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px-Nietzsche1882   

(本图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7%E9%87%8C%E5%BE%B7%E9%87%8C%E5%B8%8C%C2%B7%E5%B0%BC%E9%87%87)                                   

把尼采送给所有精神上的流浪汉

 

「纵火」

 

有些人,一直要到死后,才真正活著。」真希望能够看看说这话时你的表情是何等狂傲?你的脚步太快,使得自己超出羊群六千呎之遥;你的思绪太杂,使得伟大疯狂于马鞭的笞挞。孤独是一条紧扼咽喉的毒蛇,可是你却乐于与牠同在同飞,在那高空中,嗅闻稀薄空气,迎接冷冽狂风。你有著闪烁的双眼,还有浓密胡丛,你将生命力取回人世,把偶像抛入黄昏。你有著一个被信仰虔诚者视为异教徒,被卫道分子视为无赖恶徒的名字,你是炸药,你叫尼采!在接下来的字句里,是你教会我写作,是你让我懂生命的悠扬稳重。就像你透过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宣扬「超人」哲学,超越人自身。今天,我要透过尼采之口,高呼「精神自觉」,为思想造堡垒,然后超越尼采!远远的将你留在身后,以免被那座早已神格化了的尼采雕像压垮,丧失自我。从尼采哲学出发,我们将与旧道统展开摧枯拉朽之战,并同时把尼采毁弃!调整好我们的双眼,因为我们所阅读的,是用血写作而成的文字,是充塞著无限生命力之诗篇!

 

「把血肉还给尼采」

 

【反对商品化】

    无疑的,现今世上,有太多谈论尼采的著作给出我们一个贫瘠的尼采!那些断章取义,又对尼采吹捧得五体投地的书籍,带领著读者去膜拜,去进行一场连尼采本人都会暗自觉得好笑并蔑视的造神运动。他们把尼采的一切,不论是语渣,还是语粹,都胡乱印刷成合现代人胃口的短语精句,让思想运动也可以很速成,很「具效率」!可惜,这类毛语录式阅读不但是「悲剧的诞生」,也是错误的开始,更是悲剧与错误共同造就的毁灭!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各翻译者、出版商同样在这个当下,从写于140年前的尼采著作中寻得商机。是什么样的理由促使这样的机缘发生?为何那些在百年前乏人闻问、显不出价值的作品,如今却成了现代人书架上都非摆上一本不可的抢手货?各位,容我宣告,在二十一世纪,尼采的时代到来了!他整整超越了自己所身处的年代140!

【自慰式人际关系】

    尼采对于人类文明的展演有其真知灼见,他预见了人类精神的衰颓,心灵的枯萎。现代人变得越来越不敢面对自己,为了掩饰自己的空虚、懦弱,现代人逃向了群众。现代人不愿自处,因为他们认识自己最深,因此也对自己感到无比厌恶。他们是非理性的人,却强做理性的文饰;他们对肉欲渴望,却又妄说柏拉图式爱情。

    现代人对群众的依赖,就像是对充气娃娃又或是自慰棒的需求,为的不过是让寂寞得以排解,让饥渴得以隐藏。当这种逃向群众的冲动被发泄完了,现代人就又需要所谓「有自己的空间」,遂躲入暂时与外界隔绝的巢穴,然后等待下一波冲动的到来,陷入「永劫回归」的循环。然而群众却是平庸而残忍的,他们容不下独行者的优异,他们动辄开庭审判强者的灵魂。于是,若要成就思想,追求超越,必定得先拥抱孤独、享受孤独。

【我怀疑】

    可是,当尼采面对孤独时的表现是否真如他的文字一样的坚苦、卓绝?面对悲剧命运时的反应,是否如同他的思想般的锋利、勇敢?我深深怀疑。因为他就像是个由矛盾丝线编织而成的人物,不断的在各类价值观中作挣扎,甚至是在完全相反的角度间作适应、实验。他出生于宗教家庭,却成了一个在基督教史上画下深深刻痕的反基督分子。

    他的成长背景环绕著阴柔气息,因为父亲的早逝,弟弟的早夭,尼采就这样生活在一个由女性(祖母、妈妈、妹妹、两个父亲未婚的姊妹)主导的环境下长大成人,但最后却成了一个对女性展现极尽轻蔑之能事的哲学家。

    虽然,尼采抨击现代人的人际交往缺乏真诚,生活缺乏灵性,精神无家可归,但是他自己又何尝找到归宿?不断的与自己展开殊死战斗,除了忍受从小就住进身体里的慢性病之外,还得诚实面对那颗渴求爱情的心,那种被叔本华列为是生命意志,是动物性的情绪。然而,在面对女人时,他却总是显得唐突、窘迫、羞怯、不知所措。

【失恋算甚么?尼采也失恋过!

