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邀请,现在关于大明灭亡,当时投降派的观点是,大明朝廷腐败,根本没有能力管理好这个国家,措置失宜,丧失人心,离心离德,而满清兵锋正盛,锐不可挡,所谓亡国论,所以大明必亡,满清必定入主北京,统治全国,说白了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谁强谁上,主张暴力和屠杀,有些学者就是不愿说或者不想说,那就是,所谓民族大融合,由五胡进入中国由开始几万人发展到几百万上千万人,其文化生活习惯服装人种,本身就存在极大不同,其五胡少数民族是白种人,汉民族是黄种人,其五胡白种人也是非常野蛮,跟他们讲仁义礼智信,简直就是绵羊和豺狼虎豹说话,五胡乱华到金人灭北宋,蒙古人灭南宋,满清扬州十曰屠城,嘉定三次屠城,对满清的剃发令来自民间激烈反抗,结果是大明文武官员丧失民族气节,为虎作伥,甘当满清的鹰犬,甘作满清的汉奸走狗,满口忠君爱国,满口的仁义礼智信,他们最先投靠满清,屈膝下跪求官屠杀自己的同胞,李定国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人,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领导陕北饥民造反,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跟随张献忠南征北战,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廷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至使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吴三桂十万大军进入缅甸,次年在昆明将永历帝用弓弦勒死,南明灭亡,李定国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当下云南人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蔡锷以李定国为榜样,李定国是汉民族的榜样,是大明王朝最后的军神,是大明王朝最后十年擎天柱石,昭宗永历皇帝封为晋王,在那黑暗年代,绝大多数大明文武官员投靠满清,为虎作伥,丧失民族气节,帮助满清疯狂屠杀自己的同胞,李定国不畏强虏,守护文明善良汉民族的脊梁,在以后二百多年激励一代代仁人志士的汉民族英雄不懈抗争,南明灭亡还是亡于内斗不断,被孙可望嫉恨,扣发对李定国的犒银,制止永历帝封其为西宁王,而且千方百计想加以谋害,孙可望有盗贼心态,不可和他共事,而且自相残害,南明那有不灭亡的道理,满清得知内斗,夺取的州郡均陷于清军之手,于是清军开始屠城百万,李定国和大西将士拚死取得大好局面,被孙可望破坏殆尽,堡垒终于从内部攻克。史可法27岁中进士,誓死效忠明王朝,北京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就是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围攻扬州城,清军多次劝降,扬州城破引发满清屠城十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按辈份,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他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应当立神宗的侄儿朱常芳,贤良而且聪明,但是大臣争议很大,当时南明处于满清闯王两大压力,还在采取联虏平寇的策略,南明内部仍旧党争不断,文武官员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根本无法齐心向外,清军占领扬州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实际是要用屠城彻底打垮汉民族抵抗意志,从精神上摧毁汉民族的抵抗,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十天,死亡八十多万人,史称扬州十曰,尸骨堆积如山,血流成河,鲜血染红了大地。


首先,史可法你可以说他是抗清名臣,但不能说他是抗清名将,因为他压根就不是武将。再说,史可法的功绩,也根本无法与李定国相提并论!

过去,我们总是歌颂史可法的忠节,赞扬他不屈的气节。但却不曾深究,他其实对南明来说是帮了倒忙的。因为,他不懂军事却统帅大军,致使明军一败涂地;他虽刚直爱国,却孤高偏执,没能稳定南明抗清的统一战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史可法实则是一个误国误民的忠臣!

当年,扬州城之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清军攻陷,数万军民惨遭屠戮,史可法是需要负首要责任的。正是史可法一连串的军事失误,最终导致让南明失去了扬州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冲。

当年在左良玉部东下、清军南下的紧急情况下,作为大明督师的史可法,倘若能权衡利弊,放下自己的孤傲,有效平衡各方,那么江北形势断然不会如此快速的恶化。

身为大明的督师,史可法并没有表现出如袁崇焕、孙传庭等那般杀伐果断,临危不乱。而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情况下,军令不明,朝令夕改,造成明军指挥系统的混乱和防线的松散。

举个简单的例子:扬州之战前,有一部明军驻屯于高邮,结果史可法居然一天之内连发三令,上午令应廷吉「督一应军器钱粮至浦口会剿左良玉部叛军」;到中午则令「诸军不必赴泗,速回扬州听调」;下午又令「盱眙告急,邳宿道可督诸军至天长接应」......使得本就恶劣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而明军也 因此无法在清军主力抵达前,构筑起稳固的防线。

再说,扬州乃无险可守之地,而史可法居然放弃整个淮河防线,选择退守此地,本身就是致命的军事错误。加上退守扬州后,史大督师又一波接一波的瞎指挥,瞎折腾,让军心散乱的明军变得更加混乱不堪。

手下总兵刘肇基建议他趁清军立足未稳,应该主动出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史可法不听。而后守城时各部将官提出的合理布防建议,他也一概置之不理。作为一个文官,军事的事史可法本来就不在行,但他又自以为是,不听专业人士的合理建议。

最终偌大的扬州城,没几天功夫就被清军踏破,这里头史可法是需要负首要责任的。只不过,从民族气节来看,我们应该敬重史可法宁死不屈的气节和忠心,至于他的才能和功绩,我就不敢苟同了!

