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此战对双方而言,都是输不起之战,也是提前进行的争夺天下的决战。胜者为王败者只能送命。

以当时情况,元朝已无回天之力,有资格问鼎天下的也就是朱陈两大集团,至于张士诚只不过是坐守之人并无远大抱负,所以不足挂齿。

此战双方拼尽全力,陈友谅方面出动了六十万大军,朱元璋方面也出动了二十万军队。但一是陈友谅在南昌城下被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消耗了两个月,已经师老兵疲。而朱元璋方面作为生力军后续加入。虽然陈友谅兵力远大过朱元璋,但还由于其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没能重视对手,战法简单粗暴,最终一败涂地,身死疆场。

虽然朱元璋获得了胜利,但毕竟是性命攸关之关头,事后回想自然是心有余悸,忐忑不安了。再说在交战过程中,陈方大将张定边曾冲到了朱元璋面前,要不是常遇春射伤了张定边,后果如何还真不好说了。如此艰难取胜,朱元璋自然感到害怕了


首先,分析分析背景。陈友谅地处长江上游,朱重八在下游,两者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所以兵戎相见不可避免。

对比陈朱二人,陈友谅是水师见长的,陈友谅的水师可不是朱重八的渔船(狗头)能比的,据说陈军大船能与太平城墙齐平……而朱重八呢,攻南京还是靠的渔船。朱军陆战强而水师弱,陈友谅比起来恰好反之。

陈友谅这个人,刘基说「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而朱重八更是表示「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对,陈友谅就是这么一个志骄而好生事之辈,他残杀赵普生等人,挟持徐寿辉,在天完政权内部其实非议极大。他野心大,内部的不服自然要压制,而陈友谅又是个坚信有了枪杆子就能为所欲为的人,他要对外征服,朱重八自然是他的头号敌人,而众所周知,位居上游的陈友谅,欲破南京,必取池州,于是事情就开始了……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进攻池州,结果被常遇春一顿揍,狼狈而归,常遇春抓了三千战俘,本来朱重八的意思是不杀的……但是常遇春这人喜欢杀降(所以蓝玉后来的作为,颇有常遇春风范),然后他就拿这帮子大头兵开刀了,等朱重八反应过来,都没几个活口了,不光如此,常遇春还留了几个活口,回去跟陈友谅挑衅……

前面说了陈友谅的性格,自然是暴怒,准备报复,但是陈友谅派来使声言道:"此战非我意,乃巡边者偶战耳。"表面示怂,实际上是麻痹对方,准备来个大春雷直接扔在老朱的床上……

闰五月,陈友谅亲率水师绕过池州,直攻太平。当时的太平守将是勇将花云及朱重八养子朱文逊,由于兵力单薄(三千人),结果太平城破,朱文逊战死,花云被俘,陈友谅让人帮花云绑在桅杆上,乱箭射死,可怜一代勇士,如此惨死!

然后陈友谅就干了件匪夷所思的事,他是挟持著天完皇帝徐寿辉来的,他停师于采石,拉出徐寿辉,据说是用铁锤残杀了自己的皇帝,然后自己登基称帝,然后陈友谅觉得自己裹挟新帝之威,定能只破应天,把朱重八拉出来砸头祭天。只是他手下人,恐怕不这么想,尤其是忠于徐寿辉而目睹其残死的。

面对气势汹汹的陈友谅,应天府内的大佬们都慌了,有人建议应该放弃应天固守他城,以保存实力;有人则说钟山有帝王之气,可以退据到钟山上以期自保。更有甚者,建议朱重八干脆不如投了算了,狗命要紧。朱重八也慌了

不过刘基稳住了他,他告诉朱重八「主降及奔者,可斩也。」要是就这么投了跑了,那朱重八就别争天下了,回老家念经去吧。」至于怎么打,刘基微微一笑,表示「诱之深入而伏兵邀取之」。陈友谅太平取胜,军势滔天,又自己加冕为帝,尾巴早就狂上了天,他恐怕觉得朱重八已经是待宰的羔羊,老化说得好,骄兵必败!

