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二年(266),晋武帝立杨氏为皇后,第二年立司马衷为太子。

司马衷是晋武帝的老二儿子,因为哥哥司马轨早夭,故被立为太子,时年九岁。

晋武帝对这个儿子的智商也怀疑过。

《晋书》记载:「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对于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卫瓘曾经劝谏过武帝。

「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邪?』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

晋武帝装糊涂,卫瓘不再劝谏。

后来侍中和峤也对武帝说过:「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司马炎「默然不答。」

晋武帝听了群臣的话,也想搞清楚司马衷的真实情况。他常在暗中观察,也曾在和峤、荀𫖮、荀勖面前说过:「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

做父亲的看到自己儿子,当然是只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

老实的和峤、荀𫖮等人直言「圣质如初」,司马炎「不悦而起」。

司马炎决定对儿子进行智力测试。

史载:「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贾)妃大俱,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贾)充密遣人语妃曰:『卫瓘老奴,几破汝家。』」

在这次考试中,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利用规则的漏洞(不是当场笔试),请枪手代考,还故意涂改部分卷面,使司马衷蒙混过关。

晋武帝通过考试,得出了儿子不傻的结论,也许这正是他希望的答案。

为了儿子能顺利接班,晋武帝对儿子的属僚安排上煞费苦心。他把荀𫖮、杨珧、司马亮、石鉴、任恺、李胤、山涛、卫瓘等名臣安排给儿子,就是想司马衷能有所进步,将来胜任皇帝。

司马衷能成为皇帝,虽然母亲杨皇后和岳父贾充、老婆贾南风出了不少力,但最主要原因的在晋武帝身上。正是武帝相信儿子能在这些名臣辅佐下,保住江山。

后人都以一句「何不食肉靡」嘲笑惠帝是白痴,其实不一定准确。

晋惠帝在许多事情上确实很少有自己的意见,但也不是绝对的。

晋惠帝在荡阴之战中,被司马颖活捉。他的表现就很有意思。

史载:「惠帝征成都王颖,战败时,唯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

我们可以看到在危险之中,晋惠帝仍想救下忠诚的嵇绍。在嵇绍被叛军所杀后,他拒绝清洗溅有嵇绍血迹的衣服,流露出对嵇绍的怀念。胡三省在《通鉴》提出:「孰谓帝为戆愚哉!」,吕思勉先生也认为此话「绝不类痴𫘤人语。」

司马衷对自己有一句著名的评价: 我实在是不聪明,所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朕实不聪,累聊至此。)」。

的确,司马衷是不聪明,但也绝对不是「傻子」,否则晋武帝不会传位给他的。司马衷是被历史抹黑了。


对于说司马衷是傻子,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就不同意,认为他只是凡庸不是真傻,还列举了一些事例为证。但作为一国之君,超人的智慧可遇不可求,个性凡庸却又逢上复杂形势,左支右绌终至无力撑持,使得天下大乱,本身就是不合格的君主,是否真傻倒无所谓了。而司马衷的上位,与其父的私心有关,也与司马炎的皇后乱作为有关。多种作用力同时出现,不通世务而又屡受制肘,说是傻子也不为过。

司马家既与世家豪族联手夺取曹魏天下,又统一了三国,一班子崇尚儒家名教的世家子弟开始臌胀得无所事事了,对危机四伏的内部毫无觉察,匈奴羝羌内迁近在腹心,却以为天下太平,大罢州郡兵使得地方无有力武备,这段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就是司马炎贪好女色后宫无数,以至宠幸时无从下手,只得骑羊巡幸。(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而王恺石崇竞相奢华,二人斗富震动京城,掀起一股穷奢极欲的风气「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这时的司马炎也为天下做了久计,认为曹魏容易被篡,在于宗室无力,于是大封至亲为王,到地方主持大局,以期羽翼皇室。

