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克塽要求将郑成功遗骨迁至故乡,康熙帝首肯,同意以礼安葬,并手书挽联。「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郑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这里讲的四镇是南明江北四镇,分别由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镇守,其中二刘背主,黄得功宁死不降,力战后自尽。高杰被叛将诱杀。虽然高杰和黄得功没有投降,但窝里斗的最狠,几乎是不死不休的也是他俩,所以可以说四个人都有二心,两个贰臣,另外两个行事并没有把南明朝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黄得功算是其中相对来说比较干净的了吧。

初期郑成功凭借金门、厦门,以此为基地希望北伐收复大明故土,连南明诸王都无寸土可守,逃的逃,死的死,那时候郑成功还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中矢志不渝的抗击清兵,这种忠贞和勇猛都是值得夸赞的。当然,康熙帝的挽联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我就省略了,毕竟阵营不同,而且另外一层意思是必须要有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郑克塽投降,康熙可以优抚,如果郑成功是胜利者会给康熙活命的机会?再者,天下初定,康熙朝还有不少前明旧臣,把郑成功捧得太高,这些人的情绪如何安抚呢,夸赞太过会给人一种错觉,你康熙也要我造反以证明自己是有骨气的忠臣?

这副挽联对郑成功的一生做了很好的概括,再说他过世前的一段时间: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后的当年就去世的,年仅38岁,正值壮年,去世的原因到现在还有诸多猜测,有的说是因为接二连三的精神打击加上日常军务繁劳造成郑成功心力交瘁,区区小病就能夺去生命,有的学者则说他是死于毒杀,各有各的道理,又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据。

在他死前,为何要下令处死自己妻子和儿子?

为什么说郑成功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这就是其中之一:

永历皇帝被杀,无从尽忠;

与父郑芝龙暗通书信,清廷察觉,遂杀其父,无从尽孝;

反攻大业受阻,遭受挫折;

麾下叛将,挖其祖坟,愧对列祖宗亲;

最后就是郑经的乱伦不孝。

所谓乱伦之说,其实并站不住脚,乳母也只是个职业,并无血缘、亲眷关系,何来乱伦,虽然尊孝乳母的事例也很多,但并非必然,也没有规制。

郑经娶的正妻,是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敢打敢拼作风彪悍,她自然是不会打仗,所说的状态是在家里,家有悍妇的郑经是不敢跟父亲提出来休妻的,又实在无法容忍,苦闷异常,所以勾搭上了四弟的乳母,乳母陈氏还产下一个婴儿。

岳父唐显悦斥责郑成功:「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饱受打击的郑成功听说郑经此举,暴怒之下传令郑泰要求他将负有管理责任的妻子董酉姑、儿子郑经、乳母陈氏、所产婴儿全部杀掉,郑泰是郑成功的兄长,对自己人无法下手,只是应付差事杀了陈氏母子,在交令时苦劝郑成功放过董酉姑母子(其实当时要是杀了董酉姑,施琅未必造反),郑成功不允。

这件事最终引发了「兵变」,郑泰无法下手,郑经也无法从容赴死,董酉姑更是自觉冤枉,因为她也极其反感郑经和陈氏的事情,但是他俩瞒的挺好,董酉姑事先也不知道,现在要掉脑袋,董酉姑自然不干。

于是,一个传闻火速在大营蔓延,郑成功军纪极严是众所周知的,凡抗命不杀的都要问罪,众将也觉得冤枉,你自家事我们怎么处理,把你老婆孩子杀了,等你消气了我们还活么,家事自己处理,干嘛拿我们当出气筒,反正里外不是人,所以就推选人望较高的郑泰当首领,集体抗命。

面对这些,郑成功再也无法承受打击了,一病不起,在那种你死我活的状态下,他病死、毒死都有可能,概率都很大:

