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襄阳社会名流交好。《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襄阳耆旧记》中说:「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能与江南望族结亲,说明黄承彦也当是望族名士,与江南名士交游,说明黄承彦也当是博学多才之人。诸葛亮对黄承彦言听计从,甘心娶其丑女,说明诸葛亮敬慕黄承彦,二人当有师生之宜。同时也说明诸葛亮有结交襄阳名门望族之愿,以助自己功名事业。作为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自然要为自己的女婿奔走呼号了。在《三国演义》中,黄承彦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时,正当刘备二顾茅芦未见到诸葛亮,失望欲返时,大雪正紧。这时对面竹桥之上有一老者骑著毛驴,提著酒葫芦,吟著诗句正过桥而来:「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麟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如此高雅的诗句,又听诸葛亮家的童子说:「老先生来了」。唬得个刘备一阵心喜,还以为是诸葛先生到了,赶紧迎上去,一问询才知是诸葛亮的岳父,二人攀谈一阵,不用说,黄岳父自然要在刘备面前夸赞自己的女婿了。可能是张飞等得不耐烦了,又遇到这种酸儒,刘备也就只好匆匆告别老黄回去了。另一次是东吴陆逊大败刘备于夷陵,正在向西追赶刘备败军,前离夔关不远,陆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以为有伏兵,立即退军十里停住,派人前去探视。回报说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陆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陆逊问他们是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说:「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陆逊笑著说:「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都劝说道:「天要黑了,请都督早回去吧。」陆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陆逊大惊道:「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在危急之时,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道:「将军欲出此阵乎?」陆逊赶忙说:「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陆逊问老人是谁?老人就说自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并说此石阵是诸葛亮入川之时布下的,名叫八阵图。反复八门,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诸葛亮临走时,曾分付他说以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人家平生好善,不忍陆逊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陆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因此后世杜工部写诗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至于几堆石头,真能有那么历害吗?现在恐怕大多数人不会相信的。我想极有可能是黄承彦看到蜀汉大败,不忍心自己的女婿所在的国家有被灭的危险,就舍身拦住陆逊马头,向其晓以鱼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利害关系,让陆逊如梦方醒,自然感激黄承彦的提醒,就率军回去了。黄承彦作为诸葛亮的岳父,自然时时处处为诸葛亮著想,为蜀汉国家利益著想,不失是一位仁善老人。现在有人说黄承彦是介于东吴和蜀汉的双面间谍,此话是不是有点太虚夸了。老黄作为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为自己的女婿著想,为蜀汉利益著想,调解两国休兵停战,不致让更多生灵涂炭,的确是一件积荫德的莫大好事,又何来间谍之说呢?


黄承彦在《三国演义》中,只出场了两次,顶多算个配角,然而这配角大有来头,不仅身份高贵,学识渊博,而且大智大勇,敢作敢为,他的两个举动直接影响三国走势。

第一次出场是在刘备二顾茅庐,在回小沛的路上,只见一老者,穿著皮衣,骑著小驴,拿著一壶酒,雪中吟唱:「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倾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这首诗看似平常,实则隐喻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背景,而「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更是路遇刘备,有感而发,揭示其最终细绳先断的悲凉结局。

黄承彦何许人也?何德何能敢量天下局势,亦或还有未卜先知的本示,轻断刘备命运?

此人还真的大有来头,他是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蔡讽的姐夫是太尉张温,他的姨夫是荆州刘表,他的舅弟是蔡瑁,就凭这四坨大铁,在注重门第的汉末,份量确实够重了;又与襄阳名士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纵论朝野内外,俯仰天下风云,对于潮起潮落,了然于胸。

黄承彦的第一个大动作,是把自己的丑女儿推销给了诸葛亮,并且不走三媒六聘的老路,亲自出马,一次搞定,真乃媒界天王也。《三国志》写道: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笑为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黄头发,代表肾气不足,身体瘦弱;黑皮肤,也许是遗传基因,但更可能是病体导致面色晦喑无华。总之,既然父亲都认为是丑女(这里不存在谦虚的成份),那就确实丑得可以了。在古代战争频繁,男人因战乱死亡较大,造成女多而男少的局面。黄月英凭其家族背景,不是找不到男人,而是很难找到象诸葛孔明这样的帅哥男人。而诸葛亮身高八尺,仪表堂堂,儒雅俊逸,怎么说也可以找一个漂亮姑娘畅享人生。黄承彦打发丑女做到了四绝:第一,身为父亲,不顾脸面为女亲自说媒,不怕对方拒绝,不怕别人笑语,甚至理直气壮,侃侃而谈,此为一绝;第二,凭什么知道,帅哥不嫌弃自己的丑女?又凭什么知道帅哥能马上接受自己的丑女?此为二绝;第三,凭什么知道诸葛亮有经天伟地之才?又凭什么知道诸葛亮有一场富贵,而甘愿将爱女托付于他?此为三绝;第四,美女嫁好男人不难,丑女嫁好男人难,而黄承彦有点石成金的神功,嘴皮子一动,就将丑女嫁给了五好男人,此为四绝;后来证明,他选的女婿相当优秀,不仅对自己的丑女恩爱有加,用情专一,而且功盖三分,名成八阵。