司马炎皇后杨艳是大门弘农杨氏女,深得晋武帝爱敬,生下三子三女,长子夭折,次子就是司马衷,为家族久计,也为后位固宠,在大臣发现司马衷脑力欠佳屡请另立太子时,司马炎也曾动念,却被杨艳以无故废嫡长不祥阻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为了巩固杨氏地位,杨艳接受贾充妻子郭氏的贿赂,驳掉司马炎认可的卞氏女,而让儿子娶了贾充女儿贾南风,为之后大乱埋下引子。杨艳在病死时,还力荐堂妹杨芷入宫代为皇后,以保家族荣华富贵。白痴皇帝能够上位,其母杨艳功不可没。

司马炎曾有过废太子的心思,当元老卫瓘在一次酒宴假装喝醉了,走到帝座拍打著座位说,可惜了这个位子,司马炎也明白大臣们的担忧。决定试一试司马衷,看看到底真傻到哪去,一天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这份试卷贾南风让人代答了,司马炎以为真实,便不再以儿子的智商为意。试题的事颇耐推敲,未必真能瞒过司马炎的双眼,有可能只是为了堵住大臣的嘴巴。

司马衷之立,有杨艳说的嫡长问题,其中应有一个深层考虑,司马家三代潜移魏祚,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夺取曹魏权柄,再经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经常,全面压夺曹魏宗室元老,达到全面控盘,特别是司马师时功劳极大,因司马师无子,司马昭就把司马炎的二弟小字桃符的司马攸过继给他当养子。从传承来说,司马师之后该传给司马攸,因年幼而让司马昭上位,司马昭一直也有传回给兄长一系的心思。(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等到晋朝成立,在立谁为太子时,就有大臣提出齐王司马攸贤明,又有先人念想,可以考虑。而从私心著想,弟弟亲还是儿子亲不言而喻,如果不用嫡长制掩住众臣之口,一旦废立太子之争出现,论贤,司马炎的儿子没有人能与司马攸争锋,又失去大义名份,所以,只有坚持嫡长之立,才能阻挡无穷后患,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弄得家国两亡。


《晋书》,中国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房玄龄等人编撰的,作为正史,这些作者对晋朝皇帝的记载毫不留情面,内容非常露骨,对晋安帝司马德宗的描写是「不惠」,还稍隐晦,但是对晋惠帝司马衷,则举事例揭露其愚昧与腐朽,世人给其扣上了第一傻皇帝的绰号。这里多说一句,房玄龄是唐朝有名的贤宰相,对前朝记述公正、真实,但是他也编了李世民的实录,却是篡改一塌糊涂,应了那句话,历史就是文人手中一支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司马炎,年轻时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物,晚年安逸享乐,腐朽到了极端,此人是前明后暗。

情况是这样的,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与皇后杨艳,本生有一嫡长子,但2岁就夭折了,不久又生下一儿子就是司马衷,所以司马衷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不出意外的话司马衷就是太子储君了,但司马炎发现慢慢长大的司马衷有点傻乎乎的,不想立他为太子,作为母亲又是皇后的杨艳就不断吹枕边风,你司马炎就是嫡长子继承的家业,难道你要违抗祖宗之法吗?再者孩子还小,可能是大器晚成,按司马炎的想法,就算立为太子也不一定能当上皇帝,于是在公元267年册立了9岁的司马衷为太子。

图为西晋辟雍碑,发掘于西晋洛阳太学遗址,此碑记载了当年司马炎和司马衷、满朝大臣来视察太学事迹。

但是司马衷是30岁才正式即位的,等于说从267年到290年,这中间有20多年的时间,难道司马炎看不出司马衷是个傻子吗?或者司马炎心甘情愿把江山交给傻儿子吗?这里面还有点复杂,司马炎在位25年,前期励金图志,干的不错,但后期却荒淫无度,整天跟大臣斗富,「君臣赛富」指的就是司马炎,他还广纳妃子,后宫女子一度高达万人,「羊车望幸」指的也是司马炎,根本无心理朝政。

傻皇帝也挺悲哀的,一辈子被各种势力绑来去,最后稀里糊涂结束了性命,图为司马衷的太阳陵。

当然也要检验一下太子司马衷是不是傻子,但只知道花开洒地的司马炎不想亲自管这些事了,仅派大臣去检验,于是大臣们互相窜通,将伪造的结果呈给司马炎,这就算过关了,另外,太子已册立,整天连朝政都无心理会的司马炎哪有心思去废除另立太子,司马衷的母亲杨皇后,更是全力维护自己儿子,方方面面未雨绸缪,太子妃贾南风也是个势力女性,所以这两父子,一个活在温柔乡,一个活在梦里。