话虽如此,如何诱敌呢?大伙目光聚集于康茂才,老康连忙表示我不是我没有……康茂才何许人呢?他是在老朱攻打应天时投降的元廷水寨元帅、后来的营田使康茂才,他与陈友谅据说曾经交情不错,而且康茂才还有个门房,当年在陈友谅手下混过,于是康茂才修书一封,让老门房偷偷带给陈友谅,表示陛下英明神武,我早就看不惯朱重八了,只要你大军至,我必给您老带路去抓村干部朱重八。陈友谅一看故人来送信,万分亲切,老康诚不欺我啊!

于是陈友谅信了,康茂才与他约定,自己会在江东桥迎接陈友谅陛下。而且江东桥是木桥,陈友谅的战船可轻易撞开,很快上钩的陈友谅来了,不过某些迹象表明,陈友谅似乎也不是完全信康茂才,他试图先通过大胜港,但因为大胜港朱军布防严密难以通过,就劲直去江东桥找老康了……

可是此时江东桥早已被李善长拆了改石桥,表示你丫倒是给我撞啊,陈友谅喊破了嗓子,也没找到说好的内应老康。此时,徐达、常遇春等都已率部分主力赶回应天,朱按照朱重八的安排,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徐达军于南门外集结,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舟师出龙江关外。

虽然感觉中了老康这个混蛋的诡计,但是陈友谅觉得来都来了,总不能不打吧,不然新皇颜面何存?于是他在龙湾上岸,准备去搞朱重八。可不幸的是,龙湾就是朱重八的伏击地点,龙湾本身地势缘故,陈友谅的士兵摆不开,不少士兵还在船上,朱军伏兵四起,陈军瞬间大乱,很快就被教做人,已经登陆的陈军不得不赶快回到船上准备撤退,偏巧此时潮水消退,很多大船都被迫搁浅,一时动弹不得。结果一战下来,陈家军被杀的、淹死和被俘虏的不计其数,陈友谅跑路太快,直接当了一把运输大队长,体会了凯申公的瘾,把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送给了朱重八……

(图片来自网路,对于图上朱军死伤,我不做评价)

接下来,自然是朱元璋大反击,徐达冯国胜一干人撵著新皇陈友谅打,陈友谅勉强逃回武昌,甚是狼狈。

不过事情自然没完,陈友谅跟朱重八还要在那大明湖畔哦不鄱阳湖畔,决出最后的胜负,为了大闸蟹为了天下,乌拉!


这个问题其实是朱元璋为什会胜利,朱元璋心里又瞧得起这个对手。因为陈友谅是朱元璋真正的对手,是一代枭雄。我们回顾一下整个历史。

公元 1355 年,朱元璋迫切地 感受到在滁州这个小县城不可能 有大的发展,他的眼睛转向了集庆 (南京)。第二年(公元 1356 年)朱元 璋亲自带兵分三路进攻集庆,用了 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并改集庆为 应天。

穷人朱元璋终于摆脱了凤阳,摆脱了濠州,摆脱了滁州,来到了 富裕的南京,但真正的事业才刚开 始,继续努力! 不好惹的邻居 朱元璋占据了应天,对他来说 是件好事,但从历史大势上看,他 的形势并不乐观,自古占据北方即 有天时地利,中国地势由北向南, 由南方起兵进攻北方最后获得胜 利,少有先例。

可是朱元璋此时占据应天,却 是占了个大便宜。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朱元璋 的邻居们,住在他东边镇江的是元 朝军队,而住东南方平江(苏州)的 是张士诚,东北面的是张明鉴的起 义军,南面是元将八思尔不花,西 面是徐寿辉。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邻居们个 个都比他强,家大业大,朱元璋被 他们围在中间,就好像是到外地打 工的民工,寄人篱下,而这些邻居 们虽然并不喜欢朱元璋,但也正是 因为他过于弱小,谁也没把他看在 眼里,自己打来打去,没空搭理他。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北面的邻 居是刘福通,这个是兄弟单位的部 队。帮助朱元璋挡住了元朝军队的 进攻。元朝的统治者倒是很重视朱 元璋,可是打不著。于是就出现了 这样的情形,能打的不想打,想打 的不能打。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 对他而言,元朝虽然是他苦大仇深 的报复对象,但还不到时候,他先 要料理他的两个邻居。对他而言, 这两个邻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他的两个邻居,他们的名字分别是 张士诚和陈友谅。 这两个人都是当世之豪杰。 至正十三年(公元 1353 年),张 士诚在泰州起义,但他不属于以贫 苦农民为主的红巾军序列,这就为 他和朱元璋的长期矛盾打下了伏 朱 元 璋 笔。张士诚起兵后,连续攻占泰州、 兴化等地,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 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 张士诚就变了,从来都是做小 本生意的他,突然间有了全国最富 的地盘。

