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曾令玉工雕琢过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因为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所以后代以得到其玉玺作为正统的标志。以下为《汉书》《三国志》记载的秦始皇玉玺流传过程:

1、秦始皇的玉玺传至汉代,汉朝皇帝世代传授,称为汉传国玺

初,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以孺子未立,玺臧长乐宫。--------《汉书·元后传》

2、王莽篡汉,夺取传国玺

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乃为太后置酒未央宫渐台,大纵众乐。-------《汉书·元后传》

3、王莽败亡,其玺绶传更始帝刘玄,后又至刘盆子手中,再至光武帝刘秀

长安中起兵攻未央官。九月,东海人公宾就斩王莽于渐台,收玺绶,传首诣宛。更始时在便坐黄堂,取视之,喜曰:「莽不如是,当与霍光等。」宠姬韩夫人笑曰:「若不如是,帝焉得之乎?」--------《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十月,更始遂随禄肉袒诣长乐宫,上玺绶于盆子。--------《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乃遣刘恭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敛及玉璧各一。--------《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4、东汉末年,灵帝崩,少帝失位,掌玺者投于井,为孙坚所得。

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坚军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举军惊怪,莫有敢汲。坚令人入井,探得汉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方圜四寸,上纽交五龙,上一角缺。初,黄门张让等作乱,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者以投井中。---------《三国志·孙坚传》

至此,玉玺到了孙坚的手上,即为汉传国玺,而汉传国玺得自秦始皇,从以上资料记载来看,孙坚的得到的玉玺正是秦始皇的始皇玺。


秦始皇的玉玺和孙坚的是一块肯定无误。这块玉玺从发现原石开始,就浑身是故事。

春秋时期匠人卞和于荆山发现一块玉石献于楚历王,被认为是用普通石头欺君,挖掉了一个膝盖。卞和不死心,楚武王时再次献宝,又丢了另一个膝盖。此后在荆山日夜啼哭不止。楚文王召见问其原因,他说:「我不哭膝盖,只哭有宝无人识。」楚文王见他双膝尽失,没理由再骗自己。命人开石一看,果见美玉,雕刻而成和氏璧(卞和所献故名之)。卞和也因此成了赌玉界的祖师爷。

至战国时,和氏璧因楚赵联姻,流落到了赵国。秦昭王恃强凌弱,提出要拿十五座城换赵惠文王的和氏璧。赵王一时两难,又怕失璧,又怕得罪人挨揍。蔺相如主动提出他去以璧换城,换不来城一定完璧归赵。

蔺相如进了秦王宫,果然秦昭王拿了和氏望绝口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知道秦昭王这是明显要耍赖不顾契约精神啦!他假意说:「你们看来看去,难道没发现这块璧有个很大的瑕疵吗?」秦昭王好奇,让他指给自己看。蔺相如拿起和氏璧就作势要砸,口中发问:「大王说要拿城换,现在就把地图拿来指明怎么换。不然我就砸了玉,大家一拍两散!」秦昭王一看这就尴尬了,和氏璧再好,我也不能真拿十五座城换呀!不然岂不成了昏君了吗?秦昭王打哈哈自我解嘲道:「我原本以为这和氏璧是啥私奇宝贝。你们又没传个相片啥的过来看看。现在我亲眼看了也就那样。这种玉石我家也有。算了,我不换了。你慢走,不送。」

后来秦灭六国天下一统,始皇将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未料传到二世手上,秦朝就灭亡了。再后来这个传国玉玺就成了历代皇权觊觎者想拿来证明自己合法性的神器。

王莽篡汉,向亲姑姑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老太太一生气,就想砸碎算逑。可惜老太太力道和准头都一半,只把玉玺砸缺了一个角。王莽怕老太太碰瓷,捡起玉玺就跑,半路拐进家玉器店,拿金子把缺角给镶了起来。(金镶玉的来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讨代董卓。董卓眼前打不过,一把火烧了洛阳城。孙坚一马当先冲进了洛阳城帮助灾民重建。不料却在一个枯井发现了传国玉玺。孙坚得了玉玺回了江东也作起了千秋基业皇帝梦。不料当年就被荆州刘表的部将黄祖给一箭射死。树倒猢狲散,孙坚一玩完不但老孙家的皇帝梦断了,连江东基业也眼看著要完。孙策一看这不行,皇帝当不上,草头王也滋润呀。就拿玉玺跟袁术换了部队去江东稳固局势发展壮大去了。袁术一得了玉玺就赶紧制作行头修建皇宫称帝。当时汉献帝还在,各路诸侯刚讨伐完董卓,这又出个不怕死的。董卓有西凉铁骑,有潼关天险,你袁术有什么?不到两年被连追带揍凉凉了。