傻子司马衷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引发八王之乱。

杨皇后活的时间不长,但她为了保护自己太子,她死前把妹妹杨芷弄到宫中,立为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和两个弟弟杨珧、杨济,称为「三杨」控制朝政、权倾天下,他们一心辅佐傻太子司马衷登位,所以司马炎的昏晕,权臣们的辅佐,猪顺利登上皇位,朝堂上有些知道真相的大臣也没发声,因为司马衷有个儿子,叫司马遹,特别聪明,史书评价他有司马懿之风,有些大臣寄希望于司马遹的身上,谁知司马衷还没死,天下就已经大乱了。


司马衷的确是个傻子白痴,对于这一点,司马炎也是心知肚明,然而他还是立了司马衷作为太子,作为接班人,原因有四:

司马衷是杨皇后所生的嫡子

虽然司马炎儿子众多,但是他和皇后杨艳所生的儿子,只有3个,老大很早就夭折了,老二就是司马衷。在这种情况下,司马衷相当于嫡长子。按古代礼法,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是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如果司马炎废嫡立庶,或者废长立幼,可能会引发别的什么问题,导致动摇国本,这是司马炎非常担心的问题,为了防范于未然,司马炎只好做了一个相对保险的选择。

当然从后来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司马炎的这个保险选择,非常不保险。

争取以弘农杨氏为代表的士族支持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正是出自东汉末年的顶级豪族弘农杨氏,司马炎当初取杨艳,也是为了笼络士族的人心,争取士族支持。

西晋的建立,绝对少不了士族的支持,如果缺乏士族的支持,司马家想篡魏立晋是非常困难的,在司马懿和司马师时期,曹魏的士族依然保持了同情和支持,所以司马师对曹魏支持者进行了残酷镇压,到了司马昭时期,士族为了自身利益,还是得和司马昭进行合作,司马昭也特别会照顾士族的利益。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延续了司马昭照顾利益的总原则,对士族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进行了全方位的照顾,同时取了出身弘农杨氏的杨艳,以换取士族的支持。

在这样的前提下,司马炎显然是不会废嫡立庶,立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因为这表明司马炎已经不信任士族了,这会司马炎的统治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司马炎非常喜欢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

虽然司马衷白痴,但他有个儿子司马遹,也就是司马炎的孙子,非常聪明,很受司马炎喜欢。司马炎超级喜欢这个孙子。

有一次,司马遹看到猪圈里养著很多肥猪,就跟司马炎说,「养这么多肥猪,应该杀掉犒劳群臣和将士,要不然养著干什么呢」。司马炎一听非常赞同,立刻下令杀猪。

还有一次,宫廷里面失火,司马炎跑到高塔上查看火势,当时年幼的司马遹劝他说,现在是黑夜,你站在火光的明处,如果有歹人想暗害你怎么办?

司马炎一听,非常高兴。司马燏这般天资聪颖,让司马炎刮目相看,司马炎觉得,反正傻儿子司马衷只是过渡一下,最终会有聪明的孙子司马遹接班。

司马炎有私心

尽管司马衷白痴,可毕竟是司马炎的亲生骨肉,而且司马衷只是弱智而已,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司马炎考虑的是,安排有能力的贤臣辅佐司马衷,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大概是做父母的私心吧,天下的父母,不都是如此吗?