郑成功有一亲信,是清朝降将马信,不知为何郑会如此相信他,清廷当时已经控制全国局势,一个投降大清12年的将军为何反叛,这很难说,虽然借口可以很多······

马信向郑成功介绍了一位名医,这位医生看了说是没什么,只是中暑,开副药就走了。而民族英雄郑成功服药后当晚也走了······(5日后,马信死)

对于马信只是怀疑,没有实据,但他的功劳是有实据的,收复台湾,马信自请先锋,身先士卒,为夺取台湾城,收复全台湾做出了极大贡献。

「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六年。今日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

无君可忠,无父可孝,事业受阻,众叛亲离,郑成功带著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生前筹谋的最后一件事是出兵菲律宾,为华侨报仇,后来郑经也曾想过出兵菲律宾,里应外合的条件具足,可惜后因驰援耿精忠致使计划再次搁浅。


对于郑成功大家都不陌生,他在1661年率领数万部将,大小船只数百艘登陆台湾,在高山族的帮助下,击败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了台湾,他是人人敬仰的民族大英雄。

但是他这个人在有些事上也是个悲剧。

第一,郑成功曾经拜江浙名儒钱谦益为师,钱谦益还给郑成功起了字「大木」,意思就是栋梁之才的意思,但是钱谦益这个人了?纳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为妾,然后清军打过来的时候,他说要投河自尽,可是脚丫子刚刚沾水又赶紧上来了,说水太凉了,然后投降清军。

第二,郑成功的亲爹是郑芝龙,曾经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并于当年七月改元「隆武」,但是清军打到江南的时候,郑芝龙也投降了清军,郑成功的母亲自杀。

亲爹和老师都投降了,够悲剧了吧,然后我们还要接著说一件事,那就是郑成功在去世前,还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常言道虎毒不食子,郑成功为何这么做了?那是因为他这个儿子郑经乱伦不孝,惹了众怒了。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是原配夫人董王妃生的,也就是世子了,然后娶了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女儿,是父母之命下的政治联姻。

郑经就有点不乐意这门婚事了,

然后他居然和五弟的奶娘好上了。

说句实话,古时候纳妾还是很寻常的,但是这个找乳娘还是有点不好听,多少还是有点乱伦的意思了,更何况接著还影响了正室的地位,让他的老丈人兵部尚书唐显悦非常不满了,怒气冲冲给郑成功写了两封信。

为啥唐显悦会不满了?

因为这个乳娘陈昭娘还生下了孩子。

一般来说,郑经要是逢场作戏或者纳妾应该都不会得罪岳父唐显悦的,但是他不仅和乳娘在一起了,还生下了长子郑克臧,这个就非常不好了,因为唐显悦的女儿都还没孩子了,要是再不管的话,以后搞不好就是这个郑克臧继承做世子了,那正室不仅没脸面更没地位了。

唐显悦连著给郑成功写了两封信,措辞越来越严厉:「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加赏赉。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啥意思了?说你郑成功任由儿子这样乱来都不管,家都管不好,莫非还能治理国家。不仅讽刺郑成功,还威胁要断了粮草等补给。接到信后,郑成功气得半死,要是被断了粮草,自己就很被动了,怪来怪去,还是怨自己的儿子郑经太不争气了,于是他拿出自己的金牌令箭,下了命令,让郑泰(郑成功的哥哥)与洪旭两个将军去杀了董王妃、郑经和陈昭娘母子,这道军令也很严厉了。

接到军令后,两个将军很为难,先不说郑经如今也有权势,这杀郑成功的儿子和夫人可是大事了,要是那天郑成功后悔了还不得怪罪他们两个人,想来想去,他们就杀了乳娘陈昭娘母子,然后去复命了,这件事情也平息过去了。

