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舞阳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记载,秦舞阳出身名将世家,乃是燕国名将秦开的孙子,他13岁时就犯下了杀人案,当时没有人敢正眼看他。

用现在的话说,秦舞阳是个官三代,很可能也是一个官二代,但此人不学无术,是个顽劣少年,13岁时便犯下杀人案。而史书中恰好没有交代他在燕国身居何职。

这说明,秦舞阳虽然13岁杀人,犯了重罪,但因为家里地位显赫,得以免罪。「没有人敢正眼看他」,如此一个顽劣少年没能当官,就是一介平民而已。在当时那个年代,他的见识不会很高。

或者说,秦舞阳可能就是一个《水浒传》中泼皮牛二一般的人物,有点本事,但谁也不敢惹。因为这样的人,「二」起来敢玩命,没人敢,也没人愿意招惹他。

2、秦舞阳为什么「掉链子」?

说完了秦舞阳的身份,我们对他在秦王的朝廷上掉链子,就不奇怪了。像秦舞阳这种人,在街头市井是一个霸王,但换了他最熟悉的场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正因为秦舞阳只是一个没见过多大世面的亡命之徒,因此,当走上威武庄严的秦王宫时,秦国那些「虎狼之师」,肯定让秦舞阳立马就怂了。

于是荆轲在旁边解释道:「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这不光是荆轲在给他这个副手打圆场,实际上说的也是实情:秦舞阳本身不就是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街头混混么?


种种迹象表明,秦舞阳本身就是个言过其实的「骗子」。

《史记》说「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看起来秦舞阳这个人年少就敢杀人,似乎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但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却还有这么一句话:「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也就是说,秦舞阳的爷爷是燕国猛将,那么其年少就敢当街杀人这件事,似乎就有了2种解释:一是秦舞阳真的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所谓「勇士」;二是秦舞阳杀人本身是仗势欺人,也就是在他爷爷秦开庇护下,他才敢狐假虎威。

而据我分析,第二种可能性最大。因为关于秦舞阳「勇猛」的记载,仅仅只有他12岁时杀过人这么一条,此后再未见到他有任何所谓「勇武」的表现了,或许,是因为他的爷爷秦开已死,他失去了庇护。

荆轲在出发前,燕太子丹已经为其配备了刺杀助手秦舞阳,不过,荆轲却迟迟不肯出发,理由是「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也就是说,荆轲一直在等待自己朋友赶来,他对于秦舞阳似乎也并不信任。只是碍于燕太子丹的不断催促,只好勉强带著秦舞阳出发了。

事实证明,荆轲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位敢在家乡父老面前杀人扬威的秦舞阳,刚一进入秦宫大殿,居然吓得「色变振恐」,显然,秦舞阳属于心理学上的「怯场」,即:模拟考试次次轻松得一百分,但正式考试却总是发挥失常。


荆轲刺秦王!这是古代一次有名的刺杀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27年,结果没有成功,荆轲及其助手秦舞阳也被当场杀死。

当时,由于秦国经历六代国君励精图治,国力超级强大,至秦始皇赢政时,开启了统一天下模式。韩国、赵国已经被秦所灭,而靠近赵国的燕国岌岌可危。燕太子丹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派刺客去劫持秦王嬴政,促使其归还所占他国之领土,次则杀之。就寻找可以完成此任务的人。

太子丹找到了田光,一番诉说以后,田光给他推荐了一个刺客——荆轲!但人家不会轻易地去做这个艰巨的刺杀任务,唯有我自刎才能请到他。太子丹道,先生何必如此,可以另寻他法,田光说,我意已决,我不想看到暴秦肆虐天下!于是太子丹往拜见荆轲,一番大义,荆轲听了不为后动,说道,此事根本无法完成,太子丹又是一番诉苦,荆轲于心不忍,便接下了这个坚巨的任务。