司马炎不是昏君,他也曾一心想要废除司马衷。可是晋朝终究是人治社会。有人便会有私心,再加上晋朝的「特殊国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出现了傻子当皇帝的闹剧。

到底是怎样的私心?怎样的国情?让晋朝的君主大臣们罔顾江山社稷,不理百姓安危也要拥立一个「傻子」:

1、晋朝的治国理念很特殊。历朝历代治国要么奉行法家严刑峻法,要么采用道家修养生息,要么施展儒家仁义礼智。司马家却因为得国不正。所以著重强调一个"孝"。这既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的孝,同时也要求君主爱护臣下,父亲爱护儿子。惠帝司马衷因其嫡长子身份而获益。

2、世家门阀的私心。晋朝为官最讲出身门第,朝中的大臣关系盘根错节。晋朝的统治集团更像是世家联合执政,司马家就像「盟主」。皇帝做出决策还要受到大臣的左右,比如为太子司马衷选妃,司马炎百般不愿,还是拗不过众臣的坚持为太子娶了贾充之女。门阀私心上更愿意侍奉一位难得糊涂的皇帝。

3、司马衷亲近之人的私心。皇宫中司马衷有两位贵人。第一就是皇后杨氏。司马衷为司马炎原配杨皇后所生,杨皇后死的早。临死前将自己的堂妹杨氏献给司马炎,成为继皇后。而小杨氏也许是愧疚也许是怜悯对于这个继子有一种怜爱。再加上姨母的身份,这种怜爱变成了溺爱。两位杨皇后都很受宠,自然而然成为司马衷的保护伞。

另一位贵人是太子妃贾南风。历史上记载贾南风胆大泼辣,曾多次帮助司马衷偷梁换柱通过司马炎的考验。致使司马炎错误认为司马衷虽然低能,但仍有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再加上贾南风父亲贾充的助攻,这便形成了司马衷外朝的保护伞。

4、司马炎的私心。司马炎极爱自己的杨皇后,爱屋及乌对于这个傻儿子也不免偏爱。只是作为皇帝的责任感让他无法下定决心,皇长孙司马遹出现给了他足够的自我安慰。没有废掉司马衷。可是墨菲定理早就告诉我们最坏的结果最可能出现。

正因为这样的国情与私心,司马炎放弃废除司马衷的计划。最终为晋室带来「八王之乱」以及带给华夏民族「五胡乱华」的惨剧。


感谢邀请!

司马炎为什么要把大位传给傻儿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问题一,司马炎的这个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不是假傻。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原话是这么形容他的:「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老夫子的话可谓是毫不留情。司马衷也用铁的事实说明老夫子没有说错。据说司马衷幼时在听课时突发一问:「园子中蛙鸣,是为公还是为私?」这一问让师傅叹息连连。又据说他在大吃大喝时,对于师傅所说的老百姓的忍饥挨饿不以为然,脱口说道:「没有饭吃,十吗不吃肉粥?」可以说,司马衷的傻,已经达到了大愚若智的程度。对于这样一位愚蠢的皇帝,史家给其的谥号居然是一个「惠」字,难道是因为缺啥补啥!

问题二,司马炎对于司马衷的傻是心知肚明,不存在被杨后蒙骗的问题!知子莫若父,司马衷什么状况司马炎不可能不知道。老臣卫瓘为司马炎立司马衷的这个决策很是忧虑,但又不便直说,于是在一次酒后佯装酒醉,拍拍武帝的坐椅,说:「此座可惜!」司马炎知道老头子酒后吐真言,是话里有话,实际上说太子不堪重托。于是司马炎就动摇了。对于司马衷的立与废,司马炎也多次找人商量,可见他对这个决定是非常纠结的。

既然这么纠结,争议这么大,大到除了杨后没有人支持的地步,那么为什么司马炎最终还是拍板决定立司马衷呢?是因为司马炎也傻?非也,司马炎是绝顶聪明的皇帝,立司马衷是因为他有不可明言的苦衷。

一是巩固皇权正统的需要。人们都知道,司马氏得国不正。西晋王朝的正朔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祖孙三代孜孜不倦地从人家曹氏手里篡夺过来的,而且还是监守自盗,吃相十分难看。对这个问题,司马炎外表无所谓,内心却是没有底气的。所谓缺啥补啥,维持皇权的正统性对新政权就非常重要了!而世袭嫡传、立长不立幼是古代礼法制度的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有因为废长立幼而动摇统治根基的教训,对此,司马炎十分清楚。到他这里,立长本不是问题。但是很不幸,司马炎嫡长子早年就夭折了,顺位排下来,长子就变成了傻儿子司马衷!司马炎当时心里那个苦是可想而知的。在维持统治正统性和统治科学性两个方面,司马炎无奈选择了前者。

