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又有古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有毛主席的游击战秘诀,「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其实说得都是一个意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要有命在,将来一定能打回来。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晋室南逃,在南方又延续了100多年。靖康之耻,宋室南逃,多存在了近150年,可是令人不解的,遇到同样情况的明崇祯帝为什么宁可死在北京,也不愿意南逃南京呢?

史家细细分析,应该是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崇祯皇帝本人性格上的缺陷。他一直抱著祖宗之地不可丢的理念,大臣们不是没有劝过他,至少把太子送到南京去,但是崇祯皇帝特别执拗,总是有所幻想,总觉大明气数未尽,上天能够保佑自己。此外,他觉得当年先皇来到北京定都,如果就这样放弃了,自己哪里有脸去见先皇哟。

二是和晋室、宋室南渡不同,当年无论是晋室还是宋室南渡,整个南方都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而明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占领了中原地区,截断了明王朝南逃的主要路线。崇祯如果要走,就得穿著普通农民的衣服,像乞丐一样慢慢走向南方,搞不好中途一旦被抓,崇祯想想都觉得可怕。就这样,耽误来耽误去,把南逃的最佳时间给耽误了。

第三就要说到崇祯皇帝手底下这帮无能的大臣了,一人一个主意,却没有人敢出来作主,因为敢出来作主的都让崇祯皇帝给杀掉了。特别是东林党一群书呆子,整天在皇上面前念叨著祖宗的基业不能丢,搞得多疑的崇祯皇帝拿不定主意。而李自成从山西进兵的速度太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北京,让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准备的时间。

最后,李自成兵困北京城,崇祯帝众叛亲离,无路可逃,最后选择了在煤山上吊而亡。大明王朝也就就此结束,至于后来的南明小朝廷(1644年—1683年),历经39年,四帝一监国,几乎是在一片群龙无首,吵吵闹闹的状态下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司马睿和赵构南逃都不是当时皇帝的抉择,而是机遇巧合。

司马睿的封国在山东琅琊,远离西晋混乱的政治中心洛阳,永兴二年,即305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时,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平东(后迁安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正是站在这个期间,司马睿结识了王导,并在后者的建议下渡江前往建邺,这就是所谓的「永嘉南渡」。

十年后,即建兴五年,317年4月6日,司马睿在建邺即晋王位(尚未称帝),改元建武,东晋建立,史称东晋。可以说,在当时混乱不堪的局势下,司马睿的避乱之举,无意中延续了晋祚。

至于赵构,只不过是因为被派出去与金兵和谈,结果走到半路被宗泽竭力留下,这才侥幸逃过「靖康之耻」。

其次,崇祯不愿意让太子南迁是因为担心路上有闪失。

李自成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后,主动进行分兵,由他本人率领主力北上,攻打山西,刘芳亮则率领军队,进攻山西南部,再出井陉夺取河南中部、北部一带,然后转头北上,进军河北中部、山东东部等地区。

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南下的道路早已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一般的老百姓都很难平安往来,更不要说太子这样的重要人物。

所以吴伟业说,「贼锋飘忽,即欲遣太子两王,禁军非唐羽林、神策者比,万一贼以劲骑疾追,即中道溃散,其谁御之?」

最后,安徽桐城的光时亨用诛心之论堵住了崇祯太子南迁的最后一丝希望。

三月初三,距离李自成破城只有十多天,督师大学士李建泰奏请崇祯南迁,并主动请缨护送太子先行。第二天廷议时,大学士范景文、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纷纷请求护送太子南迁。

可以说,这是老天给崇祯的最后一次机会。

然而,给事中光时亨激烈反对,甚至举出了唐朝时,唐明皇奔蜀,太子李亨在大臣簇拥下逃往灵武,最后架空唐明皇的典故。

光时亨的这个发言非常毒辣,等于说指责拥护太子南迁的大臣都是奸臣,私下想架空皇上。

自古以来,辩论中最狠的一招就是扣大帽子,光时亨此言一出,所有大臣都被吓得张口结舌,不敢再提太子南迁之事。

此后,崇祯就彻底自暴自弃,彻底放弃了任何求生的希望。


首先,你提到的司马睿和赵构都不是太子,要不是变乱他们都没有登上皇位的可能。他们也是从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在江南立足的。这其实和南明的情况很相似,多个没有太子身份的宗室争夺皇帝位,相互仇杀,却没有和东晋南宋一样,这些南明的宗室一直未分出胜负,导致满清渔翁得利一锅烩。他们对臣子的约束能力也不足,导致各位将领要么拥兵自重要么投降满清,最后护卫南明的居然一个是原来的起义军将领,一个是东南沿海的海盗,他们所扶持的两个宗室还相互为敌,这就很讽刺了。

其次,首都攻陷放出太子最终化险为夷的先例也是有的,那就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和太子分头行动,结果太子领导北方军队平乱,最后登上皇位,逃到四川的唐玄宗成了太上皇。这对于崇祯来说更像是教训。估计权力欲望强的崇祯在想,把太子放到南方,万一小子登基做皇帝了平乱成功了,自己何以自处,岂不是很尴尬?

这就导致太子没有去南方,领导南明的宗室都名不正言不顺了,各自为政无法统筹兼顾,要是合法性最强的太子在南方,南明几个皇帝都没有资格做皇帝,大家也会有可能统一在太子的旗帜下没有争议地和满清交战。这就只能怪崇祯权力欲望强烈不放太子南下了。


给他200次机会他也不会南下,这就要说下南下去的地方南京了。那是号称北京官员的废纸篓子!斗争失事的官员又不至死的绝大部分贬去了那里!要是崇祯和太子去了不出1年就让你当太上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