黄承彦的第二次出场,是在巜三国演义》第84回「陆逊火营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却说陆逊领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日:「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冒进!」,派军士前去打探,回报曰:「江边只有乱石8--90堆,并无人马。」,逊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或?」遂引数骑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我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正惊疑间,忽见一老者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否?」,逊曰:「愿长者引出。」,老者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老者何人?」,老者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曰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京、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吩咐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由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否?」,老者答:「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

诸葛亮原本要置犯蜀汉者于死地,黄承宴身为岳父,不帮他反而要拆台却是为何?原来,曹魏见吴蜀斗争得正酣,早己陈兵吴国边境,只等东吴损兵折将,然后一举踏平吴国。唇亡则齿寒,曹魏踏平吴国之后,再要消灭孤掌难鸣的蜀汉则易于反掌。黄承彦正是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才阻止了女婿对来犯东吴的截杀。

黄承彦是怎么死的,史书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断是非正常死亡。黄承彦救了东吴,其实是在救蜀汉。但是,蜀汉可不这么想,因为东吴和蜀汉有不共戴天之仇,黄的行为与通敌叛国何异,即使要处死他也不为过,群情激愤之下要处死黄老,诸葛亮作为蜀国臣相也不能询私,就算看在臣相面上不处死他,众人的指责也会令他忧郁而死。黄承彦的墓碑异常简陋,落款居然是「友人议立」,岳父去世了,作为臣相女婿,作为忠孝节义的典范,怎么也应该为老人风光大葬,怎么也应该立块象样的石碑,这可能说明了岳父背上通敌罪名之后,诸葛亮不敢公开办理老人后事,顶多只能派几个心腹草草了事。而黄承彦将爱女嫁给诸葛亮,和勇救东吴这两件事,创造和延续了三国的精彩!

关注我,为您解读不一样的精彩历史!


汉末三国,是量产著名谋士武将的时代,也是名士辈出的时代,黄承彦,便是名士之一。

大家都知道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月英的父亲,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老黄还是荆州之主刘表的连襟儿,《襄阳耆旧记》中有载:

汉末,诸蔡最盛,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也就是说,黄承彦是荆州望族蔡氏当家人蔡讽的大女婿,刘表是小女婿,也就是说黄承彦是刘表的姐夫,蔡瑁是他的小舅子。

所以,说诸葛亮是山野村夫的人可以休息了,人家姨夫可是荆州刘表,背靠大树好乘凉。

未出茅庐名气那么大,说跟黄承彦刘表没有任何关系,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不过老黄的女儿黄月英确实长相不太符合当时审美,《三国志》这么记载:

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其实明离子但是觉得,「丑女」是老黄的谦称,头发黄皮肤黑,如果长相不错,也是个很洋气的美女啊,说不定诸葛亮就好这口呢。

不过,比起美丽的皮囊,孔明先生更喜欢有趣的灵魂,事实也是如此,娶了黄月英,不但有了政治资本,据说后来的很多奇思妙计,都是诸葛亮跟老婆商量出来的。

其实《三国演义》里黄承彦最让明离子最奇怪的还是他「敌我不分」的桥段。

那就是夷陵之战后,陆逊追赶刘备败军,进了诸葛亮的八卦石头阵,陆逊带著兵在里面转悠了数日,眼看就要饿挂球的时候,黄承彦出现帮著陆逊脱困。

这不明摆著拆自己女婿的台么?都说司马徽是好好先生,我看老黄这左右不得罪的样子也不逞多让啊。

这个事情一直和「妖怪为啥不吃了唐僧肉以后再和孙悟空开打」的疑问一起困扰了明离子很多年。

借此机会向大家求个答案。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关于黄承彦的记述不多,广为人知的两件事也都和诸葛亮有关。其一是女儿嫁给了诸葛亮,成了千古一相的老丈人;其二是石头阵里救了陆逊。

从这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的眼光不错——虽然说不清诸葛亮的声名鹊起是在结婚之前还是结婚之后,他还颇有侠义心肠,不会见死而不救。

史书上还透露黄承彦的出身也非一般人,荆州牧刘表的妻子是他的小姨子。所以当刘备第一次遇见他,骑著毛驴悠哉悠哉的样子,大概是黄承彦自己的选择。

但是,从黄承彦身上我们看到了三国时候名士们的另一种结局。

生逢乱世,名士们不可避免的卷入时代洪流,或者自愿,或者被迫,成为各种势力追逐的目标。

即便如此,依然有一部分人能够远离尘嚣,过著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们或者隐居深山,或者避世乡野。

然而,这种生活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除了避世的理想,还要有足够的力量能够逃避各种权利的征召。于乱世中获得一份宁静,原本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当我们回望每一段轰轰烈烈的乱世,看到的是各种英雄与奸雄,魑魅魍魉。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是被历史点中的幸运儿。

这些印成了铅字的名字背后是无数被遗忘的民众。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乱摧毁了他们的生活,夺取了他们的性命,然后连一声叹息都不会留下。

黄承彦的存在,他在历史中的惊鸿一现,或许真正的意义就是透过他让我们看到了三国的另一面,那个交织著英雄与梦想的时代里,一些人幸运安老,更多的人颠沛流离朝夕不保。


是葛亮他老丈人


就是一个隐士


三国时黄承彦是荆州名士,世家大族,和荆州刘表之妻蔡氏沾亲带故。乃荆州上流人士。演义中著墨不多,好像念了几句诗,一夜北风白,万里彤云厚,最后是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可见是饱学之士。乱世中不出来作官,也算一隐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