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城区的初中、高中将在四月下旬进行期中考试了,很多家长会发现,在此期间,学生在复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在情绪上也容易产生波动。而考前复习环节非常重要,期中考试也是帮助孩子查漏补缺的好机会,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呢?

01

填补知识漏洞

有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但是却容易在考试中出错。原因很有可能是他们只看过该类型题目1-2次,有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孩子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可以告诉孩子试着去讲解题目,可以讲给自己听、同学听、家长听。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02

教材为本,整体复习

课本是复习的阶梯,学习须有“本”可依。复习时以课本为主线,进行系统的复习,使所学过的知识由零散过渡到完整,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训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整体复习,并非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知识,而是对学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对某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对比。尤其对某些似是而非的知识点,在复习中一定要弄楚,并能灵活运用。

03

看错题集,温故而知新

如果孩子没有错题本,可以从现在开始将日常练习、作业、小测中遇到的错题、典型题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一起。

复习时,一定要拿出时间重新去温习,这样做,会比做几道新题有更大的收获。温习错题集,除复习知识点外,还要重视某些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错题集的作用,也可以避免反复出错的情况。

可以让孩子将半个学期的试卷与讲义整理、装订,在错题上做显眼的记号,有计划地看或做错题,这样可以避免以前所犯的错误。如果看了两次以上还没有掌握的,要多请教与练习,直到错题基本掌握。

04

针对考点,专项练习

练习中,选题要精,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进行各种形式、多层次的练习,练习要有步骤、有目的、有思考,切忌一味做题,陷入题海。

应该多做那些自己认为知识点理解、应用薄弱的题,对一些难题可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05

调整心理状态

有的家长把成绩看得过重,考前不断向孩子施压,这是错误的做法。复习阶段,家长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态度高于一切,只要孩子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即使成绩一时不尽如人意,也不必感到遗憾。带着自信心和平常心进入考场,才有利于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06

文理交替

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而是将文科和理科相互交错安排。

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大,因而产生疲劳。

二是由于将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

在安排学习内容时,注意文理交替,以减少相互干扰,又可使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获得交替的休息。例如,学完语文看物理,做完数学看政治历史等。

期中考试,是为检验学生半个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情况而设立的考试。针对学生考前复习、临场发挥、考后查缺补漏等问题,爱智康面向初高中学生推出了“期中3+3短期课”

• 考前3次课

帮助同学们对开学两个月来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熟悉。除了要掌握核心知识点的定义、应用、典型例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锚点,来带出与它知识点的联系,让知识内化成网。

• 考后3次课

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学员反复实践“整理错题本、定位知识漏洞、在题型知识点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延伸、举一反三”的全过程,为整个学期末的最后测试,扫清进步隐患。

“期中3+3短期课”可以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心态、改良学习方法、优化知识结构、改善学习习惯,为有效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做足准备。

可咨询、报名

咨询电话

400-810-2656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