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无谓风流。

这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历史迷来说应该都是个崭新的问题。下面,让我们通过史料记载,揭开这本古籍的神秘面纱。

《竹书纪年》有一点可以很肯定,成书年代非常久远,远到还没有纸张,需要用竹简做为记事工具。借著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找到了有关《竹书纪年》的出生年的大概时间。

《竹书纪年》据推算,成书于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做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比秦始皇焚书坑儒还要早30年。

第一次发现《竹书纪年》是在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记录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大部分时期)的历史,按年编次。

《竹书纪年》的成书经历比较坎坷,由于战乱原因,先后用了三种纪年方式编纂,在当时还没有统一的计时时代来说,由于年代跨度大,想要做到有序不乱,难度可想而知。(自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现在留存的《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记事起于夏代,结束于公元前299年,这个版本的记录类似于现在的草稿,属于不规则记录。

「今本」记录年代更为久远,从黄帝开始,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6年),这个版本属于整理过后的,也是官方记录文载。

《竹书纪年》也是中国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此书开篇是以君主纪年,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

宋代时经历了重新整理收集,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有些不符合大环境的章节或被改动,或被删除。

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大家伙或许陌生,但提到《封神榜》一定不会陌生。武王伐纣中的周武王就是文王姬昌的儿子。

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卒于公元前1056年),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在位50年。我们国家的文学金字塔塔尖的《周易》,相传就是周文王被囚禁时所著。

周文王寿长97岁,即使在现在也属于高龄,也难怪民间传说文王寿长800,。传说姜子牙渭水垂钓,「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等待贤人造访。周文王防贤,拉了姜子牙八百步,于是姜子牙保了文王八百年。当然,这是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而我们现在所奉行的中华文化传统,几乎也都是周朝文王时所建立的秩序。

《竹书纪年》中缺失的周文王的记载,据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经战乱变迁:由于那时没有便利的记录工具,竹简体积庞大,无论是储存,搬运,防潮,防火防蛀等遇到战乱都是当时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

2,盗墓挖掘损失:竹简是按照编年史编纂,因此摆放也都是按照顺序来的,一旦发生盗墓丢失的话,极有可能这个时段的整体丢失。

3,后世统治者的有意为之:周朝末年,朝纲无道,尤其是一段被夸大了的类似于神话的存在,不利于周王朝的统治。因此,不排除被人为毁掉。

以上都是猜测,真实原因由于历史久远无从考证。对于文王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历史中不会没有记载,但是也许文王低调,只是寥寥记录几笔,所以才会有后世《封神榜》天马行空的演绎。尤其重要的是,文王极有可能不重视记录自己的行为,而是更加著重记录当时的生产(耕种,养殖等),社会事件(例如祭祀,婚嫁等),这也是周礼形成的重要阶段。

因此,周文王的历史记录应该不是没有,而是有关他的记录本身就不多,加上自然损毁,留存世上的就更少了。但是作为文化奠基者,更多的是留下的他对中华文明传统所留下的瑰宝。


感谢小悟空的邀请。

《竹书纪年》里面有周文王的记载,虽然在传统史学界里面是一本另类的书籍,而且它记载的历史事件和《史记》不同,可以说颠覆了我们的三观,更加显得真实。

比如《史记》记载,商纣王无道,听信他人谗言,拘留姬昌,之后西周取而代之,在《竹书纪年》里确是另外的意思,西周和商开始了军事冲突,周文王姬昌失败,被抓了起来,后来周武王即位。

趁著纣王主力东征东夷,派兵偷袭商朝都城朝歌,进而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可以说《竹书纪年》虽然从夏王朝建立之前的历史一直写到了春秋魏国魏襄王时期,但记载的历史种种匪夷所思,《史记》在历史上又是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是儒家思想代表巨作。

然而《竹书纪年》贴近现实,把人类的黑暗面,阴暗面,刀光剑影描述的淋漓尽致,似乎这才是主旋律,不过这本书成书时间是三家分晋时期,而且那个时期还是礼崩乐坏的时期,创作人更是魏国人。

魏䓨自立为王和魏家的道德包袱也就下去了,按照书中说法,三家分晋是最合适的,历史毕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谁会清楚当时的历史呢?即使《竹书纪年》是假的,人就这样,只要对了自己的意愿就信,那怕是谬论。

我是独坐静饮淡看世态炎凉,喜欢历史文化的请关注我吧,我会给你带来最好的问答。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厘王)的墓葬发现。当时《竹书纪年》是写在一堆竹简上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竹书纪年》是整理竹简而成。《竹书纪年》从墓中出土至今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了,很可能有一部分内容因各种原因遗失了。


周文王,是神话传说《封神榜》里的一个人物!他本命姬昌,为西岐西伯侯!

