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是不是一定要专职打坐、阅读灵修书呢?

当生活出现了问题,我们总感觉是生活的问题打乱了我们的修行。其实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煮饭、洗碗、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修行,总会让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隐士,幕天席地、禅坐、行脚,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义。然而修行的定义绝非如此狭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来”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与家庭、压力与健康……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反而更能让我们看清生活如实的本貌。

不要把修行变成一种逃避现实生活或烦恼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种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开一条逃跑的道儿。修行更不能成为一种心灵的娱乐。当修行从实际问题入手,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是入口。每一个问题是道场,每一件烦恼的事是道场,每一次情绪的旋风是道场,每一次恐惧的到来是道场,每一个念头是道场。

如果你婚姻有问题,有问题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场;如果你和老公的关系有问题,和老公的关系就是道场;如果你和同事发生矛盾,这与同事的矛盾是道场;如果你陷入生活的无聊,这无聊是道场;如果你出现了钱的问题,钱就是道场;如果畏惧生死,生死问题就是你的道场。道场在你每一个受难处,道场在你每一个受卡和被卡处。修行必须从那里进行。

不要移过婚姻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无聊的问题、钱的问题、生死的问题,而跑到寺庙、禅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谈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萨去,去念阿弥陀佛或大悲咒去。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修行应该哪里有问题在哪修,修通那个问题。在寺庙、在禅堂、在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没问题,那有什么用?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显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得多好?”“我是一个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显示,“看,这个问题难不住我”、“它不是问题”、“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修行并非只是为了见证你的「本来面目」,还要见证你每一件痛苦的事、一个受卡的点、一个痛苦的念头的本来面目。证悟必需发生在当下、具体的事上和具体的念头上,而不是某个将来或某种玄空之中。修行不能把你带离实际,修行必须带著你向实际处、在实际处著手,而能顺利平常。

修行是破我执的,你对某一具体的信仰、法门、老师、领域的坚持也是一种我执,是我执的延续,你注意到了吗?破它,不能犹豫。修行不是问题思辨,不是头脑探讨,不是猜想未来,而是平静下生出的妙智慧,是体验当下,当下觉知问题,当下解决问题,当下体证问题,当下没有问题,当下就到极乐世界,不是等死了才去。

理上说的通,事上行不通,这种修行有什么用?辩法时大展宏图,问题上愁眉不展,这些获知是很虚荣。修行是给自己长实惠的,不是虚荣心长面子的,认知这点很重要。

佛陀说:不要因为他年纪大就相信他;不要因为他是权威就相信他;不要因为别人都相信他,就相信他;不要因为他讲的头头是道,就信他;若是他能言行一致而无三毒心,才能跟他学习,若他能事理无妄才相信他。越放松,你就越有力量!

佛陀说的对,修行从自身起、从实际处入手,若能跟明师学会更好。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时刻的精彩和显现就是人生的剧本,心在事上磨,悟在道中生,关键每个人都要有耐心,耐的住,就是抗的住。

人生十耐值得拥有:耐得住静,做远离浮躁的人;耐得住闲,做积极追求的人;耐得住冷,做自信刚毅的人;耐得住下,做乐观向上的人;耐得住怨,做胸怀宽广的人;耐得住辱,做淡然理性的人;耐得住孤,做敢于奋斗的人;耐得住惑,做自律自省的人;耐得住挫,做坚忍不拔的人;耐得住苦,做志气高远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