二是争取大士族支持的需要。具体说就是以立傻儿子换取以皇后家族为代表的大士族支持。史料记载,司马炎是一个好色的皇帝,有嫔妃逾20000人,堪称史上第一。但司马炎并不花心,虽然后宫佳丽如云,但他对皇后杨艳却一如既往地好,好到杨艳死后还从其建议立其堂妹杨芷为后。一门两皇后,这对任何一个家族都是无上的荣耀,但对杨皇后的家族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她来自著名的弘农杨氏。弘农杨氏的祖先据说可以上湖到春秋时期是羊舌氏的后代,杨氏在周代的时候,十余代的人都在朝廷里当官,官职都不低。到了西汉时期,杨氏一门仍然高,先后有十个人享受过出门坐车乘朱轮的待遇,史称「西汉十轮」。东汉时期更是风光无限,杨家「四世三公」,杨畅、杨震、杨修都来自这个家族。后世的杨坚、杨广乃至杨玉环据说都与这家有渊源。这样的出身,世代高门,代表巨大的士族力量,是司马炎不敢也不可以忽视的。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杨皇后立自己亲生儿子的合理要求,司马炎当然只能就范。

三是满足私心的需要。司马炎立司马衷有一个不可放到桌面上的理由。这就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炎的嫡长孙司马遹。据传司马遹的母亲在嫁给司马衷之前曾被选入晋武帝后庭作才人,也就是说她本来是司马炎的嫔妃之一。而老爹将这位才人「转让」给傻儿子的时候,司马衷不过十二三岁。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孩童让人怀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由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司马遹也是晋武帝的骨血。原因有二点:司马遹小时候特别聪明,而且还救过司马炎,不像是司马衷所出;此外,司马炎对这个长孙非常看重,曾当著群臣的面夸奖司马遹「此儿当兴吾家」,并夸赞司马遹在相貌和气质上有点司马懿的风范,评价之高十分罕见!如果这种猜测成立,那么立司马衷为皇储就很好解释了。司马炎把这位处于嫡长地位的傻儿子做个过渡,内心深处盼望小儿子司马遹日后以皇太孙继承帝位。

司马炎机关算尽,真真的太聪明。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本来被老爹当成过渡人物的司马衷寿命却不短,一干就是二十年。司马家族好容易到手的江山在这个傻儿子和他又丑又恶的媳妇手上被搞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一番折腾之后,纵然是司马懿再世也回天乏术了!


先明确一点是,晋武帝的儿子司马衷不是傻子,而是智商低下。

傻子和智商低下有本质区别,傻子是严重智力障碍,无法和人沟通,而智商低下则是有简单的主观意识,能与他人交流,只是这种交流比较低级而已。

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衷有基本的读写能力,例如某次司马炎考他,大臣作弊写好了文章,让司马衷抄一遍,在《晋书》里也记载几处司马衷和大臣的互动,所以司马衷最大的可能是智商低下,比较愚笨,但是不是完全不能交流的白痴。

基于这个基本的条件,加上下面这些压倒性的优势,司马衷才成了晋武帝的继承人。

(1)皇后所生,在世嫡子。

中国皇朝历史上立嫡立长,出身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例如刘邦不喜刘盈,多次要废掉他,最终也没成功;李建成才能显然不及李世民,但是他是大唐的首要的合法的继承人;朱棣文才武略,但是朱元璋让长孙朱允炆继承帝位,这些都是立嫡立长观念的体现,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默认这个规则。

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很受宠爱,二人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早逝,司马衷是在世最大的嫡子,因而身份超级正统且合法,从法理上说他继承帝位的合法性是无法撼动的。

司马炎曾经有废掉司马衷的念头,但是由于皇后杨艳大力支持司马衷继位,司马衷始终没有被废成。

杨艳死后,其表妹杨芷成了皇后,备受宠爱,而杨芷正是因为杨艳的推荐才当上皇后的,自然她会秉承姐姐的遗诏,力保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2)太子妃贾南风的家族势力强大。

