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好,虽然汉宣帝在霍光死了之后灭了霍氏一族,但是如果没有霍光的话,汉宣帝还真不一定能当得上皇帝,汉宣帝刘询的祖父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当年因为受江充的迫害,刘据起兵造反,失败后自杀,与他一起自杀的还有刘询的父亲刘进,刘据一脉仅剩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刘据死后,由于没有了太子,汉武帝其他的的几个儿子跃跃欲试,都想当太子。

由于齐王刘闳早死,其时最有希望的继承人应该是汉武帝和李夫人所生的儿子刘髆,汉武帝对李夫人极为宠幸,而且他的舅舅是大名鼎鼎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所以当时刘髆成了最有可能的接班人,结果在李广利远征匈奴的时候,他和丞相刘屈牦诅咒汉武帝,谋立刘髆当太子的阴谋被人告发,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被灭族,刘髆也受到牵连,就国昌邑,彻底与皇位无缘。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一个好勇斗狠、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都不受汉武帝喜欢。结果汉武帝却选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承皇位,是为汉昭帝。

并选了霍光、上官桀、金日䃅和桑弘羊辅佐他,汉昭帝继位后,在霍光等人的辅佐下,「盐铁会议」的召开,废除了汉武帝时期一些过于苛刻的政策,罢不及之官,减轻了赋税,扭转了汉武帝末年的颓势,使国家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汉昭帝在位期间,一味专任霍光,事皆决于霍光,故终汉昭帝一朝,形成了霍光专权的局面,公元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突然英年早逝,生前并未留下子嗣,谁继承皇位的问题摆在了辅政大臣面前,谁来继承皇位?汉武帝的儿子辈燕王刘旦因为公元前81年参与上官桀和桑弘羊造反,被发现后自杀。

只剩下广陵王刘闳了,这位大哥看到他哥哥刘旦的下场,乖乖的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选择了低调,结果在汉宣帝刘询继位后还是因为谋反自杀,所以汉武帝儿子辈是没有合适人选了,再看他的孙子辈,关系最近的当属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所以霍光迎接刘贺入宫,但是由于刘贺触动了大将军霍光的利益,仅仅27天就被废除,下一任皇帝找谁哪?幸运的光环落在了刘询的头上,这是一个苦难而又幸福的孩子,幼年时遭受了家破人亡的巨大苦难,刚过满月就被投进监狱,但是冥冥之中,又有很多人帮他,善良的丙吉将刘询抚养成人,可以说没有丙吉就没有汉宣帝。由于丙吉在霍光门下任职,霍光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刘询的存在。霍光之所以选刘询大飞哥认为有这两个原因:

一、由于刘询从小长在民间,身后没有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便于控制。

二、刘询的曾祖母皇后卫子夫,是霍光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的亲姨母,当年霍去病把霍光带在身边培养,以卫青为首的卫氏家族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照顾他,可以说没有卫氏一族,就没有他霍光的今天,于公于私霍光都会选他。

继位之初的刘询深知霍光权势滔天,刘贺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所以他选择隐忍,事皆决于大将军,就连霍光的妻子显毒杀自己结发妻子许平君,他都能忍,一个人真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不能忍得,终于,在霍光死后,霍氏因谋反被灭族。

但是汉宣帝依然很尊敬霍光,并将他列为麒麟阁二十一功臣之首,可见霍光在汉宣帝心中的地位,霍光是权臣,也是一个功臣,没有霍光可以说就不会有他刘询的今天,汉武帝那么多子孙选谁不行,作为一个罪臣的后代,其实刘询确实没有什么优势,他的祖父刘据起兵叛乱,虽然是蒙冤受屈,但是子弄父兵,确实是大逆不道。所以霍光选他继承皇位,是他的幸运,也是西汉帝国的幸运,也算是给酒泉之下的故太子刘据一个交代吧。

我是大飞哥,欢迎关注我!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昭帝死后无子嗣,霍光主持选小皇帝,几经周折,删除了年纪大一些和背后势力大不好控制的几个皇亲国戚如昌邑王刘贺等人后,选中了几无背景又出身贫贱的刘病己也就是汉宣帝。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 。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如果如果没有霍光,汉宣帝是不能当上皇帝的。


没有霍光,汉宣帝当不上皇帝。

若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只需要知道两件事儿即可:1,武帝死后,军政大权决于霍光。2,刘贺被废,刘询被立,与霍光得决定分不开。

1:汉武帝死前,决定了四位辅政大臣,他们是霍光(大将军)、金日䃅(车骑将军)、上官桀(左将军)、桑弘羊(御史大夫)。根据汉代军衔,大将军大于车骑将军大于左将军,且,大将军是国家最高军衔,所以霍光是当时的实际决策者,《汉书 霍光金日䃅传》也说: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这里的帝,指汉昭帝。

2:在查阅《汉书》时,可见这么一段话: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未央宫。光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群臣皆惊鄂(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大意是,霍光发现刘贺行为不检,生了废立之心。霍光先私下跟车骑将军合计,得出个统一想法后,才叫了文武百官议论,如前所述,大将军、车骑将军乃一国最高的两个军事首领,抱起团来力量更大。而此时,包含丞相、御史在内的百官态度竟然是「不敢发言,唯唯诺诺」。足以说明,废刘贺是霍光动议,这才有了讨论刘询该不该继位的必要性。

霍光在话语权、提议权、决策权上,都占据主导,所以没有他,宣帝几乎不会被立,历史走向没准会是:刘贺在位几年,百官怨声载道,有的渐渐产生不臣之心,广陵王刘胥伺机篡位,或成或败。