而李定国不同,虽然他是起义军出身。但清军入关后,在民族大义面前,李定国毅然投身到抗清战争中去。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能力,李定国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支撑起南明整个抗清事业。

明军在李定国的率领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纵横数省,连战连捷,收复湘、桂大片失地,击败清军数十万,取得了湘桂大捷。同时,还逼死定南王孔有德,斩杀敬谨亲王尼堪,史称「两阙名王」!

李定国是大明王朝最后的战神,是大明最后的挽歌。因此,李定国可不是史可法能比的!


李定国的军事才能是强于史可法的!李定国作为张献忠的养子,经历大小战阵无数,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与谋略。是经过战争洗礼长成的军事干才。其才能我觉得都在张献忠之上!作人的品行是强过张献忠的!其意志力非常坚定,在抗清护南明旧主过程中,表现的极其出色!不愧为大汉民族的英雄!虽出身绿林,但有一棵正直良善之心!在国家危亡,民族受辱之时!毅然放弃旧怨,投入救国护主的抗清激流之中,力挽狂栏,成了抗清的中流抵柱。虽大业未成,身死许国!但英雄气概永留青史!让后人敬仰怀念。史可法也是我中华贤俊之才,杨州抗清英名永存!虽无军事长才,但怀一棵士大夫畏不惧死的雄心,存报国抗敌之壮志,舍身家性命于不顾,慷慨悲歌,不投降不变节!不辱望族名节。宁折不弯,大义凛然,面对穷凶极恶的满清,奋勇抗争,直到城破身死!留一世英名,激励华夏后人,不畏强权向贤看齐!成为仁人智士的表率!与文天祥丞相,岳飞将军一样,是我中华至贤才俊!是后辈中人学习的榜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也是我大汉民族的侨傲。论军事才能李定国是要比史可法要强的!俩人不在一个档次!这是环境与人生经历造成的。


李定国从各方面都远比史可法强,说难听的,史可法被清朝封个王都不过分,我给你们还原一个真正的史可法吧。史可法忠义不假,但是史可法可以说领导能力和作为领袖的情商近乎为零,大敌当前更是不知轻重的搅局,弘光政权失败最大责任就是史可法。

崇祯上吊煤山的消息传来以后,南明决定拥立皇帝,但是史可法一直举棋不定,他不喜欢弘光,但是作为地方最高权利核心,没有明确反对,等马世英已经拥戴弘光以后,他还颇有微词。眼看清兵南下,明朝正朔已经命尽(崇祯的几个儿子和女儿最后都死在清朝手里了)史可法在这个毫无意义的问题争论半天,而一年的时间中,明朝完全可以想策略防守。

不仅如此,史可法还狗眼看人低,认为高杰「出身低贱」,同样史可法还瞧不起马世英,大敌当前,史可法不考虑如何抗敌,内斗搞得挺欢,可以说是自私自利。

最可恨的,史可法还赞同何腾蛟联虏平寇的傻逼观点,我们知道,李自成已经牺牲九宫山,顺军精锐已经被多尔衮,吴三桂杀败。顺军大势已去,大顺余部李过,李来亨,郝摇旗向南明朝廷表示归顺,抗击清朝。况且顺军本身就是出身明朝的百姓,他们反对的是士绅阶层和官僚(史督师读书读狗肚子里去了吧?不知道官逼民反?说的就是你们东林党还倒打一耙),而清朝是和明朝你死我活。顺军本身也是汉族。我也不知道史可法怎么分析的局势,竟然袭击大顺大西,顺和西最后被文官集团排挤。最后,大顺大西没袭击南明,清朝杀了几十万百姓。史可法和何腾蛟这群腐儒他们倒是成就名节了「看铁蹄铮铮」,但是老百姓可谓「血淹没人间,怨淹没人间」。最后,跪地投降迎接清朝,嫌弃水凉的,也是所谓的读书人,他们就是明朝的蛀虫,也是逼反顺和西的人,史可法泉下有知不知道作何感想。

