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高中毕业那年,听到李叔同填词的歌曲《送别》后,对先生入迷的。后来读了他的很多传记。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红学家俞平伯曾评价李叔同:「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这样的一个人物,怎可能是凡人?要么误落人间,要么负有使命。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家世显赫。父亲先做官后经商,是津门巨富,李家跺一脚整个津门都要颤三天。遗憾的是,李叔同是父亲68岁时和侍妾所生,他虽受父亲宠爱,但母亲和他在族人眼里地位并不高。加上父亲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内心敏感的李叔同,逐渐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孤零。

李家家学深厚。李叔同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学习书法和金石。十五岁便有诗句「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可见那时候他就有了人生繁华如过眼云烟的思考和感触。情窦初开的时节,他喜欢上了京剧,一板一眼都是那么出神入化,颇得当时的名伶杨翠喜的喜爱,二人有过美妙的初恋。杨翠喜后来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又嫁做商人妇。李叔同的痴情,化作一片惆怅。那份人世的凄零感,又平添几许。

18岁时,母亲为他做主,娶了俞家女子做妻子,可是他对人家无半点感情。爱情和婚姻的甜蜜与他无缘无分。那时他醉心艺术,弹钢琴外,作诗填词,书画篆刻。维新变法时,他跟随康有为梁启超,满怀一腔热血,为国家为民族奔走号呼。变法失败后,他和母亲避难上海。爱情的破灭,报国之志的受挫,使他苦闷异常。李叔同在上海便有了一段声色犬马、诗酒舞会、粉墨梨园的翩翩公子哥的荒唐、绚烂、颓废的生活。此时,他的艺术天才惊艳上海滩。书法、绘画、作曲、填词无一不通无一不令人折服。

命运又来打击他了。25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母亲的去世对李叔同感情影响巨大,他自己说「仿佛整个人被掏空了」。在伤感与悲痛中,怀抱救国救民情怀与志向的李叔同去日本留学了。

在日本读书时,李叔同十分勤勉,惜时如金。除了约定时间,绝不会客。有一次约欧阳予倩八点见面,对方只迟到了五分钟,他打开窗户说:「今天你已经来迟了,现在我没有时间,改天再约吧。」正是在这种严格自律的修为中,他在音乐、美术、戏剧上成就斐然。在日本,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同日本姑娘雪子相知相爱坠入爱河。

1911年4月,李叔同学成回国,先后在高等工业学院和浙江一师任图画教员。他讲课十分用心,每次上课前,会提前板书,且对所有学生都富有耐心。遇到学生上课看杂书,他并不当场点名,而是等下课后,严肃地对他说:「你若是想上课,就不要看闲书,如果想看闲书,下次就出去看吧。」说完,微微鞠上一躬,臊得学生不敢再犯。他的好友夏丏尊曾说,「叔同教学生,没有学生不尊敬,他有人格做背景,犹如佛菩萨有光,学生看了,打心底里敬畏,就是不提醒,学生也自会用功。」

李叔同为中国培养了一批音乐美术领域的卓越人才,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漫画家丰子恺。另一位学生刘志平,留学日本时经济十分困难。当时李叔同已有遁世之意,为了资助这位学生,薪金微薄的他每月坚持寄钱,不求其偿还,并叮嘱不可告诉他人,直至刘志平学成才停止资助。后来李叔同出家,刘志平悉心供养。李叔同常常写字画画寄给刘志平。但刘志平再困难也没有动过卖掉恩师字画的念头。抗战爆发后,李志平冒著生命危险将这些字画安全运出上海。孔祥熙得知后,想重金购买,被刘志平断然拒绝。十年内乱时期,他差点被打死,也要保住恩师的墨宝。直到2000年,其子刘雪阳,将他用性命保存的159件作品捐给政府,这才留住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教书那几年,是李叔同一生之中,最为充实的一段时光。当初的纨绔子弟已没有半点儿踪影。著名歌曲《送别》就是这时候写成的。伤感的曲调中隐隐潜伏者一颗出世的心。

1918年6月30日晚,李叔同把丰子恺等学生叫来,告诉他们说:「我要入山出家。」他让学生拿走自己的书籍笔墨,自己只留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听说后赶来了。电影《一轮明月》将他和雪子的分别重现在西子湖畔。雪子想唤回当年的李叔同,烟雨蒙蒙中,雪子问:「请问大师,爱是什么?」李叔同答:「爱是慈悲。」从此,世上再无李叔同,多了一位弘一大师。剃度之后,他苦心研习佛法,钻研《四分律》和《南山律》,花四年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终成南山律宗一代宗师。

1942年10月10日,弘一法师自感将不久于人世,提前将自己的死期写信告知夏丐尊、丰子恺等几个至交,然后写下最后一副墨宝:悲欣交集。那一刻,大师眼中盈满了点点泪水。三天后,10月13日晚7时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

赵朴初曾作诗纪念弘一大师: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此等人物,岂是凡间人物?只是在凡间轮回了一次罢了。


凡不凡不知道,但真的不太理解李叔同,很难认同,突然就想要出家了,对叶子小姐连句交代也没有,也不再见一面,这合理吗? 想出家就抛开家庭和妻子,当初为什么要成家呢,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因缘自修,本姓自悟,真我自证!凡与俗,在一心悟!晚安!


字如其人,前期普通红尘,后期超凡脱俗


我是1984我来啦!我来回答您的问题。李叔同是我佩服的人之一。因为我认为他的一生太传奇了,用现在热词来说,就是开挂的人生!虽然现在大家说起李叔同就想起《送别》。其实他不单会写送别,还是美术家,教育家,书法家,戏剧家,更是佛学大师!我们能在一个领域称师就是人生巅峰了,李叔同先生是同时攀登多个巅峰!何止开挂,简直是未来人穿越。这等凡人给我中华来多几打如何?


绝对不是凡人,首先就不能选择,在旧社会要成为四大公子的没穷人!从小良好教育及出国深造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人学艺术术造谐深厚,一靠努力勤奋,二是天分过人。做大公子,做学霸,做教师,做僧人都能做到极致绝非凡人!


李叔同的确非同凡响,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于俗佛两界,均拥有极高的名望,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悲欣交集。智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