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不亲征,派于禁、徐晃和李典去,肯定打不过马超。

于禁、徐晃和李典三个没有一个是马超的对手。他们三人中,武艺最强的应该是徐晃了。

咱们来看看徐晃的战绩表:

徐晃总共参加过16场战斗,其中8场取胜,1场占上风(对臂伤关羽),斩杀了3人。平局1场(对许禇),输了2场(颜良、文丑)。

还曹魏阵营中,徐晃的武艺仅次于许禇,而高于其他诸将。但徐晃二十合被颜良迅速击败,他的武艺并不能进入超一流战将的行列。他若与马超对阵,表现不会比张郃强太多,必然在三四十合内被击败。

再来看看于禁的战绩表:

于禁没有脸绩,最好的表现是在马超枪下走了八九个回合。于禁唯一的斩杀记录是他用箭射马超,却被马超躲过,乌龙误中了战友李堪。

这样的战绩简直不好意思拿出来展现。

再来看看李典的战绩:

李典表现最好的战绩是在赵云马前走过十数合全身而退。

李典曾经在穰山之战中与许禇、乐进三人夹攻过赵云,但褚赵云突围而去。

我们分析,马超的武艺不在赵云之下,于禁、徐晃和李典三将没有谁能够在马超的面前撑过三四十回合,这样的武艺根本无法取胜。

如果于禁、徐晃和李典采取围殴的方式能打败马超吗?也很难说。

穰山之战,许禇、于禁和李典三人围殴赵云,尚被赵云透围而出。现在若把许禇换成了徐晃,这个组合的武力值就陡然下降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围殴,很难奈何得了马超。

更重要的是,马超第一不怕围殴(六个人都没能抵挡住他);第二不怕冷箭(能躲箭、拔箭);第三最重要,马超还有庞德和马岱的助阵。

所以,我的结论是:

于禁、徐晃和李典没有一个是马超的对手,就算他们联手夹击,马超方面也毫不在乎,能很轻松击败三人。


肯定赢不了啊。

马超和他身后的关陇军事集团是很厉害,实力非常强大。西凉兵彪悍善战。是极难对付的一股势力。

第一,马超集团兵多将广。

整个雍州凉州都在马超韩遂等人的控制之下,地盘很大,联军总兵力在5万人以上。而且有很多骑兵。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大军,不是曹操手下的将领,带领一支偏军就能打败的。

第二,马超已经占据潼关,有地利。

马超大军抢先占据了潼关,堵塞了从河南进入关中的道路。曹军要前进,就必须从山西河东向西渡过黄河。而强渡黄河其实是很危险的。

曹操亲自率领渡河,差点被被马超斩杀。更何况是其他人。

第三,曹操手下诸将的战绩并不出众。

曹魏最能打的,就是曹操自己。他手下的一众将领其实比较平庸。刘备在徐州,在荆州,在汉中,就多次打败曹操手下的著名将领。

马超在潼关,就与曹仁打了个旗鼓相当,甚至还占据很大的优势。

题目中提到的于禁、李典、徐晃,除了徐晃还靠点谱,于禁、李典完全是草包将军。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于禁这货还嫉贤妒能,偏偏资格又最老。他们三个一起出征,非闹内讧不可。叫他们去打马超完全就是送人头。


曹操要是不亲征,派于禁、李典、徐晃能打赢马超吗?

这估计是赶鸭子上架,有点为难于、李、徐三位,不论假设还是真打,都不太可能。曹操自己亲自出马,开始都不顺利,甚至可以说糟透了,「割须弃袍」,就是曹操极不情愿、却早已臭名远扬的战绩,要不是许褚夺船避箭,曹操也许报销了。最好的结果,起码丞相当不成。

曹操之所以很快打垮马超,主要是贾诩献「离间计」,马超、韩遂起内讧,如果曹操不亲自出马,贾诩随队到前线的可能很小,这样的话,无论硬磕死打,还是谋略筹划,曹军都不占优,所以,肯定失败。其实最初,守潼关拒马超,徐晃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曹洪。

但曹洪、徐晃辜负了曹操期望,在限定最后一天,丢了潼关。这件事,虽然主要是曹洪责任,但徐晃作为副手,也不能说就是有功。至于于禁,从后来曹操亲临,于禁被点名出战,上去只八、九合,就支撑不住,飞马逃走,比起张郃应付的二十合,都差了一倍多!提问把于禁作主将,估计和水淹七军的结果,大概半斤对八两。所不同的,是这次可能: 再赖不成老天了。