之后传国玉玺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于各位也不知道真有天命还是假有天命的天子中间不停的倒手,一直流传到五代后唐皇帝李从珂手中。大将石敬瑭造反,引契丹兵灭了后唐,李从珂自焚身亡,传国玉玺从此消失,再无音信。


从时间上推算,孙坚的玉玺应是秦始皇的那一块。汉代秦中间没有穿插其它朝代战火,刘邦建汉朝从秦接过始皇的玉玺大印直传到汉献帝。后曹丕建魏又从献帝手中接过玉玺。至于演义中孙坚在井中拾到玉玺,儿子孙策用玉玺作低押向袁术借兵等情节,是小说创作渲染的故事情节,经不起推敲实证,不能作为正史。历史关于玉玺的传奇故事很多,秦始皇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他的玉玺大印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也称国印。他的这块玉玺传到汉,魏,晋三朝,以后年代久远战火不断,后朝的国印不可能再是秦始皇的那一块。后文物的挖掘和考察,也有过始皇玉玺的传说,但只是传说而无证据。中华5000年历史,文字记载的只是小部分,而大部分历史是埋在地下。地下文物才是真实的历史。也可能什么时候地下挖出了秦皇的玉玺,当真现历史就可能推翻一些史说记载。历史文化分为两块,一是知识精英的书斋文化,另是老百姓的烟火文化。三国演义是属烟火文化之类的,故事性强才能传之久远,演义中关于玉玺的故事就是故事。真实的玉玺史料记载,应是埋在地下等著挖掘和发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创帝制,建秦朝。

始皇帝命人用「和氏璧」打造了一方宝玺,丞相李斯亲题的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在这方宝玺之上,即「传国玉玺」,又名「天子玺」。

公元前207年,刘邦亲率大军进入关中,智取咸阳,秦王子婴携「传国玉玺」投降,「传国玉玺」被刘邦取得。

汉高祖刘邦创建汉朝,「传国玉玺」在西汉历代皇帝中一直传承。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拥护「幼帝」登基,后窃取皇权,欲建立新王朝,王莽向汉孝元皇太后索要「传国玉玺」,汉孝元皇太后破口大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将玉玺重重的摔在地上,摔破了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将摔破的一角补上。

王莽被推翻,玉玺落入更始帝刘玄手中,刘玄被杀后,国玺易主刘盆子,刘盆子兵败。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传国玉玺又在东汉王朝历代皇帝手中传承。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崛起,袁绍领兵入宫诛杀宦官,获得玉玺。

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领兵攻入洛阳,在宫中寻得传国玉玺,如获至宝。

据「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秦始皇的玉玺和孙坚的玉玺是同一个。

谢谢邀请:从我看到的资料来看应该不是。秦始皇时的玉玺是原赵国所获的和氏璧,由李斯用小篆刻「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这个内容流传下来了。但秦末失于江河。后继之汉,有没有人献玺,记不大牢了。但即便有,这个也很有可能是为迎合上意而伪造的,汉玺传至西汉末,王莽向王太后强索,王太后一怒掷玺于地,由是玺缺一角,王莽命人以金镶嵌,是为「金镶玉」,此玺流至东汉献帝,董卓为孙坚所败,坚于宫中枯井内得之。坚为袁术部将,自坚亡于黄祖,其子伯符以玺为质借兵于术,由是术得之,后术厄困,送玺与其兄本初,未果为孟德所败,玺又归朝。此玺至晋,永嘉之乱又没于战火中,东晋亦有人献玺于朝廷,此玺可断为伪造,此伪玺又传数代至宋末大乱,又没于战火,后又有蒙古牧民谓在草原发现玉玺,这就更可疑了。再明、清两朝,即不可知其真伪。

余数年前在故宫参观过乾隆玉玺展,竟多达数十枚!

玉玺为帝制时期政权合法性,权威性的代表,所以都会去尽量找前朝玉玺,找不到就会弄一出「民间发献」的故事出来,以现代眼光来看,多半值得怀疑。而正史上的记载确是唯一可信的文献,但正史也不可全信,所以就成了悬案。

以上是个人意见,错漏难免。

谢谢


谢邀。孙坚有没有得到玉玺,记载各不相同,《三国志》就没有孙坚得到玉玺的记载。秦始皇的玉玺在汉末乱世中丢失的可能性很大,竟然孙坚没有玉玺,问题就不言而喻了。


按三国演小书内容,从和氏璧开始到秦朝,秦始皇到汉武到孙坚,孙坚到孙策,孙策到袁术,故事情节很精彩!史料记载没看过,毛估估应该对吧。个人看法!


秦始皇的玉玺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玉壁所制


不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