对他,朱元璋有一个精准的评 价,器小。他的过于宽大和毫无主 见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枭雄,而只能 做一个豪杰。 真正的枭雄陈友谅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中, 很多的领袖没有抵挡住元朝糖衣 炮弹的攻击,被招安,即使是朱元 璋也曾经与元朝暗通消息,只有这 个人从头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统治, 敢作敢当,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端 的是一条好汉!

这个人就是鱼民出身的陈友 谅,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 后,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由于 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计谋,很快得 到了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 的信任。 丞相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陈友 谅,他不但是陈友谅的领导,还提 拔了陈友谅,让他成为了军队中间 的高级干部,可以算是他的师傅。

可他忘记了一条中国人的古话,有 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 生。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用八个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 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看,确 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 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 气当成狗屎。 当有一天倪文俊出事后,鼻子 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跑到陈友谅 处时,陈友谅仍然友善地接待了 他,为他准备了房间和换洗的衣 服,陪他谈话,让倪文俊顿感自己 没有看错人,便把兵变内幕和盘托 出。

一天之后,汉阳的徐寿辉收到 了倪文俊的头颅。陈友谅在杀掉倪 文俊后,以所谓匡扶之功成为了天 完国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 表现了出来,他知人善任,有很强 的组织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是 一个很有带兵才能的人。 与他相比,徐寿辉就差得太远 了,这个人确实是个好人,但除了 好人,他什么也不是。 此时的徐寿辉真正成为光杆 司令,是陈友谅手中的棋子,于是 在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中都出现了 这么一段奇怪的描述: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徐寿辉在陈友谅的 挟持下进攻朱元璋。进攻,还是被 人挟持的,做皇帝到了这个地步, 还不如死了好。徐寿辉并不想死, 他把权力交给了陈友谅,只是希望 活下去。可惜,他的希望只是他自 己的一厢情愿。 至正二十年(公元 1360 年),卫 士们洗干了前任老板的血迹,布置 好大殿。6 月 16 日,陈友谅在暴风 雨中,在五通庙登基为帝,定国号 为汉。 看来只有朱元璋了 在朱元璋攻占应天后,陈友谅 和张士诚都感觉到了这个对手的 潜力。他们都是非常厉害的人,谁 对他们威胁最大,他们的心里很清 楚。虽然朱元璋还很弱小,但绝不 能小看他。但是陈友谅当时并未掌 控天完国的政权,所以最先与朱元 璋发生冲突的是张士诚,双方从至 正十六年(公元 1356 年)朱元璋攻 克应天后,就没消停过,大大小小 打了上百仗,朱元璋对张士诚极为 头疼,自己只是占了点地盘,干嘛 总和自己过不去,本来兵力已经不 堪敷用,但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年六月,朱元璋做出了一个 重要的决定。他要和张士诚谈判, 并写信给张士诚,大致内容是:我 是贫苦农民,你是私盐贩子,大家 都是苦人啊,干嘛非要打我呢,咱 们两家和平相处吧,时不时去串个 门不是很好吗。 朱元璋这样做是因为他已经 和徐寿辉开战,两线作战非常不利 于他,可张士诚也不是等闲之辈, 看出了朱元璋的计谋,他回信给朱 元璋,大意是:你是从哪里来的就 滚回哪里去,我已经和徐寿辉约好,非灭了你不可。 谈不拢,那就打吧。 同年七月,张士诚大举进攻朱 元璋控制的镇江,朱元璋早有准 备,命令当时手下的王牌将领徐达 和常遇春应战,大败张军于龙潭, 然后猛将常遇春一路打过去,到了 第二年(1357 年)攻克了常州,之 后又攻下了宁国。张士诚一败涂 地。 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后,便把 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徐寿辉身上,但 他明白,自己真正的对手并不是那 个虚有其表的徐寿辉,而是他背后 那巨大阴影——陈友谅。

