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乱世出英雄,岳飞便是那乱世的英雄,他自幼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并有坚定的人生理想与做人原则,他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不畏权贵,为自己的坚定信念而孜孜以求。我非常喜欢英雄岳飞,他的抗金事迹更是无人能比。下面我就详细说说我们的英雄岳飞。

有志少年生乱世

岳飞,字鹏举,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宋徽宗崇宁二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的一个贫苦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据说十几岁已能拉150千克硬弓、480千克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他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因赵构企图避地东南,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请赵构返回东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触怒了赵构,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将他革职。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

1129年冬,金术率军大举南侵,攻入建康。建炎四年,岳飞率军北进,在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连连获胜,金术险被活捉。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泰镇抚使。

三战三捷英名远播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至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15余千米,以至百里外的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此时的他,已官至太尉。

功高震主遭猜忌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第二年,秦桧以宰相身份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子25万两、绢25万匹。岳飞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贯反对「和议」坚持抗敌的主张,坚决表示愿制定方略,收复晋冀,直捣燕云,为国复仇。公元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嫉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后,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由小路进军至城北10千米处朱仙镇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术侍卫亲军,由3000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1.5万,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兀术败逃,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失败过。」朱仙镇之捷,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无奈撤军。

无辜冤死风波亭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岳飞回到临安(今杭州)后,兵权被夺。1141年7月,秦桧唆使右满议大夫万侯桌首先发难,上书指责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的志向,日渐情这年8月,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被免,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之后,秦松使岳飞手下的副统制王俊出面诬告,说岳飞部将张宪准备谋反10月,朝廷张榜,说张宪一案「其谋牵连岳飞,遂逮捕归案,设召审间」,并将岳飞及儿子岳云逮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便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岳飞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他为了国家和民族,「血荐轩辕」「求仁得仁」!

千百年来,岳飞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是爱国的英勇不屈的象征。他生当家国沦丧之日,民遭大苦大难之时,作为教国救民的中流砥柱,他始终逆流而上,不肯却步,在其坚忍奋斗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艰辛苦楚,挫折磨难,是我们常人难以想像的。

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事迹,800多年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不管什么时代,只要祖国有难,大家就会想起岳飞来。想起他,就更加憎恨奸佞,也必发誓要肃清封建社会的一切遗毒。岳飞的故事又启示人们,正直与忠诚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民族精神也是最基本的公民意识。

李定国是明朝后期抗清名将,他英勇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工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讲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杀,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李定国作战有功,南明朝封他为西宁王,后又封为晋王。

其实李定国在抗清(后金)中的功劳不比岳飞差

由于清朝不允许宣传抗清英雄,销毁一切记录反清的文字。清朝的文字狱搞得天下文人不敢提南明的事情。所以民间知道李定国的抗清事迹很少知道。而岳飞是抗金英雄,清朝政府网开一面,允许宣传岳飞的事迹。


岳武穆为宋朝续命百余年,至今在庙堂享受人间香火;李定国亦然,被誉为大明汉家最后的希望,至今在云南享受各族的香火,其中傣族修建的汉王庙尤为著名。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犹如神一样的存在。至于谁厉害,且看下文。(本人yy而已,但确是真心话。)

话说天堂上,岳飞闲著没事,在一酒馆中小酌。忽见对面桌上有一个器宇轩昂的汉子,心中称奇,便道:「壮士,同饮一杯,可乎?」那汉子用陕西人特有的嗓子说道:「哈哈,幸甚,幸甚……」

岳飞与那汉子酒过三巡,便道:「听口音你是陕西人吗?与我师周侗是同乡啊。」那汉子心说:「是河南口音,其师周侗,莫非此人是传说中的岳飞吗?」便激动的回答:「我是陕西榆林的,叫李定国,敢问阁下大名?」