兵部尚书看乳娘母子都已经被处死,也就很满意了,他写信的目的也就是除掉威胁自己女儿地位的人,可不是真要女婿的命,女儿做寡妇也不是他要的结果。

毕竟是自己的长孙辈被自己下令处死了,郑成功的心里当然还是郁闷的,一天天病情加重了,一年之后便在台湾病逝。

多年后,康熙皇帝认为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也是英雄,下令将他们父子的灵柩运会安南安葬还写了挽联,也算是叶落归根了,结局还算好,总算是回家了吧。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说来说去,最无辜的还是乳娘母子,

成了权势争夺的牺牲品,死很冤。


明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让他哥哥郑泰到思明州斩杀其儿子郑经,命令内容不但是杀郑经,连郑经的母亲也就是自己的妻子董氏与郑经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一并斩杀。

这个命令不能不说相当过分,郑成功之所以下此命令,是因为儿子郑经做了一件荒唐事:这年,十九岁的郑经已经结婚,他娶了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两人关系并不和睦,郑经遂与四弟郑睿之乳母陈氏私通,生下一子,郑成功本来因为得孙甚喜,但是台湾的士大夫阶层一致认为郑经此举是乱伦,亲家唐显悦更来信火上浇油指责郑成功治家不严何以能当一方之主。

因为这几个因素叠加,郑成功恼羞成怒,于是有了前述杀死妻子儿子孙子的命令,但是接受这个命令的郑泰等人觉得董夫人和少主郑经怎能杀害,于是提议仅斩陈氏及其子复命,郑成功一意孤行坚持不允,于是发生诸将联合抗命事件,唯一愿意遵从郑成功命令的周全斌被诸将抓了起来。

这个抗命事件加上当时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郑成功数种痛心的事情一起汇集,使得健康恶化,遂于当年五月初一日病逝。

郑成功的这个处死自己妻子与儿子命令当然事出有因,但是无论从哪个意义上都是一个乱命,能够发出这个命令,其实说明当时郑成功的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问题。

不过,这个命令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郑成功虽然出身武装海商集团世家,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希望自己家族逐渐呈现出遵守儒家伦理的面貌,从而确立某种合法性,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反应可以说非常过激。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曾收复台湾。但是,他在临死前,却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董王妃和儿子郑经,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郑经。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他与当时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结婚了。很显然这是一场政治婚姻,这在当时也很正常。

但是郑经却又和他五弟的乳娘陈昭娘在一起瞎搞,而且最后陈昭娘还怀孕了,之后她就生下了郑经的长子郑克臧。而此时,作为郑经正妻的兵部尚书的女儿对此早有不满,就告诉了她的父亲。

这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他们双方都是为了利益。郑成功当时已是延平王,郑经就是世子,他会继承郑成功的爵位的,而接下来继承的就是郑经的长子。

兵部尚书本以为自己的女儿可以生出郑经的长子,结果却被陈昭娘抢了先。所以兵部尚书听到后当然很生气,就告诉郑经要他杀死陈昭娘,这件事就算了,但是郑经仍是我行我素。

而当兵部尚书得知陈昭娘生下郑经的长子时,开始著急了。他非常生气,写信骂郑成功治家不严,何以治国。

郑成功就派人去杀了陈昭娘和郑克臧,但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音信传过来。当时郑成功正忙于和清军周旋,并没有顾及那么多。

后来兵部尚书又一次写信来大骂郑成功,并威胁他如果事情不处理好就断了他的粮草。郑成功又身染重病,深感绝望。当时郑成功急需南明小朝廷的支持,可是乱伦事件却使他与唐显悦的政治联盟岌岌可危。

郑成功为了巩固自己与兵部尚书的政治联盟,和自己的地位,就派人去把董王妃,郑经,陈昭娘和郑克臧杀掉。

但他的手下看到要杀的人,觉得郑成功只是一时气急,并不是真的想杀人,在郑成功的紧逼下,最后只好把陈昭娘杀掉复命。不久之后,郑成功含恨而终。

俗话说,血浓于水。但是,利却浓于血。当唐显悦得知自己的孙女婿和乳娘乱伦后,只是劝他把乳娘杀掉,但当他得知陈昭娘生下世子后,他坐不住了。为什么?因为自己外孙的世子之位不保了。

