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方面的考证方法较多。今天以知识考古学原理分析,宜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造字目的何在,一个是造字作坊何在。

首先是目的何在。国人的一般思维模式是名字叫什么,就是什么地方的以及干什么职务的。例如丹朱是丹国的朱,寒浞是寒国的浞。那么仓颉是仓国的颉。颉在西汉时期有过侯爵之名——羹颉侯。这个名字可以帮助理解颉有采撷统计的职能。目的是为了标记盈余公积物品。

再说说作坊何在。仓国在哪里?古人给出来一个字谜:「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委以禾也。鬼夜哭,慰藉其灵魂也。委灵于鬼,魏也,传承文明成果也。谜底是「魏」。

从文物发掘来看,魏国出土文物《汲冢书》在史实录方面堪称自成一家,上至华夏文明之始,下至当时的魏侯,震古烁今。

魏国是中原的中央,距离五帝的都城有地缘优势。


有一部分神话传说,但不完全是传说。

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是有出处的,按山西《平阳府志》记述」文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今城南有仓颉故里碑「。说的是在山西平阳有仓颉的碑文。

至于是否有仓颉其人,现在各地都有流传,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现在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神话传说,上古时期,早期先民以结绳记事,后来为了方便,慢慢产生了文字,《易经》有言:」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意思是上古的人们结绳治事,后世的圣人用文字代替它,从此百官都能用文字治理政事,百姓都能凭文字明察事理了。

而文字的形成多见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普遍认为是上古先民从简单画图和动物形象产生的。

据《说文解字》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就是说,仓颉是从那些捕猎人按虎、狼、牛、羊的脚印捕猎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以鸟兽鱼虫的形象创造除象形文字。

而文字的产生又和作为占卜的易经有著莫大的关联,从易经的记录便可见端倪。《易经》系辞曰:」古者伏羲氏,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为网罟以为渔猎;神农氏削木造耜,揉木为耒,取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及至黄帝,通前人之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而仓颉作为黄帝时期的史官,记录天时、四季、农时、渔猎以及占卜等氏族文化只凭结绳记事是不现实的,是在前人的文字基础之上进行文字改良创新。

文字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仓颉作为黄帝史官,为了记录方便,将流传于先民时期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改进和使用,在汉字创造流传的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说仓颉是确有其人,只不过在后世流传的过程中,渐渐神化,成就了」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而汉字形成本身,是中国古代先民集体智慧慢慢演化的结晶。


文字是用于交流的,需要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文字体系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由少变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才能达到实现无障碍的交流。试看中华汉字几千年来,由甲骨文到钟鼎文到小篆,再到隶书到草书到正楷体,字数由数千到万余,再到今天的六万多乃至十万多,今后还会有新造之字产生,即可知,汉字是不可能由一个具有神奇智慧的人物凭一己之力可以创造出来的。即便有那一个神人能造若干字来,也需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行。

古书中说苍颉有四目,造字之时,「天雨粟,鬼夜哭」,种种荒诞不经之说,实是古人的想像而已。古人因神道设教,自神其说,今之君子知有些一说可也,岂可遽信之!


古代有造字圣人仓颉,神编辑已经发现了造字圣人仓颉之园。这是真的,祝福圣人安息!

(图片来自网路)


肯定真有其人!否则,字是谁造滴?是劳动人民的历史创造吗?是的,这个劳动人民非普通人民,应指:以仓颉为代表的历史祖先!是他们、及他们的传承关系,发明、传承,创造了中国文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