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一幕,在我国民间早已经传为美谈,成了关云长神勇无比的象征。然而在三国历史上,此事与关羽就没关系,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华雄是董卓手下的一员大将,罗贯中称他「身长九尺,虎体狼腰」。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写关东军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袁绍以孙坚为先锋引本部兵马杀奔汜水关。董卓遣华雄率兵五万迎敌,杀败孙坚兵马。刘备手下的马弓手上阵之后占了华雄,之前曹操给关羽的一杯热酒「其酒尚温」。

刘关张确实参与了讨伐董卓,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事。关于华雄之死,《三国志》孙权的传记里有所记载。在《三国志》里孙坚领兵在汜水关战华雄,虽先有小败,但最后还是取得了「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的胜利。当时关羽争跟著刘备在公孙瓒部下,既然不是孙坚的部下,自然不可能参加斩华雄这场战争。所以华雄即或不是孙坚亲手所杀,也是其部下所杀,绝不可能是关羽的首功。至于「温酒」之说,更是小说家语。

孙坚

初平元年(190年)冬天,孙坚以破虏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参加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孙坚作战勇敢,有谋略。双方激战多时,胜败未分。在作战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他进军南阳的时候南阳太守张咨不提供军粮,弄得孙坚的部队军心不稳,孙坚只得装病将张咨骗来杀掉才拿到了军粮。在「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经过休整,孙坚终于和董卓「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当时董卓惧怕孙坚实力强大,派了李傕来要求和亲,并表示要让其子弟出来担任郡守乃至刺史等官职,遭到孙坚严词拒绝,表示「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他对董卓的斗争是何等坚定,是讨伐董卓的功劳卓著者。但是后来为了尊崇关羽,就刻意贬低孙坚,乃至将其在进军中的败状夸大,弄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关羽温酒斩华雄」来。


《三国演义》里记载的华雄是被关羽给斩杀的,这一情节也是让世人所熟知的。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历史小说是带著作者自己的情感因素和情节需要在基于一定的事实基础写就而成的,所以里面的一些内容是不太符合历史原貌的。

就拿华雄被谁斩杀这件事来说,我们来看看更加接近历史真相,更为客观的史书上是如何来记载的。

据《三国志》的记载写到这么一段话: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在这里记载的,华雄是在带兵追击孙坚的时候,被孙坚给打败并且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从史书上来看,华雄命丧孙坚之手应该来说是较为准确的了。


《三国演义》之中,华雄是被关羽所斩。但史书之中并没有关羽的事。而是被孙坚(孙权他爸)所杀的。

而且也不是正面决战,而是孙坚偷袭,趁乱所杀。所以华雄究竟有多强,能不能打得过孙坚和关羽,并不明确,有待商榷。


我最近刚好在看三国的历史 , 三国演义始终是演义, 历史上是孙策杀的,演义里边是关羽杀的, 演义里边好多都是美化的


看看三国志里有没有答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