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神奇麻麻在哪里

(微信公众号:sqmmznl)

前段时间,李湘在综艺《诗画中国》里,晒出女儿王诗龄的书法和油画作品,又一次把“贵族教育”,推上了热论话题。

据说,这幅《孔雀图》被拍出了10万元的价格。

(王诗龄书画作品)

有网友扒出王诗龄念的是一所英国的私立国际学校,每年学费20多万。

除了她,娱乐圈里还有大把明星,比如黄磊、沙溢、陆毅、田亮等,他们的子女上的都是学费几十万的私立学校。

虽然,私立学校令人咋舌的学费,足以把我们这些普通人拦在门外。但相信,关于私立学校,父母们会想了解更多: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BBC纪录片《交换学校:阶级分化》。

它通过记录英国公私两所学校的校长和学生的交换体验,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01

公立和私立的教育区别,在课堂之外

在英国,只有7%的人接受过私立教育。

但却正是这一小部分人,在毕业后,不成比例地主导着英国的上层工作,占据了高级职位。

“我很有兴趣的是,私立院校到底有什么优势,能导向那些较高社会名誉的事业……”,这是在公立学校贝姆罗兹校长乔沃德,发出的疑问。

纪录片中,由公私立两所学校的校长,带着三个学生代表,分别到对方学校,交换学习一个星期。

从校长的管理工作、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等多方面体验两所学校的异同。

作为交换的私立学校校长马克,曾是一名历史教师。他在交换期间,为公立学校代课历史。

在旁听了之前历史老师的一堂课之后,他变得越发紧张,“我担心,达不到她那么高的标准。”

而公立校长也对她所见到的教师授课给予了评价,两所学校的教学“完全一模一样”。

双方体验过程中同样发现:两所学校老师的授课内容、形式,几乎没有差别,“老师讲得都很好,同样优秀”!

我们总以为,好学校,一定是老师有相当突出的能力和授课水平。

但其实看过纪录片后会发现,真正决定孩子差异的,并不是课堂内的教育,也不是父母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

更多的,是学校在课堂之外的“软教育”:即对孩子精神、品格、思想格局、信念和习惯养成上的塑造和影响。

02

公立和私立学校的,“自由”与“自律”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念贵族私立学校的,大多是拿着父母钱挥霍的公子哥儿,小公主。他们的贵族教育,应该更快乐,在管教上也应该比公立学校更宽松和人性化。

但纪录片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状况。

私立学校的走读生桑德,是这次交换的学生之一。他家里有一座府邸和50多辆车,经济实力雄厚。他从未上过公立学校。

作为交换的第一天,课后聊天时,他说到“我早上六点半起床”。

被公立学校的同学们惊呼,“有点像外星人”。

富人的子女没有安于现状,享受安逸,自律早睡早起。

而普通人的孩子,却常因为“熬夜玩游戏,而赶不上早饭”。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却发人深思。

同样是下午2:50放学。公立学校的学生,大多揹着书包回家,因为没有很多课后作业,所以他们自由时间非常多,要么打游戏,要么无所事事。

私立学校,每天下午,孩子们都在老师的统一组织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他们有42个兴趣小组可以选择。有特种队训练,有汽修兴趣班,还有天文兴趣组等等……

周六统一运动,每周日去教堂做活动,或者慈善。每天都行程满满。

并且学校鼓励孩子,尝试一些能力以外的事情。他们认为,失败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失败之后如何去应对……

私立校长马克认为:“当孩子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乐趣,对新鲜事物就不会逃避,会很自信地参与其中。”

在公立学校,常常有学生因为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校服穿着问题,受到“隔离”处罚。

而在私立学校,他们对学生的穿着打扮、行为规范,有比公立学校更为严苛的标准。

课堂纪律严明,学生说话只被提醒一次,第二次就请出课堂;

孩子们必须衣装整洁:不允许穿短裤,不准散开头发,不准戴大耳环,不能染奇怪颜色的头发……皮鞋必须擦亮,衬衫第一颗扣子,必须扣紧……

晚上睡觉前,手机上交老师……

私立校长马克说,“让他们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正是为培养自律做准备。”

相对私立学校更多的规矩和束缚,貌似公立学校更人性化、更自由。

或许,公立学校的学生,幸福度更高?但孩子们的反馈结果,却恰恰相反。

在公立学校里,上课爱捣蛋,从来没做过课后作业的布瑞特,到私立学校交换的第一天,就表示“我非常喜欢这里,超过喜欢我们学校”。

而私立学校的乔恩,在体验过公立学校的“自由”之后说,“在沃明斯特(私立学校),总有忙不完的事,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自律”。

现在都讲快乐教育,从这个角度看,貌似公立学校更快乐,可孩子们为什么却不喜欢?