人生太短,读点别人的人生。我是青简拂尘,关注我一起读历史吧。


水一白认为如果没有霍光,汉宣帝做不成皇帝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非常大的。

霍光虽然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可以说他是权臣,也可以说他不学无术,甚至可以说他纵容妻子,但是至少霍光是个忠臣。如果霍光真的不是个忠臣,凭借他当时的权势,动用手腕,随便选个傀儡皇帝远比用汉宣帝要好得多。经常看到有人说汉昭帝是被霍光害死的,可是汉昭帝死后,霍光有得到什么好处么?实际上并没有。

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来看汉宣帝能成为皇帝的基础,首先是汉废帝昌邑王刘贺能先做皇帝、而后被废。是不是换了霍光就不会选择刘贺了呢?事实上,任何一个权臣在这个时间段都会选择昌邑王刘贺,因为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汉昭帝死后,正常的选继承人思路都是在汉昭帝的兄弟和子侄之中选,当然儿子是首选,不过很不幸,汉昭帝并没有儿子。那么可选择性就只剩下兄弟和侄子了。

这个时候,汉昭帝还真的有一个兄弟活著,那就是广陵王刘胥,可刘胥这个人怎么说呢?用当时的话说是「不守法度」,用现在人的视角就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身高体壮,喜欢空手斗野兽,力能扛鼎。当初戾太子死后,汉武帝重新选择太子人选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他这个四儿子,所以现在汉昭帝死了,自然也不大可能会选广陵王刘胥。

那么,汉昭帝的侄子之中可选择性多么?实际上并不是。

戾太子刘据家族只剩下刘病已一个了,刘彻的二公子刘闳早死无子,老三刘旦在昭帝一朝刚刚因谋反自杀,他的儿子自然是不能选了,老四刘胥儿子倒是挺多,有六个,可刘胥这个爹还在,他们的被选举权也就丧失了,所以最后选来选去,只剩下老五刘髆的这个独子现任昌邑王刘贺了。

所以说,不管哪个权臣来选,是不是霍光,刘贺是肯定要当皇帝的。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霍光有魄力废刘贺,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开大臣废帝的先河,其他人敢不敢?愿意不愿意。毕竟皇帝好玩,对权臣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反正你玩你的,我「帮」你治理国家就是了;你如果要是轻举妄动,我吓唬唬你,也就是了,回头再派几个严厉的老师教育你,这也就是一般权臣的做法了,真要说废皇帝,真就未必,殷商伊尹可也不是那么好效法的。

刘贺不被废,自然也就没有宣帝什么事儿了,所以,如果没有霍光,汉宣帝真的就是有很大可能一辈子呆在民间,跟许平君俩双宿双栖了,除非那个权臣跟霍光一样,有这个胆识把皇帝给废了,然后又碰巧听从了。


问题需要先从汉武帝的后事安排说起。

汉武帝刘彻在世时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即少子即位,老臣辅政的政治体制。但是这一安排破坏了汉朝的传统祖制,首先是传统的嫡子或者庶长子继承制度被破坏,成了少子即位;其次是内朝干预控制外朝,破坏了君主指挥外朝的传统;贤臣辅政的举措也破坏了汉朝亲疏相制的辅政传统。从此,汉朝进入了一段动荡不安的调整期。那么,汉宣帝即位初期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武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在霍光、金日䃅、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辅佐下开始理政。此后辅臣争权,燕王刘旦意图政变,内乱遂生,刘弗陵在霍光等人支持下,杀桑弘羊、上官桀等对手,平定内乱,开始专任霍光,在位十三年,于前74年病逝,年仅二十一岁。

由于汉昭帝无子,在霍光主持下,昌邑王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承袭皇位,结果刘贺在位不足一月,由于理政思路与霍光相左,霍光以其荒淫无度为由,把刘贺废黜,史称汉废帝。此时的霍光及其家族可以说上掌权摄政,权倾朝野。

说完背景,那再说说汉宣帝的出身以及霍光与汉宣帝关系。各位就应该能知道离开霍光,汉宣帝能不能即位了。

刘贺被废后,霍光又尊立汉武帝之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元平元年(前74年)汉宣帝即位,到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这一时期恰恰是汉宣帝与霍光权力博弈时期。

汉宣帝虽然是汉武帝曾孙,但是受其祖父卫太子的牵连,以庶人身份由官府扶养成人,被霍光扶持后以汉昭帝继承人的身份得以即位。但是刘询的合法性、正统性,都有很大欠缺,既不是兄终弟及,也不是父死子继,并且他还是庶人身份。正是于此,对霍光威胁不大,也就将其列为了扶持目标。而汉宣帝即位后也知道自己的出身,是处处尊重霍光,还施恩刘姓宗室,以期得到认可支持。

刚刚即位的汉宣帝深知霍光之权势,初登大宝,缺乏安全感,还想稳固自己的地位,扩张权力,毕竟霍光在铲杀上官等反霍集团后,是权倾朝野,安插亲信,生杀任情,废立两帝。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故作姿态,表示要归政养老,宣帝洞悉其意,又是表扬,又是赏赐的。不过霍光虽大权独揽,为表示自己不专断,在形式上仍让汉宣帝主持朝政,并给予其一定尊重。但是二人在暗中的权力博弈相当激烈,汉宣帝扩权手段绵软细密,对霍氏家族严加防范,同时又在霍光在世期间保持了斗而不破状态,为自己后来掌权赢得了时间。

结论不言自明,如果没有霍光的支持与许可,刘询是难以有机会入主大统,继承皇位的。


不能,那时候霍光把持朝政,一切立废都由他说了算,再禀报太后,走流程,所以他看中谁,就是谁,前有刘贺,发现他有野心,不好控制,27天就把他废除了,又选中了宣帝……这是命运的安排,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