了一个王妃韦氏,接著又用移花接木之招册封杨玉环为贵妃,从出身上洗去了她寿王妃的历史,可谓解决了自己的两大难题。而寿王也终于放下心来,毕竟玄宗再度指婚就意味著对他没有心结,他终于安全了。从此玄宗对贵妃愈加宠爱,而寿王则和韦妃过著低调的皇子生活,寿王也继承了李唐皇室多子基因,他女儿都至少生了二十二个。

安史之乱后,玄宗带著贵妃和亲近的皇子皇孙们西逃蜀地,这其中就有寿王一家。到了马嵬驿时,六军哗变,宰相杨国忠被军士们以谋反罪诛杀,接著杨贵妃又被逼死,不知目睹这一切的寿王是何感想。士兵们在哗变中,误伤了另一个宰相韦见素,玄宗还派寿王去送药安慰。到了散关后,由于军士们士气不振、多有逃散,再加上马嵬驿兵变的阴影,玄宗在这里对禁军进行了重新整编,寿王李瑁等担负起了统领禁军的职责。由此可见,玄宗长期以来对寿王还是很信任的,在这个特殊时刻,李瑁成了玄宗可以倚靠的力量。

李瑁追随玄宗到了蜀地,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平静的生活。肃宗李亨收复两京之后,寿王又追随玄宗回銮长安。由于寿王对权势没有过多追求,手中也没什么政治势力,因此猜忌心很重的肃宗对这个弟弟还是维持了表面的尊重。

寿王李瑁去世于唐代宗大历十年正月,终年五十七岁,死后追赠太傅。寿王虽然多次被卷入政治旋涡,但由于他性格温良、擅长低调隐忍,所以在李唐王朝激烈残酷的皇权斗争之中,最终得以明哲保身、平静地过完一生。


其实懂历史的朋友们提起寿王李瑁都应该明白,开个玩笑也(可以摸摸自己的帽子)李瑁著哥们的媳妇提起来大家就明白了,杨玉环(杨贵妃)呗!最让他恼火的是让他爹给抢走了,还不能吭声。能不憋气吗?憋气也没法他爹可是唐玄宗,所以一个字「忍」了吧!

咋回事呢?给大伙讲讲:

这个倒霉蛋李瑁是开元十三年(725年),十几岁的时候,入宫获封寿王。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宝贝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应邀参加。结果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刚满17岁杨玉环一见钟情,这么美能不喜欢吗?唐玄宗在武惠妃的死缠烂打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因为当时寿王李瑁母亲武惠妃很受宠,小两口平安无事大约生活了5年时间。

然而好景不长武惠妃嘚瑟的想让唐玄宗立李瑁为皇太子,借机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要谋反,三人都被害了,武惠妃也是太冒险大概是惊吓过度也得病死了。

这个时候出事了,唐玄宗这个老家伙不知道这么看上杨玉环了,迷的是神魂颠倒,用计抢走杨玉环,这都是什么事啊!最后唐玄宗立李亨为皇太子,从此以后李瑁真的啥也不是了,一无所有了。

最后,唐玄宗这个老家伙良心发现觉得对不起这个儿子,又让寿王李瑁重新娶了一位姓韦的王妃。然而仅仅过了10天,他的父皇就把自曾祖爷唐太宗时代就已废置不用的"贵妃"名号,赐给了那楚楚动人的杨玉环。

据史料记载:寿王李瑁在王妃杨玉环离开后的第二年,就替刚刚死去的养父宁王李宪守孝三年,,自此以后他和另娶的韦妃相依为命,生有5个儿子,其中3人封王.寿王李瑁于大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走完自己憋屈的一生,溘然长眠。


李瑁呢就是李隆基的儿子。杨玉环的丈夫。被封寿王。与杨玉环结婚十几年生了个儿子。在儿子十岁那年,李隆基的跑到他们家去。正好看上了这个杨玉环。父亲把儿媳妇给接宫里头去了。老婆成后妈了。这种状态很尴尬。古代的皇帝每年要封建王朝王爷回到京城去看一下老皇帝。所以寿王每次回京,入宫都特别的不开心。因为他的把杨玉环称作母妃。杨玉环特别的尴尬。昔日的丈夫儿子而今要叫她母亲和奶奶。

后来马崽坡兵变。李享登基做了皇帝。寿王因为没有参与兵变,也没有参与其他的谋反事情。他大哥的李享没把他怎么样。寿终正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