待岳飞回答后。李定国离席行礼:「岳武穆在上,受我一拜!我征战一生,所拜服者惟先生一人。」岳飞忙回礼……二人一番客气后,又痛饮数杯,便慷慨而谈。

岳飞道:「我20岁时,朝廷招募征辽的「敢战士」,我仗著武艺前往应募。22岁时,家乡遭水灾,为养家再投军中。24岁那年,金人攻破汴梁,烧杀无数;母亲在我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让我再投军中。」说著,岳飞把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后来在军中,得遇宗泽老帅赏识,被委以重任。唉,宗帅临终时还大喊著「过河,过河,过河」!」忆起宗泽的岳飞眼里流下眼泪,李定国也感叹不已。

岳飞又接著说:「后来朝廷迫于金人的威胁,委我以伐金重任。我便努力练兵,征战天下。后来,一路数败金军,其铁浮屠亦被我背嵬军所破,损兵折将。我们一直打到旧都,我的故乡汤阴县也遥遥在望。各路义军云集而来,一班子老兄弟们都以为灭掉金国,恢复江山的大功要到手了。我也以「直捣黄龙」鼓励将士们。唉……」

「若举国同心抗金,定大有可为。我的这一路大军,加上韩世忠他们的部队,还有中原各路义军,直捣黄龙以雪靖康之耻的希望不能实现。」

「谁知此时,皇帝和文官们竟然要与金人议和,此置二帝于何处?置天下人心于何处?不知他们的书读哪里去了,竟然无节操如此。以十二块金牌调我回京。乡亲们和将士们都不愿意撤兵,却又无奈。十年之功,就废于一旦。」

「然后,他们还要杀我父子二人,以示议和之诚意于金人。他们杜撰了罪状,要我画押认罪,我便写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尔后,便在风波亭杀了我们父子!」

岳飞说完,又斟酒痛饮。李定国听得心血激荡,也不由得勾起了往日回忆。说道:「我幼时,家乡连年大旱,田里颗粒无收,却不见官府救济。乡亲们饿死的,吃观音土胀死的不计其数,好惨呢!剩下的为了活命,只好拿起农具棍棒去富户家抢粮,官军很快就来镇压。」

「洪承畴他们骗我们说,只要放下武器便可以既往不咎,还能得到救济粮。可是,放下武器的百姓却被官军给杀了。官军骗杀了多少批百姓,没人能说的清楚。百姓的人头被官军拿去报功了,说是斩贼首多少级。若有一口饭吃,谁会去抢粮呢?」李定国眼里泛起了泪花,岳飞也若有所思。

「我10岁时,拜张献忠为义父,帅军四处征讨明军转战数省。25岁时清军入关,以民族大义为重的义父立即放弃对明军的进攻,带著大军北上抗清。我虽阵斩清军两个队长,取得大胜。义父却受清军箭伤而死,因而我们大败。」

「此后,为抗清恢复汉家山河,我帅军投靠永历帝麾下。先平定黔滇,又训练精锐步骑数万,其中有近百头战象。尔后北伐,一路所向披靡。消灭孔有德部,又两数蹶名王,收复近20郡的3000里土地。」李定国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心情澎湃。

「杀得满清恐惧不已,欲派兵与我讲和,割西南土地与我。大明人人心情振奋,皆以为恢复故土可期。此时,孙可望为权势,竟然搅了这抗清的大好局面。迫使我回后方,清军趁机各个击破我的精锐之师。此后,我便再也无力回天,眼睁睁的看著大好山河沦陷,百姓被奴役屠杀。」

李定国越说越激动,越说越伤心。岳飞拍著他的肩膀安慰说:「你已经尽力了。彼时人人各自为政,清军几乎尽占天下之地,其势甚大。你却于西南一隅之地奋起,还能横扫清军精锐,已经很不错了。大势已去后,还能一直坚持战斗,你已经尽力了,又何必遗憾呢!」

岳飞和李定国沉默了一会,用坚定的口吻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华夏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若无分裂则可无敌于天下,异族若敢来入侵必有来无回!」……

这二人都精于练兵,岳家军野战大胜金军的铁浮屠;李定国的军队野战同样大胜不可一世的清军。据史学家考证,戚继光受岳飞练兵「贵精不贵多」的启发颇多;李定国练兵的方法,则对近现代的蔡锷练兵大有助益。

至于后人所说的,这二人都对百姓举起过屠刀的说法。想必他们也有不得已之处,就原谅他们二人吧。毕竟,他们都出身于寻常的百姓人家,独自领军时都是颇为爱民的。

岳家军「饿死不拆屋」,「冻死不掳掠」。李定国同样对百姓秋毫无犯,据说李定国在长沙驻军半年多。因军纪严明,百姓竟然不知城内有驻军。如果不是爱民如子,又怎么会如此的纪律严明,与民秋毫无犯呢?