曹操不亲征,那就意味援军到前线时,潼关已经丢了,这是很危险的。马超据有潼关,表明关中已归马超。马超不说进攻,要是安排好潼关防务,好好经营关中、凉州,几年功夫就会崛起,独立抗拒曹操不成问题。这就给刘备经营益州,比较充足的时间,汉中极有可能,最先落入刘备手中。这样,由于汉中人口、财富、军力,包括张鲁,加入刘备集团,特别是人口的增加,刘备实力就会大大增强,下一步的新城、上庸一带,将提早几年变成刘备天下。

这样,曹操将面临西、南、东三面攻击,特别是马超这一路,如果潼关一失,骑兵进入中原……,不敢想像会发生什么。若再有刘备、关羽北伐,孙权在秣陵一带发难,虽说不上「四面楚歌」,也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形势不妙。当然,曹操高手也很多,比如,司马懿已经渐露头角,刘烨、贾诩、程昱等都不是平庸之辈,会拿出巧妙应对策略,不过,短期内肯定难以平息。(011)


可以。马超常败将军,害死马腾,认韩遂为父沦为后世笑柄,打败过他的又何止一人。

第一个打败过马超的是曹操。《三国志 武帝纪》: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和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反叛。曹操开始派曹仁征讨,马超等人驻扎在潼关,当年七月,曹操率军亲自征讨。一开始交战,马超取得胜利,但后来被曹操用虎豹骑夹击,将马超等人击败。曹军斩杀成宜、李堪等人,韩遂和马超逃往凉州,杨秋逃往安定,关中平定。

在《三国志 马超传》中,也有记载: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

曹操用谋士贾诩的计策,用离间计离间马超和韩遂,让马超和韩遂互相猜疑,再趁机进攻,马超遭到惨败。

第二个打败过马超的是曹仁。《三国志 曹仁传》: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马超,任命曹仁为安西将军,总督诸将驻扎潼关,曹仁率军在渭南击败马超。

第三个打败马超的是杨阜。《三国志 杨阜传》: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杨阜和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听说杨阜等人起兵后,亲自率兵出击。赵衢等人救出杨岳,关闭冀城大门,抓住马超妻儿。马超袭击历城,抓住姜叙母亲。姜叙母亲骂道:"你是个背叛父亲的逆子,你是杀害君长的叛贼,天地不容,还不早死,还有什么脸见人!"马超大怒,杀死了姜叙的母亲。

杨阜与马超交战,身上五处受伤,宗族兄弟死了七个人。最后,马超南逃,投奔张鲁。

第四个打败马超的是夏侯渊。《三国志 夏侯渊传》:使张郃督步骑五千在前,从陈仓狭道入,渊自督粮在后。郃至渭水上,超将氐羌数千逆郃。未战,超走,郃进军收超军器械。渊到,诸县皆已降。

建安十九年(214年),赵衢和尹奉等人商议讨伐马超,姜叙在卤城起兵响应。赵衢随后杀了马超的妻子,马超逃往汉中,围攻祁山。姜叙等人急忙向夏侯渊求救,诸将认为应当听曹操的命令,夏侯渊说:"曹公在邺城,往返四千里,等收到曹公命令,姜叙等必败,不能等了。"商议结束后,夏侯渊先派张郃率五千兵马为先锋,抄近路从陈仓小道进兵,夏侯渊亲自督运粮草在后。

当张郃兵到渭水的时候,马超率氐、羌数千人来进攻。但双方还未交战,马超就退走了,张郃于后收整马超军遗留器械。当夏侯渊率兵马到时,诸县都已投降平定。

而在《资治通鉴》中则记载马超因战败退走 。

这一战,虽然说是张郃率五千兵马为先锋,但是,实际上是夏侯渊指挥的,两军相遇,马超不战而退,丢了器械,因此,算夏侯渊击败了马超。

第五个打败马超的是张郃。《三国志 张郃传》: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又破马超,平宋建。

这里明确记载,张郃跟随曹操在渭南,击败了马超和韩遂,包围了安定,杨秋投降。张郃与夏侯渊一起征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氐族叛军,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

第六个和第七个打败马超的是赵衢和尹奉。《三国志 武帝纪》: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汉中。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正月,南安的赵衢和汉阳尹奉等人讨伐马超,杀掉了马超妻子,马超逃往汉中。

第八个打败马超的是曹洪。《三国志 武帝纪》: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洪击败吴兰,斩其部将任夔等人。三月,张飞和马超退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杀吴兰。