史可法有气概,抗清是事实不假,但是说他英雄,我认为说不上,说他是个好领导,更扯淡。史可法就是典型的腐儒,死要面子(所谓的君父之仇,他老师左光斗对他像是父亲,被迫害死,他除了哭无动于衷,这点最虚伪),还无能。

李定国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李定国不仅仅是英雄,还是英杰。因为李定国的才能堪当大任,他不仅仅英勇,更是杰出。

李定国出身西军,后来满清进入四川,屠川的恶魔张献忠眼看大势已去,竟然也表现了大义,对李定国,孙可望(然而孙还是可耻的认贼作父了)说,明朝三百多年不灭亡,那是天意如此,你们赶紧去投奔明朝,不能认贼作父啊。

于是,李定国最后投奔了永历政权,这个名字,也和国姓爷一样,真正的和日月(日月是什么?)同辉。

李定国先说他的才能,李定国和郑成功两个人,曾经支撑南明最后一片汉土二十多年,甚至康熙时期明朝国祚还能维持,就是这两个人的功劳。李定国军事才能没的说,李定国用兵如神,而且自己训练了强大的军队,曾经挫败了清朝无数次,全省时期,李定国占据了整个东南和西南,南明军威大震,李定国还逼死了孔有德。

而且李定国顾大局,不和那些只会空谈的文人计较,更不争功名。若不是孙可望嫉贤妒能,内斗投降。刘文秀等人拆台,李定国一定大有作为。要知道清朝最初不过20万人口,6万士兵,仅仅坐拥东三省。而李定国竟然反攻到整个东南,西南。可见李定国的实力了。

在李定国全盛时期,钱谦益(说真的我觉得钱谦益有这个觉悟不简单了,虽然是热脸贴冷屁股导致他觉醒。虽然我黑他,但咱们祖先不也是乖乖当顺民,而且当时抓住要被杀头的。)甚至提出了整个东南的战略,要郑成功和李定国联手反扑,遗憾的是郑成功也被荷兰人和清朝困扰,未能如愿。

最后的汉土,郑成功和李定国撑出最后的一片天,也是文明的殉道者和守护者。我也姓郑,有这样的本家祖先,挺自豪的,也挺感动,向天再借五百年本身也是献给他的,后来满姨总菊给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封杀了。

最后,李定国的一席话更是感人至深:李定国的大业不成,忧愤,积劳很快病倒了,弥留之际,李定国说,宁可饿死在荒野,也不要向敌人投降啊。李定国病逝后,顺,西余部继续反对清朝,最后到了缅甸。缅甸华人的祖先就是他们啊。这是多么骄傲的血统,这就是自诩清流的东林党眼里的贼寇。而东林党,大多数却可耻的向清朝献殷勤,认贼作父。当时多尔衮问一个英勇就义的大臣:马世英怎么样?大臣:忠臣。多尔衮:马世英弄权,怎么是忠臣?大臣说:马世英为国家而死,没有背叛父母,怎么不是忠臣,然后他又指著留辫子的东林党:这些才是不忠不孝之人。所以,东林党和大西军高下立判,史可法和李定国也没有比较性。史可法这种虚伪之徒,根本不能和真英雄李定国相提并论。

某种含义来说,郑成功和李定国也是被东林党坑死的,不是投降,就是史可法,何腾蛟这种猪脑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属东林党,东林党就是明朝败家的根源。


论军事才能,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史可法无法与李定国相提并论。

史可法军事才能一般

在崇祯时期,史可法曾带兵平定农民起义,结果参将潘可大与副将程龙全部阵亡,史可法因为长时间没有平定叛乱而获罪,朝廷令他戴罪立功。

崇祯上吊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南明此时处在清朝、李自成两方面压力之下,史可法提出的策略是"联虏平寇",有点像当年老蒋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想先利用满清的力量剿灭李自成,再谋求后续打算 ,这种充斥著「汉奸」味的论调,真的不敢让人恭维。

在与清军作战时,不知是大势所趋,还是训练有问题,史可法指挥的军队士气低落,大多数都是不战而降,等于给清军训练了军队。

在扬州守卫战中,史可法用兵失策,一味严防死守,最终被清军屠城。

南明时期,史可法就是气节没输,其他方面输得一塌糊涂。

李定国时运不济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一直跟著张献忠征战,实战经验丰富。张献忠死时嘱咐他归顺南明。

李定国治军有方,部队不仅战斗力强,而且纪律严明。明遗老李寄描述说:"定国兵律极严,(长沙)驻师半载,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输买。定国所将半为罗倮傜佬,虽其士官极难钤束,何定国御之有法也。"

