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裂以后,宇文泰利用平定关陇起义的势力,组建了「关陇集团」,在陕西关中地区、甘肃东部、宁夏部分建立了政权,史称「西魏」,后来演变为北周,再后来杨坚代周就成为隋朝,统一了全国。

虽然宇文泰组建了关陇集团,然而在宇文泰时代,关陇集团的核心阶层却是武川集团。

武川集团是北魏六镇起义后,南下的、具有极强地域特征的一群豪强。他们先后辅佐贺拔岳和宇文泰平定了关陇的大起义,随即割据关陇,实质上是造成北魏分裂的重要势力。

第一阶段:武川集团齐心协力抵御东部高欢势力的进攻。在邙山之战以前,东部的高欢势力一直压制著宇文泰势力,这一段时间,武川集团内部团结一致、一致对外;但是邙山之战后,高欢和宇文泰,两败俱伤,形成了相互共存的局面。宇文泰方面,基本把武川的实力消耗殆尽,只剩下象征性的武川大佬。

第二阶段:宇文泰大力加强与关陇豪强的合作。这一阶段,由于武川势力大大减弱,同时也为关陇地方豪强提供了上升空间,宇文泰借机大肆提拔关陇地方豪强,同时也制约武川大佬对自己的掣肘。最后,形成了以武川集团为核心、关陇豪强为基础的强大门阀集团。但是,此时的武川集团已经没有的实权,成为了象征,形成了宇文泰为主的皇权统治。

第三阶段:宇文护大肆清洗统治阶层。宇文泰死后,儿子年幼,由侄子宇文护行使皇权;宇文护为了加强权力,首先废掉了西魏皇帝,辅佐堂弟建立了北周王朝,自己专权处理政务。同时杀掉了武川大佬赵贵和独孤信,至此,武川集团彻底崩溃。再此排除异己过程中,关陇地方豪族因为武川大佬们的牵连,也选择性的进行了清理。从此,基本形成了宇文护派和反宇文护派。

第四阶段:周武帝收回皇权。周武帝通过十二年的隐忍、布局,以政变的形式清理了宇文护势力,夺回了皇权,同时关陇豪族中的亲宇文护势力也就不同程度受到了打压。周武帝打压宇文护势力的同时,加强了近枝宇文皇族的实力。皇族实力的增强,也就是关陇豪族实力的下降。经过宇文护和周武帝的选择性打压,关陇豪族对宇文政权基本也都是离心离德了,虽然实力仍然在,但是政治上的地位是很薄弱的。

第五阶段:周宣帝打压宇文皇族。周武帝英年早逝,儿子周宣帝清理了诸位叔叔们,将宇文皇族的实力派进行了清洗。两年后,周宣帝暴崩,杨坚辅政,又对宇文皇族进行了清洗,从此宇文家族再也整合不起强大的政治势力了。

第六阶段:杨坚代周时,关陇集团基本没有大的反抗。

1、经过宇文护、周武帝、周宣帝和杨坚,先后对武川集团、关陇豪族和宇文宗室的清洗,关陇地方豪强基本上对北周政权没有太多的向心力,皇帝轮流做,我们自己仍然是地方豪强,这点不便,因此,关陇集团们也不太关心是谁做皇帝。

2、杨坚家族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陇集团内部有著相当大的影响力。

3、北周的军政改革,使得大量的关陇地区汉人当兵入伍,大量汉人进入了政权的中下层,形成了强大的汉人征集基础。

4、杨坚代周后,迅速进行了汉化,这些关陇的豪强们终于也看到了汉人重新夺回自己的政权,就纷纷站到了这个政治大旗下。

综上所述:由于关陇集团上层的多次清洗,导致了关陇上层统治力的下降,汉人政治势力大量上升,为杨坚代周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加之杨家自身的政治地位和政策得当,迅速稳定了局面;数百年的异族统治和民族融合,汉族人民强烈呼吁汉人政权的诞生。


宇文泰在关中建立政权大都是北魏六镇特别是武川镇的人,杨坚祖上也是世居武川,跟宇文泰这个集团的骨干分子同为镇守武川的军人,因此不仅在地域关系上而且在职务上早已结合在一起了。进入关中后这个军人集团与当地豪族势力结合形成关陇集团。

随著这个集团的发展 杨家不但和独孤氏成为亲戚,而且和北周皇帝也成为了亲戚,在门阀贵族社会中这种关系是在政治斗争中很好的条件。

武帝宇文邕继承皇位后一面努力于国家的统一,一面努力于政治上的君主集权政策。不仅对侵占户口的世家豪族严厉打击,对军队中分权的倾向也加以变革。可惜这位雄才大略的人在灭齐后的第二年即578年6月就死了。他的儿子赟即周宣帝继位。

宣帝是一个狂妄荒唐的皇帝,对人民加重徭役,对贵族公卿任意楚挞,弄的人心惶惶。而这时的杨坚因为是宣帝皇后的父亲,以后父而任上柱国大司马,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威望。580年宣帝死,8岁的儿子静帝即位,杨坚得到一个他发展权利的机会,同时也是有野心的豪门贵族博取更大利益的机会。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杨坚入主朝政都督内外军事,又进位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杨坚权利的发展引起了地方贵族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的反抗,但先后都被杨坚所败。杨坚又把周室诸王调集京师一网杀尽。改革了宣帝的苛政,维护关陇集团的领导地位,得到官僚贵族的拥护,巩固了在中央政权的地位。第二年杨坚代周而为皇帝,是为隋文帝。


其一,杨坚他爹杨忠是关陇集团形成早期八柱国之下十二大将军之一,后来被封为随国公升官柱国大将军。杨坚本人老婆独孤氏,是八柱国独孤信闺女,和皇族宇文家是连襟关系。杨坚以隋代周,本就是关陇集团内部换代,清洗的是原来的皇族宇文家,对于内部其他势力门阀并无打击,相反各家还能瓜分一下宇文家势力

这样喜闻乐见的好事,干嘛要反对呢?

其二,周武帝宇文邕确实雄才伟略,如果仍是他统治,也就没杨坚什么事情。可宇文邕三十几岁就死了,而且继位的宇文赟是个暴躁小伙子。这个宇文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自己吃喝玩乐嫖他老爹媳妇、抢他本族叔叔家的老婆也就算了,他还把众多大臣给得罪了,满朝文武少有没被打过的。宇文赟发明的天杖,一次要大120大板呢,众多大臣可谓死伤惨重……他爹积累的名望都让他败坏干净,宇文家失去人心了

宇文赟自己也晓得事情做的不地道,索性立两岁儿子宇文阐为帝,自己当太上皇,奈何自己20岁就挂了

其三,杨坚代周,还是有人反对的

首先反的是同为外戚的尉迟迥,当初宇文赟抢的叔叔家的老婆就是尉迟迥孙女,或许他认为,自己孙女与其当个王妃不如当皇后吧,这事也就认了。对宇文家他是坚决拥护,估计尉迟迥打的主意和杨坚一样,准备哪天干掉幼小的宇文阐尉迟家上位,不过杨坚先举旗了,这矛盾无法调和呀,索性干杨坚

和尉迟迥打同样主意的还有外戚司马难消,这个司马家的闺女是宇文阐老婆(甭管是不是两岁),杨坚代周那是挖司马家的根,这司马难消当然也反对

宇文家造孽太重,民心大失之下,无论尉迟迥还是司马难消都没有起大波澜,两个月就让杨坚灭了

581年,杨坚以隋代周,大隋朝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