贾南风之父贾充,出身大族世家,乃是晋朝开国功臣之一,他曾经命人诛杀魏帝曹髡,成为司马昭心腹,司马昭临死时指著贾充告诉司马炎,说贾充可以辅佐他,司马炎称帝后,贾充成为西晋重臣。

三国两晋时期,皇帝的权力远远没有后世那么大,很多时候都要看士族脸色,不敢轻易冒犯他们的利益,士族在皇帝那里很有分量,因此贾充之女贾南风嫁给司马衷,让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一下子稳固了好几个台阶。

在此情况下,司马炎自然不能轻易的废掉司马衷。

还要单说一下贾南风,这个历史上奸诈无情狠毒的女人,靠著计谋多次帮助司马衷躲过了司马炎的考验,作用巨大。

(3)晋朝大臣废太子派斗不过保太子派。

司马衷显然是个智商低下的人,因此他的生父司马炎都多次考虑废掉他,但是保太子派实力十分强大,包括两任皇后,太子妃家族,贾充一派的大臣,坚决保司马衷。

同时,在朝中主张废掉司马衷的大臣,势力不强,多次谋划都被化解,最后失败。

(4)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很受司马炎喜爱。

司马遹是司马衷之子,人很聪明,极受司马炎喜爱,司马炎曾经向大臣们说司马遹很像司马懿,那么作为司马衷之后的皇位继承人,司马炎显然对司马遹是满意的,所以司马遹给司马衷加分不少。

(司马遹)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

因抚其(注:指司马遹)背,谓廷尉傅祗曰:「此儿当兴我家。」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综合以上可知,司马衷虽然智商低下,但是有简单的交流能力,他是皇后嫡子,同时太子妃贾南风家族势力强大,身为太子有大臣力保,儿子司马遹聪明,司马炎几次考验他的智力又被瞒过去,故而最终继承了皇位。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晋武帝。他封杨艳为皇后,267年正月立8岁的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王夫之评论司马衷:""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惠帝就是那个说出名言「何不食肉糜」名言而出名的司马衷。他说这话时正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人饿死。司马衷奇怪的问:没饭吃怎么会饿死,为什么不喝肉汤?

那么有18个儿子的晋武帝,为什么非要立个「傻子」为太子呢?

一、「傻子」命好会投胎,有个偏爱他的皇后老妈,唯一的哥哥又早逝。

立嫡、立长是汉人的传统,皇后杨艳生了三个儿子。 不过,长子司马轨两岁就夭折了。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只有次子司马衷和三子司马柬。而杨艳又特别宠爱司马衷,哪怕知道他笨也偏爱他。

杨艳临死前还要求司马炎立她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为皇后,因为杨芷答应会帮她照顾好司马衷。

司马衷相当于嫡长子的身份帮了他,皇后又力保他,他就顺理成章当上了太子。

二、司马炎并不认为司马衷是白痴。

司马炎认为司马衷不大聪明,是个笨小孩,但不认为他是白痴。这从他让自己的才人去陪儿子,教笨儿子男女之事可以看出来。

可如果司马衷要是太笨了,司马炎也会担心司马家几代人努力从曹家抢来的皇位丢了。为此司马炎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司马衷,可却给了他三天时间交卷。

这么长的时间让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等人有了可乘之机,她们请了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帮他答题,司马衷才没有露馅。司马炎看了儿子的小抄,字迹清晰,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

三、司马炎到晚年的时候,耽于享乐,没时间对司马衷亲自考察过问。

司马炎刚当皇帝的时候,也是有过一段励精图治的,但是后来他就厌倦了政务,整天喝酒行乐,后宫中有近万名女子。人太多怎么办?他坐上个羊拉的小车到处转著,看著羊车停在哪儿,就睡在哪儿,史称「羊车望幸」。

你想他这么忙,美女都看不过来,哪有空管儿子是笨还是傻,扔给老师就好了。

在司马炎偶有犹豫的时候,除了皇后杨艳帮司马衷掩饰,太子的身边那一大帮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当然不愿意司马衷被废,司马衷再笨也能被他们夸成忠厚老实仁爱。有那么一丝犹豫的司马炎很快就被说服,也就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

