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的妹夫、也就是浅井长政,是日本战国时代最成功的男人,虽然他很早就死了,但是他是唯一一个敢直接和日本战国第一个天下人织田信长说「我X你妹」的人,也是唯一一个两个女儿分别是两个日本统治者老婆的人(茶茶和江)。

哈哈,不开玩笑了。

那么,浅井长政为什么会在织田信长上洛以后背叛织田信长呢?

按照以往的通说,浅井长政同织田信长结盟的时候,因为浅井家曾受过朝仓家的恩惠,所以约定不能与越前的朝仓家敌对。但是织田信长后来在上洛以后,却出尔反尔出兵攻打朝仓家,最后浅井长政忍无可忍,在织田信长攻打朝仓家时举兵反叛,引发了著名的「金崎大撤退」。

当然,通说的依据是后世编纂的史料《浅井三代记》里的内容。

不过,现在发现当时大名与大名、家臣互相之间往来的书信来看,通说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书信里提到,朝仓家不但不是浅井家的盟友,还曾多次与浅井家敌对,在浅井家同信长结盟前双方甚至一度展开合战。

那么,如果不是为了「大义」,又是为了什么背叛织田信长的呢?

当然是为了吃饭。

很多证据表明,浅井长政背叛织田信长,其实是逼不得已。在织田信长上洛以后,织田家不断地扩大地盘,发展势力,一步一步走向巅峰。可是,织田家的盟友浅井家却在织田信长的一系列成功中没有获得多少利益,反而织田信长在扩张途中,浅井家需要不断地派出军势作为援军参战。

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再加上繁重的军役,最终使得浅井长政举兵反叛织田信长,并同朝仓家等大名结盟,也就是说,他们的同盟是在有了织田信长这个共同敌人后才成立的。

浅井长政的突然叛变,著实给了织田信长一个下马威,好在织田信长能力出众,织田家实力雄厚,最后一举将浅井、朝仓都给消灭了。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得从根源说起。故事的几个必要角色,织田信长,浅井长政,朝仓义景。

第一,介绍。浅井长政是战国时期大名,妻子阿市是织田信长的亲妹妹。而浅井家是战国时期近江豪族,在他祖父浅井亮政时期夺取近江。北方是越前朝仓家,南方是六角家。

第二,结盟背景。织田信长在自领美浓和尾张之后,实力大增,托他的福,德川家康也再次独立,随后与织田信长结盟。此时志在「天下布武」的信长已经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而浅井长政也是长期被六角家压迫,于是信长就将自己的亲生妹妹,号称「战国第一美女」的阿市嫁给了浅井长政(六角家家主六角义贤之前为了羞辱浅井家,曾将自己家臣的女儿嫁给刚元服的他,还把自己名字里的一个字给了他,所以之前浅井长政叫浅井贤政)。感激涕零的浅井贤政也为了表达对织田信长的尊敬,改名浅井长政。当然,织田信长想要「上洛」显示自己的实力,六角家则是最大的拦路虎。与浅井长政结盟,两家则可以对六角家形成掎角之势。

第三,与朝仓家关系。近江与越前是本愿寺莲如时期传教的地方,此时一向宗势力猖獗,曾多次对豪族进行武装袭击。在一次危机时刻,朝仓家传奇的家督朝仓宗滴(老爷子半辈子就和一向宗打仗了)前来援助。击退一向宗后,浅井家时任家主,也就是浅井长政的爷爷浅井亮政十分感激,遂与朝仓家结盟。

第四,大时代环境。前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被杀,其正在出家的弟弟足利义昭侥幸逃出,选择去朝仓家避难。在明智光秀的带领下,足利义昭选择让实力更强的织田信长帮助他恢复幕府。织田信长的确帮助了足利义昭返回京都当了幕府将军,但是信长的目的不是为了尽忠,而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幕府,进而掌控天下。所以足利义昭摆的将军架子让织田信长很不满,信长则像训斥下属一样训斥将军足利义昭。对此,朝仓家作为忠心幕府的势力,自然是看不过去,家主朝仓义景出头怒斥织田信长。而织田信长也乐于杀一两个出头鸟立威,于是故事开始。

大体背景就是这样。随后织田信长纠集盟友德川家康进军越前。朝仓义景一边退守,一边派人往浅井家求援。浅井长政个人摇摆不定,奈何他父亲浅井久政与家臣认为朝仓家对浅井家有恩,所以浅井长政决定出兵,计划断了织田德川联军退路。而阿市为了避免哥哥吃亏,以两头缝实的豆袋送给织田信长,寓意两头包夹,织田信长遂知浅井长政已经背叛他(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有些戏说的感觉,不做探讨)。在木下藤吉郎(丰臣秀吉)殿后下,织田德川联军有惊无险的撤回尾张(关键词,金崎大撤退)。

浅井家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暴发户,得益于当时「下克上」风气,才算是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出头。与织田家联盟,又摆脱了六角家控制,按说自己是前途可期,如果不是因为朝仓家的动态,浅井长政一段时间内断然不会背叛织田家。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如果没有朝仓宗滴的援助,浅井家恐怕也不会有今天,时也命也。

几年后在织田信长在勉强度过了危机之后(关键词,信长包围网),立即腾出手来对付他们。这次朝仓家毫不退缩的与浅井长政联手,对抗织田德川联军。最终在姊川合战,织田德川联军大败浅井朝仓联军,两家先后被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以上观点,如有异议,敬待指正)


