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这种细枝末节,是由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重装骑兵」成本昂贵、移动困难、适用范围小,能长期保存使用发展的前提,是那种「一堆小国之间不断打仗」的社会大环境,对,我说的就是中世纪的欧洲和日本那种。

在中国,骑兵使用的全身马铠,约在东汉末年,才开始出现在战场上。五胡乱华后游牧民携带良种马大量进入中原,暂时征服了广大地域的农民,并建立以及迫使地方大族建立起以军事目的为主的「庄园经济」,许多原先的农耕地区也变成了半农半牧地区。那时候为求生存,实行的是类似「先军政治」的体制,一切以能打仗、能自保为重,再加上马匹数量增加、中原的先进冶炼技术和矿产资源,人马都装备铠甲的重装骑兵成为主力兵种。

但是社会在进一步发展,到了南北朝末期隋末唐初,先前进入中原的游牧民,基本要被中原的农耕社会同化了,社会经济结构也在向著更适应中原地理气候条件的农业社会恢复。供养大量重装骑兵,成为极不合算的事,当时突厥的轻骑兵对唐初骑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李世民在唐初统一战争中,使用的典型战术就是「轻骑兵骚扰冲击+步兵押阵决胜」,这是适应当时生产方式、成本低而效率高的战术方法,唐军能在几年内纵横天下一统江山,与这一先进的战争艺术有直接关系。


简单说下甲具骑兵形成的条件:高头大马、骑术精良的士兵、冶铁技术过关。其中高头大马形成一般是两种方式:庄园式经济下精心细养或者游牧下粗放后细选。骑术精良的士兵形成条件:庄园式经济将门世家或者游牧民族细选。因此,我国真正的甲具骑兵只有东汉(开始有马蹬)、三国、南北朝和初唐才可能产生(庄园经济,可以对比西方的骑士阶层)。随著科举及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打碎了庄园经济,所以唐后汉人失去了这个能力。而游牧民族也就契丹、蒙古、西夏一度有这个能力。随著元朝崩溃后明清对蒙古的经济封锁(注意女真和满人是渔猎民族,擅长下马步战),甲具骑兵彻底从中国消失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