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先天和先验

先天(a priori):逻辑上先于一切经验的

先验(traszendental):和」先天「意思相近,但有细微差别。先验的东西在经验之前,但并非与经验完全无关。比如形式逻辑,可以叫做先天的,因为其可以和经验完全无关;先验是有关经验的一种知识。通常不区分这两者,如「先验感性论」其实就是研究「感性的先天条件」

先验的知识就是研究经验对象的条件的,通常来说就是认识论的问题。先天知识的则可以是有关认识论的,也可以是仅仅与逻辑相关的。认识论是讨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思维和对象「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一切先验的都是先天的」,却不能说「一切先天的都是先验的」,在此意义上,康德确立了「先验感性论」,明确了人的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所以这些先天的直观形式不仅是先天的,而且是先验的。这些形式不仅仅是自己独立地存在,其也必须与经验发生关系。

知性(understanding) - 先验分析论

知性和感性共同回答「自然科学如何可能」这么一个问题。仅有感性能力是不行的,感性的认识能力只能停留在事实上,而不能把握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知性。知性是一种建立原理的能力,和感性的被动接受能力不一样,它是能动自发的。知性不能离开感性经验的运用,感性提供对象,知性思维对象,「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目的」。

知性必须以感性提供的经验对象为思维的对象。知性具有主观的能动性,能够自发地提供一套范畴,范畴构成一套严密的从低到高的系统,即「先验逻辑」系统。范畴一种概念,但是与经验感念不同,其是哲学概念,相比经验概念,其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比如「实体、因果性、属性、状态」等。各种范畴所表明的不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形成一个客观对象及其经验知识所必须的条件,因而它们构成一切经验知识本身内部不可或缺的层次。

康德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那里出发,对判断的类型进行了分类:

(1) 量的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

(2) 质的判断:肯定判断,否定判断,无限判断

(3) 关系的判断:定言判断,假言判断,显言判断

(4) 模态判断:或然判断,实然判断,必然判断

量的判断当中,主要考察主词的外延

质的判断当中,主要考察谓词的内涵

关系判断中,主要考察主词和谓词的关系

模态关系当中,主要考察主词和谓词当中的系词(是)

形式逻辑的判断不考虑对象,不考虑思维和对象的关系,其是思维本身的形式和规律,但是先验逻辑需要考虑思维与对象的关系(我们的观念是否与对象相符合),从这个角度考虑形式逻辑的判断,就形成了范畴

由此引出范畴表:

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全体性

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

关系的范畴:依存性与自存性,因果性与隶属性,共联性

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与不存在,必然性与偶然性

这些范畴就构成了经验知识内部的层次和结构,知性就是用这十二个范畴形成了经验的对象。我们对这个对象的观念一定符合这个对象,是因为这个对象是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这个对象符合我们的结构(时间、空间和十二种范畴)。不过要注意,这里讲的对象是现象世界的对象,而非本体世界的对象(物自体),并不是物自体本身。

那么下面我们就面对一个问题:「先天的先验范畴如何必然能够运用于一切后天经验性材料之上」。后天的经验材料由物自体刺激我们的感官而形成的,而先验范畴由知性提供的。那由我们主体自身提供的先验范畴,如何能运用到经验材料上的?

先验演绎:说明「先天的先验范畴如何必然能够运用于一切后天经验性材料之上」这一问题

康德指出,后天的经验材料,要想作为认识的对象,必须具有这些范畴。因为要成为知识,就需要构成对象,要构成对象,就必须要认识主体去建立。所有经验材料,在经验对象上,都是由一种先验统觉建立起来的。先验统觉就是一种先验的主体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一方面指的是「我」,另一方面构成了认识的对象。自我意识就体现在我和对象的不同上而被区分、建立起来的。主体能够区分自我和对象,就是因为主体把自己所获得的那些东西,建立了一个对象。康德把这种先验统觉成为「本源的综合统一」。康德认为,一切的认识对象,都是被这样建立起来的。在康德那里,认识对象的建立就是对对象知识的建立。

康德指出,范畴可以运用于一切现象世界的对象,但却不能运用于物自体。范畴的功能就是运用于感性材料从而形成概念,脱离了感性提供的感性材料,知性自身运用自身是无法产生任何具有实在性的内容的,就无法获取经验性的实在性,而只有先验性的实在性,就导致了独断论。

康德同时指出,人之所以无法将范畴运用于物自体,是因为人只有感性的直观能力,而没有知性的直观,即直接把握到对象本质内容的直观。这种知性的直观能力是人所不具有的,可能上帝才具有,但是我们不得而知。

在先验分析论当中,康德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讲概念,即先验范畴的学说;一部分讲原理,即图型说。针对上面的问题:先天的先验范畴如何必然能够运用于一切后天经验性材料之上?康德提出了图型的概念。图型(Schema)就是想像力对时间做种种先验规定而形成的。

先学习记录到这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