    1865年二月,尼采前往科隆,雇了个向导带著他游赏古迹。那位向导也许是出于敬业精神,也许自认听出尼采话中的话,在他的热心安排下,尼采无意间走进了一家妓院(就像那向导以往顾客要求的那样)。尼采瞬间被一群浓妆艳抹的妓女围绕,他顿时不知所措,陷入极度恐慌。还好,角落有架钢琴,发现钢琴的尼采眼睛一亮,就像找到救星。他挤开那群妓女,扑向钢琴。弹了几个和弦,消解僵硬、重获自由。

    接近30岁左右,尼采遇上了一个「实现了女性的理想」的女演员,这是他的初恋。而他的初恋对象是如此的可爱,以至于尼采极端诚挚的爱著她。可是他们的交集似乎不多,尼采可能都还来不即牵起她的手,就又再度走入独身者的孤寂中。初恋,梦碎。

    在尼采32岁时,一位荷兰籍少女攫获他的心。这一次,尼采绝对不想再错过了!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在宗教之外寻求一项精神依托,一丝安慰。在这个如此残酷的人世,心绪敏感的尼采渴求一个温柔的处所,以容纳他那伤痕累累的灵与肉。喔,他想要,他需要,他非要一个女伴侣不可。于是,哲学家约了这位荷兰籍少女散步,何等优雅、含蓄。望著她的脸,想像她那有别于男人的一切,尼采就像溺水者瞧见漂流木,激动而奋力的试图把握与之相近的一瞬间。可惜,他太急躁了,在短短几个小时的相识后,竟提出同居的要求,而女方,当然是想了些借口加以拒绝,就像现代女性在脸书上应对与尼采一样拙于追求者的回文,「嗯嗯、呵呵、去洗澡」。同居,梦碎。

    到了38岁,一位富有知性的女人与尼采的生命交叠,她叫露˙莎乐美。尼采是被河堤囚禁的洪水,当他遇到露˙莎乐美之后,河堤终于崩溃,洪水自由散逸,滔滔不绝的为这位女性倾诉自己的哲学思想。可是当尼采把话题带到婚姻上时,却又被狠狠的拒绝。这一次的失败,给尼采带来了无止尽的伤痛。在疾病与失恋的交缠下,他甚至数度升起自杀的念头。在爱情的世界中,尼采是何等脆弱?婚姻,梦碎。

    在尼采的重要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他似乎为这几场以失败告终的求爱过程做出了总反省,尼采写出像「当心你的爱情的偷袭,孤独者对于他所遇上的人总是伸手得太快了。」、「掉到谋杀者手上,岂不比坠入女人的梦幻中要好些吗?」、「你要到女人那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等等看起来有点惆怅,甚至是愤恨的句子。爱情,梦碎。

 

「一切道德的重估价值的转换」

 

    如何不再成为生活的奴隶?那就是开始对一切怀疑,开始在做每件事之前问自己,为什么我必须这么做?如果发现自己答不上来,又或是答案含糊不清,那就代表我们得重新检视这件也许已成为例行公事的常态活动了!

    我们的社会看似进步、繁荣,但只要拨开那层灿烂外壳,就会发现它极度缺乏生机,反倒比较像是个囚徒,一个受过去传统老套桎梏而无法动弹的可悲囚徒!生活周遭有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会认为它是合理的,是可行的,其实背后根本没有什么深厚底蕴,唯一理由不过就是因为那件事情是「既定存在」著的,因此我们便对之毫无怀疑。这是多么空泛的人生态度?多么悲凉的生活哲学(如果这样也称得上是哲学)?