四、司马炎想把皇位传给皇太孙司马遹。

司马衷比较笨,但皇太孙司马遹却很聪明,而且非常孝顺,有仁爱之心。在他5岁的时候,有一次皇宫失火,他拉著司马炎躲到偏僻阴暗的地方,说这样才不会让人看到皇帝惊慌失措的样子。于是,司马炎就觉得这个司马遹将来肯定是一个贤明的君王。

当然,也有传说司马遹是司马炎的儿子,因为这个孩子就是他派去陪儿子那个才人生的。管他是儿子还是孙子,通过司马衷把皇位传给司马遹总是个好主意。

可是司马炎帮傻儿子选错了太子妃,娶了个天下最恶毒的女人贾南风。三十二岁时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立贾南风为皇后。

笨小孩当太子时就被贾南风完全制服,当了皇帝后实际上是贾后独揽大权,操控朝政。她为了排除异己,先杀了杨俊;再毒杀小叔子司马柬;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也被她以各种罪名杀害。而遵从杨艳遗言处处护著她的皇太后杨芷活活被饿死在冷宫。

接著她污篾太子司马遹谋反,太子被废。可她自己只生了四个女儿, 没有一个儿子,贾南风与妹妹贾午合谋,谎称贾南风怀孕,暗中把贾午的私生子抱进后宫,冒充是司马衷与贾南风的儿子,想要立为太子。

然后她又杀了废太子,把司马衷给绝了后。这彻底激怒了司马家族的同姓王们,他们也找到了借口,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贾后及其党羽被杀,赵王司马伦夺权专政。

司马伦开了武力夺权的头,其他几位王爷自然也就起了心思,纷纷领兵进京城,开始了皇权争夺之战,司马炎更是成了傀儡,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经历了十六年的手足相残,千万黎民百姓,死在了凶暴的司马家族内乱、割据烽烟之中。

由于父母的错误决策,笨蛋司马衷登上了皇位,可他却不懂怎么当皇帝,导致西晋王朝被折腾灭亡了。「国因之亡」,从此中原大地进入「五胡乱华」的大动荡岁月。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武帝为什么要立他那个傻儿子呢?其实老司马一点都不傻,能平天下的人,会脑壳进水,他儿子傻,他看不出来?

何况武帝司马炎并不缺儿子,几乎是可以说儿子成群,他共有儿子26个,除了太子,几乎个个相貌堂堂,智商正常。

虽然司马炎与杨皇后关系不错,杨后非常喜欢她这个傻儿子,极力反对废太子。但是,帝王父子虽然不像寻常的父子那样在一起吃住,但司马炎也知道这个太子司马衷,脑子有些问题的。父子平常总见过面吧!小哥们痴愚的举止和呆滞的眼神,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个娃儿脑壳里面肯定是进过水的啦!何况是他老爹。

为什么不废呢?

那主要是皇太子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特别的乖巧聪慧,深得司马炎的喜欢,所以,看孙不看子,司马炎换太子的想法就越淡薄了。

这么多孙子儿子,为什么单单喜欢这个孙子呢?这其中有一个香艳的,缠绵的故事!

司马遹据史书记,其母谢玖,此女清惠贞正,先被选入晋武帝后庭作才人。

开通下脑筋,一个漂亮女人在面前打旋旋,何况本就是自己的女人,老司马早就把她给那个了。

司马衷十岁被立为太子,一入东宫,选太子妃就被列入首要大事。

武帝考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及遣往东宫待?,《晋书》

这句话暴露许多绯闻!

司马炎肯定对这位貌美如花的谢才人上好多次了。

事后觉得这位谢才人聪明,善解人意,那个功夫也比较好。就派她给自己的傻儿子做性启蒙老师,教会自己的傻儿子做那个事情。

自己独乐乐不如儿乐乐,自己觉得爽的东西,生怕儿子尝不到,老司马真是个好父亲。

很快谢才人怀孕了。

贾南风过门后对太子宫内别的嫔妃可以说随意杀戮。但,对谢才人却不敢,知道她是老司马的人,而她的孩子是谁的,丑女贾更清楚。

谢才人,也知道贾妃奇妒,自求还归西宫,生下了司马遹。

几年后,傻乎乎的太子司马衷进宫朝见父皇。见到一个三四岁的白胖小子,正和数位王子在一起玩耍,非常可爱。

他走过去拉著小孩子的手,呵呵呵的傻笑。

武帝远远望见,行至面前。

对小司马说「这个孩子就是你的儿子啊」

大傻司马衷不明就里,只能跪地拜谢。

虽然谢才人和司马衷也春风几度过。但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让人怀孕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发育未全呢!