对于他们的能力,就不要比较了,都是「封神」的人物,太难比较了。

对于关于他们二人将要淡出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也不要在意。人们会永远记得他们,他们的庙宇也会一直香火鼎盛下去的。(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路。)


应该是岳飞更厉害一些,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 。

岳飞的影响力更大,岳飞的事迹国人皆知。在这里没必要赘述。正如孙中山所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李定国也差不多少,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1都以尽忠保国为己人。

2都做战勇孟,身先士卒,被尊为万人敌。

3都治军严格,所向无敌。让敌人既惊又怕。

4都被小人所害,功败垂成。

5都俱有一颗强大的爱国心。

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惊。晚清革命党人,蔡锷等都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曾说:愿我云南人民,不要忘了李定国。事实是,那里的人民把李定国,当雨神敬著。

岳飞和李定国都是民族英雄,他们的事迹足可感天地,泣鬼神!我们不应该纠结于他们谁更厉害!我们应该发扬他们的爱国精神,为自己的家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谢谢邀请。

时代不同,大环境不同,综合的可比性实在不高。而且题主这个问题稍微有点不严谨,岳飞打的是金,而李定国对抗的是清(皇太极在入关前,已经改国号为清!!!)当然,大清和金朝,祖上肯定是一样的!

单从军队的战斗力和战绩而言,那必须是岳飞,岳飞是出了名的治军善战能手,他手底下的「背嵬军」更是王牌中的王牌!金兀术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多次被打的落荒而逃!

但不应该忘记那时的格局,当时有北宋「交接」后的南宋,大理,金还有辽和西夏,是一个分裂的局面,金朝基本只能正面硬钢宋朝,它是不可能绕道攻击宋朝的(比如后来的元朝,除了正面强攻,还从大理绕了过来,进行侧击),因此岳飞等人,得以专心对付老金这帮人!因为这么多政权,显然不是一个金朝说了算!

而李定国面临的局面就差很多了,李定国本人原先是张献忠的手下,后来张献忠被清军撸了下去,他就跟了南明,而此时,在形式上,清朝控制了大部分的区域,并且还有老耿、老吴这类汉人的帮忙,清军可谓「条条大路攻南明」,这时的南明倒是和「末年的南宋」很相似,飘飘摇摇,没了退路!而南明,本身也有很多矛盾,内斗不止,还有拥兵自重的孙可望这类人,李定国在这样的局面下,屡次挫败清兵和降清的叛军,真是不容易!

如果把岳飞放到李定国的时期,参考他和「秦桧」等人的「交手」,岳飞是不如「李定国」的……以岳飞的性格,他肯定架不住朝堂「内斗」的!

但李定国要是在南宋,他起码不会死于「莫须有」!


两个都是名将,各有千秋。若是一定要分个上下,那还是李定国更胜一筹!因为岳飞进兵河南时,金兵主力正在顺昌和刘锜鏖战,河南较为空虚;而李定国面对清兵主力,不但没有友军配合,孙可望还在他背后捅刀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屡次大破清兵,杀死两个王爷,真正是了不起!

此外,金国虽控制了北方,但江南、四川、陕西相当一部份还在南宋之手,岳飞背后毕竟有朝廷支持,供应军饷,李定国什么都没有,后方不稳,最大时也不过云、贵和广西、湖南部份地区,旋得旋失,一切都要自己想办法,还得供奉小朝廷。后勤供应,李远不如岳;

此外,论对朝廷的忠诚程度,李定国也超过岳飞:岳飞一不合意就搞兵变(脱离王彦,领众出走),撂挑子(未经朝廷批准就离职,上庐山去了),李定国始终忠于南明,听说永历帝被吴三桂杀害,竟伤心痛哭而死,不愧忠臣!