他没有关心自己的孙女生活得幸福不幸福,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能不能保住。同样的,在兵部尚书唐显悦以断绝粮草相逼时,郑成功的选择是杀掉自己的妻子、长子、长孙。

如果与唐显悦的政治联盟破裂,那么自己的利益就会岌岌可危,而且郑经在厦门也有属于自己的势力,撼动他实属不易,所以,他就选择把他们杀掉。然而,他的部下并没有执行他的命令。

当时郑成功已经属于山穷水尽之时,他的身体也非常不好。部下料到他不久之后就会去世,所以并没有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由此可见,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是谁,很多人都认为利益都是最重要的。人们关注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当有人挡住自己的利益,无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铲除。

战国时期张耳陈余开始为刎颈之交,后来为了利益,二人反目成仇。

这种现象,古往今来并不少见,人们为了利益而伤害自己最亲的人。所以说,一代英雄郑成功在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儿呢?一是为了脸面,二是为了利益。


郑成功

刚成功作为明朝末期清朝的初期一支反清复明的最强大力量,郑成功的是一个民族的英雄。他收复台湾,他的家族也是非常的庞大,在台湾也是一个名门望族。明朝时期的钱谦益评价郑成功:「声调清越,不染俗氛。少年得此,诚天才也。」可见对其的评价之高。

为何处死妻儿?

自古常言道:」虎毒还不食子,郑成功竟然杀害自己的儿子和老婆。「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之前为了表示出自己反清复明的决心,便将自己的老婆跟孩子留在了前线。当然郑成功离开的这段日子,他的儿子郑经也是没有让他失望。他跟他四弟的乳娘睡到一个被窝里面,在郑成功回来之前给他爹整出了一个孙子。

当时正经也是在郑成功的做媒下娶了明朝的兵部尚书的女儿,这个郑经明媒正娶的妻子竟然还比不上一个乳娘,刚开始郑经的妻子也没有说啥,强忍著委屈,但是有了这个孩子之后就不行了,毕竟涉及到了郑家的天下以后是要交在谁的手里,郑经的妻子就回去告诉了父亲,这下郑成功免不了一顿挨骂,并说郑成功:家事都无法的驾驭,如何可以反清复明。「

当时的郑成功也是遇上了很多的事情,他爹偏要去向清军投降,最后被清军所杀。朱由樃出逃,也很快被吴三桂在云南昆明用弓弦勒死,遇上这么多事的郑成功难免心情会很差,刚好自己的妻儿就过来撞起了枪口,这郑成功一生气便下令斩首妻儿。可是郑经的大伯也没有动手,最后郑成功活活的被气死。

郑成功是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父亲郑芝龙,早年因从事海上贸易(一说做海盗)而发家致富。

并组织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虽然是日本人,但郑成功的母亲也颇有气节。

公元1646年,郑芝龙降清后,45岁的田川氏遭清兵凌辱后自缢身亡,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率领父亲的旧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抗清。

1661年四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自己率领将士攻打台湾。

但是,就在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的第二年,年仅39岁的他却突然猝死。一代名将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郑成功在临终前,曾下令处死妻子和儿子等一干人,这是为什么呢?

起因在儿子郑经身上,这个叫郑经的儿子,其实一点也不「不正经」。

郑经的原配妻子是隆武时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由于两人属于政治婚姻,感情一直不好。

不喜欢大家闺秀也就罢了,郑经不知道怎么与五弟郑智的奶娘勾搭成奸,并生下了儿子郑克臧。

为了让父亲承认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孩子,将郑克臧说成是侍妾之子,上报给郑成功。

郑成功闻报大喜过望,年近不惑喜得王孙,自然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儿,准备对郑经大肆赏赐。

远在台湾的郑成功虽然被蒙在鼓里,但唐显悦却对一切心知肚明。

为了替孙女打抱不平,唐显悦修书一封,将详情悉数告知郑成功,且流露出责备之意:「三父六母,乳母亦居其一。

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而篑赏。此治家不正,安治国乎?」

郑成功本为一代儒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法严峻。更重要的是,南明政权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不团结,派系太多,矛盾太深。

而郑经这样做,明显就是制造矛盾。矛盾太深,大家离心离德,怎么可能实现复兴明朝的希望呢?