在这段时间里,朱元璋做出的 两个决策使得他成为了最终的战 争胜利者,第一个决策是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正是这个决定让 他避开了天下人的注意,当其他农 民起义领袖帝王思想膨胀,扯张虎 皮做大旗,锅里没几两米就敢开几 千人的饭时,朱元璋充分利用了时 间,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另一个决策是 在陈友谅和张士诚 两个人中间拿谁开 刀,当时大家普遍 认 为 张 士 诚 比 较 弱,希望先对付他, 并利用占据的江浙 一带土地扩张自己 的势力,从而与陈 友谅决战。应该说 这个决策无论从哪 个角度看都是正确 的,但朱元璋在此 时体现了他的天才 的战略眼光。 朱元璋对他的谋士们说,你们 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你们没有看 到问题的关键,张士诚的特点是器 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 远见,志骄好生事。如果我进攻陈 友谅,张士诚必然不会救他,而进 攻张士诚,陈友谅就一定会动员全 国兵力来救,我就要两线作战,到 时就很难说了。 陈友谅的愤怒 无 论 怎 么 躲避,决战这一 天终究会到来, 这 是 朱 元 璋 和 陈友谅的共识。 至 正 十 九 年 (公 元 1359 年),陈友谅已 经 完 全 控 制 了 天完国,他的兵 比朱元璋多,训 练水平也比朱元璋的士兵高,更要 命的是,他的长处正是朱元璋的短 处——水军。 陈友谅占据了湖北和江西,也 就是说,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 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必须要仰 首而战,由于他们正好在一条水路 上,水战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战争方 式。

朱元璋一再避免决战的原因也 就在于此。 虽然朱元璋不懂物理,但他也 知道拿渔船去和战船决战于水上, 无异于自杀。 恰在此时,一件事情的发生使 决战提前爆发了。这是朱元璋万万 没有想到的。 至正十九年(公元 1359 年)11 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陈友谅 大为吃惊,准备安排部队夺回,但 事情泄漏,朱元璋有了准备,命令 徐达与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打 败了陈友谅的军队,并俘获了三千 人。常遇春竟敢不经过请示,连夜 将三千人全部活埋了! 陈友谅真的愤怒了,他终于动 手了,这次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打 到应天,把朱元璋赶回去种田!

当然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 到的,这次常遇春是真的把狼招来 了。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领他全 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向应天进发。这 些战船大都有三层楼高,各种火炮 齐备,用这样的船来与朱元璋的渔 船打仗是不用攻击的,只要用撞就 可以了。 陈友谅在攻击前通知了张士 诚,让他夹攻朱元璋,然后他以迅 雷不及掩耳之势命令他的无敌舰 队向应天出发。 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率领大 军攻击时,陈友谅的舰队已经攻占 了军事要地采石,速度之快,让朱 元璋咋舌,而应天最重要的屏障太 平现在就孤零零地屹立在陈友谅 的 10 万大军面前,由于没有想到 陈的汉军攻击如此迅速,城内只有 3000 士兵,由花云任统帅,陈友谅 在攻击太平的战役中充分显示了 他的舰队的可怕实力。 他并没有让士兵去攻城,只是 让士兵将船只开到太平城靠江的 城墙边,用短梯从容地爬上了城 头,一举歼灭了 3000 守军。 天下已经在我手里!太平被攻 破了,应天就像一个赤裸的孩子, 暴露在陈友谅的利剑下,陈友谅已 经杀了徐寿辉,成为了皇帝,现在 他的目标只有朱元璋,仅有一万水 军,看似不堪一击的朱元璋。 就在这里决战 当太平失守的消息传到应天 后,朱元璋召集他的谋士们商量对 策,在会议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大 部分主张逃跑,另外一部分主张退 守紫金山,但这两部分人在一个问 题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放弃应天。 朱元璋失望地看著这些人,他 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好了 包裹,给老婆孩子准备了逃跑的车 辆,随时准备投靠新的老板,然后 在他摔跤倒地的时候再踩上一脚。 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来都是这些 人的特长。 此时,他看到了脸色阴晴不定 的刘基,正用轻蔑的眼光俯视著这 些平日自视甚高的所谓才子们: 「你们就这么胆怯吗?现在敌人虽 然强大,但却骄横,只要我们诱敌 深入,使用伏兵攻击,打败陈友谅 是很容易的!一味只想著逃跑的 人,难道也有脸自称为臣吗?」 「如果我们失去了应天,还能 去哪里呢,我虽力薄,也能拚命!要 走你们走,我绝不走!」 「我哪里也不去,誓与应天共 存亡!」他的声音如狂风暴雨,扫荡 著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刘基的话给了朱元璋勇气,一 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尚有如此决心, 我又畏惧什么!我本一无所有,经 过多少的艰难险阻才走到今天,难 道就不能放手一搏吗! 他站了起来,用威严的目光扫 视著每一个人,斩钉截铁地吐出了 四个字:此地决战! 在确定了战略方向后,他召集 谋士谈论如何对敌。 有谋士说,应该先攻下太平, 然后以太平为屏障与陈友谅决战。 又有谋士说,应趁陈友谅立足未 稳,马上出击与他决战,击敌半渡, 可收全功。 朱元璋再度表现出了他的军 事天才,这种天分将在今后的军事 生涯中不断地帮助他,他采纳了刘 基的意见。先攻太平是不行的,因 为太平城坚固,不能保证一定能攻 下来,即使攻下来后,也无法在短 时间内守住,陈友谅就会一鼓作气 攻克太平继而攻击应天,而那时主 力部队已经极为疲劳,根本守不住 应天。主动出击决战也是不可取 的,因为舍弃坚城不守,贸然出击, 一旦未能与敌军进行决战或是战 败,整个战局就会陷入被动。

