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自对自己军事能力的自信。他在军事上是全能人才,驰骋沙场、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方面在玄武门之变时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没有谁敢犯上作乱,侯君集曾经有想法,也是蛊惑太子,自己不敢有任何坐南朝北的想法,纵是如此,星火没到燎原之际,就被李世民扑灭了;这有前车之鉴。

2.有知书达礼,贤惠的长孙皇后辅政。他上位第十三天就封长孙氏为皇后,可见长孙自有过人之处,她来自优裕的家庭,从小受过文明熏陶,富有正义感与前瞻性思维。

在陪伴李世民的岁月里经常借古喻今,纠正李世民政治上的失误,曾经力保了很多忠直的大臣与开国元勋,她死后,李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有这样的"嘉偶""良佐"在,妄开杀戒自会众叛亲离。

另长孙皇后教子有方,为李世民养育的李治、李恪、李泰个个都能独挡一面,江山后继有人,一般老臣是动摇不根基的,李世民心知肚明。

3.李世民有高超的驾御属下的艺术,这点不得不服!唯才是举,不管来自哪个方面,纵使是敌人阵营,只要有能力,只要作出了成绩,依然能享受到高官厚?,如魏征、秦叔宝、薛万彻等等,谁会放弃太平日子不过去谋反?而且善用谋略,如监终前故意降职李世绩并调他到边疆任职,这就是给李治留人情,叮嘱李治以后召回重用,使得文武双全的李世绩对李治能死心塌地。


一句话摘要,李世民在军事能力、年龄、皇储能力、建国功绩、原始股权、治国业绩、政治手腕、托孤群臣等多个方面都有历朝历代难以比拟的优势。在这些巨大的优势加持下,李世民根本用不著杀功臣。

一,论军事能力,李世民几乎吊打历代所有皇帝,除李靖李世绩外,吊打所有文臣武将,哪个敢反,瞬间秒杀平推。也就是说,李二活著就不用杀功臣。

二,年龄优势变态。李世民十八起兵,三十做皇帝,比很多文武大臣都年轻,老臣都快死光了,李二才挂,都没剩几个有资格造反的。大体上熬光了老臣也没必要杀功臣了。

三,皇子能力合格甚至出众,李治、李恪、李泰都算是不错的接班人。对比刘邦的儿子和朱元璋的孙子就很明显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基因十分强大,加上世代门阀教育和经验,这些皇子可以预期都能有一定的政治能力。

四,建国功绩,李世民完成了半数以上的建国战争,军队从上到下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忠诚度自然很有保证。即使权臣猛将反了,下面的基层军官和士兵也未必肯反。

五,李家原始股权结构清晰,绝对股本控股。李家起兵时已经是封王的门阀,自带兵马领地人才,后面来投的文官武将是很明确定位打工仔。不像萧何、英布、彭越等更像刘邦的合伙人,朱元璋还是政争吞权上位。无论大义还是心理,都是李家更稳。

六,贞观之治对稳固皇权很重要。李世民步入老年,就算心里忌惮老臣,但民间声望足够好,也能估计到老臣没谁敢反,因为底层百姓不会支持,只会念著唐太宗的仁政治世、支持李二后人。

七,政治手腕。李世民绘凌烟阁,直接把文武功臣道德绑架。对魏征薛万彻等太子旧人也能重用。对跋扈的属下,也是宽严相济。降职李世绩,留给李治召回重用,就是很典型的手段,还顺便教儿子。这都是世代门阀的经验加上天资,长年积累的巨大优势。朱元璋和刘邦就比较难用得这么纯熟。

八,托孤群臣。长孙无忌功劳最大,实质首相,却是李治亲舅舅,权柄虽大,动机却低,收益风险比极低。李世绩本就是降将,被赐姓,被李治起复重用,深受李家三代恩德,道德包袱极重。褚遂良有政才外还是道德标杆。李世民还重用了很多番将,史书上记载过他们各种忠心的表现,类似于汉武帝留的金日禅,少数民族忠心的时候,还是相当可靠的。且以李世民的政治素养,识人十分精准,留的这些托孤重臣,揽权的有,但造反的没有。还留下一大堆,天然可以相互牵制。李世绩那句「此陛下家事,与外臣何干」,已经证明这群重臣最终都只能紧密团结在李治周围。这么多历史级别的巨大优势,李世民也是清楚得很,根本用不著杀功臣,既没必要,也嫌太low。李世民也有情怀,总觉得文武功臣都是跟自己刀山血海玄武门一起杀出来的,很希望君臣都有好的结果。更何况李世民是极度自信的,他也相信自己的子孙有这个能力和气度。李世民领衔的初唐君臣,能够君臣相得、大体上善始善终,殊为不易,是历史上难得的佳话,闪耀著人性的光辉,也折射出大唐的盛世气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