儿子做出这样大逆不道、违背伦理的事情,与母亲的监管不严也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郑成功得知消息后,极为震怒,随即命令远在厦门的手下洪旭和郑泰将妻子董王妃、儿子郑经、以及乳母和她所生的孩子就地正法。

但郑泰和洪旭等人都不忍下手,此事也就作罢。

复国无望,儿子又做出这样败坏门风的事情,偶感风寒的郑成功气恨交加,很快就去世了。


郑成功英年早逝,遗命处死妻儿,实属无奈。主要还是其子郑经的做法太过荒唐,不除之无以振军威,不除之无以聚人心。

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风云人物,也是反清复明的中流砥柱之一。1646年,22岁的郑成功起兵反清,开始了戎马的一生。从此以后,郑成功与清兵周旋于闽粤沿海一带,成为了东南最强大的反清武装,曾一度派兵由长江攻入南京。

1661年,清朝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陆地,郑成功及东南反清势力被迫退守金门、厦门等沿海的几个小岛。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带领两万多名将士远征台湾,进攻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者,试图建立新的反清落脚点。

郑成功出师以后,用了九个月的时间,才完全打败荷兰殖民者。而这个时候,留守金门、厦门的郑成功长子郑经,在郑成功攻台期间,不思整顿兵马,反而与弟弟的乳娘陈昭娘私通,并生下了儿子郑克藏。

郑经与乳娘私通并生子的事情,在金门、厦门传得沸沸扬扬,严重影响了军心,也影响了明朝遗民对明郑的信心。不久,郑经与乳娘的丑事,传到了远在台湾的郑成功耳里。

由于郑成功为复兴明朝的操劳,攻下台湾以后,郑成功已经患病。当郑经与乳母乱伦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郑成功急火攻心,不久就气死了,时年39岁。一代英雄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实在令人唏嘘。

郑成功临终前,为了稳定军心、民心,命名心腹将领于金马处死郑经、陈昭娘二人,并一并处死他们苟且所生的郑克藏。此外,郑经之母董王妃由于疏忽管教,也被列入了处死之列。

不过,对于郑成功的命令,留守金厦的郑泰、洪旭等人拒绝执行,放过了郑经。此后,郑经宣称沿袭郑成功的爵位,取得了明郑在金马、厦门的统帅大权。

郑经继承爵位以后,由于郑经的斑斑劣迹,明郑迎来了第一次较为严重的分裂。1622年,即郑成功去世的第二年,在台湾的黄昭、萧拱辰等人以郑经气死郑成功为由,拥立郑成功的弟弟郑世袭为延平监国,明郑从此一分为二。

为了对抗郑世袭,郑经与清朝和谈,以称臣的方式请求清朝的支持,同时派金门、厦门的主力将士全力进攻台湾的郑世袭。后来,郑经虽然打败了郑世袭,夺取了台湾,但是明郑的实力在内斗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此外,由于郑经全力进攻台湾,导致后方空虚,清军趁机攻下了金门、厦门,明郑在沿海的较大的据点再也没有了。明郑的灭亡,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基本注定了。


还好郑成功只是「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郑成功作为明末清初反清复明的最后一支有生力量,在很多方面都执行著明朝的规矩,郑成功要杀自己的儿子,而且是他很看重的大儿子郑经,就是因为郑经干了件没屁眼子的事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大英雄,就郑成功本人来说,他的家族在明末清初也是个大家族,大家族一方面可以成大事,但也难保不出什么乱子,比如说郑经,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前,把他留在了福建前线。