    在尼采眼中这样的世界是颓废、软弱而一心想著去寻求鸦片道德观来充当自身慰藉的荒谬处所,要想重建它,必先毁灭它!

【毁灭与重生】

    于是,我们这位蓄著胡,又有点神经质的哲学家喊出了几句深具煽动性的口号,他要进行「一切道德的重估」以得出「价值的转换」。对一切过去哲人领袖说过的话,不论是语粹又或是语渣报以怀疑冷眼;对过去因无知而跟著进行的集体行动,不论是「传统美德」又或是「传统败德」投掷挑衅标枪。

    对于旧时代的忠臣遗民来说,尼采这样一个自称是「炸弹」的狂徒,根本与纵火犯无异!根本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破坏而破坏!唉,哪个年代不是如此呢?奴隶们总会对少数起身反抗者表示不屑,但却也总在颠覆行动成功后对革命成果歌功颂德。群众的两面性,群众的残忍尼采看透了。也许因为他本身就不善人际关系,所以更能够毅然决然的走上一条注定孤独的征途。

    既然他们说我是纵火犯,那我就坦荡荡的把火炬高举吧!如果他们视我为恐怖份子,那我就尽情的欢呼高楼大厦倾圮吧!道德是什么?如果它只是希望人们服服贴贴、畏畏缩缩,那不如就让它彻底的燃成灰烬吧!而尼采,这颗不安的炸弹将迫不及待的在旧社会还正燃烧著的废墟中,手舞足蹈的跳动,并建立起一套终将要再接受挑战,终将崩解的新价值!

【冲创意志】

    尼采早年深受叔本华影响,他所提出的「生命意志」,让尼采在汹涌辽阔的生命之海上有了依凭。但叔本华之于尼采,就有如逃生筏之于海难遇难者,在狂热疯也似的攀附之后,若在浪荡中途遇上艘大船,甚或是一块全新的大陆,逃生筏对遇难者来说,马上就失去它的作用,继续带在身上也不过是种累赘,羁绊前途。于是,尼采在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之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哲学基础,对「生命意志」展开全面的批判。

    「生命意志」讲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没有一刻不受动物本能影响。求生的冲动,繁衍后代的渴望,主宰了一切我们所追求的,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这无异是种奴役,一种难以摆脱的不自由状态。「生命意志」给人类带来痛苦,无止尽循环往复,就像一大片乌云罩天盖地,让人们看不见未来,只有哀愁常驻。为了求得摆脱,达致解放,叔本华告诉我们,必须要禁欲,并埋首艺术,以这样消极的抵抗方式,期望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这悲惨的一生中转移出来。

    对尼采说来,这是一种缺乏生命力,看不见自主性,而又过度悲观的人生态度。我们的一生不应该是这样自怨自艾的,而是要夺回主导权,勇敢的去面对人生中的声声暴雷,阵阵风雨。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鄙夷一切接受施舍的奴隶道德观,要冲撞,要创造,要颠覆,要突破,要展现我们的「冲创意志」!

【酒神戴奥尼索斯】

    「冲创意志」的构想,起源于对酒神精神的向往。希腊酒神戴奥尼索斯,祂是宙斯与凡间女子生下的孩子,代表著狂欢恣意,代表著美感与艺术。就像是一场不眠不休的华丽庆典,当中男男女女四处寻欢作乐,仿佛没有明天,不须面对更多的忧愁,只为当下无限活力寻求出口。

    不同于太阳神阿波罗的均衡节制、光明正面,戴奥尼索斯精神象征著希腊悲剧的巅峰,是种经过天诛地灭后的浩劫重生,是希腊人勇敢面对生命中极端苦痛的庄严展现。

    阿波罗与戴奥尼索斯精神互相为黑夜与白昼,抗衡著,拉扯著,最后终于由戴奥尼索斯胜出,掌管了一切美学、艺术、哲学,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态度。以尼采自己的话来说,戴奥尼索斯精神就是「对生命最奇怪与最艰难的问题都要表示肯定……。」

 