其实,好的环境和有序的组织,会让孩子体验到挑战自我的价值感;而欠缺管理束缚的孩子,他们的自由,虽然看似洒脱,但实际却是一场时间和能量的消耗。

公立学校的校长乔沃德原以为,这么多束缚下,私立学校的孩子会很压抑。

可恰恰相反:私立学校的孩子都很怡然自得。他们积极振奋,会走冷淡的“牛津步”,昂首阔步的身影里,有自信,还有骄傲。

原来真正的快乐教育,并不是放纵不管。而是,我们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在高标准中塑造孩子优秀的习惯。

我们要相信孩子们有天生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以及对优秀的向往。

当他们因为良好的自律习惯获得更多知识和进步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觉得“自律很累”或者“学习很累”,反而他们会爱上这种“价值感”给他们带来的,自信和自豪。

03

私立学校的“自信”教育

私立学校会定期举办主题晚宴,邀请在学校的各学科领域上较为优秀的学生与校长、老师共同进餐——这种正式晚餐,也是私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晚宴上,左右逢源,谈论广泛的兴趣爱好”,校长马克说。

在餐桌上,孩子们不再是聆听老师讲课的学生,他们可以和老师校长平起平坐、高谈阔论。

这种成年人之间才有的互相尊重的、平等的交流方式,让孩子们自然地获得自信。

来自公立学校的校长和学生,受邀参加了当天的历史主题晚宴。

与其他自由交谈的同学不同,来自公立学校作为交换生的卡西姆,在晚宴上坐立不安。他总觉得,老师们在“不悦地看着我”。

长期欠缺自信心的培养,让这孩子连与老师坐在一起,自如地吃一餐饭,都变得困难。

私立学校的校长马克说:私立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很多学生离开私立院校时,真的相信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只要下定决心就行。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和自信。

而他发现,在公立院校的学生,“他们很好,但缺乏自信”。

是的,教授孩子文化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挖掘他身体里无限的潜能。

一旦赋予孩子自信,就像在他身体里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孩子离开学校,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难题,他都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解决。

04

榜样的力量

私立学校沃敏斯特,每周全校集会三次。

正式集会上,校长亲自为优秀孩子颁发奖章;给孩子讲述名人励志故事;学校也常请名人来做讲座。

孩子们经常能接触到各界大人物,这就给他们一个心理暗示: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成功人士!

私立校长马克说:“在沃敏斯特,课上教育和课外教育同样重要。”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孩子的内心对优秀的向往,就是这样一种“课外教育”,让孩子有一种“我愿意、我可以、我一定行”的积极信念,它会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05

来自家庭的支持,

也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在交换即将结束的时候,公立校长乔沃德在酒会上说,她发现公立和私立教育的巨大区别,是孩子们回家后的“家庭支持”。

私立学校的学生家长,几乎非常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举措。或许是因为他们花了巨额的学费,挑选了好的学校,当然希望配合学校从而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而公立学校的家长,却大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OK 了。

这让我想起,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广东佛山某小学数学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在家长的督促下,“数1亿粒米”。

作业一出,群里炸锅。有家长抱怨:1秒数1粒,1个小时数3600粒,一天24小时不睡觉,能数86400粒,1年365天,能数3千万粒左右,整整3年,天天不睡觉,才能数完!

正当抱怨声不断时,群里却有一位家长,已经跟孩子完成了作业。

原来这位家长,在看到题目后,并没有急于抱怨和反驳。而是和孩子一起,具体分析到底怎么样才能快速地数完1亿粒米。

最终,他们用称重的方式,只需要数一克米多少粒就好了……

这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当你积极寻找解题办法时,孩子的大脑也被调用。而当家长只知一味抱怨时,孩子还会积极求解吗?答案不言而喻。

之后这位布置作业的老师,也被网友狂赞——这样的题目给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

当我们在责怪孩子不能更优秀时,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

对孩子的教育,学校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能对孩子产生更深远影响的,其实还是我们父母自身。

作者简介:神奇麻麻在哪里 (ID:sqmmznl):我是瓜妈,和好朋友、长居欧洲的Cindy给大家带来最靠谱的育儿知识和全球好物。大家也可以加我微信guama127.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