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曾有一句名言:「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绝不会向我的子民拔剑。」

这句话实际上已经概括了这个末代君主,路易十六是法国王室有史以来最为关心人民也最为仁慈的君主,无论是站在西方的普世价值观还是东方的儒家思想,路易十六都是一位知识分子心中理想的贤君,但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贤君最终导致了大革命,并彻底葬送了法国王室,导致了国家的大混乱。

(路易十六画像)

一、道德意义上的贤君:路易十六

与我们平常认知的相反,无论是写下《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托克维尔,还是当时法国宫廷的贵族教士,他们都认为路易十六是一个仁慈的人,绝非横征暴敛的暴君。

路易十六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削弱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其实当时法国贵族在政治上已经没有特权了,仅在经济上还有免税的特权,地方政府的实权早已掌握在国王任命的官员手里。路易十六废除了长期实行的劳役制,从此国家不得无偿征收民力进行工程建设,路易十六在敕令中写道:「「王国的所有道路都由最贫穷的人无偿修建,而那些真正受益最大的却是有产者,他们让穷人为他们的利益而劳动,自己却一毛不拔。

(路易十六是法国有史以来最为仁慈的君主)

在遇到饥荒时,路易十六也曾明确表示:「朕决不允许富人为非作歹,使人民缺吃少穿,强迫他们劳动却随意给些报酬。朕不容许一部分人只为了满足另一部分的贪婪而劳动。」

路易十六还是一个倡导言论自由、尊重舆论的好君主,当时卢梭等学者可以随意抨击朝政而不会受到惩罚,当时的法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氛围都比邻国德国要强得多。

总的来说,路易十六是一个体恤民情,打击贵族特权的贤君,他治理下的法国也是欧陆第一强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最后大革命没有发生在压迫最深的德国,而反而发生在了压迫最浅的法国,而路易十六本人在这个过程中处置失当、优柔寡断,最终丢掉了一切。

二、优柔寡断的路易十六

扯起法国大革命,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并非是平民,而是贵族,这些贵族里既有拉法耶特伯爵这样的理想派,也有米拉波伯爵这样阴狠的阴谋家,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他们革命的目的是要彻底废除君主立宪,彻底实行类似美国的共和制度。

对于野心家来说,路易十六打击贵族特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想趁著大乱重新夺回权力,但无论哪一派,领导者都和平民不沾边,平民只是在贵族的煽动之下才跟风革命的。可以说,革命的合法性并不十分坚固,如果路易十六处置得到,不至于落得最后凄惨的下场。

(法国大革命并非充满光辉,而是充斥著血腥暴力)

但是路易十六显得十分优柔寡断,他并不愿意镇压革命者,甚至逮捕造谣生事的也不愿意,当时民间造谣路易十六的老婆私通奥地利敌国,其实是子虚乌有,但是路易十六却不予干预。

在革命军攻下巴士底狱后,主教塔列朗让阿图瓦伯爵告诉国王说国王可以先假装和革命者议和,拖延时间,并招募拥兵,外地军队,同时以革命者的家产作为封赏来诱惑他们,从而镇压叛乱。

路易十六听后大惊失色,并说:「如果我以巴黎的毁灭为代价保住王冠,那么我的权力又有何用?」从而彻底失去了最后镇压革命的机会。

(路易十六最后给他热爱的人民送上了断头台)

路易十六最后死的非常凄惨,所谓的国民议会未经法律审判就杀害了他,在他死后,革命派自相残杀,全国大乱,外国也趁机入军法国,使得法国地位一落千丈,生灵涂炭。

路易十六的仁慈最终造成了法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动乱。

路易十六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真正成功的君主绝不可能是道德意义上的贤君,而应是一个狡诈功利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优柔寡断与无度的仁慈,最终不仅害了自己,还会葬送整个国家。


人民的名义: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路易十六是否有太大的过错,这个无从考证,毕竟我们和法国相隔的有点远,有些事情知道的会少一些,是好是坏,最终还是引起了人民的愤怒,结果就是把他送上了断头台,答案已经见分晓,不用我多说了。就像我们忘不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一样,做的惨绝人寰,说的大言不惭!我虽然是80后,但书本里写的,老师教育我们的这个没有错!爱我中华,扬我国威!这正是:世界轮回几千年,善恶忠奸总有报!至今梦里斩倭寇,踏平东京报国雠!

