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面对的4个问题

1. 纯粹数学如何可能 =》 先验感性论 康德诉诸于人的感性能力

2. 纯粹自然科学如何可能 =》 先验逻辑-先验分析论 康德诉诸于人的知性能力

3. 传统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倾向如何可能以及如何不可能 =》 先验逻辑-先验辨证论 康德诉诸于人的理性能力(消极的理性)

4. 未来形而上学如何可能 =》 先验方法论 (积极的理性)

1. 感性能力(感官被自在之物刺激而产生感性的表象,即感觉印象),只有人具有感性的表象能力(形成感觉印象的能力),那是因为只有人的主体中具有感性的接受能力。康德认为感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质料形式。感性的质料是杂多的,无所不包,但是只有感性的杂多无法形成经验,还需要有感性的形式对感性的质料进行规定,才可以形成经验。质料是后天的,形式是先天的。康德将这种感性的形式称为纯粹直观。所谓纯粹直观就是将所有的感性质料都剖出后剩下的那种先天直观的东西。

康德将感性论当中的质料部分从他的哲学体系当中剖除,他认为那些后天的内容是心理学需要研究的,而不是哲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只需要知道其存在和作用就行了。作为认识论,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认识能力当中的先天部分。这些先天的部分康德称为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和空间。我们形成的任何感觉经验都包含空间和时间的要素,否则无法形成感觉经验。所以康德认为,数学就是考察感性对象当中的那些形式的要素,空间(几何学何以可能的条件),时间(算术何以可能的条件)。

康德将空间称为「外感官的形式」,即感知一切外部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所有的感官要获得其空间知觉印象,必须在空间中获得。时间被称为「内感官的形式」,感知一切内部现象的先天直观条件。但是康德说,虽然空间是接受外部现象的形式,时间是接受内部现象的形式,但是最终,时间是一切内外现象的直观条件。因为一切的感觉经验最终需要在内感官当中呈现出来。我们可以设想没有经验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我们无法设想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经验。

康德在先验感性论当中提出了两条原则:

1.观念的先验性 时间和空间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中的形式,虽然是真实的,但是却是观念的,其和牛顿物理学的时空观不同,牛顿物理学的时空观的外部世界的、客观的时空观,康德则将时空搬进了人的认识能力当中,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内部而非外部的,是观念的而非实在的,是形式的而非具体的。康德提出这个原则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独断论——认为我们可以认定这个世界的对象具有先验的实在性,认为时间和空间实实在在地存在客观事物身上(比如物体具有广延)——而提出的驳斥,认为我们不能先验得断言物自体是什么样的,因为我们对物自体本身不具有任何认识的可能性,而只能通过把握由感性能力构建出来的感性对象来认识它,从而确认世界先验的观念性。

2. 经验性的实在性 时间和空间是形成感性对象的必要条件,即当我们把这些形式运用到一个经验的材料的时候,它就构成了经验的对象。康德认为,所有的经验对象,都是由这些主观的观念所构成和建立的。当这些主观的观念当中充实了经验的材料的时候,就构成了客观的经验对象,其就具有了实在性(客观性)。由这些主观观念所构建的经验对象,是具有实在性的。所以这种对象不仅具有先天观念的普遍必然性,也具有了后天经验的实在性(不仅仅是先天的形式,也具有后天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说,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对自然科学所建立的知识没有影响,因为康德并非否认了自然科学知识的实在性,而是将自然科学知识的实在性的来源,建构在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之上。客观知识是由人的主体建立起来的,不是说离开了人的主体,它就客观地存在在那里。离开了认识主体,客观存在在那里的康德称之为自在之物,即物自体。一切我们能够认识的对象,都是由我们的主观认识能力所建立起来的。

康德提出经验性的实在性原则,则是为了反对当时休谟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就是经验性的观念论,康德则提出经验性的实在论。康德认为,并不能因为这些经验都是由我们主观确定下来的,它们就没有任何确定性、实在性和客观性了。它没有客观性,我们可以给其建立起一套客观性,只要我们追溯其可能的条件,即追溯到经验当中的那些先天条件。由此我们就可以建立起经验的实在性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