最后, 他用手指向了应天城外的龙湾: 「就是这里了」。两面间谍帮了大忙 朱元璋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 到自己的水军不如陈友谅,他决定 把陈友谅诱上岸来,引他进入预定 地点,设伏打他。他分析了陈友谅 水军的进攻方向,认为陈友谅的水 军一定会经过长江,进入秦淮河并 直抵南京城墙之下,在这条水路 上,战船唯一的阻碍是长江到南京 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一座木制桥, 这座桥的名字叫江东桥。如果陈友 谅走这条路,朱元璋的军队将直接 面对汉军的可怕舰队,所以不能让 陈友谅走这条路。 朱元璋为陈友谅的汉军选定 的墓地是龙湾。龙湾有一大片的开 阔地,汉军到此地只能上岸,而自 己的军队能利用当地的石灰山作 屏蔽,随时可以在后面突袭汉军。 这里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朱元璋召集了他的高级将领 们,这些人和他一起从濠州打到应 天,个个身经百战,朱元璋充分地 信任他们,在这些将领面前,朱元 璋一扫之前的犹豫和踌躇,带著自 信的表情宣布了他的计划。 首先,他指示驻守城正北方的 邵荣放弃阵地,因为他镇守正是那 个关键的地方——龙湾。 其次,他命令杨靖、赵德胜、常 遇春、徐达带领部队埋伏在龙湾和 南城,一旦汉军进入伏击圈就进行 攻击。最后,他本人带著预备队驻 在西北面的狮子山,作为最后的决 战力量。 然而徐达提出了疑问:如果陈 友谅军不攻占龙湾,而直接从秦淮 河攻击应天,这个计划是无法执行 的。是的,说的有道理,陈友谅带领 的是水军,必定 会走水路,他又 凭 什 么 放 弃 自 己 的 优 势 去 和 朱 元 璋 打 陆 地 战呢。 朱 元 璋 的 脸 上 浮 现 出 了 一 丝 狡 黠 的 微 笑,他指著将领 中 的 一 个 人 说 道:「这就要靠 你了」。