谢谢友友邀请!


诸位好,感谢回答。

提「怎么看路易十六」是因为今天发布的文章《为啥偏偏是法国?加入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幸与不幸》,搜索路易十六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觉得可以单拎出来路易十六,问问大家对他的看法。

有关他的事情,比如:受过良好的教育,语言和文史知识很丰富;喜欢研究机械,尤其是锁,传闻还参与改进了断头台的刀。

作为十五的孙子,11岁就成为了王储。王位坐得很稳。待他成为法王,不若路易十四晚年、路易十五时期那么奢侈,也在谋求改革,但是革命爆发于他的统治期间。

对这一点,感觉有点像明末的崇祯皇帝。当然,是弱小版的。为什么觉得是弱小版的?因为路易十六在政治上的不足、性格上的缺点要大于崇祯皇帝。(有没有哪位做个详细版的对比)

路易十六的政治不足是明显的,政策多变、因懦弱而依赖他人(比如财相、王后神马的)……平常人可以,普通贵族也可以,可是他偏偏是国王,还是一位革命前夜国家的掌权人,这些错误就很致命了。

而且,让人觉得矛盾的一点是:大革命之前,路易十六尚能谋划改革(但是屡屡失败且没有实质效果),之后,却成为了顽固的皇权拥护者。如此地矛盾……而且,真的不愿意放弃皇权立场,早点溜出法国也行啊,欧洲有多少次的流亡国王和贵族,不差他一个,而且后续波旁王朝还有流亡的皇族,他偏偏等到了时机已经逝去的时候才谋划出逃,结果被抓回去。

另外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是,他帮助了美国独立,连自由女神都是法国赠送的。但是,这件事值得吗?一位国王,可以出兵援助他国,比如明朝之于李氏朝鲜。但是就战争之后法国政府破产来看,路易十六明显没有对法国的形势有正确的估计。

但是,路易十六在临死前,却又表现得十分地与众不同:我清白死去。我没有犯我被指控的任何罪责。我原谅所有把我送上死路的同胞。我祈求上帝,法兰西从今以后永远不要再有流血。大概,他爱的是波旁家族下的法兰西……

综上,感觉路易十六的政治素养是不合格的,虽然做了有利他国他人的事情。但是剥离了国王的外衣,仅从个人的修养和品性考察,他又并非那么地不可取。总之,看完有关他的内容,觉得他还算有点复杂的人物。

介绍到这里,欢迎评论和作答,欢迎个人观点的表达,讲讲诸位眼中的路易十六。感谢!

头条号:明白人,手更原创、长期更新,讲述中外古今人文趣事,欢迎关注,期待互动~


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我只讲讲喜欢锁匠活、用自己发明的无痛断头台切下了自己头颅的路易十六。

1774年5月,20岁的路易十六被推上法兰西王座,但他面对的是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帝国,每年仅偿还利息就要消耗国库收入的一半以上。

然而,面对国内日趋紧张的形势,路易十六依然沉迷于自己的「老本行」,那就是对摆弄一些小机械以及锁具十分著迷,人称「锁匠国王」。

他无心治理朝政,为了自己的爱好,还在凡尔赛宫建造了一间全法国最高级的五金作坊,整日与锁匠们打成一片。他把锁做成活泼可爱的鲤鱼、松鼠或鸭子形状,扭动「松鼠」的钥匙,「松鼠」会频频点头,摇尾乞怜。于此,人们纷纷用各种锁来巴结他,朝政日益颓废。

路易十六整日研究制造工艺,后来他发现断头台的铡刀在使用过程中,刀刃容易卷刃,于是立即召集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他建议将铡刀改成三角形,并亲自修改图纸,在他的五金作坊打造成功。经过改进的断头台,效果确实好。

图注:路易十六与他亲手改进的断头台铡刀。

戏剧的是,路易十六万万没有想到,改进铡刀不到半年时间,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运动在1789年7月14日拉开了帷幕。

高超的制造工艺及制锁技巧无法挽救他的王国。路易十六很快以叛国罪被推上了自己改进的断头台。

这里,咱不得不吐槽一下:人家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个锁匠,却非要把人家推上王位,这是想低调都不行啊!难道是天降将大任于锁匠么?!