【精神三变】

    谈完戴奥尼索斯精神,我们势必得来谈谈尼采认为该要如何面对人生。这里之所以说是尼采认为,而不直接说是尼采的人生观,原因在这篇文章的前半段我们就谈过,因为我深深怀疑尼采到底能对自己的哲学实践多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尼采提出了他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以及寻求超脱、解放的方法、步骤。首先,尼采认为人生是无比沉重的,我们必须像只骆驼一样,低下头弯曲四肢,以跪姿承担起这一重负,勇敢的揹负上我们的人生,以及一切苦、乐、悲、欢。

    接著,我们要化身为一只狮子。狮子,这种高贵而勇猛的肉食动物,天生就是个掠食者,是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万兽之王。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尼采要我们夺回人生的主导权,取得创造的自由,不再像以往那样,接受「你应该」式的命令语句,而是要大声的从喉头喊出「我要」。「我要」成为人生的主人,「我要」面对那叫人不忍卒睹的人间悲剧,「我要」熬过沉重枷锁以及重重考验,「我要」那「一切杀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加坚强」!

    最后,我们要抱持著这可贵的创造自由,回归到最初,从龇牙咧嘴的狮子,转变成对万事万物都感到好奇的婴儿。雄狮不作,要作婴儿?是的,就是婴儿。尼采说,婴儿是一种「神圣的肯定」,对任何事情都不含一丝成见,只带笑眼。最后这一阶段,我们要的,是返璞归真,寻回纯洁无邪的富足心灵。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给自足,一种全新的规则,改头换面的生活方式,伴随著创造力不可遏制的涌泉奔流!

 

「超越尼采」

 

    想要认识一个人,可以看看他的书架,好知道他都在看些什么书。再不然,就是看看他的文章,尤其是阐述思想、人生观的自曝之作。阖上尼采的作品,脑袋中却无法停止思考,思考他的只字片语,思考他的痛苦挣扎。每当想起一两段尼采的尖锐警句,仿佛都可以窥见在崩溃边缘,那苍白消瘦振笔疾书的身影。

    他从未真正得到过爱情,但却试图让我们了解爱情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又要如何透过爱情让自己转化为一个更好的人。他从来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公子哥儿,但却希望透过他的文字,让我们知道,友情是怎么一回事,如何不以怜悯施人,如何让自己与朋友各自保有尊严。他批判宗教腐化人心,却又写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宗教式的语句反宗教,教导大众重归大地,成为超人。

    尼采以他还来不及度过耳顺之年的生命作为蓝图,创作出一篇篇心灵乐章。那是独身者的独白,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他把支解、开膛剖肚后的自己奉献给一切精神上的流浪汉。几乎毫无保留的,把他的偏执、疯狂、自高、自傲表现出来,就连那些他刻意要隐藏的自卑、自怜,还有对人的同情、同理,也都在看似刚强的字里行间不小心暴露了踪迹。

    尼采的生命在1900年结束,不长也不短,份量上,与他在作品里对生死所下的定义形成了一种巧合对照。「许多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死得太早。这样的教导听起来很陌生:在适当的时候死去!……我告诉你们圆满的死亡,这种死亡对活著的人来说是一种激励和一种许愿。」

    也许,尼采的死亡对我们来说正是一种激励和许愿。终其一生,他都在追寻人的解放,求取精神的强壮。无奈,却相当讽刺的逃不过精神崩溃与肺炎之苦,伴著错乱思绪,沉入墓穴。他的死,我们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叙述形式,向我们讲解命运是如何的不可抗,痛苦梦靥又是如何的像是暗流汹涌,渴望将我们埋葬。然而,这正是一部华美的悲剧剧本,在近乎残酷的命运之前,我们必须提起勇气,化身为悲剧里的英雄人物,操戈奋战。不论我们面对的是居住于西西里岛的独眼巨人,又或是蛇发女妖梅杜莎;是带翼女面狮斯芬克斯,又或是冥界的三头看门犬可鲁贝洛斯。

    夺回命运的主导权,不再抗拒,而是笑著接受一切挑战。超脱传统社会所认知的批评与赞美,重塑一套道德观,迎向扑面而来的惊滔骇浪。尼采的未竟之业,就让我们来完成!追随者将超越老师,把老师远抛在后,这正是徒弟所能给予师父的最佳报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