太子丹拜荆轲为上卿,好酒好肉外加美女侍候荆轲,过了许多时日,还不见荆轲动身,便崔促道,卿为何一直不启程呢?要不我另派秦舞阳去!荆轲怒曰,我在等一个人,现在还没有来,如此也罢,让秦舞阳随同我前往秦国。

在易水河边,太子丹送别荆轲,荆轲发出了悲壮的感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誓言。

在这里我们看看秦舞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十三岁就敢于杀人,可见其并不是善类,属于好勇斗狠之人,但是为什么在进入秦国的朝堂中,就脸色大变,露出惊恐之状呢?而让群臣起了疑心!本人分析,当时秦武阳进入秦宫看到气势磅礴的大殿,两边矗立著许多侍卫,便被秦王宫的威势所压,估计是心虚感到害怕了,毕竟刺杀一国之君本来就是高风险的。大家想想看,如果是你身处其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心里素质,肯定会露怯的。还好荆轲出来圆场说:「乡野之人没有见过大市面」,由此,秦舞阳被拦于殿外,最后什么都没有做就被杀了,不仅自己命没了,还连累荆轲刺杀失败!


荆轲之所以会失败,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个秦舞阳他的经验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秦始皇在召见这个荆轲和秦舞阳的时候。秦舞阳,明显脸上露出了那种害怕的神色,我觉得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1个,他可能是由于家世背景的原因,他本身是那种欺压平民,或者是欺压下属的那种人。所以说,有他10来岁,杀过人的说法,杀的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他的下属,或者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第2个,秦舞阳,他毕竟是那种小地方出来的,虽然他自是有家族的背景,或者是自己认为自己很勇敢。事实上,他是没有勇气去面对那个真正的场面,尤其是秦始皇的威严,和当时朝堂上那个肃穆的氛围。

第3个,秦舞阳,他以为自己的武功很高,实际上,实际上,他自己也知道他多少是靠自己的背景来去欺压比自己弱小的人,他可能是真的会武功。但是他的勇气和魄力完全达不到那个刺杀的标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欺软怕硬。

对荆轲来讲,有这么一个猪队友,也真是,难为他了。可是反过来说,这也是一种当时社会的悲哀,作为一个那么年轻的少年,他就去杀人,虽然可能是他一时兴起,但是他就能够有那种,动手去杀人的那种欲望,但实际上自身的能力却完全不足,说到底还是经验太少。


秦舞阳是荆轲刺秦王里面的一个人物,话说当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瞬间成为七国里面最强大的国家,而且秦王嬴政非常善于管理国家,所以秦国慢慢就产生吞并其他国家的想法,最终秦王嬴政成功将其他六国打败,统一了战国七雄。

而燕国就是后来被打败的国家之一,为了挽回局势,燕国太子丹就想了一个「好办法」,让刺客以进贡燕国地图为名,刺杀秦王嬴政。这样秦国必然混乱,就会暂时放弃攻打燕国,让燕国有更多回旋的余地。所以燕国太子丹就找到了荆轲,让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为了保证成功率,还花重金买了一把浸泡过毒水的匕首,也给荆轲找了一个助手---秦舞阳。

民间传说秦舞阳十三岁就杀人,胆子非常的大,所以这种差事派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助手在合适不过了。荆轲和秦舞阳二人准备好后就踏上了营救燕国的最后一条路了。

当他们二人来到秦国后,他们准备好了图纸和匕首,当他们进秦王嬴政的大殿时,宫殿外的守将看见秦舞阳面色慌张,手脚颤抖,于是就把秦舞阳扣留在大殿之外。荆轲独自一人觐见秦王嬴政,但最终荆轲刺杀失败,而什么事情都没做的秦舞阳也被杀,燕国也很快就被灭掉了。秦舞阳在面对秦国硕大的宫殿和那么多的军队时,内心起了波澜,一般人在面对这些时是不可能那么淡定的。所以说秦舞阳的慌张让秦国对荆轲起了疑心,也让燕国快速灭亡。