李定国带兵打仗更是有独到之处,打得最爽的是衡州一战,清廷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十五万精兵攻打长沙。尼堪到衡州附近,李定国率军迎战,他采用伏击战术,佯装败退,尼堪以不李定国军队不堪一击,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清军成了瓮中之鳖。李定国一马当先,将尼堪斩落马下,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最后的磨盘山一仗,如果不是汉奸光禄寺少卿卢桂生透露了军机,估计吴三桂死无葬身之地。清军已经进入李定国的埋伏圈,卢桂生却跑去告诉吴三桂明军的作战计划,吴三桂立刻命令清军用火炮、火器向李定国军队的埋伏区域射击,李定国的军队损失惨重。但这一仗清军虽然取胜,也胜得很惨,有记载清军自都统以下阵亡10多人,士兵阵亡多达8000多人。

李定国战略战术都胜史可法一筹,只是南明大势已去,生不逢时。


在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际涌现出一大批誓死不屈坚持抗清的名将,英雄,史可法和李定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若论军事能力史可法无法和李定国相比,毕竟李定国自幼在军中长大,打仗如同家常便饭一般,而史可法则是文官出身,军事能力著实非常一般。

但是若论坚毅以及誓不降清的气节二人则不相上下。

先说史可法

1644年明朝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上吊,后世将其认定为明朝灭亡的时间,实际上由于明朝特殊的两京制,即便北京陷落,明朝在南京还有一整套政府班子,有广袤富庶的土地,最次也能做到划江而治,当时史可法正在南京担任兵部尚书一职。

按照常理来说乱世谁有兵权谁能做主,史可法此时名义上是能左右乾坤之人,但是史可法在拥立新君这件事上犹豫不决被马士英等人占了先机,排挤出决策核心无奈只得出镇淮安、扬州。又在「联虏平寇」还是「联寇灭虏」这件事上错误的选择了「联虏平寇」。

根据历史记载史可法的军事能力确实一般,史可法在江北苦心经营的防线在面对清军进攻时不是投降就是不堪一击,就连史可法亲自镇守的扬州城也没有组织像样的反击,当然大厦将倾非独木可支,黑锅不能让史可法一个人来背。

再说李定国

流寇出身的李定国是张献忠养子,排行第二,十几岁便能独自领兵作战,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李定国被封为安西将军,这一年李定国刚满24岁,由于智勇双全李定国在军中颇有名望。

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稳定住局面联合南明对抗清军,对于李定国的军事才能不用多说了大败清军、两蹶名王都是耳熟能详的事迹,很多时候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唯一可以依靠的救命稻草。

但是人无完人李定国在击溃孙可望之后也多少有些大权独揽排斥异己的作为,但是瑕不掩瑜,李定国的军事才能以及誓死不降清的气节依旧令人敬仰。

同一时期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仰的英雄,他们的事迹不为人所熟知,甚至姓名都很少有人知晓,比如在江阴英勇抗清的阎应元,比如和岳飞、于谦齐名的「西湖三杰」之一张煌言,评价他们不能单纯的用强弱来衡量,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的民族气节。


史可法精神可嘉,死的悲壮!重若泰山!

但要说到军事才能,那肯定是李定国啦,不是一个层次的!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极为罕见的汉族名将,胸有韬略,作战勇猛。

其早年是张献忠义子,素知兵事。归附南明后,更是一路高歌,连战连胜,逼得大汉奸孔有德自杀身亡。衡阳一战,诱敌深入,满清八旗统帅亲王尼堪毙命于此。后全军高歌《满江红》一路进击,一向自诩野战无敌的满清八旗精锐竟不敢再战,仓惶溃退。清廷大震,就连顺治皇帝也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只可惜功高震主,孙可望此人度量太小,导致联明抗清以来前所未有的复兴良机也成昙花一现。就连后来的黄宗羲追忆往事,也恨恨不平,叹道:「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李定国可是明末将领中,唯一敢和数倍于己的八旗劲旅死磕的主,也正是他打破满清「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尤其是最后一场磨盘山战役,更是以少胜多,大败吴三桂和满清联军。这是一场非常激烈和经典的阻击战。假如不是那个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叛变投敌,估计吴三桂也难逃兵败身死,更不会有其后来入缅亲手勒死永历帝这等遗臭万年的事了。


当然是李定国强,史可法是平庸的忠臣


都一样,他们都是我大中华民族的英雄。


当属李定国,率大西军余部联明抗清,两厥名王,攻桂林逼定南王孔有德自焚,战衡州,阵斩清敬谨亲王尼堪外兰,清廷大震。准备与南明划江而治,要不是孙可望嫉贤叛变,本可扩大战果。后又设伏磨盘山,准备尽歼清兵,不料大理寺监卢桂生叛变,功败垂成,清兵为此也不敢纵深追击。李定国坚持抗清斗争直到逝世,告诫属下,可死荒野,不降满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