图注: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剧照)

1793年1月21日,是处死路易十六的日子。

这天,断头台戒备森严,数千名士兵围住刑台。上午10时,囚车来到刑场,路易十六被推上刑台,刽子手试图绑住他的双手,被他拒绝。站在他身边的神父劝他:「主耶稣受难时,也是被绑住双手的。」路易十六无奈,只得让刽子手绑住双手。

行刑时,神父念道:「圣路易之子升天了。」临死之际,路易十六大声念道:「我祈求上帝,在流干我的鲜血后,法兰西从今以后永不再有流血。」随即,他的头颅被切下。


路易十六于1754年8月23日出生于凡尔赛,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被处决,也是我们熟知的旧制度政体——即波旁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在位时期为1774年到1792年。同时他也是最后一位居住于凡尔赛宫的国王。路易十六其实某种程度上跟明朝的崇祯皇帝有那么些相似之处。

路易十六即位时,旧制度的没落十分明显,法国社会矛盾已非常尖锐。也曾力图进行改革以扭转颓势,特别是缓解日趋严重的财政困难。比如说当时他一即位就认命了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尤其是财政总监杜尔阁。杜尔阁本人又是重农学派经济学家,主张实行经济自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由于路易十六无力顶住宫廷内顽固派的压力,于1776年将其免职。继任者是瑞士银行家内克,也因改革问题被免职。此后两位财政总监卡隆和布里埃纳都不是改革者,但他们也在努力改善财政状况,却早已是积重难返。

对外方面,在因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消耗巨额军费之后,路易十六又于1786年同英国签订贸易条约。根据条约,法国大幅度降低英国工业品进口税,英货迅速充斥法国市场,造成法国生产萎缩,于1787-1788年发生经济危机。与此同时,粮价大幅上涨,财政危机进一步加深,旧制度已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1789年,巴黎发生动乱,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

路易十六性格优柔寡断,又有一定的保守倾向。大革命时期暴力充斥,把他处死其实也是件悲剧,但也是不可避免的,如同罗伯斯庇尔说的: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需生。抛开政治不谈,他热爱地理和海洋科学,发起和资助了多项远洋航行和科考探险活动。狩猎是他最喜欢的消遣,在每次郊游狩猎结束时,他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自己的狩猎成果。打猎之后,他喜欢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并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他还喜欢手工技巧、制锁、制表和建筑制图。


路易十六是法国昏庸无能的国王,他不理朝政,只沉迷于打猎和修锁,当时法国人戏称其为;「我们的修锁国王」。由于其与王后玛丽(奥地利皇帝的妹妹)挥霍无度,奢侈成性,弄得国家一贫如洗,加上他统治期间法国又闹饥荒,法国终于爆发了革命,这使他成了二面人,一面表示拥护革命,一面与奥地利等欧州各国反法势力勾结,镇压法国革命,后事情败露被抓。法国于1792年9月成立了共和国,废除了君主制,在激进的雅各宾派要求下法国的国民大会于1793年1月21日将路易十六押上了断头台。总之路易十六是个昏君,他被送上断头台是咎由自取。


路易十六是法国昏庸无能的国王,他不管朝政只沉迷于打猎和修锁,被法国人称为《修锁国王》,由于其与王后玛丽(奥地利皇帝的妹妹),挥霍无度,奢侈成性,弄得国家一贫如洗,又闹饥荒法国人终于爆发了革命,他成为二面人,一面表示拥护革命,另一面与奥地利等州各同反势力的勾结,镇压法国革命,后事情败露被抓,法国于1792年9月成立了共和国,废除了君主制,在激进的雅各宾派要求下,法国的国民大会于1793年1月21日将路易十六押上了断头台,是个昏君。


路易十六是一个愿意与人民妥协的国王,但是却碰到了一个绝不可能与其共存的雅各宾革命党。这就叫做历史。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相信只要推翻帝制就会解决一切问题。大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褒贬不一。现在的人应该懂得了,打倒与建设不是一回事。究竟如何评价路易十六也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假如把大革命搬到今天,也许法国人民不会走老路,包括对路易十六处置的态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