一孔之见,请网友们斧正。


这个毫无疑问,肯是岳飞。为什么呢,我为大家仔细分析一下。

1、岳飞是六韬里面的豹韬。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岳飞就属于豹韬,善于谋略,常出奇谋,善于根据地形排兵布阵,出奇制胜。

比如,岳飞曾率100精兵攻打蜈蚣山,蜈蚣山有匪冦八万多人,地形复杂,形如蜈蚣,但是岳飞根据地形,出奇制胜,最后擒获首领吉倩、吉勇,俘虏匪众八万余人。

同为农民出身,岳飞自小跟随大师周侗学艺,武艺过人,熟读兵书战策,而且天赋、资质极高,是周侗众多弟子中最高的。而李定国从小被张献忠收养,一直随张献忠征战,后来张献忠兵败,投降南明。虽然李定国也在军中习武读书,但是受教育肯定没有岳飞好。

所以,李定国只是作战勇猛、宽待士卒,体恤下属,军中威望高,也有谋略,跟郑成功应该差不多,但是与岳飞相比,应该相差较多。

2、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南宋「中兴四将」为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而岳飞是「中兴四将」之首,从此可以看出岳飞的军事统帅才能与抗金功绩非常的高。

而李定国与郑成功半斤八两,并没有领先他人的超长表现。

3、岳飞手下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军。

岳飞帐下猛将如云,个个能征惯战,能够独当一面,比如像杨再兴、张宪、牛皋、王贵、傅庆、岳云。

而李定国手下人才就比较凋零了,没法与岳飞相比。

4、岳飞面对的敌人比李定国强大。

要知道金国当年以短短十二年时间,便完成了「平辽灭宋」的壮举,可见,其军事实力与军事将领的才能是多么强大。

而岳飞正是面对的金国强大的骑兵、铁浮屠、拐子马,铁浮屠可是刀枪不入啊,而且遇到的对手是粘罕、金兀术这样的金国文武双全的悍将。

南宋没有马场,岳飞骑兵的马匹基本都是从金国那边抢来了,主要以步兵为主。在这样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岳飞还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称为当时的常胜将军。

李定国当年兵力将近十万了,而且还有大炮助阵,岳飞当年大约只有四万多兵力。由此可以看出,还是岳飞强一点。

5、岳飞善于发展与团结民间力量。

岳飞善于发展河北民间抗金力量,使民间抗金力量日益高涨,比如河北「忠义社」,配合岳飞作战,岳家军所到之处,百姓皆夹道欢迎。

即使内部不团结,缺少军粮等等,但是可以发动群众啊,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时候。

南宋有奸臣秦桧,内部也不团结,而且南宋也没给岳飞多少军粮,当岳家军居无定所,粮饷无著落时,应张大年的邀请,岳家军在太湖的张渚镇屯兵,依靠张员外提供粮草。岳家军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行军速度特别快,后来朝廷送的基本都是糟糠军粮,还跟不上岳家军的速度,所以岳家军也是非常缺粮的。

但是岳飞依然可以依靠群众取胜,相比,李定国就没有岳飞做的好。

综合各方面对比,我认为岳飞比李定国厉害。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与我交流。


李定国是实至名归的抗清名将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抗金民族英雄只有岳飞与袁崇焕。而且袁崇焕击败的对手在中国历史上名将中含金量最高,是后金满清两位开国雄主努尔哈赤皇太极及莽古尔泰多尔衮阿济格多铎豪格阿巴泰等后金名将。

李定国是南明抗清名将,李定国最辉煌的战绩是桂林之战大破汉奸孔有德的清军,攻克桂林,逼迫汉奸孔有德全家自杀,又收复广西湖南及广东江西部分地区,李定国衡州之战大破清军,亲手斩杀努尔哈赤的孙子清军主将尼堪。可以说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抗清名将。

李定国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岳飞袁崇焕,实战能力甚至更加突出,但李定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不能与被皇帝奸臣冤杀的南宋头号抗金名将岳飞及明朝头号抗金名将袁崇焕相比。


感谢邀请!