为了表示反清复明的决心,郑成功把老婆孩子都留在了福建前线,但是前线战事还没吃劲到要命的地步,郑经就办了一件要命的事情,他跟他四弟的乳娘睡到一个被窝里面了,郑经还是比较能干的,趁著他爹在台湾的功夫,给他生了个孙子。

关键是郑经早前就在郑成功的做主下娶了明朝兵部尚书的千金,一个大家闺秀,郑经的老婆开始还受得了委屈,但娃儿生下来就淡定不下来了,毕竟郑经是要接他爹的班的人,早晚有一天郑成功打下的江山,那都是要给郑经的,郑经给谁?

明摆著嘛,照当时他的正宫妻子不受待见的劲,肯定给了那个私生子,这大千金就给她爹兵部尚书说了,这一说还要紧,放著大家闺秀不生娃娃,找了个野女人生猴子,就告诉了郑成功,而且用文人特有的傲气狠狠地臭骂了郑成功一顿,说他连家庭都管不了,怎么可能完成反清复明的大业!

郑成功本来就很敏感,当时他的爹非得投降清军,很快就被杀掉,逃到缅甸的皇帝朱由樃也很快被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据说用弓弦勒死,郑成功心里正堵得慌呢,郑经又出这么一摊子事情,本来就急得要杀人的郑成功,终于找到发泄的地方了,不过好在执行命令的郑经大伯,郑成功的哥哥觉得杀嫂子和侄子的事情不能干,就憋著不执行,反而是郑成功1急火攻心,先死了!


谢邀请,我自己曾经看过《明史》,也收集了一些野史,也去过厦门大学听过历史教授讲解有关郑成功打击荷兰侵略者的讲座,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来试著回答一下:(稍微长了些,请大家耐心看)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一代英雄郑成功,在临死前,为何要下令处死自己妻子和儿子这样的事情。

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政治婚姻惹的祸

郑成功(被南明皇帝封为延平王)与原配夫人董王妃生下他们的大儿子郑经,郑成功非常宠爱儿子,等到他儿子郑经成婚时,郑成功指派了一场政治婚姻——让郑经和当时的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女儿成亲。

这种政治婚姻本也正常,可惜的郑经不仅不爱自己的妻子,还爱上了自己五弟的奶娘——陈昭娘,而且不久这个奶娘怀孕,这种事情在当时的环境属于大逆不道,是乱伦的大罪。

郑经的妻子备受冷落,还得知陈昭娘的存在,越想越气就把这一切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兵部尚书唐显悦。为了维护女儿的幸福,作为岳父的唐显悦当然就斥责郑经,希望他息事宁人。其实暗中托人已经透露给郑经消息,只要郑经杀掉陈昭娘,此事就算了结,大家相安无事。

郑经我行我素铸下大错

可是,郑经的反应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还顶撞自己的老丈人,最后还让怀孕的陈昭娘生下了孩子——郑经的儿子郑克臧,也就是郑成功的孙子。郑经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名分,就给郑成功写信谎称是他和小妾生的,郑成功信以为真,连声说好。此时的郑经正忙著把陈昭娘纳为小妾呢!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郑经的老丈人知道了,老头火冒三丈,誓要为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于是他便写信给郑成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的一清二楚,还臭骂了郑成功,说他是治家不严,何以治国,无德无能。(注意:当时的情况是郑成功在台湾打仗,而郑经据守厦门,他的母亲、妻子、儿子也都在厦门。)

郑成功一杀长孙

郑成功被安上这一罪名,火冒三丈,核实过后,立即派出自己的手下要杀了陈昭娘和孙子。

可是派出去的手下迟迟没有动手,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而此时的郑成功的军队正在攻打台湾,战局胶著,缺少后援,而且郑成功积劳成疾,身染重病,苦苦支撑。