谢谢邀请,我认为可能是气势的问题,秦舞阳的强表现在对平民百姓身上,就像一个恶霸欺弱畏强,对于比他弱的人,以秦舞阳官三代的身份,杀了他也不会有事,

虽然有记载秦舞阳十二岁就敢杀人,但是并没有记载他所杀的人的身份,战国时又是奴隶时代,那么是不是可以猜测他杀的是奴隶?所以秦舞阳就属于恶霸那种,欺软怕硬,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久居上位,身上自带威严,所以战国策说。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他是看到秦始皇才被吓到的。


秦舞阳,哼哼,如果不是他陪荆轲出了趟差,估计这个名字早就淹没在了历史中了,即便他作为官三代也没用。

司马迁为什么要在这么重要的一场斩首行动中加入一个废柴呢,我一直讲《史记》不单是一部伟大的历史作品,它还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秦舞阳在刺秦这个桥段中的作用和《战狼2》里你看完想抽他的那个人一样。就是他……

以及谦儿大爷

其作用在于衬托荆轲的神勇。

处乱不惊,处变不惊,处事不惊。

荆轲在秦舞阳抖似筛糠的情况下,还能从容不迫的对秦王讲: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关于秦舞阳的表现其实跟大多数混子一致,经常把「老子十二岁就拿著砍刀在钵兰街七进七出了。」后来又喝多了拍胸脯答应太子丹让他陪荆轲一同出差完成刺秦的业务。但他作为一个小混混,压根没想到这项业务执行难度有多大。他还以为跟在街头和其他小混子怼上以后一句,「你瞅啥?」「我瞅你了,咋滴!」一样的状况呢。

可等到了现场,看到秦王宫百官严肃,护卫森严的样子,才知道自己这趟差燕丹只给报销单程票。

说白了,怕死了。

可每个人总要为自己小时候吹过的牛皮付出代价,而这代价对于秦舞阳来说,就是死。

而千古侠客荆轲就不一样,他有眼光知道不管自己成功与否,死肯定是死定了,他只求完成业务,以报答燕丹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所以荆轲是从容赴死,而秦舞阳是意外死亡。境界当然不一样了。

听肆叔讲故事,欢迎评论交流,当然,动动小手关注下也不是不可以,可以听故事不是。


秦始皇帝的扮演者有很多人。

明明儒雅却故作霸气的陈道明

霸气十足的姜文

还有张丰毅

他们演的都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

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呢?

关于秦始皇的个人形象,有史料可供参考。《史记》上说,秦始皇身边的重臣尉缭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所以,李雪健老师最符合标准。

癫狂,残忍。

他怎么可能不怕?

还有,无论刺秦成功与否,他都死定了。

明知道必死,怎么可能不恐惧呢。

跟普通人相比,秦舞阳算好样的了,换了我会晕倒的。

不怕明说,我会晕倒的。


秦舞阳之所以会在咸阳宫惊慌失措,是因为准备不足。燕太子在荆轲身上是下足了功夫的,香车美女,酒足饭饱。樊於期的头颅,督亢的地图,都准备好了。但他还不放心,又到死囚牢里把秦舞阳提出来,秦舞阳十二岁杀人被打进了死牢。燕太子丹想到他的胆略,就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做荆轲的助手。太子丹忽略了死牢是个蚀骨的地方,英雄也会变成软蛋。荆轲并不看好秦舞阳,说他喜怒形于色,不适合做刺客。荆轲一直在等他的挚友,可挚友迟迟未到。太子丹又催得急,他只好带著秦舞阳上路。假如他的挚友到了,那就没秦舞阳什么事了。太子丹又不让秦舞阳做一些战前准备,比如上燕王大殿演练,到野外狩猎,与死囚搏杀等。荆轲也没考虑这些,匆匆忙忙上阵,怎能不败?做大事,真应该多考虑细节,尽可能不留遗憾啊。


其实,秦舞阳只是拿来衬托荆轲的勇猛,《史记》说「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

其意一者,拿来衬托荆轲的勇猛,一个12岁敢杀人的人,可以算著勇士,这么一个人都被秦王吓得不行,反而荆轲没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