这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将,但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局势各有不同,真要比较两人优劣的话,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始入手:

一、时代背景。岳飞所处的南宋开端,当时金国正是泰山压顶之势,可谓势不可挡,仅仅十二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平辽灭宋」的壮举,北方都掌握在金国手里,而南宋朝廷刚刚从北方迁到南方,政局虽然不稳,但内部没有大的动乱;李定国处于南明末期,面对的已经平定北方和江南的清朝,南明朝廷内部勾心斗角、不断南逃,已经逃到了西南一隅,控制范围很小,而且背后还有孙可望这样的叛将。两人所处局势都是复杂多变,但综合来看,还是李定国当时的局势要更加困难一些。

二、对手实力。金国和满清这两个对手都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强军,金军的铁浮屠、拐子马,满清的八旗骑兵都足以能够排到历史前十名,但是综合来看,我还是认为满清八旗兵实力更加强悍。一是由于满清时期火器已经得到了运用,虽然还不成熟,但在战争里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满清骑兵却能够克服火器而致胜,南宋时期还没有运用火器;二是我认为明朝时期各种战术、战法的运用比南宋时期更加灵活多变,战场上的执行力满清军队更强;三是金国的对手是没落的辽国和宋朝,才能够实现摧枯拉朽,而满清面对蒙古、明朝、朝鲜、农民军等都表现的游刃有余,骑兵冲击力更强;四是满清的八旗军事制度更能有效发挥出民族的战斗力。因此我认为满清军队实力更加强悍,更不用说李定国的对手里还有明朝投降过去的军队。

三、背后环境。岳飞所处的时期,南宋朝廷对岳飞是支持的,军饷、粮食供应源源不绝,还有老百姓都主动支持岳家军,农民军也在背后一直帮忙,后面岳飞孤军深入南宋朝廷也是审时度势召回岳飞,不然再打下去孤军深入一定会失败;李定国背后的南明朝廷对李定国也很支持,但是朝廷内部却贪污腐化、堕落不堪,云南的宗族势力对南明朝廷一直面服心不服,还有孙可望突然背叛给李定国背后捅刀子,所以我认为南明的环境要更加复杂,李定国得到的支援也比岳飞更少。

四、军事才能。这两人都不用多说,都是历史上出色的军事家,军事才能可谓出神入化,岳飞战绩大家都清楚,无比辉煌;李定国也不逞多让,两厥名王、天下震动。这一点两人半斤八两。

五、当时影响。岳飞不用多说,善于发动群众,即使身处金国境内,也是得到了老百姓的夹道欢迎,治军严谨,军队深受百姓爱戴。相比较之下,李定国的影响力要小得多了,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是张献忠的义子,在百姓心里是属于「流寇」类型的,后来才归顺南明;另一方面是他性情温和,只知道专心对抗满清,不善于发动群众,所以得到的群众支持也要小,而且南明朝廷内部腐化不得人心,所以影响力方面岳飞要强得多。

六、后世评价。岳飞的事迹大家广为传颂,不仅仅是由于精忠报国,更是由于《说岳》这种历史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家喻户晓;而李定国知名度要小得多,后世没有专门的小说来表李定国,所以后世评价一直是岳飞占优。

综上所述,论形势、对手等方面,我认为李定国要更胜一筹,但由于岳飞是精忠报国的代表,后世久久传颂,统治者也用岳飞来教育文臣武将,又有历史小说来专表岳飞事迹,所以岳飞的地位更加的高。当然,如果两人互换一下的话,我不认为李定国能做的比岳飞更好,局势所限南宋必定会采取和议;岳飞也不会比李定国更强,当时局势也注定了南明必定灭亡。所以,见仁见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当然是岳飞了,谁叫李定国孙子不会写《精忠说李》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