郑成功二杀长孙

不巧的是,这时郑经的老丈人——兵部尚书唐显悦的第二封信到了,这次信的内容措辞更加严厉,还威胁郑成功要切断其后勤补给等等。这让郑成功深感绝望,一桩家事已经上升到国事,要解决只能加增加筹码,来换取当时南明小朝廷的继续支持(虽然当时南明朝廷已经式微,但是郑成功极其需要它的支持),否则郑成功将会功亏一篑。

于是郑成功拿出自己金牌令箭交给下属,让下属找到郑泰(郑成功的哥哥)与洪旭,这两人都是在厦门手握重兵将军,让他们杀掉董王妃、郑经、陈昭娘和郑克臧。(注意:此时的郑经驻守在厦门,手中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不是想杀就可以杀的)当他的心腹们接到此命令时十分的惊讶,和上次一样迟迟不敢动手,况且他们认为这只是郑成功一气之下的举动,因为郑经是实际上的世子,等气消了过后可能会收回成命。后来,郑成功多次催促,两位大将不得已只能杀掉陈昭娘复命。但他们拒绝在杀掉其他人,也正是因为洪旭与郑泰的坚持,郑成功要杀郑经这事后来才作罢。

郑成功含恨而终

很可惜,仅仅过了一年时间郑成功便病入膏肓,死在了台湾。这一年是1662年,是39岁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第二年。

传说,在临死之际愤怒的郑成功把自己的脸抓烂了,表示逆子郑经乱伦,让郑氏祖宗蒙羞,郑成功没有脸面下九泉之下面见祖宗。(什么是坑爹,这就是!)

随后,郑经顺理成章继位为延平王,治理台湾,当然这是后话。


几个历史疑团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虽然很简单,但是有几点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清楚:

1、问:郑经的老丈人兵部尚书唐显悦真的关心郑经是否乱伦吗?为什么非要杀掉郑克臧这个未出世的孩子?

答:唐显悦真的不care(关心)郑经乱伦,更不在乎郑成功家风如何,他在乎的只是他女儿是否生出长孙。突然冒出的郑克臧夺了长孙的名号,唐显悦自然是要赶尽杀绝的。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权力!延平王郑成功百年之后必然是世子继位,此时的郑经已然是世子,还有权力在握,无论名义上还是实力上都能够妥妥的继承延平王,那郑经之后自然还是世子继位。唐显悦自己的女儿是郑经的原配夫人,自然应该生出世子,再加上他自己家族的庞大势力,世子之位必然不能旁落,所以他要杀掉郑克臧,以保世子有他的一半血脉,所以他争的是世子的名号。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为什么陈昭娘怀孕的时候,唐显悦没有写信告诉郑成功,只是一味的劝解郑经杀掉陈昭娘,以正家风,杜绝别人的风言风语。当郑经写信告诉郑成功有长孙的时候,唐显悦立马就写信告诉了郑成功整个事件,逼迫郑成功杀掉长孙。

因为长孙郑克臧还没出生,世子的位子还没有最后被抢走,所以唐显悦只是劝解,不想和郑经撕破脸,所谓的家风如何如何都是冠冕堂皇的话。当郑克臧出生后,世子之位已然旁落,他自然希望通过郑成功之手除掉长孙郑克臧,以确保世子之位空缺。

我们可以看出唐显悦真的是老谋深算,他早就看到南明小朝廷未来必灭,只能依靠郑成功开拓出的台湾这一小朝廷自保,所以从一开始就已经布好了一盘大局。

2、问:为什么郑成功下令杀掉自己的妻儿,他的部下竟然敢违抗军令,誓死不从呢?