由此可以想像,司马遹这个漂亮的孩子,其实也是晋武帝的骨血,从时间上看,从年纪上看,就是他的。

老司马也不好意思承认,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反正都有他的血统!

所以老司马,只是想把这一位处于嫡长子地位的傻儿子作为过渡,内心深处其实是盼望著,自己喜欢的小儿子司马遹日后以皇太孙的身份继承帝位,反正肉都烂在锅里面。这的话,皇后也高兴,也没那么多是非,省的说废长立幼。

但是让老司马始料不及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子妃贾南风太阴毒了,朝中大臣也太没用。自己的司马子弟也太不争气了。

因此,他两脚一蹬,不仅晋朝很快分崩离析。自己最喜欢的皇太子也许就是亲儿子,也最终死在贾南风的屠刀之下。

蓉儿总结一下

各种史书,把贾南风这个内外都黑丑娘们,写得无比有心机,似乎完全靠她欺上瞒下,才最终使她那个痴傻的老公司马衷称为晋惠帝。

其实,司马炎,并不是傻瓜,傻不傻,谁看不出来吗?

聪明人装傻容易,傻子装聪明人的简直就不可能的事情,中间太多的猫腻了。所以说那些宫围之中的事情,拍多少连续剧都有题材。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视力有残,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毛笋应邀答题:

[司马衷](259一306)西晋皇帝,290一306年即位,在位十七年,史称惠帝。武帝司马炎第二子(嫡长子),母皇后杨艳(274年死)。泰始三年(267)正月,立为皇太子。

衷生性愚痴。夜闻蛙鸣,起床谓左右:"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后闻天下饥荒,却曰:"何不食肉糜"饥民吃.树皮草根,观音土,更有甚者竟易子而食,那来肉糜食?朝野皆知其不堪为嗣。武帝也知其不才,但喜欢其子皇孙司马谲明慧,将来让他治国,故无废立之心。武帝病重之时,诏书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与杨骏共同辅政,杨骏秘而不宣,趁武帝弥留不省人事之际篡改诏书,以他一人辅政。太熙元年,290年4月,武帝崩,衷即皇帝位。

杨骏辅政期间,不把司马衷放在眼里,近小人,远贤臣,极为专断。恶名昭著,又与皇后贾南风争权,朝野恶之。贾后,大臣贾充之女,长衷二岁,为人妒忌、狡诈、凶残。欲干预政事,但为杨骏压制。贾后密召司马亮(亮末同意),再召司马玮(武帝第五子)设计诛杨骏,死者数千人。不久,又令玮诛司马亮,再旋以专杀之罪杀司马玮。"八王之乱"始于此。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X、东海王司马越。贾后淫虐日甚,于太医令程据私通,又以竹箱载道上少年入宫,供她淫乐。又将他们一一杀死,甚为残忍。永康元年,毒死太子。此时,群情愤怒。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起兵杀贾后,诛其同党。司马伦总揽朝政。司马伦皆邪佞之徒,次年正月,疲惠帝,自立为帝。后被诸王联兵讨伐,四月,杀司马伦,衷复帝位。八王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连年混战。惠帝司马衷实为傀儡,任人摆布。光熙元年(306)6月,惠帝被东海王司马越挟持回洛阳。十一月,衷食饼,中毒,死于洛阳显阳殿(为司马越所害)在位十七年,死时四十八岁。谥曰:孝惠皇帝。十二月葬于太阳陵(洛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291一306),白痴皇帝也在八王之乱中稀里糊涂当了十七年皇帝。惠帝之子司马谲被贾后毒死,传位于其弟(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史称怀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