这一战,毫无疑问,曹洪率军击败了张飞和马超,取得胜利。

为什么马超打的败仗最多呢?因为马超勇而少谋,且好猜忌,也就是疑心太重,从对他父亲马腾的好友韩遂的身上,就能看到马超的疑心有多重。马超勇武,但是打仗不仅仅靠的是勇武,更多要靠谋略,马超却经常不慎重考虑,上来就打,不加以谋划,身边也缺乏一个厉害的谋士和军师,因此,总是打败仗。


这三人比曹洪,钟繇如何呢?马超韩隧起兵造反找曹操报仇,一路杀到潼关,曹操给曹洪安排死守,结果曹洪不听徐晃劝告,忍不住被骂出战,潼关背马超占领了。

马超之勇在潼关彻底的展现,许褚裸衣大战没能取胜,曹操追的割须,弃袍又是蒙面,差点丢了性命。最后,还是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隧的关系,才把马超打败的。

于禁徐晃李典三人武能比的过许褚?还是文能比曹操?如果这三个人前去,赢不了马超,而且性命堪忧!


这个要分具体情况!!于禁、徐晃、李典、马超,四人都是名将;其中!马超的表现最少,徐晃、于禁表现最多,李典英年早逝,但表现颇佳;

马超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虽有西凉铁骑之利,却也难说必胜!!

于禁沉著稳重,心思缜密;徐晃智勇双全,战术奇特;李典深明大义,处事果断;这三人加在一起,未必就不是马超的对手;

马超、韩遂与曹操对峙,从来就没讨到过便宜;贾诩离间计一出,马超、韩遂不战自败;若不是曹操北方又有战事,没时间追赶的话!马超在劫难逃;

曹操走后,马超又率领羌、胡等少数民族进攻凉州,并成功拿下凉州,杀死太守韦康;杨阜、姜叙等人与梁宽、赵衢串通,密谋袭击马超,当马超率军出城阻击杨阜的时候,梁宽、赵衢大关城门,不让马超入城;马超无处可据,只好进攻历城,最后成功拿下;但是不久后便被杨阜击败了,只好投奔张鲁;

所以!马超的这次战役,打得并不出彩;首先被曹操离间,与韩遂互相内斗,然后不攻自破,被曹操追赶,险些丧命;之后好不容易拿下城池,又被杨阜等人轻松用计击败,仓惶出逃;短短的时间内,连续中两次计谋,完全没有防备之心;

马超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行军打仗,他是个很好的先锋将军,但很难达到帅才的高度!!

于禁、徐晃、李典三人,只要兵力与曹操一样,估计凭三人的军事能力,击败马超应该不是难事;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尝试分析。

首先,曹操为什么不顾赤壁新败后的朝政动荡,亲征关陇?

因为非他不可。

第一,马超造反具有突然性。

马腾一家都在曹操手里,几乎所有相信仁孝之人都不会料到马超会造反。但是马超真的反了。不出意外,马家被满门抄斩。可是这牺牲并不是无谓的,换来的是马超以迅雷之势席卷雍凉,攻克长安。

第二,曹操在关陇没有实际军事存在。

之前,钟繇靠手腕与智慧,在关陇维持著马腾韩遂两个冤家之间的微妙平衡。实际汉廷军力是不足的,曹操对关陇的控制力也一样微弱。

因为当年裴茂之所以能平定李郭之乱,也是依靠段煨等凉州军阀,采用以凉制凉之策。

第三,曹操需要彻底根除肘腋之患。

不发动大规模征讨,不足以根除凉州问题。尤其是马韩两家握手言和的情况下,问题就更加严重。但对于曹操而言,这也是一口气解决多个问题的好机会。所以曹操必须大动员。

第四,必须快速解决。

荆州一片乱战,曹操必须抓紧解决问题,回身解决荆州问题和朝政困局。自己前往平定是最高效选择。承接下一个问题。

第五,曹操无人可用。

精锐尽在南方,让于禁徐晃等将统帅大军是不可靠的。宗族将领什么德行能力,曹操应该更清楚。

综上,曹操必须自己上。


曹操亲征都被马超杀得割须断袍,若此三人去可能命不久矣!


估计胜出的几率不大。原因是:

1、从武力值方面来看,于禁、徐晃、李典都不是马超的对手,所以会造成信心不足。很难取胜。

2、从智谋方面,马超的智谋虽说不是很高,但是和于禁、李典之辈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操不用反间计,是难敌马超的,徐晃,李典之流凭武力决不能获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