这个人叫康茂才。 康茂才原先是陈友谅手下大 将,后来投奔朱元璋,但他仍在朱 元璋的指示下与陈友谅有著秘密 接触,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两 面间谍,是朱元璋埋在陈友谅身边 的一颗棋子。 康茂才早已派人送信给陈友 谅,说他将倒戈,建议陈友谅采取 水路进攻,他将会在江东桥与陈友 谅汇合,并将这座唯一阻挡水军前 进的桥梁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 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陈友 谅大喜过望,并表示一定会在胜利 后重赏康茂才,在得到陈友谅的回 音后,朱元璋命令李善长连夜重造 了一座石桥。 这座石桥将给予陈友谅最为 沉重的精神打击。 朱元璋宣布了他的全部作战 计划,以坚定的目光看著他的将领 们:「我们自濠州出发以来,经历了 无数困苦,打败了无数敌人,才取 得今天的一方土地,虽然陈友谅比 我们强大,但只要我们敢于迎战, 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陈友谅此时正沉浸在巨大的 喜悦中,他已经成为了皇帝,现在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在面前低著头,聆听他的训示,他的舰队已经兵临 城下,应天指日可克,朱元璋将永 远消失在世界上,这片大地上的百 姓将在他的管理下,成为他的臣 民。 龙湾的圈套 至正二十年 (公元 1360 年)6 史 海 钩 沉 78 群文天地·2012 年第 12 期 QUN WEEN TIIAAN DDII 月 23 日,也就是徐寿辉被杀后的 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 淮河一路进攻到了江东桥。 借著皎洁的月光,陈友谅仔细 观察了江东桥,他惊奇地发现这并 不是康茂才所说的木桥,而是石 桥!陈友谅感觉血液凝固了,他喊 出了之前无数人喊过,之后还会有 无数人喊的名言:中计! 按照他的估计,此时应该是 「火把丛生,杀声遍地,伏兵杀出」, 可是在他惊慌一阵后,却发现什么 也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一向 精明的陈友谅现在也是丈二金刚 摸不著头脑,康茂才莫非是有事来 不了了? 无论如何,这里很危险,不能 久留。

正在此时,他得到了消息,自 己的弟弟陈友仁已经统率一万人 马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并击 败了驻守在此地的军队,正等待大 军的到来。那就去龙湾登陆吧。 陈友谅命令船队加快速度,于 当日下午到达了龙湾,之后他组织 士兵上岸,一切都很顺利,但他不 知道的是,一双眼睛正在不远处的 狮子山上看著他。 此时,隐藏在石灰山后、应天 南城、大胜关的五路军队从不同的 地方出现,但他们并没有摇旗呐 喊,而是静静地看著汉军,他们没 有接到进攻的命令。 汉军的士兵们终于发现自己 掉进了一个大大的麻袋里,他们并 没有在这种可怕的沉默中等待多 久,狮子山上的朱元璋挥动了黄 旗。 五路军队在徐达、常遇春、冯 胜的率领下对汉军展开了轮番冲 击,骑兵来往纵横,所向披靡!早已 经惊慌失措的汉军无法抵抗,他们 纷纷奔向自己的船只,然而此时正 是退潮之时,船只搁浅,大多数汉 军只能跳入长江逃生。陈友谅挤进 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一路逃到 九江,胜利的梦想就此破灭。

此 战 汉 军 在 战 场 上 留 下 了 20000 具尸体,7000 名俘虏,而朱 元璋的军队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损 失,还俘获了 100 艘大舶和数百条 小船,朱元璋借助这些船只为即将 到来的最后决战做好了准备。 陈友谅打了败仗,逃回了江 西,而张士诚正如朱元璋所说的那 样「器小」,眼睁睁地看著陈友谅被 痛打一顿,只派了几千兵马在江浙 与朱元璋接壤一带武装游行了一 番,就打道回府了,这个人确实如 陈友谅所说,刀架在脖子上才会著 急。 下一个目标 张士诚 在解决了陈友谅的问题后,朱 地主向比他更有钱的张地主发动 了进攻。 朱元璋和张士诚可谓是不共 戴天,尤其让朱元璋想不通的是, 自己并没怎么招惹对方,怎么就把 自己当成最大的敌人呢?现在陈友 谅已经完了,是时候收拾张士诚这 个私盐贩子了。 至正二十四年 (公元 1364 年) 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历史上为 了将他与张士诚的吴区分开来,称 这个政权为西吴,张士诚为东吴。 至正 25 年,朱元璋在经过周 密准备后,发兵进攻东吴。 8 月出兵,不到半年,便攻取 了江苏一带的大片地区,如徐州、 盐城、泰州等,甚至还包括张士诚 原先的根据地高邮。 而此时,张士诚更加明白,如 果平江失守,他就无处可去了。