很明显,那时代属于战国,大伙都是竞争者,织田信长也只是拥有美浓、尾张,顶多就加个德川为盟友,势力不算庞大。

近江国的浅井家族和朝仓家是世交,盟友,其坚固性高于和织田信长的所谓联姻。

确实,织田信长的妹妹算是当时的一位美女,可为了一位美女而舍弃天下,浅井做不到,况且是要越境击打固有盟友,更是忤颜面。

若是浅井长政允许了,他就差不多丧失了争霸天下的资格,彻底沦为织田家的附庸。

日本战国的大名被征服有两种:直接军事铲除和接受支配。

上述两种,浅井两种都没有,也就是说他和织田的地位是相等的。

唇亡齿寒道理是明摆的。

所以织田信长的妹夫不算背叛,只是织田信长太自信了,他的联姻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却要去挑战对方至少两代人建立的同盟,当然吃亏了。


现在有句话常能听见: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这个观点来看织田信长妹夫的背叛便能明白对方的处境了。

织田信长的妹夫叫:浅井长政。嫁给长政的是信长最宠爱的妹妹,织田市。

信长非常看重浅井长政,所以将「战国第一美女「嫁给了他。信长对长政是有恩有情的。可是对于浅井家却不一般。

织田信长控制了尾张、美浓后开始了天下布武的行动。

织田信长这个人非常的霸道,往好的说那是自带领袖气质。往坏的说就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信长对长政有恩情,却对浅井家有害。

一、家族内部的阻力

浅井家最早不是独立大名,他和他的家臣们实际都是京极家的家臣。后来在六角家的支持下独立,又反过来对抗六角家。如此反复无常是因为他们的家政是依靠「重臣合议」决定的。

织田信长最大的问题就是重来不会考虑别人的小心思。在他还仅仅只是一个声明初显的大名之时,他便以浅井家的主家的身份为浅井家的未来规定了方向和目标。这便引起了浅井家众家臣的不满。浅井家的重人对于南近江的土地有诉求。可是信长希望把浅井家放到未来柴田胜家的位置上。可是在当时的浅井家看来信长是彻底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所谓的未来不过的「画饼充饥」罢了。

二、来自老家主的压力

浅井长政成为浅井家家主时,老家主也就是他的父亲浅井久政依旧在世。家中的重臣全部都是浅井久政时期的老臣。浅井久政在家中的话语权甚至重于长政。而惺惺相惜的是织田信长和浅井长政,而不是织田家与浅井家。即使长政一心追随信长。眼光狭隘的浅井家重臣可不觉得这是一条好的道路。在老家主的影响下不得不走上反叛信长的道路。其内心应该是不愿意的。不然也就不会有金崎大撤退时,阿市的提醒了。(浅井家的背弃,应该是浅井长政故意透漏给阿市的)

结论

非常有意思,所处情况类似的德川家、浅井家,因为对于织田家不同的选择,最终获得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这个别说现代人不知道,甚至连当时人也不清楚,尤其是织田信长,他可能到死都想不出:我这个妹夫为什么要背叛我呢?

一般观点认为:浅井长政背叛信长的原因,要么是仇,要么是义。

1568年,信长开始「天下布武」

这时候经过了浮野之战、桶狭间合战和美浓攻略后,信长已经成为了手握尾张、骏河、美浓三国势力的大军阀,又和好朋友德川家康签订了清州同盟。信长实力大增,开始了「天下布武」大业,并开始了「上洛」(相当于问鼎中原)。

信长一路势如破竹,灭南近江六角氏,吞并伊势国,降服中央执政的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以足利义昭为傀儡将军的织田政权也就在此时诞生了。可就在信长如日中天之时,后方却传来了一个极度不利的消息:第一次信长包围网,来了。

包围网的起因是这样的:信长上洛成功之后,出兵讨伐无视自己上洛命令的越前国朝仓义景,此举打破了当初和近江国浅井家的约定(信长为了拉拢浅井家,将自己的妹妹——战国三美女之一的织田市嫁于浅井家主浅井长政,并约定不进犯浅井家的盟友朝仓家)

就在信长和家康讨伐越前国的,浅井长政突然出兵救援朝仓家,并在不甘为傀儡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号召下: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武田信玄、毛利辉元、三好三人众、比叡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杂贺众等寺庙势力,共同组成了「信长包围网」。

这一战最后虽然信长是胜利了,可作为信长的妹夫,同时也是盟友的浅井长政,恰恰是这场包围网的重要一环,他的背叛也是这次大战的导火索。那为什么浅井长政回背叛信长呢?

主流观点认为是因为朝仓和浅井两家有著过命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朝仓家的援助,则浅井家早就已经覆灭了。所以从小开始,浅井长政就深感朝仓家的情义深重,双方的关系也一直很牢固。

虽然信长把心爱的妹妹织田市嫁给了浅井长政,又和他结盟,给足了长政面子,可和朝仓家数十年的恩情比起来,信长的恩德又显得不足了。浅井长政可能在信长出兵攻打朝仓家时有过为难,一边是恩人,一边是兄长,实在是难以抉择。

不过在朝仓家灭亡关头,自小受到「义」字教育的长政,还是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朝仓家的一边,共同对抗信长。而且长政兵败自尽时才二十八岁,年轻气盛的长政,心头也只挂著个「义」字,却实在是玩不透政治这轮盘,最后连浅井家的基业也毁在了自己手上。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