答:因为郑成功部下未来的出路都依靠世子郑经,所以不敢妄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郑成功的部下驻守在厦门,世子郑经也驻守在厦门,所以说这些部下实际上是归郑经管理。事实上且郑经同他们的关系非常好,这些人肯定在郑经身上下了大本钱,赌郑经会继位为延平王,那他们这些人就会拥立有功,受到重用。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郑成功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他们这些部将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也才敢于违抗军令。

3、问:为什么郑成功不是只杀掉陈昭娘和长孙郑克臧,而是要把董王妃、郑经、陈昭娘和郑克臧全都杀死呢?他为什么不念及亲情?

答:这必须先从当时的时局分析。事情发生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这时南明小王朝风雨飘摇,急需要开辟台湾这一根据地来延续统治,郑成功发迹于福建厦门,眼看厦门不保,他也急需要开辟台湾这一根据地,两者一拍两合。但是,他们又各有打算。

小朝廷需要郑成功这样的实权人物去开疆拓土,但是如果一旦顺利收复台湾,那么延平王郑成功将会功高盖主,难以驾驭,皇位被取代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小朝廷是若即若离,支持你又不全力支持你,甚至大胜仗的时候偶尔还要给你使点小绊子,最好的结局就是台湾收复了,但是郑成功的军队损失殆尽,空有名号,这样小朝廷就能控制住郑成功,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

小朝廷当时日薄西山,而且贪污腐化,已经是无可救药了,郑成功既要顺利的打赢荷兰人,收复台湾,又要小心的保护好自己的根据地厦门一带,否则自己就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了,既需要小朝廷的支持,又要防备他人,所以收复台湾其实打的非常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和兵部尚书唐显悦联姻的原因,就是要更多更好的获得小朝廷的资助,解除后顾之忧。

可是当郑经乱伦之事发生之后,兵部尚书唐显悦的步步紧逼,让郑成功不得不在作战之余下决心处理好此事,因为这件事情关系重大。

郑成功深知兵部尚书唐显悦的想法,所以他下令手下人除掉长孙郑克臧,消除唐显悦的后顾之忧。可是意外的是手下人没有任何消息,这时的郑成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世子郑经在厦门已经握有实权,已经不是轻易能够撼动的。

可是如果不给唐显悦一个交代,他们之间的政治联盟就瓦解了,这不仅关系到他的基地厦门的安危,连正在攻打的台湾都要受挫。如果不能一次攻下台湾,那么他就无兵可派,无船可用了,再没有机会收复台湾。还因为清朝军队在陆路的进攻和小朝廷的掣肘,他也没有时间再组织收复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了。

当兵部尚书唐显悦的第二封信到达的时候,这次郑成功知道唐显悦和郑经已经彻底撕破脸,郑经已经被唐显悦放弃了,如果郑成功不作出实际行动,他们的政治联姻立刻就失效了。也因为郑成功已经不能遥控厦门,也指挥不动自己的儿子,因为上次杀长孙的事情也和自己的儿子撕破了脸,所以郑成功既为了获取政治联姻的维系,也为了解除尾大不掉的郑经这一利益集团对自己权力的威胁,才下令杀掉董王妃、郑经、陈昭娘和郑克臧。

可惜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部下也背叛了他。

4、问:据传说,郑成功临死前抓破了自己的脸,是因为表示自己无颜见列祖列宗?

答:在一些野史当中确实有这样的记载,仔细推论也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是郑经派出了刺客杀死了已经病入膏肓的郑成功,为了泄愤刮花了郑成功的脸,因为古时候迷信生前如何死后如何,可以这么理解是郑经让郑成功死后无脸见列祖列宗的。这些都是野史记载,可以参考,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各位朋友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还请您点赞关注,您的点赞是我继续发文的强大动力,感谢!


我的看法有俩个。

1郑成功死后无人威慑仇家,索性拉上妻儿一起上黄泉路,反正仇家来寻仇横竖都是一死不如一起去了,好有个伴。

原因2可能是郑成功很早之前就发现其子与其妻乱伦,应其活著的时候无脸拆穿,干脆在死之前把无缘无故的斩了,以防此时泄露,让祖宗蒙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