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以后,北方的俄国也在如火如荼地开疆拓土,一步步把它的爪牙伸到了中国的北部,清朝为了防止俄国入侵,就与俄国达成了一项条约,史称《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是清朝与俄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该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仍属于中国领土。而清朝与俄国在讨论东部边界的界限也有争议,他们各自为了界限而争。1689年尼布楚条约清俄谈判划定东段边界时,清朝提出以勒拿河为国界的方案,以西归俄国,以东归清朝,清朝这样做是因为以勒那河为界对其有利,这样勒那河以东的大量土地将归清朝所有。可俄国不答应,要是以勒那河为界,它的利益就会得到损害,它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就白费了,俄国于是要求以外兴安岭为界,这样它的利益才能够最大的保证。康熙帝也没办法,他害怕俄国与准噶尔狼狈为奸,危害自己的统治,就答应以外兴安岭为界。

勒那河,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东南西伯利亚沿贝加尔湖西岸的大山之中,流往位于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滨的三角洲河口,全长4400公里,流域位于北纬53°~73°,东经105°~130°,流域面积为249万平方公里。要是清朝能够坚持以勒那河为界,清朝将能够收获大量的土地,可俄国人也不答应,只好退其次,以外兴安岭为界。


历史百家争鸣团队成员:小木


中俄在尼布楚条约中以勒拿河(清朝时称列纳河)为边界显然是不著边际的提议,因为早在1630年代,沙俄的探险队就已经来到了勒拿河流域,并构筑了雅库茨克(1632)、日甘斯克(1632)、奥廖克明斯克(1635)等据点,

1638年通过勒拿河上游的支流阿丹河发现了乌弟河,并在乌弟河流域开始殖民(也就是后来的《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1640年代沙俄抵达并控制了鄂霍次克海西北岸,并基本占有了除楚科奇半岛、堪察加半岛以外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也就是说,1689年中俄两国签约之前五六十年,俄国人就已经在勒拿河流域开始了殖民统治,控制几乎整个东西伯利亚也有40余年。

甚至靠近黑龙江流域的乌弟河流域,早在1638年就被沙俄所辖。

以至于在尼布楚谈判时,当中方通过传教士翻译转达希望以乌弟河平分河谷时,收到了对方发来的拉丁文抗议书。在俄国人看来,已经经营了五六十年的领土划入清朝是不可接受的。

连乌弟河流域都如此,更不必说外兴安岭以北的勒拿河流域。所以,以勒拿河作为中俄边界,即便是国力处于上升期的清初也是不切实际的。


尊重历史要以历史资料记载为准,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清圣祖实录选辑》和清末地学杂志记载《尼布楚之界约》有关康熙帝在索额图出任首席谈判代表时的圣谕,从没有提及过勒拿河或乌第河,为便于阅读将文字内容节录如下:圣祖尝谕:以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溪,皆我所属,不可少弃于人。是间为鄂伦春、奇勒尔、毕喇尔、赫哲、费牙喀人所居,自上游顺数至下游各民族若不尽收,民终不安。北从格尔必齐河上游石大兴安,循山至海,自山以南各河入江者,悉内属。西以额尔古纳河定界,河东悉数内。按之今势,盖惟西面尚少变更。北界,则自外兴安岭阯削地日南划江之,盟丧地已无虑数千里。展览俄图若义尔古斯科(即伊尔库斯克)、涅臣斯科(即尼布楚)非吾家故物矣。 由此可见,清王朝在领土归属问题上最首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各族臣民生养之地,尼布楚被康熙认为「非吾家故物」,向西数千里之外的勒拿河又能属于谁家?何况没有臣民哪里会有「领地」,没有臣民的「领地」又有何用?以当时清王朝统治者的理念从没有臣民居住生活过也从来没有设立边关卡伦驻防的贝加尔湖地区根本不可能在尼布楚条约谈判中提出来。而勒拿河更在贝加尔湖西北方向上百里之遥。凭空无据声称清朝「割让」或「放弃」勒拿河割让贝加尔湖,这是没有历史事实毫无历史资料记载依据的谎言,估计是由现代人为了某种目的所编造出来的「故事」,如果有哪位学者能拿出原始资料记载驳斥本人所述不实,非常欢迎发表并愿意虚心求教


现在悟空问答快要变成谣言集中营了。谁告诉你清朝说要以勒拿河为界的?《清圣祖实录》里面说的很清楚,康熙很指示谈判代表:如果以尼布楚作为边界,则俄罗斯人前来贸易就缺乏落脚点(则相当于断绝了贸易)。所以谈判的时候先提出以尼布楚作为边界,在此基础上讨价还价,得到有利条件后,可让步到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勒拿河在这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