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圣母院的大火彻底扑灭,传出的照片让人难受的揪心。

反复翻看这些照片,唐唐发现圣母院虽然不复往日的神圣庄严,但也有一种残缺的美,焦黑的神像更具有历史感,神像前堆积的碎木也给人一种众生皆苦的感觉。

就好像这场火灾虽然带走了无数的人类瑰宝,但也赋予了圣母院新的意义。

圣母院消失了吗?她还在啊!

对人类来说,因火灾失去的文物让我们痛心疾首,但对存在了成百上千的圣母院来说,这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点小挫折而已。

以后的历史会这样记载:

2019年4月15日下午六点,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火灾于次日扑灭,重建工作有序展开,巴黎圣母院于2050年修复完成,重新接待游客。

圣母院会烧毁,但历史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此时此刻的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屋顶烧了,我们把她修好就行了呗!

没想到吧,唐唐还会写鸡汤……

巴黎圣母院烧了也烧了,悼念也悼念过了,作为一个务实的科技宅男,唐唐要开始琢磨琢磨应该怎么修了!

说实话现在的古迹修复比之前简单多了,毕竟很多久远的古迹连照片都没有,工作人员只能照着诗文、图画,再配上自己的想象来修复。

修的咋样,纯看工作人员的脑洞靠不靠谱。

巴黎圣母院原本也应该走这个老路,但是有位机智的老哥在2015年的时候用激光扫描了圣母院的每个细节,采集了超过10亿的数据点,给圣母院做了一个精确度高达99%的数字模型。

打个比方原本的修复工程是个命题作文,除了标题都要自己发挥,但现在只要把全班第一的作文拿过来抄一遍就行了!

这难度降低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啊!

这位机智的老哥名叫安德鲁·塔隆,是一位哥特式建筑的美国艺术史教授,所以说由他采集的数字模型,可信度和实用性都是非常高的!

据说这位老哥很小的时候就对哥特式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对母亲说:我渴望知道与巴黎圣母院有关的一切。是谁制造了这座建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能不能参与其中?

可那时候毕竟是孩子,塔隆后来和其他人一样读高中、大学,最后毕业于普林斯顿音乐专业,可以说跟建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但就是这么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邀参加一个多媒体项目“大教堂可能发出的声音”,并在那次活动中第一次了解到“激光扫描技术”。

这项技术解释起来也简单,说白了就是利用激光的反射,测量大教堂各个点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制作一个3D模型。

实在不明白的话,想想苹果的Face ID就行了。

当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如何选择测量点、在什么时间用什么仪器进行测量都是非常讲究的事儿。

包括测量完毕之后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模型建立,都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工程。

不过老话说热爱是第一生产力,塔隆想干这事儿想了一辈子,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

于是头发已经有些发白的塔隆每天在巴黎圣母院爬上爬下,到处拍照还不停研究各种新科技。

据说他在测绘的时候买了个无人机,但是刚飞没多久就撞坏在了教堂顶上……

在塔隆的不断努力下,圣母院的数字模型终于被制作出来,这项工程完全由塔隆个人完成,并且没有获得一分钱的收入。

数字模型整理完成后,塔隆将所有资料放在了他的个人主页供人免费浏览查阅。

他说:“在过去的八年中,我有机会制作高分辨率立体图像和3D模型。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发布这些图片,包括单镜球形全景图,这样可以获得更加沉浸和成功的虚拟现实体验。”

而这些高分辨率的立体图像,也将成为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中最最最重要的数据资料,可以说,塔隆为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作出的贡献是无人能及的。

这刚好完成了他小时候的梦想“是谁制造了这座建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能不能参与其中?

唯一遗憾的是,安德鲁·塔隆已于2018年11月离世,再也不能知道自己已经参与到了圣母院的修建工作之中。

但圣母院的大火和塔隆的付出,让人们意识到数字储存对于古迹保护的重要性,很快就会有千千万万的塔隆出现,活跃在全球各大遗迹中,给全球的古迹保存一个存档。

塔隆要是知道,会很开心吧。

回到最初的问题:你相信巴黎圣母院会消失吗?

当然不。

巴黎圣母院可能会被火灾摧毁、被战争摧毁、被地震摧毁,但只要能重建她就不会消失。

人类文明不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磨难变得更加坚韧和繁荣吗?

毕竟老话说过,打不死我的让我更怎么来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