他决定拚死一搏。 对这样的一个城池采取攻击 行动,是需要周密的计划的,可是 当朱元璋的部下来询问主攻哪个 门时,朱元璋却对他们大喊道:几 十万军队,还要分哪个门主攻吗, 都给我往死里打! 他在平江城外布置了十一支 军队,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攻打,别 说是人,神仙也受不了。其实不用 打,这么多人只要挤进城去,也能 把张士诚挤死。 朱元璋尚觉得做得不够绝,在 城外构筑长围,把平江城团团围 住,岂止是人,兔子也跑不出来。 为了解决平江城过高,士兵仰 攻不方便的问题,他在城外动工兴 建新式房地产——木塔,共分三 层,站在塔上可以俯视城内的所有 情况,并在每层配备弓弩、火铳和 襄阳炮(新式火炮)。真正做到了指 哪打哪。 按说这么几套行头摆出来,张 士诚要是识时务,就该投降了。 可这个私盐贩子硬是认死理, 一定要抵抗到底。 至正 27 年元月,攻击开始。

朱元璋的步兵、弓箭兵、炮兵 协同作战,日夜不停地攻击城池, 步兵从城下进攻,炮兵从木塔上不停往下射箭、开枪、开炮。 张士诚的士兵在承受城楼下 士兵进攻的同时,还要注意防空, 而且木塔日夜都派人坚守,这些木 塔上的士兵一旦碰上了值夜班,就 不能下塔,吃喝拉撒都在塔上。 实在是苦啊,这才是真正的胯 下之辱。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张 士诚和他的士兵们以惊人的毅力 坚持了 8 个月,直到至正 27 年(公 元 1367 年)9 月,平江才被攻陷。 张士诚是很有几分骨气的,他 在城破之时还在城中坚持巷战,即 使朱元璋反复宣传,只要张士诚投 降,不但不会杀他,还会善待他和 他的亲属。但张士诚抱定了决死的 信念,他杀死了自己的所有亲属 后,准备上吊自杀,被部将解救下 来。后被俘押往应天。 在押往应天的船上,他闭口不 言,也不吃饭,表示自己决不屈服 的决心。 朱元璋派重臣李善长审问张 士诚,李善长厉言喝斥张士诚,却 得不到对方的任何回应。 从始至终,张士诚都用蔑视的 眼光看著李善长。 李善长被他看得发毛,又见他 不说话,气得暴跳如雷。 张士诚看完了李善长的表演, 说出了他在这次审讯中唯一的供 词。 「你不过是条狗而已,让你的 主人出来吧」。 没办法了,朱元璋出场。 他看著这个打了十年仗的老 对手,这是个怎样的人啊,要彻底 地打败他,要彻底地征服他!于是 他用少有的和蔼语气劝降张士诚, 希望自己能感动他,而他得到的答 复也只是一句话:「你并不比我强, 我之所以失败,只是上天照顾你, 不照顾我而已」(天日照尔不照我 而已)。

朱元璋终于被激怒了,他杀死 了张士诚,并把张士诚的尸体烧成 灰,所谓锉骨扬灰是也。 最后一场淘汰赛 在朱元璋扫平陈友谅、张士诚 的战争中,为了麻痹元朝,朱元璋 不称王,不称帝,并暗中表示不与 元朝为敌。他还给当时的元朝大将 察罕贴木儿送去了厚礼。这么看 来,他确实是个 搞关系的能手。 在 元 朝 看 来,这是一个只 想 在 战 争 中 捞 点 好 处 的 乡 巴 佬,给点好处就 行了。 如 果 他 们 去 调 查 一 下 朱 元璋童年时候的悲惨经历,再思考 一下是谁造成了朱元璋的痛苦,就 会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多么的 荒谬。 朱元璋的策略获得了巨大的 成功。

当他解决了陈友谅,即将扫平 江南的时候,元朝政府连忙派户部尚书张昶来封他为官,他们总是觉 得这个人是可以为他们所利用的, 给点钱就是了。 朱元璋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他 们的意料,他把官辞了,却把张昶 留下了。朱元璋挖了元的墙脚,还 对刘基说:元朝送了个贤人给我, 你们没事可以和他多谈谈。