周文王在位时,勤于政事,重视农业发展,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按理说应该是一代千古明君!但是在《竹书纪年》中,却并没有关于周文王的记载,其实关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盗墓损失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盗墓贼对于古墓的挖掘可谓是层出不穷!《竹书纪年》作为一部中国历史上唯一未经秦朝焚书坑儒留下的编年通史,可谓是为我们了解炎黄商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因为摆放或者盗墓的原因,中间有极大的几率会遗失,这也是情有所原的!

二、主宰者刻意为之

我们都知道《竹书纪年》是公元前299年结束的,著作的时间也在春秋战国!那时候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有一些事情是不能说出来的,比如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虽然这是神话故事里的事情,但是无风不起浪,远古时期的事情又有谁能知道真实的事情呢?况且周文王在牢狱鸡发明了周易八卦,这种影响了后事几千年的旷世奇书,是万万不能被民众掌握的,所以,史书没有记载也是情有可原的!

三、历史变迁

当时的情况,一方面竹简或许庞大,不便于搬运储存,防潮防火等!另一方面收到战乱的影响,难免会有所丢失。就好像司马迁写史记一般,可谓是困难重重,所以也是有可能造成记载缺失的!

至于周文王是否是神话小说杜撰。我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上周朝确实实实在在的存在了八百零八年,作为周武王的父亲,不可能是没有任何记载的!

而作为小说中的封神榜包括姜子牙这种,存在的可能就比较低了,这些是属于文化加工!

其实不管怎么说,中国作为一个唯一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探寻历史的真谛!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我们必须要记得曾经的年代和故事!


《竹书纪年》中有关于周文王的记载呀!下面截图以证:

实际上《古本竹书纪年》在两代殷王「大丁」、「帝辛」(商纣)章中,都有周文王的记载。如「大丁」章:「文丁杀季历」,「(大丁)十一年(陟)」。通过《史记?周本纪》我们知道,季历亡,西伯姬昌继位,是为周文王,他活在大丁、帝乙、帝辛三代殷王之时,那么季历死后关于周的记载,实际是关于周文王的。

而在「帝辛」章中,不仅有「帝辛受居殷,周大曀」的间接记载,还有「六年,周文王初禴于毕」的直接记载。

题主要问的恐怕是,为什么没有单独给周文王列章呢?我是这样看的,《竹书纪年》是编年史籍,商纣灭周始王,代商者周武王姬发也。其时文王已逝,并非一个朝代,其王号也是后世称的。如果对文王感兴趣,只能看《史记?周本纪》的相关段落:

插句题外话,很多朋友会问了:为什么《竹书纪年》内容那么少呢?这就要介绍下《竹书纪年》了。晋武帝咸宁五年,河南汲县发掘出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得到大批竹简,荀勗、和峤、束皙、卫恒等学者受诏整理,成书七十五篇、凡十余万字,其中《纪年》十三篇最为著名,故称之《竹书纪年》。《纪年》轰动一时,很多学者订正了系列历史问题,但也遭到传统学派的抵制,由显而晦,亡佚于两宋年间,绝对是中华文化史上一大损失。

后有人托名梁沈约伪造出《纪年》,至清朝钱大昕、纪昀等疑其为伪作,称《今本竹书纪年》。朱右曾从旧藉中广辑佚文,成《汲冢纪年存真》,1917年王国维补充、订正成《古夲竹书纪年辑校》,2011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我国古籍整理专家范祥雍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是为《古本竹书纪年》。

应该说,我们现在只能看到《竹书纪年》的一斑。此书如未亡佚,对司马公的《史记》无疑具有纠偏作用。尽管仅存一斑,其对魏国史、齐国史等的记载,是比《史记》要精准些,《史记》有些混乱。

读书切身体会,欢迎讨论!


知道了《竹书》出土时惨景,便知此事谜!《竹书》出土后是残间,也许周文王这一部分被盗墓人当烛照明了!我们现今所见《竹书》是后人从别书上的引用,而集汇而成!


周文王的事迹可能是小说之类的虚构内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