当朱元璋历尽艰难,从尸山血 河中走出,从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尸 体上爬起来时,元朝政府才畏惧地 发现,这个胜利者比以往任何一个 对手都可怕。 他有著精良的军队,善断的谋 臣,勇猛的武将,他率领的不再是 那种一攻即破的农民起义军,而是 一支战斗力绝不逊于自己的强悍 之师。 元朝政府为了挽救自己的命 运,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送了大 量的金银财宝给朱元璋,希望他能 接受招抚,继续做他们的奴隶。 可是他们慢慢发现,眼前的这 个朱元璋不但想要自己的钱,更想 要自己的命。 事实上,他们等待这一天的到 来已经很久。朱元璋此时又面临新 的选择,该怎么进攻呢?

当时朱元璋已经占据了江浙 和湖广一带,但元仍然占据著北方 的大部分地区。要实现推翻元朝 的目的,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作战计 划。 朱元璋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 元首都大都的策略,他认为要想彻 底地击败元朝统治者,必须先攻取 山东和河南,然后再图大都。 这个策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 为此时的元朝实力还很强。朱元璋 在出征前对他的士兵和将领们说 了一句话,以鼓舞他们的士气。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我们 可以想像到,朱元璋应该是咬牙切 齿说出这句话的。 北伐正式开始,主将是堪称明 帝国双璧的徐达和常遇春,他们并 未让朱元璋失望。经过残酷战争考 验的吴军连续攻破元的防线,仅仅 用了 3 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山东。 这一过程实在是无甚可写,因 为 元 军 实 在 是 不 堪 一 击。 在王保保的心中, 并没有把朱元璋和徐达 当回事,在他看来,徐达 军和被他打垮的那些纪 律松散,战斗力差的农 民 起 义 军 没 有 什 么 区 别。他把自己的主力拿 去对付与他争权的李思 齐,而只是将防守的任 务交给了他的弟弟脱因 帖木儿,这位脱因帖木 儿倒也是一位不错的将 领,但和超一流的徐达常遇春相 比,他还差得很远。 徐达和常遇春用自己的军事 行动给他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他 在济南还没回过 味来,就发现自 己驻守的山东已 经遍插吴军的旗 帜。 徐达常遇春 一刻不停,从山 东出发,分兵两 路,进攻河南,在 这里,他们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顽强 的抵抗。 驻守在这里的是元梁王阿鲁 温,他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将领, 危急时刻,他正确认识了形势,集 中了 5 万军队,在洛水北岸布阵, 等待敌军到来。 应该说,他占据了一个很好的 位置,这个有利地形带给他两个优 势,如果敌军敢于强攻,他就会召 集军队击其半渡,打一个措手不 及,而且即使作战不力,也方便撤 退逃跑。

事实证明,他还是充分利用了 地形的其中一个优势,当然,不是 前者。 当徐达军到达洛水时,他们并 没有蒙古军队想像中的踌躇,而是 在第一时间就发动了进攻,而组织 进攻者正是永远当先锋的常遇春。他带领军队飞一样地度过了 洛水,目瞪口呆的元军连部队都还 没来得及组织起来,常遇春的钢刀 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于是, 「敌大溃,追奔 50 余里」。梁王阿鲁 温做了俘虏。 此时王保保才意识到,自己面 前对手的可怕。但已经太晚了。 就在徐达与常遇春出征山东, 大破元军时,一个新的王朝在应天 宣布了它的诞生。

公元 1368 年正月初四,朱元 璋在应天宣布继皇帝位,定年号为 洪武,国号为明。


这个很容易理解本身两者兵力相差悬殊,在加上由上而下顺水行舟,按当时实力和条件对比朱元璋的胜算几乎为零,直接的后果就是朱元璋被粉碎,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缺获得了胜利的结果换谁都会后怕,感觉就是意料之外幻境。


简说历史,朱是起义军的内奸!勾结元朝出卖友怜起义军情报!两败俱伤丛中之后才原型毕露!成功后大杀功臣,野兽皇帝的由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